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个,陈兄要去京城,那我怕是不能相随了……”左清露出惭愧之色,“实在是家族之事,做不到脱身啊。”
  “左兄何必在意这些,”陈止摇摇头,笑了起来,“人生在事,谁人又能真的摆脱这些,如果真有这样的人,能打破种种藩篱,脱身出去,那必然就是超脱之士了,让人向往,至少我也做不到。”
  “是啊,”刘纲也有所感慨,“我这一路上能跟随陈止,其实也是靠着与诸位的情谊,家族也对此寄予厚望,我是不跟着都不行啊。”
  陈止就打趣道:“说到这,还觉得有些对不住蕴及,你本想参加杏坛论道,结果因为我的关系,也无缘此会了,真是可惜。”
  “哪里可惜?一点都不可惜!”刘纲摇摇头,一脸你在逗我的表情,“这两天,不知道有多少人说过,那杏坛论道的文章,从来没有出过《六国论》这等层次的,所以说,我也已经算是见识过了,再说了,我这次就算参加,也是随同诸位,乃是一陪衬,无关痛痒,索性就不去了,等什么时候,我也能接到请帖了,那个时候再去,才是那么一回事。”
  “好志向!”陶涯忍不住赞了一句,“那我就与刘兄共勉,争取你我也早日能在这样的论道之时,登堂入室!其实,这次我随陈兄游学,消息传回家中,家中的一些人,还有微词,你们也都知道,我们陶家也算不上太大的家族,若非叔父之军功,怕是与其他家族也无甚区别,所以行事颇为势力,结果我与陈兄这一路北上,消息不断传回去,昨日甚至受到了叔父的传书,让我跟在陈兄身边,增长见闻……”
  兴许是一路走来,彼此都熟络了,陶涯说话的时候,也少了些心思,有些话说的比较深了,其他几人听着,说着,也都聊到了各自的家族,都是颇有感悟,觉得都有些沉甸甸的担子在肩头。
  陈止看着面前的几人,听着他们的对话,若有所思。
  在他面前的这几个人,与自己关系亲近,他们几个人有着种种不同的个性,有的性格沉稳,有的颇为欢脱,有的富有心机,也有洒脱不羁的,但都属于同一个阶层。
  “这个阶层,如果从后世看来,只是冷冰冰的几句话,描述他们的就是统治阶级,叙述他们生活的,也有醉生梦死之类的比喻,谈及他们的历史定位,也不是多么光彩,但现在在我眼前的,却不是冰冷的历史语句,而是活生生的人,乃是我自己,也是这个阶层的一员了,看到的、听到的,和前世就不同了,但是这个国家,可并非只有士族啊……”
  感慨之中,他想到了即将到手的职位,心里居然也有了一点沉甸甸的味道。
  ………………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人在鲁县的另一边,谈论着自己的家族,只是他的家族,和别人的家族比起来,是有些不同的。
  “皇兄到底是皇兄,一出手就非同小可!”琅琊王刘盖正在和他的大伴曹理说着话,脸上有着一丝遗憾,“又是封官,又是征北将军,明明是我先和陈止结交的,结果现在陈止却要去洛阳当官了,我本来还想着,等杏坛论道之后,请他来王府任职呢。”
  旁边的曹理低声安慰着,但心里却很清楚,以陈止眼下的名声,就算是王府邀请,也是请不来的,别说王府了,那与陈止名声相仿的名士,朝廷的征辟都有可能直接回绝,然后再跑到溪边捧水塞耳,重复几个典故。
  但是这些话,他不好直说,只能是说些无关痛痒的事,尽管曹理也知道,若能招揽到陈止,那好处绝对不少,但问题是,陈止的崛起速度太快,积攒名望的过程太诡异,按照他原来的想法,等个半年一年的,陈止稍有气相,王府深处橄榄枝,对双方都有好处,结果王府还没反应过来,皇帝就先下书了。
  “毕竟比起招揽贤才,还是朝廷更熟练啊,这官职也好,头衔也罢,乃至那爵位,都不是王府能给得了的,和皇上一比,王爷实乃劣势。”
  正当曹理在那边感慨的时候,刘盖忽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正当曹理不明所以之时,却听刘盖笑道:“皇兄所予,孤王皆不能与之比也,但孤王所能做之,皇兄也不可为也!”
  这话说的曹理满心疑惑,随后就担心这位小主又闹出什么风波,正要规劝,却听刘盖说道:“曹理,陈止这几日就要动身西去了,咱们得快点了,你现在就去安排,孤王明日就去拜见陈止,给他一个惊喜!”


第295章 郡王拜师,冠绝青州
  次日,王家宅院中依旧热闹,人来人往。
  这次来的人,光说分量和身份,和之前大不相同了。
  之前过来的,多数只是普通的名士,慕陈止之名而来,有心攀交情,但随着陈止宣布不参加杏坛论道,直接离开鲁县前往洛阳,这局面顿时就不同了。
  本来卯足了劲,准备和陈止较高下的名士们,感觉好像是鼓足了力气的拳头,打在了空气上,那种感觉绝不好受,因此都在第时间过来,有详细询问的意思。
  当然了,这些人在经过最初的意外后,也都看出来里面的门道,这次过来没有劝陈止留下来的,更多的还是刷下存在感,层层热点。
  只是这次来的人里面,不乏那些名望出众的,但地位尴尬、不上不下的,但对于王家而言,这么多人过来拜访,还都是地位足够的,实际上是件好事,因此也就没有阻挡,而是在得到陈止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安排他们与陈止见面。
  来回,热闹非凡。
  孙敏等人就是在这种气氛下抵达的王府宅院,看着院中那个个熟悉的身影,他们也不禁意外起来。
  “这个架势,比起王府晚宴,也是不逞多让了吧,这名声之道,还真是让人意外啊。”孙敏边说着,边感慨,随后拿出了名帖交出去。
  他们圣人传人的身份,还是有定特权的,王家作为青州士族也是颇为照顾的,所以很快就将他们安排着与陈止见面了。
  见到陈止的时候,其人正在饮茶,看得出来,在这之前他已经见了不少人,但神色中没有半点不耐,更无多少疲惫之色,显得神采奕奕。
  回想进门的时候,走出来几人的神色,孙敏等人不由啧啧称奇,同时和陈止见过礼后,就颇为随意的交谈起来,几句话过后,曹庆等人的神色就有了变化,待得盏茶的时间后,连孙敏都是面露惊奇。
  “家师的这请帖,早就该送来了,但因为种种缘故,直未能如愿,今日才真正有机会坐下来交谈,这番对谈,真是获益匪浅啊。”
  待得说完几句,孙敏等人就起身,要与陈止告辞,结束这次拜访。
  陈止等人则依礼相送,等他们走到门口,却见外面的王家仆从突然就急急行走,仿佛颇为匆忙,像是接到了什么紧急的消息,然后就看到王棱急急走来。
  陈止和孙敏看着都有些疑惑,便问:“王先生,何故这般焦急?”
  王棱就对陈止说道:“是琅琊王,他突然派人过来,说是要来府上拜见陈先生你,这位乃是当今圣上的皇弟,郡王之尊,他这么来,总归要有番布置的,只是时间紧迫,听说王爷的马车已经在前面的街角了,是以让人赶紧准备,不敢怠慢。”简单的交代了情况,王棱立刻马不停蹄的去安排了。
  留下陈止和孙敏等人面面相觑。
  对于那位琅琊王的作风,他们其实早有耳闻,知道乃是行事颇为任性的王爷,其他的亲王、郡王,乃至王公贵族,如果去拜访某个大家族,哪怕只是别院,也会提前几日传名,也好安排起来,这位倒好,提前时间连个时辰都没有。
  其实不说今日,就说那王府晚宴的时候,这位干脆就微服行走,带着几个侍卫就来了,期间听说还在沿途听沿街之人议论,这样的事本就凶险,稍有意外,这位王爷就有可能遭遇危险,而且说来就来,幸好那是鲁王的府邸,换成其他人,不知道要忙乱成什么样子。
  就好像当下的这王家府宅,就因为突然到来的琅琊王,陷入了片忙碌,以至于那些过来拜访之人,都很自觉的居于旁,不让王家再有其他顾虑。
  可即便如此,最后还是没能来得及,等那位少年王爷步入府中的时候,这王家的准备依旧没有置办整齐,脸苦色的王棱,还要过去给则琅琊王告罪,就见这位王爷径直来到了陈止跟前,说出来这么句话来——
  “陈止,本王这次过来,是要拜你为师的!”
  此言惊,满府皆惊。
  ………………
  “琅琊王要拜陈止为师?真的假的?”
  “真的,那琅琊王来的时候,我叔公就在王家宅院里,刚刚拜访完陈止,正好就见到了那位郡王上门,那场面真是乱成团啊。”
  “个郡王,突然要拜陈止为师,也太过离奇了,就算陈止之前做出了诸多惊奇之事,却也不至于让个郡王去拜师吧,里面是不是还有什么咱们不知道的关窍?”
  “这事是真不好说,要知道当时陈止也是不愿意的,但是那琅琊王却偏偏不从,怎么都要拜师,更是说出了不少任性之言。”
  “总之,最后陈止不得不应下来,这可真是奇了,不过过去也有类似的事,倒也不能说什么,这拜师之礼,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哪里还要开始?当场就拜师啦!”
  “什么?”
  这样的对话,在城中各处响起,随后带来的就是阵阵的惊讶,对于那位琅琊王的举动,众人都觉得有些无法理解。
  就算是鲁王刘益,听闻这个消息,也是呆愣半天,然后才摇头笑道:“不错,很有他刘盖的行事风格,这个小家伙,还是这么有意思。”
  他的儿子刘墨却忍不住问道:“父王,这事咱们不管管么?琅琊王怎么说也是皇室,他就这么冒冒然然、随随便便的拜了个士人为师,传出去,别影响皇室的威仪。”
  “皇室的威仪?”鲁王摇了摇头,“这礼仪可以维持威严,但威仪靠的不是这个,而是兵马,如今战场情况不妙,刘渊的死是最后块遮羞布,而且他死,想来朝廷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对匈奴再用兵了,会采取分化之策,那么再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可以拿出手的战功,这算死刘渊的事,会被反复拿出来说的,陈止未来的名声,不见得会损伤皇室威仪,我倒是觉得,刘盖此举大有可为,也不知道他是如何想到的,莫非真是大智若愚?”
  刘墨听到这里,嘴角下意识抽动了下,他如何不知道,自己父王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直都觉得琅琊王刘盖,乃是不靠谱的郡王。
  郡王拜师的消息,很快就从鲁县朝着周边辐射出去,这诸多村镇,连同其他县城在得知消息的时候,也都伴随着那日王府晚宴的事迹,于是陈止的名声,步步的蔓延开去。
  结合他之前在开阳县等地的所为,连同琅琊王在青州的影响力,这件事很快就在整个青州范围酵,那杏坛论道都被暂时放到了旁。
  整个青州上下,言必说陈止,无数人都在思考这是个怎样的人物。
  隐约之间,陈止之名有了冠绝青州之势。
  只是身处众人议论中心的陈止,在低调的收了那位性情多变的琅琊王为弟子后,倒也留下了些典籍书名,让琅琊王回去研读,只是这个弟子毕竟与众不同,和陈蛰不可同日而语,重话之类的是不能说的,但既然拜了老师,陈止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