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败家子-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他是皇帝,得注意自己的身份,自然是不能当臣子的面大哭。
  弘治皇帝特别的看了刘大夏一眼,心里似乎对这个兵部职方司郎中,有了更好的印象。
  都说刘郎中忠直憨厚,爱民如子,果不其然啊。
  在感慨了一番之后,弘治皇帝深深的凝视着方继藩,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眸里透着困惑,很是认真的问道。
  “方卿家,这番薯,从何而来?”
  方继藩如实回答。
  “臣死罪,这出自于一个胡商。”
  居然……是胡商……
  其实弘治皇帝只一听,有点懵逼,面色微微一变,嘴角竟是不自然的抽搐了一下。
  “胡商……”
  此刻这满朝文武也露出了尴尬的表情,看着方继藩,哭笑不得,果然你还是那个方继藩啊。
  大明只有朝贡贸易,是禁绝私人贸易的。
  方继藩没有提哪一国的贡使,只说是胡商,明眼人都知道,这厮……是和走私商人勾搭上了,这家伙,就不是个东西。
  只是,在此大功之前,什么胡商其实一丁点都不重要。
  弘治皇帝回过神来,一挑眉,没有继续深究胡商之事,而是深深的感叹起来。
  “真想不到,世间竟有番薯这样活人之物啊。”
  方继藩见火候差不多了,眼角扫了一眼刘大夏,刘大夏还在垂泪,整个人显得很激动,似乎内心的喜悦无法平息。
  方继藩在心里笑了笑,便开口说道。
  “陛下,臣自那胡商口中得知,番薯,并不算什么稀罕物,在他们那里,何止是番薯,还有许多物产,堪称神奇。据说还有一种作物,一年可以三熟,一亩可以产百石,且味道可口,其口感比之番薯更佳,通常,他们称其为玉米。噢,对了,这玉米甚至不需精心耕制,任其生产,即可。在那里,人们根本无需花心思务农,却永无饥荒。”
  满殿哗然。
  亩产百石。
  还特么的比番薯口感更好,甚至……还不必如水稻和麦子一般,花心思去耕作……
  百石啊。
  这等于是粮产,直接增加了数十倍,原先二十亩地养活一家人,一大家人辛苦耕作,也不过得这几十石的口粮罢了。
  这……是唬人的吧。
  若是昨天方继藩说出这等话来,保准要引来所有人的嘲笑。
  可今日,没有人笑得出来,番薯不就已经足够神奇了吗?这不就证明方继藩所说是真的,那么,再出一个玉米,又有什么奇怪的?
  弘治皇帝动容,双眸放光,很是激动的问道。
  “玉米在哪里?”
  “在泰西之地更西之处。”方继藩道:“臣也是听那胡商说的,不过臣看他是个老实人,想来,不敢欺骗臣吧。他还说,除此之外,那里还有一种作物……”
  “还有……”
  所有人都要疯了。
  这完全属于颠覆了常识,给这满殿的君臣们,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
  刘大夏爱民如子,此时也不哭了,忙是追问道:“还有什么?”
  方继藩朝众人笑吟吟的开口说道。
  “还有一种东西,他们称之为珍珠米,种子撒下去,一粒米,便有珍珠这般大,人们吃十几颗,便可饱腹,亩产,可达两百石……”
  君臣们,已经窒息了,个个睁大眼眸,露出震惊的神色。
  这米竟还可和玉、珍珠沾上关系,不过……单凭方继藩的描述,其实大家就已经感觉很高级了。
  如此看来,这番薯,在那遥远的泰西之地之西,简直就是连狗都嫌的粮食啊。
  方继藩吹牛逼的时候,脸不红,气不喘,一脸诚实的模样。
  反正番薯已出来了,你们爱信不信,等将来你们真到了那传闻中的泰西之地更西的地方,发现所谓的玉米没有这么神奇,更不存在所谓的珍珠米,那能咋样,我方继藩也被骗了呀,被那该死的胡商忽悠了,来来来,我去抓那胡商来剁成肉酱给大家烤了下酒。
  “……”
  满朝诸公,顿时无言。
  可是他们的心,却是热了,个个心里都在畅想着方继藩说得食物。
  若真能如此,何愁盛世不来呢?
  弘治皇帝脸色凝重,抬眸环视了众大臣一眼,只见众位的神色都是向往,他心里很清楚,所有人的想法和自己是一样的。
  弘治皇帝扫视了众人之后,目光最后放在方继藩的身上,开口问道。
  “那胡商在哪里?”
  “已经走了,扬帆远去。”方继藩叹了口气。
  “他还说,番薯此等无用之物,所以该国倒是无所谓,可即便是这极西之国,也久闻大明的强盛,绝不肯将那些宝贝粮食,用来助长他国气焰,因而该国禁绝商贾带出玉米和珍珠米的种粮,一经发现,格杀勿论。”
  “……”弘治皇帝感觉自己要抑郁了。
  玉米和珍珠米,对于满朝君臣而言,不啻是秦始皇之于仙丹啊。
  这不知道还好,一旦知道,世上还有如此神奇之物,这怎么还吃的下饭,睡得着觉。
  想想看,你费尽心思,成天琢磨着怎么屯田,怎么劝农,一听到哪里发生了天灾,就吓得脸都绿了,更怕百姓们饿了肚子,起来造反,要知道,即便是弹压反贼,这也是需要钱粮的啊。
  弘治皇帝耗尽了所有的心血,这江山,也大抵只是如此了,现在有了红薯,总还有了一些安慰。可方继藩却告诉自己,有一种东西,就好像外挂,分分钟让你一秒升级99999,浑身带满屠龙装……
  弘治皇帝脸色赤红,他看了刘健一眼。
  刘健也心动了:“臣想看看红薯。”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
  刘健上前,有人取了一个红薯给他,刘健道:“方继藩,那珍珠米,有红薯大?”
  “是。”方继藩道:“一颗种子种下去,一年能三熟,不畏虫害,一株苗,可产出数十颗如红薯一般的米粒。”
  这……还是米吗?
  鉴于方继藩突然诚实起来,刘健心已动了,他道:“陛下,此国禁绝种子流出,情有可原。”
  不错,换做是大明,也会如此做。
  “眼下当务之急,是寻觅此国下落,一旦得此种,尧舜之世,也就不久远了。”这是刘健的定论。
  珍珠米和玉米,对刘健已有了致命的吸引力。


第0228章 挡我者死
  刘健作为内阁首辅大学士,他的建议,某种程度而言,相当于是整个文官系统向皇帝表明了态度。
  昔有秦皇派徐福出海求仙药,关于此事,人们是唾弃的。
  因为秦皇是为了一己私利。
  可今有弘治皇帝派人出海求粮种,这……便是大功德了。
  说实话,当方继藩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其实弘治皇帝若是不下旨去求粮种,只怕这消息流传出去,天下军民都会认为当今皇帝漠视民生吧。
  可到底怎么求,是寻到这个传闻中的国家,与之建立贸易往来或是使其朝贡,还是最后谈崩了,干他娘的一票,这就不得而知了。
  可至少,你现在得知道这个国家在哪里,确定好位置,再徐徐图之,就算在弘治皇帝任上无法实现,可弘治皇帝还有儿子,儿子还会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可显然,弘治皇帝是个操劳的命,他绝不会将此等麻烦的事推卸给自己的子孙。
  显而易见,整个大明,接下来将会对整个极西之国,虎视眈眈。
  方继藩心里唏嘘,倘若……当真有这么个极西之国,现在这国的国主已经喷嚏连天了吧,几千万张冒着绿光带着饥饿的眼睛的眼睛,一个个在咧着嘴,龇着牙,磨刀霍霍啊。
  而刘健的另一层意思是……不惜一切代价。
  弘治皇帝已是了然了:“此国竟也知我大明?”
  “知道啊。”方继藩点头,他必须给弘治皇帝更大的希望……
  素来故事开了头,后面就好说了,于是方继藩不带犹豫的就道:“那胡商说,当初三宝太监下西洋,曾至不刺哇,该国与不刺哇也有交往,因而才自不刺哇国口中,得知我大明盛况,因而更为忌惮。”
  “……”
  不剌哇国便是非洲索马里,当初下西洋时,郑和曾抵达过那里。
  弘治皇帝则是疑惑地道:“不剌哇?”
  一旁的萧敬忙低声道:“奴婢在看三宝太监事迹时,听见过此名,此国国人如黑炭,其国在西洋深处。”
  一下子,所有人欢欣鼓舞起来,一个个喜上眉梢。
  倘若那极西之国犹如仙岛一般,缥缈无踪,大家两眼一抹黑,还真是难办。
  可既然在不剌哇国有此国的消息,就好办了,当初三宝太监,不就曾去过那里吗?老祖宗们能去,我们自然也可以!
  宏图大业,不,是万千百姓的生计,就在眼前啊。
  希望之火更浓了,许多人兴奋起来,大殿里,气氛活络起来。
  “臣以为,该立即督造大船,效仿三宝太监出海,先寻觅不剌哇国踪迹,再顺藤摸瓜,那极西之国,也就相距不远了。”
  “陛下,当初若是三宝太监继续向西,或许……文皇帝时,大明便已获良种了啊。”
  许多人唏嘘起来,仿佛每一个人都和一个巨大的宝藏失之交臂。
  这下西洋,瞬间有了一个新的意义,从前所谓的下西洋,不过是带来万国来朝,可渐渐的,大家意识到,这玩意虽得了虚名,不够实在,所以反对的人说这是浪费民力。
  下西洋还会带来需要奇珍异宝,带来财富。
  可许多人更加跳脚,大明是不重商的,不视钱财如粪土,怎么好意思自称自己是读书人和士大夫呢,朝廷怎么可以做买卖呢?
  而现在,却是求粮种,是活命的家伙呀,有此粮种,甚至是太平盛世啊,怕是尧舜都要比不上了。
  转眼之间,解决掉百姓们饿肚子的问题,民以食为天,谁还敢反对。
  弘治皇帝红光满面,他眼里带着希望的光泽。
  他振作起来,道:“马卿家。”
  兵部尚书马文升上前道:“臣在。”
  “兵部立即按三宝太监旧法,督造舰船,操练军士……”弘治皇帝沉默了片刻,又道:“所需公帑,户部应予一切所需,若是还不够,宫中内帑亦可支取一些。”
  这一次,他十分的大方。
  没什么可说的了,钱是小事,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
  听到这里,方继藩心里笑了!
  转眼之间,一场新的下西洋开始了,这一次,大明将更有决心的下海,支起风帆,朝着海洋最深处前进,他们将见识无数的人土人情,与无数国家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将来若是有一天,可能真的找到了玉米,这玉米可能也未必如方继藩所述的那般神奇,可至少,会有一些安慰,至少应该是值得票价的。
  至于方继藩的夸大其说,大不了到时候被拉出去揍一顿罢了。
  可这有什么关系呢?我方继藩为国为民,久经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就算是被打的自己的爹都不认得自己,那也是值得的啊。
  当然……方继藩眼角余光,扫向了刘大夏。
  刘大夏方才还在乐呢,世上竟有如此神奇的珍珠米和玉米。
  他甚至已经想好了,自己该写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称颂这件事,如此才不负自己的君子之名。
  可渐渐的,他脸色越来越僵硬,尤其是当弘治皇帝要求兵部尚书马文升依三宝太监之法,制造舰船,准备进行第八次下西洋的时候,他的脸色瞬间苍白如纸。
  一种不妙的感觉。
  马文升沉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