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吃相-第9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敢不敢,杨真见过诸位大人和前辈!”杨真赶紧挨着还礼,心情更加的忐忑和无助,感觉眼前这群人就像一群猛虎一般环伺四周,要把他撕成粉碎一般。
  今日一切已经被陈旭安排好了,无论以后结果如何,他们杨氏都已经和陈旭绑在了一起,而陈旭,就是要借他之口,用杨桐九卿和三朝元老的身份,将雁门关之事彻底从阴暗之中亮出来,让天下人了解这场冲突,以此推动自己改革大秦军队的目的。
  未来如何杨真不知道,但他胆敢不配合,估计陈旭第一个就会拿杨氏开刀,以陈旭如今的江湖和朝堂地位,要弄一个已经辞职回家养老的九卿,简直易如反掌,杨真兴冲冲跑了上千里来咸阳巴结陈旭,没想到见面就给他一个大彩蛋,一桶冷水将他浇入了地狱之中。
  雁门关事件积怨成怒,如今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如果不能将军队的架构和管理更加细化,将士依旧如同帝王私兵一般没有太多国家观念,当兵只为官爵和封赏等目标,那么这种军队迟早是要出问题的,何况有王离这种基本上空学一身兵法却依靠祖上荫庇上位的纨绔子弟掌控军队,以后军心只会更加涣散,而雁门关这种事皇帝又置之不理的话,民众和朝廷的对抗也只会越来越强烈,积怨也会越来越深。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火山都是积累到了无法掩盖的地步才爆发出来的。
  杨真跟在陈旭身后,身边围着一大群官员一边走一边询问回乡养老的杨桐的境况,而杨真一边回答,看着一步一步越来越近威严无比的朝议大殿的大门,心里越发发憷,仿佛这就是一道鬼门关,一旦踏进去就将万劫不复。
  因为只要他开口,得罪的就是大秦最顶级的贵族王氏。
  杨真一步一步,迈着如同魔鬼的步伐,战战兢兢看着前面的谈笑风声的青年的背影,苦涩的心竟然慢慢平静下来。
  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得罪清河侯,估计比得罪王氏更加可怕,眼下已经走到这一步,除开义无反顾之外,再也找不到另一条路可走。
  杨氏,或者说自家那个已经老的快入土的族祖父杨桐,已经成为了清河侯对抗王氏的第一张挡箭牌。
  挡不挡得住无所谓,主要是必须有这样一件东西拿在手上,这场战斗才显得比较正规。
  文物百官脱履上殿,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
  杨真被留在朝议大殿门口,陈旭也没脱鞋施然走进威严肃穆的大殿之中,已经坐好的官员全都在暗自琢磨或者低头窃窃私语,猜测今天清河侯把杨桐的孙子带来上朝的目的。


第1119章 撕开幕布
  “当~~~”卯时初刻钟声响起。
  “陛下上朝~~”随着谒者一声长喝,秦始皇如同往日一般在宫人和内侍的陪同下准时从后殿而出。
  “恭迎陛下~”文武百官齐声拱手弯腰。
  “诸位爱卿免礼,请坐!”秦始皇走到自己的龙椅前面,眼神扫过整个大殿之后大袖一摆坐下。
  “谢陛下~”一阵椅子玉佩碰撞的声音之后,文武百官坐好,朝堂之上迅速安静下来。
  “今日天降大雪,诸位爱卿有事早奏,处置完毕回家烤火取暖,免得冻坏了身体!”秦始皇脸色平静的开口。
  朝堂议政,一般都是处置全国各地一些很重大的事务和朝堂政令,而日常奏书三省六部个各府衙官员都会根据中书省和皇帝的批复按照程序处置,一般不会像以前一样事无巨细都要拿到朝堂上来讨论处理,因此现在的早朝和午朝时间要比以前短了很多,只要没有重大事务,一般个把小时也就搞定散朝,文武百官各自会自己的署衙该干啥干啥去,而像陈旭这种大部分时间就会翘班回家陪老婆或者干别的事,反正整个大秦除开皇帝之外,谁都没办法管他。
  不过整个朝廷如此上差的也只有陈旭一个人而已,别的官员身份还没强大到他的地位,没有太乙仙尊做后盾,只能老老实实上差,包括冯去疾和蒙毅,一般散朝之后都窝在自己的府衙办公。
  往日朝堂议政,都是六部官员奏事,中书省配合讨论,皇帝最后一锤定音解决方案,但今天,六部官员皆都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全都齐刷刷转头看着陈旭,而冯去疾和蒙毅两位上卿则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如同老僧入定没有任何动作。
  满朝文武的眼神有若指明灯一般,皇帝自然而然的也把眼神落在了陈旭身上。
  “少师今日可有要事奏报?”秦始皇脸上带着和煦的微笑。
  “陛下,臣的确有要事奏报!”陈旭站起来对着皇帝拱手行礼。
  “少师请讲!”秦始皇微微点头。
  “昨日有前郎中令杨桐族孙杨真从太原郡而来,给臣带来一个重大消息,言说太原雁门两郡有民众和豪强勾结意图起兵谋反!”
  “哗~~”
  陈旭话音未落,朝堂之上瞬间响起一阵骚动和喧哗,就连蒙毅和冯去疾都一起抬头看着陈旭,脸上充满了愕然。
  “谋反?”皇帝也愣了一下,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少师可有证据?”
  “陛下,兹事体大,臣也不敢擅自做主,因此今日上朝将杨真已经带来,此时就在大殿之外等候,陛下可宣杨真上殿询问详细始末!”陈旭再次拱手。
  “宣杨真!”秦始皇声音威严的开口。
  “宣杨真上殿~”
  “宣~杨真~上殿~~”
  随着几声谒者通传,很快杨真就跟着两个守在门口的禁军进入大殿。
  大殿长达二十余丈,虽然是白天,但卯时刚刚天亮不久,大殿之上还挂着点亮的玻璃灯笼,地面铺着黑色地砖,几根盘绕着张牙舞爪的苍龙巨柱,四周遮挡寒风的布幔,整个朝议大殿之上尽皆玄色,威严中透露着无比的压抑,直叫人感受到一股无法呼吸的沉重感。
  杨真脸色苍白浑身虚汗,慢慢走到距离始皇帝十丈距离跪下伏拜,“草民杨真拜见始皇帝!”
  “免礼,请起来说话!”秦始皇微微抬手,杨真哆哆嗦嗦从地上站起来。
  “方才少师言说杨令公让你来咸阳通报,太原雁门两郡有平民豪强意图起兵谋反,此事可否属实?”
  秦始皇低沉的声音带着一股萧杀之意,整个朝议大殿之上文武百官都情不自禁的微微打了一个哆嗦,杨真更是不堪,双腿一软差点儿就坐地上去了。
  “杨真,陛下问你,无需害怕,将你昨日告诉本侯之事原原本本讲出来便好,杨公乃是大秦三朝老臣,让你来京师通报此事,无论结果如何陛下都不会怪罪!”陈旭转身看着杨重安慰说。
  “少师说的不错,杨真,你把杨令公所说之事一五一十细细道来,朕要看看是何人胆敢谋反乱我大秦江山社稷,项氏下场近在眼前,朕会让他们知道,犯上作乱只有死路一条……”秦始皇脸色冷峻的开口。
  “是,陛下,事情是如此这般,去岁三月上巳节之后,赵地数千民众聚集在雁门关附近踏青扫墓,祭拜李牧将军……”
  杨真把昨日陈旭对他仔细叮咛的一番话慢慢讲述出来,从雁门关之事开始,一直讲到目前雁门关附近民众因怒生怨开始暗中纠集准备起兵反抗,而随着杨真的讲述,整个朝堂之上越来越安静,文武百官几乎都屏声静气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安静之中除开杨真说话的声音,似乎就只能听见无数噗通噗通心脏乱跳的声音。
  雁门关之事已经过去大半年,朝堂之上知道此事的人大有人在,这些朝堂官员又彼此联姻关系复杂,其实在文武公卿这个高层圈子,这件事已经不是新闻,甚至旧闻都算不上,只是其中牵扯到王氏,所有人主动忽略了它的危害,抱有这种心思的其实还包括皇帝在内。
  也就说,此时朝堂上在座的文武百官,不知道这件事的很少,可能只有那些并没有实权的大夫博士等散官不知道,当然,以前还包括陈旭,他也被蒙在鼓里,没人告诉过他。
  但这件本来几乎就要被人遗忘或者主动过滤掉的事情,没想到今日竟然会被清河侯拿到朝堂之上来堂而皇之的讨论,而且还牵扯到前九卿之一的郎中令杨桐。
  三省六部没有改制之前,按照地位等级来说,除开三位上卿之外,郎中令就是最重要的九卿职位,可以排在前两位,真的是标准的大BOSS级别,下辖大夫、郎官、谒者和仆射四署,负责整个朝堂议政、群臣奏事、宫廷宿卫,皇宫禁军等所有重大事务,实际上当时的郎中令比起右相冯去疾的权利来说,还要牛逼许多,不过正是郎中令管的太多太杂乱,而且皇宫和朝廷诸多事情纠缠不清,陈旭改制三省六部之时,直接就将郎中令的职务拆分的七零八落,划归到不同的部门去了,这样郎中令就只掌管吏部下属的朗将署。
  但即便只是一个朗将署,杨桐照样权利大的吓人,因为所有王侯公卿家族后辈想要当官出仕,必须先在朗将署挂职,跟随皇帝身边学习处理政务,然后等什么地方有了实职空缺,通过郎中令的推荐去当官,虽然别的官员推荐也可以去当官,但最后还得要郎中令同意,不然在考评上写一个不堪任用,皇帝照样不会启用。
  因此眼下满朝文武官员,其中有许多都曾经得到过杨桐的照顾,这也是方才在大殿之外许多官员听说杨真是杨桐的族孙之后态度大为改变的原因。
  足足两刻时间,杨重按照陈旭的叮嘱一五一十将来龙去脉讲得一清二楚,其中没有任何人出声打断,包括皇帝都没有开口,只是越听脸色越是阴沉,到了最后,已经几乎看不清楚眼珠子了。
  虽然皇帝知道雁门关之事,后来陆续也有一些消息通传,但都是一种官方视角,无论是军营中的监军还是密探和玄武卫,对于赵地民间的情绪和暗中的动作都不太清楚,他们只是呈报自己看得见的东西,因此秦始皇得到的也就是赵地民众围堵官衙,三五成群的匪徒袭击巡逻兵卒,马夫毒毙战马等事件,王离指挥当地官员和兵卒抓捕闹事者,斩杀数十人等在皇帝看来也是理所当然之事,李牧这个曾经的赵国大将始皇帝同样恨之入骨。
  如果不是李牧,赵国早就被他捏死了,就是因为有了李牧,征服六国的第一场灭国之战就是刚赵国,反复拉锯数年,在廉颇和李牧两位大将的守护下,秦军虽然凶猛但终究无法大胜,数年战争下来损失惨重。
  始皇帝征服六国的顺序虽然第一个正式灭国的是韩国,但始皇帝第一个最想捏死的却是赵国,从他登基正式称王之后,第一年搞定嫪毐,第二年搞定吕不韦,将军政大权抓在手上之后,第三年就发动了对赵国的战争,而且一直打了足足七年,而韩国第一个灭亡是因为它占据的位置太好了,当时韩国夹在秦赵魏之间,魏国已经割让大片国土给秦国,但秦国想要攻击赵国只能走北地,不仅要超远距离的投送兵力,而且后勤保障也非常麻烦,于是始皇帝为了彻底刚翻赵国,一怒之下先一jio就把韩国踩死了,然后让大将王翦出井陉,大将杨端和出河内,双方夹击之下让赵国也不得不分兵拒守,这才让秦国在后勤上轻松了许多,但即便如此,在李牧的抵抗下,王翦率领的秦军主力在井陉也没讨到好,又反复拉锯一年多时间,秦国直接就吐血三升差点儿没缓过来。
  所以,皇帝对李牧的恨也是强烈无比,一个李牧让大秦起码多死了十余万将士,损失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