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败家子-第6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治皇帝一挥袖子:“胡说,这是那张森的能耐,来人,将张森的生平给朕送来。”
  弘治皇帝想了想,竟是心宽了不少,他忍不住呵呵笑起来:“这期刊里,记的,可不只是一个张森的文章,听说,要入这期刊,可很不容易呢,只有如张森这般,极有本事的人,文章才可列入。诸卿,实不相瞒,朕的儿子,也有好几篇文章列入其中……”
  “……”刘健三人一愣,然后立即跟着笑了起来。
  其实,太子写文章在求索期刊里,他们早知道。
  毕竟前些日子,求索期刊名声这么大,刘健他们怎会不知呢。
  作为内阁大学士,多少也是会关注一下,只需叫人买来一本,打开一看,朱寿……便是傻子都知道,这是太子殿下了。
  只是,他们虽心知肚明,却也不便说,大家都是心照不宣,想来陛下,也是一清二楚的吧。
  可现在,陛下既然主动提起,自然不免,带着喜色。
  既然期刊如此了不起,那么,太子居然能有这么多篇的文章列入,且被大量的引用,这岂不证明,太子殿下的本事,不在张森之下?
  刘健三人只好装傻,一副诧异的样子:“是吗?那么臣等,倒是想要好好看看,太子殿下,有何高论了。”
  弘治皇帝喜上眉梢,却道:“他呀,固然是有些不务正业,可聪明劲还是有几分的,诶,可细细说来,若能如张森一般,只凭几篇文章,便可拯救万千的百姓,又有何不可呢?”
  “太子殿下,聪明仁慧,臣等佩服。”
  弘治皇帝兴冲冲的拿着奏疏,坐回了御椅。
  想起朱厚照,竟发现,这家伙,不但善战,竟还有如此本事,身为人父,竟也放下了心。
  幸好朕开明,没有因此而收拾他……
  弘治皇帝继续低着头,看着这奏疏,在细细看过,便有宦官进来:“陛下……张森的生平来了。”
  弘治皇帝抬眸:“说。”
  宦官道:“张森……乃是昌平县的生员,一年多前,入学西山书院,先在文学院中读了三个月的书,此后……可能是因为家贫的缘故,转入了医学院。噢,他有一个父亲,是个童生……”
  这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小人物。
  正因为如此,关于他的介绍,自然是乏善可陈。
  可有这些信息,却足以让弘治皇帝感慨了。
  “英雄出少年啊,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奇思,天下多几个这般能悬壶济世之人,这百姓们,能少受多少的罪,传旨,朕要见一见他。”


第0890章 光宗耀祖
  颠覆认知!
  小小的一片文章,带来的力量,实是巨大。
  弘治皇帝想看看,这个张森,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他背着手,来回踱步:“上古之贤者,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燧人取火……”
  上古之时,三皇五帝的故事能流传后世,便在于他们这些功绩,那个时候,到处都是洪水猛兽,正是因为这些圣贤,带着万民开拓出了一条生路,自此,才有了《周礼》,有了孔圣人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弘治皇帝脑海里,突然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
  今日绝大多数的草药、治水之学,多为先人们披荆斩棘而来,这也是为何,三皇五帝,至今为人所推崇。可一直以来,这些可以救千万人的方法,却大多止步不前。
  而现在……这张森的所为,和当初的圣贤们有什么分别呢?
  《求索》期刊里,还有这么多的文章,无数颠覆性的知识,这些……也可以用吗?
  此时,已有宦官,取了一部最新的期刊来,弘治皇帝认真的读着,只是此次,弘治皇帝再不敢将这《求索》期刊,等闲视之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对于朱厚照的文章,弘治皇帝格外的多看了几遍,里头许多的理论,让他似懂非懂,第二期的文章,多是关于力的阐述,可此后,太子的文章,多次被引用,似乎在太子的力学基础上,给予了许多人启发。
  弘治皇帝看了良久,便有宦官道:“陛下,张森到了。”
  弘治皇帝打起精神。
  刘健三人,心里也开始嘀咕起来,倒极想看看,这张森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随即,张森入殿。
  所有人好奇的打量着张森。
  只是……
  却见张森战战兢兢,一脸焦虑,他的相貌,平平无奇,既不英俊潇洒,也不似人们对于贤者那般,拥有什么异象的期待。
  张森显得很惶恐,他不是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到了殿中,几乎不敢抬头,身边的小宦官急了,道:“行礼、行礼。”
  他才恍然大悟,更加紧张了,拜倒:“草民张森,见过皇上,吾皇万岁……”
  弘治皇帝和刘健等人面面相觑。
  他们想不到,这个张森,竟是如此普通的人,没有一丁点,值得他们认为了不起的闪光点。
  张森心里恐慌到了极点。
  得知试验成功,他心里已是狂喜,可一听陛下召见,便抑制不住的紧张,他不知所措的拜在地上,几乎不敢抬头。
  “卿家就是张森?”
  “……”
  “说话呀,回陛下的话。”一旁的宦官低声道。
  “是,是,草民就是张森,草民……草民……就是……”张森不安的说着。
  弘治皇帝道:“细虫论,是你所创?”
  “是……是……”
  弘治皇帝好奇的想,此人,全无一丁点名士的风采,心里叹了口气:“卿家立了大功啊,卿家可知,你这防疫之法,可以营救多少人?”
  “不……不知……”张森已急的大汗淋漓,他彻底的慌了。
  弘治皇帝抬头,看了刘健一眼。
  刘健笑吟吟的道:“你不要害怕,也不要紧张。”
  “是……是……”
  弘治皇帝却是微笑:“果然是了不起啊……”
  什么?
  所有人狐疑的看着弘治皇帝,张森的表现,实在连农夫都不如,陛下竟说了不起。
  弘治皇帝看出了刘健等人的狐疑,便道:“朕观张卿家,不过是寻常之人,一个寻常人,却可因奇思妙想,而营救无数人,这本身,不就是极了不起的事吗?张卿家,你的太师公,真是古之伯乐……来人,给张卿家赐坐吧。”
  刘健等人一听,心里松口气,这样一想,还真显得那方继藩,确实是了不起。
  弘治皇帝看了一眼紧张的张森,随即道:“传驸马都尉方继藩来见朕吧。”
  片刻之后,宦官来报:“陛下,方都尉已到了。”
  “这样快?”弘治皇帝一愣。
  宦官也是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方都尉听说了顺天府传出的消息,便知道陛下会传见他,所以早早的便在午门外头候着了。”
  这家伙,还真是‘贴心小棉袄’啊。但凡有好事,总是来的如此及时。
  “宣。”弘治皇帝摇摇头。
  方继藩步入殿中,他和张森相比,就落落大方和器宇轩昂了许多,还未行礼,弘治皇帝道:“赐坐。”
  方继藩心里乐了,陛下似乎很害怕自己行礼啊。
  莫非有什么心理阴影不成?
  方继藩坐下,他看了一眼张森,心里便明白什么,这太徒孙,实在太不争气了,果然学医的,除了对着镜子以为自己很帅以外,没个屁用。
  弘治皇帝点了点期刊:“朕是万万没有想到……方卿家……当初,你为何要设此期刊。”
  方继藩毫不犹豫道:“陛下,儿臣这样做,是为陛下招揽天下的英才。古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可我大明自开国以来,只信奉八股之才,儿臣并非是说八股取才不好……”
  刘健等人,脸都拉了下来。
  他们也是靠八股取士,才有今日成就的啊。
  当然,这话从方继藩口里说出来,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因为别人不敢说八股文的坏话,方继藩敢,不服气?不服气我方继藩再霸几次榜你们就服气了,八股取士再好,跟你们有什么关系,你们考得上吗?考上的,都是我方继藩的徒子徒孙,我说这些金榜题名的徒子徒孙都是渣渣,于你何干?
  方继藩道:“只是儿臣以为,这天下多的是的能人志士,只凭八股,如何使他们脱颖而出。天下无不可用之学问,所以,儿臣编写求索,便是要使这些才华横溢之士,能够崭露头角。这是儿臣的初衷……”
  这些话,若是从前说来,弘治皇帝定是嗤之以鼻的,可现在……单单一个防疫学,只怕就抵得上一个包龙图了吧。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朕初时只觉得这期刊新鲜,现在却以为,天下的学问,真是浩瀚如海,能登入这期刊的文章,都能如这细虫论一般济世吗?”
  “完全可以。”方继藩毫不犹豫的道:“就如当初神农尝百草一般,人们没有尝过百草,就永远不知这百草的功效,可一旦尝试,得知了功效,这对于天下人,便有巨大的好处。”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他信了。
  事实就在眼前。
  “张森功勋卓著,卿家以为应该如何赏赐,朕赐他官职,如何?”
  这是大功,给他爵位或者官职,显然,不会有人反对。
  方继藩摇头:“陛下,儿臣以为不可,他们是治学的人才,并不是官,若是授予他们官职,又当让他们安心治学呢?”
  弘治皇帝微微皱眉:“依卿所言,当如何?”
  方继藩毫不犹豫的道:“陛下可还曾记得,当初的学官制吗?不妨,将这学官制,衍生为学职制,儿臣在西山,设立了规矩,在匠人、医生、农学的校尉之中,设立了职称制度,张森此前,因为发表了《细虫论》,已授予了博士的学职,这一次,他的防疫论大获成功,再加上,这些日子,又有大量人引用他的论文,想来,用不了多久,他便要被授予学士,甚至是大学士的学职。”
  大学士……
  弘治皇帝下意识的,看了刘健等人一眼。
  刘健心里说,老夫乃文渊阁大学士,谢迁乃东阁大学士,你方继藩倒是好,自己折腾了个西山大学士……
  方继藩却道:“陛下,这世上,立了大功劳,为何一定要做官,才被陛下和天下人所认可呢。似这些大夫,这些在田埂中,为了改良作物的农学校尉、力士,还有匠人,他们若能有益于国家,与其授官,不如,让人们对他们生出崇敬敬仰之心。西山的学职制,已有了框架,只是,西山毕竟庙小,难以使人信服,可若是,往后大学士以上的学职,都需西山书院上奏朝廷,再由陛下亲自恩准,并且,对于有学职的高士,朝廷提供一些钱粮供养,哪怕这些钱粮不多,却也足以使他们脸上有光了。”
  大学士以下的学职,西山可以根据其贡献,自行决定。而大学士以上,则皇帝亲自朱批恩准,并且发放钱粮供养。
  这……
  弘治皇帝一想,这不是坏事啊,这些人,有如此的本事,天子亲自批准他们的头衔和学职,这是给他们的恩典。而对他们而言,一个皇帝亲自恩准和授予的大学士头衔,和金榜题名的读书人,又有什么分别?这是何等光宗耀祖的事啊。
  如此,朝廷对于这些人,既示了恩,同时掌握了他们学职的最终决定权,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必为官身所累,靠着学职,就可安心继续做自己的研究。
  这有何不可?


第0891章 恩赐
  弘治皇帝似乎来了兴趣。
  他又忍不住低头,看了一眼期刊。
  这期刊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