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亲临东周(遥望)-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的确有领导是这样的,总要面对党争,总得利用某一派,打压某一派。

周公当下觉得周惠王肯定是气糊涂了,他试探性的进言道,“楚国能够顺从周朝,那也都是齐桓公的努力啊!主公何必要抛弃昔日的诸侯,去亲近一个蛮夷之主呢?”

这话说的不错,人家立了功,您反而要远离,别人应付你,你反而去亲近。

恐怕您脑子不是那么好使。

周惠王这时候认定了齐桓公就是自己改立世子的最大敌人,必须除去齐桓公。他正色道,“就算郑伯不离开,诸侯还很团结,谁能保证齐桓公有没有异心呢?”周公一看劝也白劝了,闭口不言。

齐桓公就算有异心,您能如何应对?靠楚国还是靠郑国?

齐桓公如果没有异心,恐怕您这么做也把人家逼出异心了。

周惠王当下亲笔修书一封,而且封的很是严密,交给周公。周公也不知道里面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只得将信件星夜送至郑伯处。

郑伯手拿着周惠王的亲笔书信;不由得感慨万分。想当年郑国也曾经是迁都洛邑的功臣,可是自从出了强悍的郑庄公,郑国与周王朝的关系就变得尴尬了起来。直到郑庄公击败周王军队,箭射周天子,这关系终于到了冰点。

现在又是什么原因让周惠文寄来亲笔书信呢?

郑伯展开书信仔细观看,原来周惠王在信中将世子郑骂了个狗血喷头,说郑这小子违背父命,结交诸侯,寡人早就看他不顺眼了。其实寡人内心深处是觉得太叔带更加适合继承王位。现在如果郑伯能够舍弃齐国听从楚国,与楚国共同辅佐太叔带,寡人将委国以听。

郑伯看了书信乐得眉开眼笑说道,“我的先祖武庄,时代为周王卿士,是诸侯领袖,谁能想到中途就没有这个光荣了,周天子委政于小国。厉公又有纳王功劳,也没得到重用,现在周惠王将委政与我,那可真是大喜事啊!诸位爱卿是不是要恭喜我了呢?”

看来这郑伯真不是一般的彪货。

周惠王不过是用委政于郑伯做一个诱饵,目的就是让郑国在齐楚斗争的天平中倒向楚国,增加楚国的胜算,最重要的是让太叔带顺利登基,明摆着是空头支票一张。从这些话里也不难看出,齐国实力最强,其次是楚国,最后才是郑国。就算周惠王能够说话算话,真的让郑伯作主,那也得看看齐国和楚国是否愿意。

而且齐国经过管仲、宁戚等人数十年经营,已经不是周天子一句话能够左右的了。

说实话,周惠王想的这个主意有点二,能将这个主意当真的郑伯,那就更二了。

所幸郑国还是有明白人,大夫孔叔实在看不下去了,仗义执言道,“主公,齐国联合诸侯对付楚国那都是为了我们郑国啊!如果您背弃齐国,顺从楚国,这就是悖德之举啊!而且天下现在都在拥戴世子,就您自己一个人反对?恐怕不合适吧!”

孔叔这话说得不错,在齐桓公的号召下,世子郑已经获得了诸侯的认可与拥戴。如果郑伯这个时候跳出来表示反对,恐怕不但于事无补,还要犯了众怒。

郑伯不屑的说道,“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周惠王的心意不在世子郑身上。我们郑国顺从诸侯霸主怎么能和顺从周天子相比呢?”

看来郑伯还没看明白天下形势,还没看清楚,周天子不过是一个空头领导,光杆司令。齐桓公才是诸侯、百姓心服口服的领导。

孔叔一看不说实话不行了,这糊涂领导不一定干出什么好事儿呢!孔叔庄重进言道,“主公(;文;)难道忘(;人;)了周朝尊崇(;书;)的就是立(;屋;)嫡立长啊!您难道忘记了周幽王崇爱伯服,周桓王崇爱公子克,周庄王崇爱公子颓的下场吗?哪一个不是引起周朝大乱,心爱的儿子死于非命呢?您现在不遵从正义,要重蹈五大夫的覆辙吗?您如果真是这样做,将来一定会后悔的!”

但是有正义的一方,就有偏狭的一方。

有眼界宽的,就有鼠目寸光之辈。

大夫申侯此时偏偏进言道,“谁敢违抗天子命令呢?如果我们顺从齐桓公拥戴世子郑,那肯定是要得罪周惠王的。惟今之计,主公不如直接走了,只要您走了诸侯之间一定会很疑惑,那齐桓公这个盟约也就不复存在。而且就算世子有齐桓公支持,那太叔带还有周惠王和皇后支持呢!到底谁能赢,还真是不好说。您不如回郑国,拭目以待吧!”

齐桓公知道申侯出这样的主意得伤心死,这是仗义直言、深明大义的申侯吗?是谁穿越的吧!白白赏赐给他虎牢关了!

郑文公觉得申侯的确出了个好主意,于是托言国中有事,居然就此不辞而别了。

齐桓公知道郑文公不辞而别勃然大怒。

好哇,还没怎么地呢,先出了逃兵了!我们齐国召集诸侯讨伐楚国,万水千山的是为了谁啊?那不就是为了你们郑国吗?怎么居然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你郑文公还真以为我齐桓公是吃素的吗?我说话到你那不好使?

齐桓公这脾气也上来了,当下准备奉世子郑讨伐郑文公。

管仲见状急忙劝阻道,“郑国与齐国接壤,郑文公此举一定是有人从中唆使。不过走了一个人不影响大局,您还是先和其他诸侯结盟,先定大局,然后再商议此事不迟。”

齐桓公冷静下来思考也觉得管仲说得有理,难道因为走了郑文公就影响了正事?笑话,好像他郑文公是什么重要角色似的!走了你张屠夫,我们还能吃带毛猪?

齐桓公命令就在首止旧坛准备,诸侯歃血为盟,齐、宋、鲁、陈、卫、许、曹,一共是七国诸侯。世子郑没有参加这个仪式,因为他主要是领导层面的。诸侯发誓的誓言是:“凡我同盟,共翼王储,匡靖王室,有背盟者,神明殛之!”

谁要是违背了誓言,那可厉害了,神明都得收拾他!

结盟完毕,世子郑走下台阶称谢不已。说得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自己母亲去世、父亲嫌弃自己的时候,还有这么多的诸侯在相信自己,愿意帮助自己。即使这帮助或许将付出血的代价。

世子郑此时只能用诚挚的谢意表达自己的心情。

第四十二章   谁敢给我挖坑

第四十二章谁敢给我挖坑

结盟完毕,世子郑准备启程回洛邑,诸侯纷纷派车送行,齐桓公与卫侯亲自将世子郑送出境。

这一路上世子郑感慨万千,这些素昧平生的人如此相信自己,拥戴自己,愿意为了自己的前途去努力奋斗,可是自己眼下要回去的那个家呢?爹没个爹样,后娘倒是个称职的后娘,真是好生命苦啊!世子郑垂泪与齐桓公和卫侯告别。

齐桓公与诸侯在首止会盟拥戴世子郑的消息很快传开,除了周惠王,还有两个人对此反应很强烈。

忐忑不安的是郑文公。

郑文公真是没想到,自己不辞而别,居然对诸侯会盟一点影响没有?难道自己在诸侯之中就这么没有分量?还是留下的人太傻了,也不想想自己忽然离去肯定有原因,傻乎乎的还和齐桓公结盟呢?

无论原因如何,可是他想到了最关键的一点:既然会盟成功了,那自己的目的就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达到事儿小,可是自己已经激怒了齐桓公,这是必然的。

齐桓公的怒火,那是非常可怕的。

山戎之主不过是侵略了燕国,结果被齐桓公跋山涉水的灭国了。

自己曾经还得仰仗齐桓公才能对付楚国,现在居然将齐桓公得罪了,那后果可想而知。

郑文公陷入到莫名的恐惧之中。

可是楚成王听说了郑国没有参加会盟的消息很开心。

为了得到郑文公的支持,自己是出兵也失败,不出兵还被齐桓公带人威胁了半天,还付出了向周惠王进贡的代价。可是现在不费吹灰之力郑文公居然就没有参加齐桓公的会盟,楚成王太开心了,立马派人前往联系申侯,准备打通郑国的这个关节。

申侯收到了楚成王的来信,倒是没辜负楚成王的期望,他找到郑文公进言道,“当今天下,不是楚国那是没办法和齐国抗衡的。现在我们既然已经得罪了齐国,那也只有投靠楚国了。如果连楚国也得罪了,那齐国与楚国两个国家,可不是我们郑国能够抗衡的。何况还有周惠王的命令呢?”

郑文公此时已经隐隐有不详的预感。可是当时为周惠王的承诺打动了心扉,已经做出了背弃齐国的举动,接下来的事情也是他无法抗拒的了。郑文公于是派申侯前往楚国,与楚国暗地里达成协议。

齐桓公的怒气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对郑文公的帮助齐桓公没想过要回报,但是郑文公忘恩负义的举动,加上让齐桓公颜面扫地的行为,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齐桓公决定开始惩罚郑文公。

试问这天下,谁能、谁敢给齐桓公挖坑?

齐桓公召集诸侯,在周惠王二十六年讨伐郑国,包围新密。

这时候申侯正好在楚国,听说自己的祖国被诸侯军队包围,申侯心急如焚,他立刻找到楚成王,希望楚成王能够出兵。理由很简单,郑国就是为了楚国得罪了齐国,现在楚国如果不救郑国,那郑国何必要投靠楚国呢?

这个逻辑貌似曾经郑国使者在齐桓公那里也使用过。为了齐国得罪了楚国,还是请齐国拯救郑国。

可是最终郑国背叛了齐桓公。

所以一切为了你的话不过是个借口,终归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平安,为了自己的前程。

楚成王心知肚明自己不是齐桓公的对手,可是放着郑国不管,那等于是把郑文公推到齐桓公的阵营里去,这也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楚成王召集群臣询问对策,令尹子文进言道,“齐桓公围攻我们楚国的时候,许穆公在军中去世,齐桓公对他特别敬重。现在如果主公发兵包围许国,臣相信郑国之围可以不攻自破。”

楚成王觉得这是一个好计策,你齐桓公厉害,我躲着你,不跟你照面,可是我收拾你最心疼的小弟!

楚成王这次亲自带兵包围许国,诸侯听说许国被包围的事情,果然立刻离开郑国,赶往许国解围。楚成王本来就不是想和许国发生纠纷,一看目的达到,立刻退兵走人。

申侯回到郑国,洋洋得意啊!这次郑国被包围,那多亏了我从中斡旋,楚成王才发兵解救我们。是我拯救了郑国啊!申侯暗地里想,自己立下了这么大一件功劳,郑文公得怎么奖赏我呢?

可是郑文公并没有奖赏申侯。

是的,即便是申侯使得楚成王发兵解救了国家危难,可是郑文公真的不觉得应该奖赏申侯。

因为郑文公在齐桓公的要求下曾经已经将虎牢之地赏赐给了申侯,这一直是郑文公的一块心病,这奖赏太过分了!

所以这次郑文公就假装什么也不知道,就是不奖赏了。

申侯自以为手到擒来的奖赏变成了一场空,难免会口出怨言。

可见郑文公实在是吝啬的可怕,愚蠢的可怕。既然当时觉得将虎牢之地赏赐给申侯很过分,为什么不与齐桓公据理力争?难道齐桓公能强迫你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既然已经将虎牢之地赏赐给了申侯,那接下来就应该好好重用申侯。赏罚不明,最终的结果不是领导节约了财富,而是丧失了人心。

齐桓公虽然命令诸侯撤离郑国以解许国之围,但是他心里并没有因为这次撤退放下所有的怒气。小人得不到惩罚,齐桓公的心里是不会平静的。而且楚成王根本不敢和自己照面,凭什么就将郑文公忘恩负义这件事情一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