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败家子-第1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他缓缓的伸了手,捂着了自己的心口,方才他在面对锦衣卫时,尚且还没有垂泪,可现在……却是热泪盈眶。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半部论语,便可治天下。
  天下的道理,都蕴藏在那四书五经之中。
  读书明理,明志,读了书,方才可晓得天下的道理。
  一直以来……他都是这般想的,他读了书,以此为傲,可现在……
  似乎越来越多的东西,那四书五经,已经无法解释了。
  以至于到了现在,他陷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
  他依旧还跪地,却是伸手,狠狠的撕扯着心口上的衣襟,恨不得要将身上的儒衫撕下来。
  一定是哪里不对。
  可是……他仍旧无法解释。
  “学生……错了……”滚烫的泪一滴滴落下,江文眼睛已是血红,痴痴癫癫的道:“不,不,学生没有错,学生即便可以有错,可是那书中,难道会错吗?这是圣人和贤人们的道理啊,他们怎么会有错。”
  他说到这里,却又打了个激灵,双目无神,咬牙切齿的道:“下了地,去耕地,去研究农学,便可惠泽天下,那么……那么……这四书五经,还有什么用?”
  他竟是有些痴狂了,昂头大嚎。
  “那么读书有什么用,有什么用呢?”
  所谓的独尊儒术,绝非只是简单的将儒学列为官学这样简单。在这背后,是将四书五经以及那些儒家的圣贤们,推到圣人一般的地步,使无人敢质疑,于是乎,这些读书人,越来越盲目自大,轻视一切的学问,而现在……江文却已是彻底的茫然了。
  若是世上,还有其他的学问和道理,甚至比之自己所读之书,给天下百姓带来的好处更大,那么……这四书五经,有何用呢?
  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最后得出一个无用二字。
  他是何等的绝望,他突得站了起来,摇摇晃晃的样子,将自己的衣襟扯的凌乱,却是仰天大笑:“哈哈……哈哈……”


第1521章 千秋万代
  江文大吼大叫,如痴如狂的模样,叫本是对他恼怒的弘治皇帝,竟不禁轻轻叹了口气。
  这样的读书人,天下不知多少。
  这又怪的了谁呢?
  腐儒盛行至今,读书人有责任,当初指定了八股取士的人,难道没有责任吗?
  只不过……当初八股取士,是因为天下大乱之后,为了安定人心,而如今,却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起来。
  天子变了,可读书人们,却来不及变。
  诚如这江文一般,十年寒窗,数十年的苦读,他所信奉的许多东西,一朝一夕之间,在他面前坍塌,这本就是可悲的事。
  可悲却又无能为力,这样的滋味,任谁也一时无法接受吧。
  弘治皇帝叹口气道:“此生员已是疯了,让人送去西山医学院吧。”
  方继藩在一旁,看了弘治皇帝一眼,陛下明显对于江文,没有过多的憎恶,反而……略带几分忧心。
  方继藩便道:“陛下,根据儿臣久病成医的经验,这只是轻微的脑疾之症,倒不必就医。”
  弘治皇帝诧异的看着他。
  轻微……
  却见方继藩撸起袖子,走上前去,扬手便给疯疯癫癫的江文一个耳光,却听一声啪的脆响,又听方继藩怒道:“狗一样的东西,你吃错药了?”
  这一耳光,将江文打了个踉跄。
  一下子,却又仿佛魂儿游了回来。
  他捂着脸,茫然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突然之间,身子萎靡起来,两腿一软,又跪了下去。
  似乎……一下子回到了现实,他期期艾艾的道:“万死,万死,学生万死。”
  弘治皇帝的脸色,微微好看一些。
  他走上前,凝视着江文:“似尔等腐儒,所学的经义,并非没有道理,只是正心,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学问,却绝非是书本中能学来的,倘若读书便能有此能,那么……这天底下的事,就太简单了。”
  江文沉默了很久,点点头:“是,是。”
  他心里悲凉,竟是有茫然之感。
  “卿在想什么?”
  弘治皇帝似乎很想洞察江文的内心。
  江文突又落泪,只是精神却正常了许多,他悲凉的道:“陛下,学生已没什么可想的了。”可他顿了顿,却又悲痛的道:“学生自幼,家贫,盖因家祖曾读过诗书,因而,倒有一些文友接济,给了学生读书的机会,学生自幼,便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深以为然,因而,十数载苦读,日夜不倦,总算蒙祖宗庇佑,学有小成,得了一个功名,可如今……”
  他摇了摇头,只是叹息:“如今方知,原来这些年的苦学,竟是水中之月,今见了这庄稼,方才知道,原来世间的道理,并不只四书五经……”
  弘治皇帝颔首:“来人,放他走吧,不必为难他了。”
  江文听罢,又拜,道了一声谢恩,摇摇晃晃,只留下了一个背影,自是去了。
  ……
  “这才是真正的丰收节啊。”弘治皇帝随即露出了笑容,他四顾左右:“这何止是丰收,是大丰收,此节……明年,后年,都要过,不但西山来安排,宫里,往后也要关注。”说着他一双炯炯发亮的眸子落在朱厚照身上。
  “太子……”
  朱厚照上前:“儿臣在。”
  他喜滋滋的样子,眉飞色舞。
  弘治皇帝心里倒是很想说,此时此刻,你就不该谦虚一些吗?
  可细细一想,谦虚二字,本就是四书五经之中的价值观,人为何非要谦虚不可呢。
  立下大功的人,明明为人所瞩目,却非要谦虚不可,这又是什么道理。
  弘治皇帝道:“这些地,都是你耕出来的?”
  朱厚照道:“是儿臣带着人耕出来的。”他抬头看了一眼方继藩,稍一犹豫:“老方也出力不少。”
  弘治皇帝见他肤色黑不溜秋的样子:“上千亩的试验田,还要记录无数的数据,朕还听说,西山研究院,也有参与,想来,在实验室里,也不知费了多少功夫。今日朕见到的,是亩产七百斤,可朕看不到的,却不知是心血,太子从前顽劣,朕总是担心,现如今,终于可以放心了,朕有此子,如获至宝。”
  朱厚照高兴的纳头要拜,口里道:“父皇此言……儿臣……”
  哐当一下,却有一枚印章因朱厚照动作幅度过大,竟是摔下来。
  那一串印章,挂在腰间,挂着的绳子,不知磨损了多少,此时终于是承受不住了。
  弘治皇帝看着那印,却是上前,亲自将印拿起。
  这印再熟悉不过,印面上的‘皇帝之宝’四字,更是格外的醒目。
  朱厚照有些尴尬。
  弘治皇帝反反复复的将印端详之后,便抿唇一笑:“还别说,朕竟是分不清真假了。此印,是你所刻吧,如何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这……”朱厚照小心翼翼的看了父皇一眼,心里却想,这个怎么能说呢,这若是说了,那还了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将来父皇若是借此来防伪,岂不是吃饭的家伙没了。
  他期期艾艾的道:“这个……这个……”
  弘治皇帝竟是没责怪朱厚照,而是朝他莞尔一笑:“非常之秋,必有非常的太子,此印……还不错,可惜……假的终究还是假的,那真品,迟早还是要传给你,你也休要将心思,花费在这上头。难道几年功夫,也等待不急吗?”
  朱厚照:“……”
  方继藩在旁,却是肃然:“陛下千秋万代,万岁,万岁,万万岁。几年功夫……此言实是……”
  弘治皇帝朝方继藩摆摆手:“朕的精力,大不如前,而今,见太子能体恤万民,为这社稷,煞费苦心,其中的艰辛,想来也不为所知,令朕欣慰。朕后继有人,可以高枕无忧了。继藩的功劳,也是极为显著。”
  他深深的看了方继藩一眼:“卿二人,如手足兄弟,他日,你们的成就,定会远超朕这平庸之人。”
  方继藩一愣:“儿臣岂敢……”
  弘治皇帝拍拍他的肩:“世道变了,朕细细想来,和那江文,又有什么分别?只不过是他一朝醒悟,因此而癫狂,朕是一次次被你们推着走,比他好一些。来吧,咱们过节。”
  “噢……”方继藩再没争辩什么。
  他很讨厌这个世上,有些事突然讲透了,这一讲透,反而就没什么意思了,完全不给自己发挥的空间。
  弘治皇帝领着各怀心事的诸臣,随即,入镇国府高坐。
  朱厚照和方继藩作陪,刘健等人,也各自跪坐。
  许多佳肴和美酒,统统的送了来,这镇国府外头,是欢声笑语,等到天色渐渐的落幕,镇国府外头的广场上,升起了一团团的篝火,游人们尚未尽兴,依旧还在激动的议论着亩产七百斤之事。
  同样的地,可以耕出双倍的粮食,这对于任何人而言,可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家里有地的人家……心知他日米价在将来,势必有下跌的可能,而一旦下跌,若自己的地里,收获的粮食不足,便是亏了。只有赶紧想办法,让自己的地里的粮产提高,方能应对接下来谷价下跌的危机。
  弘治皇帝酒过正酣,将方继藩招至身前:“继藩,谷贱伤农,这个道理,想来你是懂得吧?”
  方继藩颔首点头。
  弘治皇帝侧目看了朱厚照一眼。
  他自是知道,朱厚照是个一根筋的人,让他研究如何提高粮产倒是可以,可一旦粮产提高,给这天下带来的得失,他却是一概不喜欢去理。
  这在弘治皇帝看来,自己的儿子和女婿,倒是相互弥补了彼此的缺陷。
  弘治皇帝道:“粮产提高,这是天大的喜事,却也难免可能引发一些问题,你想办法,拟一道章程,送到内阁,让刘卿等人讨论票拟之后,送至朕这里来。”
  方继藩道:“儿臣遵旨。”
  弘治皇帝沉吟了片刻,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微微一变,沉声道:“朕脑子里,还是在想那个江文,八股之儒,深入人心,似江文这样的人,不知凡几,一个江文,尚且如此,那么这天下数十万读书人呢?这几千的儒生,送去了奥斯曼,可毕竟,是杯水车薪,何况……将儒生送走,本是有些荒唐的事,朕思来想去,若是不改变人心,迟早,是要酝酿大祸的,新学想要深入人心,不易啊……”
  方继藩明白弘治皇帝的意思。
  京师这里,已是新学开始占了主流,可天下有多少的儒生啊,多少人一辈子就靠读四书五经活着,这已经不只是理念之争了,而是最根本的利益之争。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这是弘治皇帝不愿看到的。
  方继藩明白他的思想,不由的眨了眨眼。
  “要不,送去黄金洲,黄金洲那儿,可是好地方,儒生们多迂腐,迂腐的原因,是因为有舒适的环境,把他们丢去那里,住个一年半载,或许就……”
  弘治皇帝不禁失笑:“朕要的,是正经的主意,可不是你这般的小机灵。”


第1522章 圣人之谋
  方继藩听了弘治皇帝的评价,却一丁点都不觉得惭愧。
  小机灵?
  这说明我小嘛。
  方继藩咧嘴一笑,给弘治皇帝斟满了一杯,而后便徐徐开口道:“陛下,这些读书人,成日说什么教化教化……其实……陛下有没有想过,陛下也可以反过来教化他们呢?”
  弘治皇帝一愣。
  这倒是一个别致的主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