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吃相-第7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对于别人来说,这或许就是一步登天的光宗耀祖的机会,但对陈旭来说,这才是刚刚……苦难的开始。
  接受完文武百官的恭贺,散朝之后陈旭进入皇宫拜谢皇帝,君臣二人奏对近一个时辰,出宫之后陈旭再次去冯去疾和蒙毅府上分别拜访,算是以同等的身份拜了码头。
  “贤婿,今日你终登左相之位,以后行事且莫如以前一样懈怠偷懒,每天上差点卯和上朝议政必不可少!”在蒙毅府上,翁婿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蒙毅深知陈旭的秉性,因此忍不住提醒。
  一听点卯和上朝两件事,陈旭的脸一下就垮了下来,扭着一张苦瓜脸点头说:“岳丈,你有没有觉得上差时间了太早了?”
  “如何早,自古以来便是天亮上差,卯时正当时也!”蒙毅揪着胡须摇头。
  “平民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九晚五才是正规的上班时间,而且一周还要双休,节假日不说七天小长假起码也要休息三五天吧……”陈旭掰着手指头嘀咕。
  “何为朝九晚五,一周和双休又是甚子?还有你说的什么七天小长假……”
  “朝九晚五就是早上……辰时上差,申时下差,一周双休就是上五天差休息两天……”看着蒙毅越来越黑的脸皮,陈旭讪讪住嘴。
  “贤婿,老夫知你聪慧绝伦,又得天书,如今你还年幼尚未冠礼,便已经位极人臣,此乃千古未有之殊荣,但相位乃是国之重器,陛下将如此重要的职务交于你手,还请莫要像平日一般胡闹玩耍……”蒙毅苦口婆心的继续劝说。
  “多谢岳父大人教诲,小婿记下了,一定兢兢业业上差!”陈旭赶紧拱手。
  “如此便好,对了,婉儿嫁你都已经两年有余,为何还不见动静?”蒙毅端起茶杯话头一转。
  陈旭郁闷的瞅了老丈人一眼,瞬间想起那一对小馒头,脸皮抽抽着说:“婉娘去岁方还年幼,今年小婿一定努力……”
  “努个屁的力,老夫看你天天呆在华夏钱庄和那个侍妾整日勾勾搭搭,你若是敢冷落婉儿,莫怪老夫把你的事捅给皇帝!”蒙毅撇撇嘴威胁。
  “我的事……我有何事?”陈旭莫名其妙。
  “哼,你当初在泰山离去,然后偷偷摸摸去了吴中,和项氏起一场斗酒冲突,又去琅琊呆了月余,肯定是去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而且还勾搭了江北亭的女儿,莫非你当老夫这个御史大夫是瞎子不成?”蒙毅哼哼几声。
  陈旭:……
  “那祥瑞就是你弄出来的对不对?”蒙毅脸色变得冷峻起来。
  陈旭嘴巴张了几下最后不得不点头:“是,那不过是机缘巧合罢了,游湖玩耍竟然想不到会捞出来那么大一个湖蚌!”
  “听说皇帝把那颗祥瑞巨珠赐给你了?”
  “是!”
  “下次来记得把巨珠带来老夫把玩几天!”
  “岳丈放心,我已经把那颗珍珠送给婉儿了,下次必然带来岳丈把玩!”陈旭苦笑。
  “那便好,老夫知你最近事务繁忙,就不留你饮宴了!”蒙毅端茶送客,陈旭也巴不得早点儿离开,和这个贪财好色的流氓老丈人完全聊不到一起,三言两语总会说到他的宝贝女儿。
  清河侯府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陈旭回府之时,迎接的就是穿戴整齐的家人和数百仆从护卫,管家亲自在门口摆开一卷三千响的鞭炮点燃,还有舞狮队和锣鼓队庆贺,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两头狮子随着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疯狂跳跃翻腾。
  “恭喜侯爷,贺喜侯爷!”水轻柔嬴诗嫚蒙婉和范采盈四女都穿着崭新的春裙福身行礼。
  “恭喜老爷!”呼呼啦啦间,侯府门口家仆侍女跪满一地磕头。
  “免礼,都起来吧!”
  陈旭下车之后苦笑不已,李斯刚死,他便如此高调庆贺,传出去恐怕惹人非议,但眼下想低调都不行,因为他当上左相的事情眼下已经传遍整个咸阳城,方才回府的路上无数行人夹道欢呼跪拜,不出所料的话,很快就有大量的官员和咸阳名流富豪前来恭贺。
  果然,就在陈旭回府之后不久,一辆接一辆的马车从咸阳城东南西北而来,不到半个时辰,侯府门口的大街已经车马充塞,加上前来看热闹的民众,整条大街已经人满为患几乎到了水泄不通的地步。
  张苍、陈平、安鱼梁、胡宽、萧何、皇甫缺等所有和陈旭有关系的亲朋好友一个不拉的全都成群结队提着礼物前来恭贺。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陈旭当上左相成为真正秉持国政的上卿三巨头,以后这些人都会跟着往上爬的更快,即便是不考虑升官发财,至少以后办事会更加得心应手,再也没有李斯从中作梗了,特别是报馆和文学院这两个思想领域的阵地,以后几乎都由陈旭说了算,所有人都能尽情展露自己的才华和学识,不会再受到法家的打压。
  虽然皇帝谕令咸阳禁止一旬的娱乐饮宴,但清河侯府还是连续热闹了五六日方才慢慢停歇下来,往来宾客数千,收到的礼物堆积如山已经无法清点了。
  而陈旭这几天也累的够呛,以前中书省就是李斯的地盘,里面大部分官员都是法家门徒,陈旭走马上任,自然是好要好理顺一下,给这些法家门徒好好打几次预防针,巡查下属各署衙,召集署衙主要官员开会,同时弄清楚这些署衙的主要工作范围和工作方式,忙忙碌碌十多天之后,陈旭向皇帝提交了一份人事调动计划,皇帝斟酌考虑之后认可,交由吏部处置,调换了几个看似无足轻重的职务之后,中书省的工作终于捋顺。
  中书省的工作相对于尚书省来说简单许多,就是上传下达皇帝的命令,主要的任务就是审核三省六部的所有奏章,对这些来自于全国郡县五花八门的奏章进行甄别轻重缓急,分析六部的官员对这些奏章的处置方法和意见是否合度合法,合理的就签署意见发还六部安排处理,不合理的提出整改意见,重要紧急的奏书则提交皇帝审阅,实际上陈旭当初改制的初衷就是加快朝廷处置各地奏书的速度,同时也变相的减轻皇帝的任务,而还有一个更大的目的就是略微限制一下皇帝的权利,增加丞相的权利来制衡皇权。
  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增加朝堂处理政务的速度。
  在这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时代,有些奏书从边远郡县传到咸阳需要一个多月,如果在朝廷再积压一段时间,处置不及时的话说不定拖上半年一年也不稀奇,等奏书处置完毕发回郡县的时候,黄花菜都已经凉了。
  而李斯在的时候,在中书省几乎是一手遮天,无论大小事务皆都由他一手把关审阅,虽然李斯喜欢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但对于陈旭来说,当官发财可以,但若是天天吃不好睡不好的操心国事对他来说就太过分了,不是他不愿意操心,而是有些事吃力不讨好。
  因此陈旭再次在中书省内部推行了联合办公的方式,根据六部不同管辖的任务设置六个审核小组,另外设置一个紧急事务处置部,再设置一个内部巡查监察部,这些小组和部门直接对陈旭负责,而陈旭则通过监察部来掌控整个中书省的运行,并且在各部门张贴严格的工作制度,所有奏书根据轻重缓急设置不同的等级,凡是军事、民乱、匪患、灾难等重大事务设置为红色等级,由紧急事务部处置,在尚书省提交的一天之内必须给出审阅意见;对于普通郡县民生事务,设置为黄色等级,审核小组必须在三天之内给出审核意见;对于其他杂类事务,归集为绿色等级,审核小组必须在一旬之内给出审核意见,凡是无故拖延扣押奏书者都将受到严厉惩处。
  陈旭要求的就是处理政务的速度和效率,让六部官员不能来回不断的跑腿。
  在陈旭这种工作制度下,中书省各署衙的官员也只能骚眉搭眼儿的接受,并且每天上差之后就像被狗撵一样的埋头工作,把往常上班之后就泡上一杯茶先看上半个时辰报纸并且串门聊天的工作习惯彻底抛弃,而这种改革的措施也立竿见影,六部官员提交的大量奏书都被快速处置发还,因此每天上朝议政,冯去疾和六部的头头脑脑都对陈旭笑的合不拢嘴,见面必然要拱手行礼感谢一番。
  而在陈旭这种改革措施带来的效果影响下,皇帝也在朝堂数次夸奖陈旭,要求监察省和尚书省都开始推行这种联合办公方式和等级处置方式,整个朝廷处理政务的速度一下加快了许多。


第958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
  等中书省的所有事情都捋顺之后,五月底,陈旭在朝堂向皇帝提请颁布大秦未来第一个五年计划。
  该计划内容有四条。
  第一条:五年之内,将农桑税赋降低至十税一,以此激发农民种田养蚕的积极性,要让全国百姓能够真正劳有所获从而吃饱穿暖。
  第二条:五年之内要全国推广铁质农具,并且还有一个特殊的每户一口铁锅的计划,要让家家户户都能吃上炒菜。
  第三条:五年之内,要在全国每个郡城开办一所大学,县城开办一所中学,鼓励富裕乡镇和当地士绅开设小学或者私塾,以此在民间培养选拔大量读书识字的文士进入学校系统学习之后充任郡县乡镇底层官吏。
  第四条:五年之内,所有郡城都必须开设一家综合性的卫生院,从咸阳卫生院安排医生护士和民间招募医士加入其中开展门科齐全的内外科诊室,特别是妇科要大力发展,而连带还有一个十年的长远规划,将来要把新式的综合性卫生院推广到所有县城,每个乡镇也要开设综合性的诊所。
  对待这个新奇的五年计划,第一条经过朝堂官员的热烈争吵之后最后还是达成协议,获得皇帝许可开始推行,而第二条的铁质农具和铁锅推行计划,这部分需要朝廷和各地郡县乡镇官仓进行补贴,但鉴于钢铁的产量比较巨大,最后还是获得通过;卫生院的事几乎没有任何阻碍,毕竟医疗设施齐全的卫生院对于保证人口增长非常重要;至于最后一条大规模的学校建设,朝堂争吵的最厉害,这个投资虽然不算太大,但在法术政策根深蒂固的愚民政策影响下,文武百官和皇帝都不太支持,不过在陈旭的再三坚持之下,皇帝同意在一些郡县乡镇进行试点推广,五年之后看效果。
  这个五年计划通过之后,很快就通过谕令和大秦都市报登载通传天下,民间顿时好评如潮,特别是对于农桑税的改革得到了几乎最底层平民百姓的热烈拥护,无数百姓在家里都供上陈旭的牌位焚香叩拜,许多地方的百姓还自发筹建太乙神庙供奉祭拜。
  而陈旭也命令书局开始加紧审编修订大学、中学、小学的教材,同时要求吏部尽快将先行建设学校的试点安排妥当,然后又命令工学院、农学院、卫生院、科学院、文学院这京师五大学院开始甄选教习和教授,一旦试点大学和中学开办起来,立刻就要去新的学校上课,至于学校的规模和场地,这些不需要陈旭去操心,自然有六部的官员去协调负责,而且开办规模也不需要多大,主要是以此推动国家教育开始发展,只要这个过程不间断,十年二十年之后自然会看到效果。
  大秦要想发展,基础教育不可缺少,光靠咸阳不行,必须让全国的郡县乡镇都能行动起来才行。
  而咸阳的几所学院经过两三年的时间也已经培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