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纪元1912(无语)-第5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弈的结果,他是、徐树铮也是、就连蔡锷亦是如此,尽管作为作战处长,和两人早就非常熟悉,但是丁子茂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还是第一次,并且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因此神情不免紧张,甚至开口讲话时嗓音微微颤抖着。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只把目光局限在某一个防御间隙,远征军从组建至今,都从未进行过大兵团作战的配合,相比于军团级会战,我们更善长的是师团级作战,而现在。我们的正面之敌,应该是德军一线的8个遭受重创的师,他们正在仓促撤离战区。再考虑到德军的换防部队可能在35个师左右,这应该是第二集团军手中最后的预备队,如果我们将索姆河一带的德军前沿视为整体的话,那么就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防御堡垒,而现在,在这、在这……”

    丁子茂接连在地图上划下了多个图点,那些图点无一例外的都是侦察部队发现的从数百米到公里宽的防御间隙。

    “总之,德军的整体堑壕防御体系已经因17军的苍促撤退被局部瓦解,这意味着,原本的长蛇被切成了数截。当然,如果我们像法军一样,错过战机,这长蛇会迅速长成,可假如我们要是从这几个点,调动三至六个师猛的一下插过去……”

    在说话时。他拿着双手比划着互相交插着。

    “这样,第二集团军的预备队就会被分割成多个互不联系的据点,而考虑到德军第十七军业已遭受重创,否则德军统帅部不会冒着防线崩溃的局面命令后撤防,而其亦不会如此仓促的撤离,所以,至少在德军统帅部调动新的预备队之前,第十七军根本不可能对我们形成有效的防御,因此,在对其预备队实施分割的同时,我们可以调动六至八个师果断的朝德军第三阵地突破,并形成迂回包围的态度,以一计漂亮的左勾拳结束这场战役……”

    在丁子茂提出他的看法时,无论是蔡锷还是徐树铮都惊讶了,从丁子茂的计划中,他们看到的是一场规模空前的赌博,和韩武提出的趁机推进十几公里不同的是,丁子茂是想在索姆河打一场“色当式”的战役!

    对于远征军来说,这完完全全就是一场赌博,一但展开这个计划的话,那么意味着在未来的一个月内,远征军不仅需要投入现在的十四个师,就连正在海上的三个师亦将作为预备队,这是一场豪赌,而更为重要的是这场豪赌还有其它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

    “咱们可没有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又点起一支烟,吐出这句话后,蔡锷注视着丁子茂,这位甚至连振武学堂都未读完的家伙。

    “没有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是不假,可,不打,永远都不会有……”

    丁子茂急促地说着,不由自主地抬手抹了一下额头上沁出的汗。

    “当初我们在胶澳和日本人打仗的时候,甚至连师级演习都没进行过……”

    “那是防御……”

    徐树铮有些不耐烦随口说了一句。

    “一开始是进攻,协调好各个师的步骤,打到最后,肯定还是会打成防御!”

    丁子茂急声一辩,心想大意不得。他不知徐树铮这句问话是不是对他的阐述有所反感,他必须解释清楚。

    “……是这样,应该知已知彼,德国人,有德国人的长处,英法有英法的长处,可咱们有咱们的长处,咱们要是按照他们的方式去打仗,打起来,也就是束手束脚的,与其这样,不如索性彻底放开了,这场战役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又提前了一个月,是为了缓解凡尔登的压力,无论如何。只要咱们打出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德国统帅部,就得按照咱们的方式和咱们打……比如,打到现在。德国还没有调动凡尔登战场的主力,是因为他们不觉得,联军在这里打的这场战役规模对其有什么危害,至少现在,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所以,咱们所要面对的就是第二集团军。而第十七军又遭受了重创,即便是其投入了预备队,英法两军又可以牵制一部分,所以,咱们所需要直接面对的德军实际上相对有限,……现在,咱们手中有十四个师的生力军,都没有投入使用。如果我们用三个师对这一带德军实施分割,然后再把主力投送到德军纵深,那么就切断了德军第二集团军的退路。同时也切断的运输补给线,这样,索姆河一带的德军所面对的就是腹背受敌……等到这个时候,咱们再把最后的,也就是现在刚到地中海的第四批部队派过去,到时候差不多也就打成防御战了……”

    一边听着丁子茂的汇报,蔡锷一边认真看着地图,后来又陷入思索,甚至当丁子茂讲完了他都没有立即察觉。

    “又铮,你怎么看?”

    蔡锷问道。可是他的眼睛并没有离开地图。

    不可否认,尽管丁子茂的建议中充满了各种风险,而其中最大的风险可能性是远征军彻底打残,可……诱惑实在太大!

    全歼德军第二集团军!

    “要是真这么打的话,风险太大,而且……”

    考虑了一下。徐树铮又说道。

    “不过,如果实施的话,那怕就是成功一半,都有可能影响整个战局,我不是说这场战役,而是整个战争。”

    影响整场战争,这意味着什么呢?无论远征军能否取得战役目标,一但战役打响,随着远征军的不断投入,和战局的显现,远征军和中国都必将赢得一点——列强的完全尊重,这意味着远征军从由就有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而不再是法军的小跟班。

    “我看,相比较而言,有时候,……”

    思考良久,蔡锷开口说道:

    “完全达成目标的可能性不大。”

    “对对,完全达成目标,不太可能……”

    丁子茂跟着说道。

    “可,只要达成一半,也就足够了?”

    看了丁子茂一眼,蔡锷反问道。

    “为了一半的目标的……这是要拿几十万兄弟的命去赌啊!”

    “这个……”

    一时间,丁子茂语塞了,他的脸颊微微发红了,好半晌,他才开口说道。

    “我……我……兄弟们……”

    他想说,从国家派远征军出征那天起,实际上远征军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纵使千般不愿,最终他们都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牺牲,只有通过远征军的牺牲,国家才能赢得列强的尊重,亦只有牺牲,才能实现国家地位的改变,可是,这样的话,他却说不出来,又有谁能说出来呢?尽管众所周知,这是事实……

    “至少,这样死,总胜过像英国人一样,被人当成靶子打吧!”

    徐树铮倒是主动为丁子茂解起了围,他深知一但远征军实施这场战役,无论英法联军在索姆河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都无法掩盖远征军的光彩,到那时,远征军会成为整个协约国世界的英雄,进而……

    点点头,蔡锷倒是没有否认。

    在作战室内踱着步,思考良久,蔡锷看着徐树铮说道。

    “我看这件事马虎不得,应该立即向国内通报一下,让国内作决定……”

    这时,即便是作为远征军司令官,他也没有决心下达作出这个决定了,毕竟,是否进行这场战役,直接关系到远征军未来,甚至国家的命运。

    “你看除了给陆军部电报外,是否给总统府和国务院各发一份电报?”

    “嗯,”

    对此,徐树铮同样也没有反对,尽管战场之机稍纵即逝,可有些时候,大胆如他,也需要慎重一些。

    “还要电告远征军各部队,要在今天傍晚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不可事到临头来不及哟!”

    这个建议是再正常不过的建议,现在可以随时投入使用的远征军部队,一共只有九个师,除去三个已经到达前线的话和两个被打乱编制的在凡尔登作战的师之外,剩下的三个师,还在法国中部。

    “最重要的是,要和法国那边勾通一下,如果法国人不同意的话,咱们擅自打响这么大的战役,法国人那边到时候恐怕不好交待……”

    “我看形势不容乐观,”

    挥了一下手,蔡锷的脸上略带着些许嘲讽:

    “要知道霞飞,可是连咱们当炮灰,都不怎么能看得上眼啊?”

    连炮灰都看不上眼!

    这恐怕就是身为弱国的无奈了,即便是想牺牲,也还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此时,朝阳正冉冉升着,草坪上一片金黄。没有风,空气显得燥热。蔡锷似有意似又无意地说道:

    “今年是咱们到欧洲后的第一个夏天,这个夏天好热哟……”

    转身用他炯炯的目光看着蔡锷,徐树铮他知道蔡锷这句话含意,也理解他肩上的重负,但他还是说:

    “要热大家都热嘛……”

    “是嘛,那里也不会太惊快的,大家一齐热吧!”

第150章 官邸思考今明日 芝泉顾虑重重难

    饭后百步走,这是一种相对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如过去一样,晚饭后,李子诚独自在院内散步。

    其时,夕阳已垂落,暮色悄悄袭来。国务总理官邸后院内的草坪已变为一片暗绿,那些高大蓊郁的松树经过一天的灼阳暴晒之后,散发着一阵阵松脂的幽香,和着花园内花草的芬芳,特也让人倍觉享受。

    脚步踩在花园间的鹅卵石路间,却是一片上静而无声。一个人的一生经历可以从他居住过的地方反映出来。而李子所居住过的各式各样房屋可谓是多种多样,而且其间差别之大恐怕远超出外人的想象。不过他印象最深的恐怕还是在另一个时空之中,家中的旧房,房前那条小时候当做游泳池的小河……还有学校中简陋的学生宿舍……当然,难免的还有当年那狭窄的的蚁穴式蜗居……当然,还有后来公司提供的单身宿舍……当然,真正最为惬意的却还是在连云港时所住的别墅,还有这已经生活了一年多的这座国务总理官邸。所有这些住房,不但说明他一生的经历,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事业上的发展以及所取得的成功。

    国务总理官邸,这座清代时为迎接威廉皇子而修建的迎宾馆,在民国后,先是临时总统府,后来又是外交部,现如今成了国务总理官邸——这个权力的象征移到了李子诚的身上。那么,他的那些外部和内部的敌人对此会甘于接受吗?

    不,他们当然不会接受的,袁世凯同样也不会接受……

    对此李子诚是非常清醒的,他太熟悉中国的历史了;对于那位看似与自己合作的亲密无间的大总统,他同样极为了解,之前所有的妥协,不过只是政治上的、一时的、迫于无奈的妥协,最终。所有的妥协所伴随的是矛盾的加深,随着矛盾的加深,最终,两人或许就会决裂。希望……

    不过在此之前,自己首先应该警惕什么呢?一年多前,他曾在国会上对那些国会参众议员们说:想要中国真正实现富强,就必须要制定宪法,实施宪政……谁要是觉得宪政无关紧张,那谁就不可能取得政治上的成功,而使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也必处于被动地位。

    或许,对于外界来说,制定宪法、实施宪政,一直都是李子诚的梦想,可是那个梦想不过只是为了同袁世凯争夺权力的产物罢了,不过只是为了维持自身的权力,就像现在,制宪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