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初唐剑神-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半路上就遇到了李二的车架,一大群浩浩荡荡的,李二就算是想要轻装而行都做不到,毕竟刚刚登基的新皇帝,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规矩来办。
    而吕涵阳的飞剑的遁光在天空中飞翔着,就是一个巨大的名片:瞧见没有,这就是我们大唐的神仙,那个一把火烧死突厥,一剑劈开玉山的神仙。
    而此时吕涵阳的剑光出现,顿时让李二知道这是吕涵阳来了,车架停在了路上,李二直接走出了依仗,上前迎接吕涵阳。
    这种礼节做的很足,李二把自己的姿态方的有点低,但是这也是为了让吕涵阳没有那么足的底气拒绝自己。他当然知道吕涵阳不大可能接受国师这个位置,但是若是吕涵阳不当这大唐国师,那么还有谁敢担任这个位置?
    现今天下不管是谁,都知道在大唐有一个真正的神仙,这样的神仙面前你敢称自己是大唐国师?没有人敢,至少李二知道的佛道两家的高僧大德或者有道全真都不敢接受这个位置。
    而且李二还有心思,要让吕涵阳和大唐的关系更加紧密,这一点册封国师是势在必行的。
    

第四十一章 不想当国师的忽悠才是好神仙
    吕涵阳自己知道自身有多少水平,如果说他没有带着游戏属性穿越过来的话,他最多也就只能混个富家翁,而且还是官府手中随时任打任怨的那一种。
    因为他来到这大唐之后细数了一番自己这个后世穿越者在大唐的优势:什么历史走向,什么先进发明等等。但是扣除掉他的游戏属性之后,好像寥寥无几。
    要想来钱或者做官,第一步应该做得到:海水晒盐,和卤盐之中萃取精盐这简单的过滤然后熬煮就能够做到的原理他知道。
    可是像别的穿越者那样改造曲辕犁他都做不到,因为他从未认真的观察过自己老家父辈们耕地用的犁头。更别说烧玻璃,烧水泥,炼钢铁这些东西了。
    说实在的,一个普通人,坐隔间敲键盘的,有多少人去专门调查过烧制玻璃?烧制水泥?甚至绝大多数从小到大都不见得去买过一包水泥呢。更不要说去搜什么土法炼钢了,这玩意儿对于普通人来讲太过遥远了。
    所以吕涵阳只会和他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桌椅,床榻,还有吃吃喝喝的那种,就算如此,蒸馏酒他也不会弄,因为是直接加热酒浆还是加热水然后里面一个容器装酒挥发都没有搞明白。
    所以说,吕涵阳的依仗就是他的符篆之术,还有那一口在游戏之中都算得上是豪华材料堆砌起来的飞剑。这才是他的根本,手里有了这两个依仗,不管什么事情他都不怕,因为有这一把剑,谁挡在面前都一剑斩之。
    但是吕涵阳没有想过的是,一个人手里面要是有一把锤子,那么他今后看什么事情都会像是看钉子,直接一锤子搞定。而这样的一个人活着就只是一把锤子,而吕涵阳呢,就成了剑人,这个称呼他还没有想过。
    李二让袁天罡带话,告诉他要册封他为大唐国师着实让吕涵阳大吃一惊:这国师是干嘛的?当然是在大唐有什么大事的时候登坛作法的。吕涵阳才不想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因为贞观年间可是不太平。
    贞观元年还好,只有兵变:罗艺和李幼良造反,当然还有一个王君廓。而且这一年还有一件好事,那就是冯盎来长安,表示对李二的支持。
    这冯盎是什么人?在岭南那一片区域他就是真正的王者,比起李二都管用。因为他们家族在那里已经经略了差不多百多年了,从他的曾祖父那一辈就扎根岭南。
    可以说冯盎就是岭南的无冕之王,而且还是那种手握重兵的。这一点在大唐双龙传这本黄易大师的小说之中为他塑造了一个人物:天刀宋缺。
    难能可贵的是在前隋失其鹿的那段纷争岁月,冯盎谨守着岭南并没有参与争夺天下。而中原分出胜负之后,李唐有了问鼎天下的峥嵘,冯盎率领着岭南那一大片地方直接投诚了李唐。
    这一点也是莫大功绩,因为当时冯盎要是裂土称王,也不是不可能和李唐划江而治,但是为了保证中原王朝的统一,这位冯盎也算是功劳大大的有了。
    当然扯远了,贞观年间贞观二年水灾,贞观三年旱灾还加上蝗灾,贞观四年虽然灭了突厥,但是下半年雪灾又来了,可以说是每一年都是灾难重重,李二还能够弄出贞观盛世气象,可谓是一个强悍无比的君主。
    这就牵扯到国师了,每一年都要被拉出来像是猴子一样登坛作法不说,还要为这天下怎么一直灾难不断给个说法。吕涵阳可不想牵扯进去。
    所以在袁天罡汇报了这件事情之后,吕涵阳就直接架起飞剑追上了李二的龙辇车架,整个大唐皇帝的仪仗浩浩荡荡的拉扯出好几里路,还好只是从长安到玉山,没有多远。
    还没有走出五里地,李二就见到了天上的剑光,然后独自走出了仪仗的范围,单独迎接了吕涵阳的到来。
    “大唐皇帝,听闻袁天罡说你有意册封国师?本座觉得其实袁天罡就不错。”吕涵阳直接对李二这样说道,意思很明显,你还是让袁天罡那家伙当国师好了,我不干这个活儿。
    “仙长,有仙长珠玉在前,又有谁敢在担当我大唐国师?而且我大唐有仙长这样的神仙中人,岂能让仙长这样没有一个显赫的位置?这样会被人认为小可怠慢的!”李二说道。
    他可不会说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和你这个神仙套近乎,让你对大唐多多关照。而是说要供奉神仙,而什么样的位置才能够和神仙的身份相匹配?当然之后和大唐皇帝都是平起平坐的国师了。
    大唐还没有国师这个位置,至少在之前是没有的,因为佛道两家的平衡不容打破,这天下不仅仅有着世家大族,还有这着佛道儒三家在争夺道统传承。
    儒家最强势,直接霸占了朝堂,治国安邦多数都是他们儒家子弟。而道家和佛家就争的是化外之地,而国师这样的位置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筹码。
    道家占据了国师的位置,那么就定然会影响朝堂,从而扬道抑佛。而佛家要是登临国师宝座,也会直接对道家发动剿灭攻击。
    这两家的平衡,原本李唐的皇室玩的挺好,直到今后贞观十七年的时候,那个从天竺回来的和尚才打破了平衡。但是现在恐怕佛家就算多来几百个去天竺的和尚都没办法翻身了。
    所以佛家在今后会被彻底的压制是不可避免了,而李二也在这个过程之中准备拉拢道家。毕竟吕涵阳就值得他这么做,更不要说还有一个孙思邈。
    孙思邈算是搂草打兔子,他在前隋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了这位神医的传说,那个时候孙思邈名声初显,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知道孙思邈曾经给隋炀帝看过病。
    而李二恰好是其中之一,在他登基之后就开始让人暗中寻访,在收到消息之后对孙思邈是肃然起敬。这种敬佩是对他的品行,他的德行的佩服。而不是对吕涵阳这种出自畏惧的敬畏。
    

第四十二章 李二铁血
    李二的想法很纯粹,他就是想要把吕涵阳绑在大唐的战车上,然后顺手将孙思邈这位大神医也给弄到手而已。
    但是吕涵阳却不愿意当着大唐的拉车驽马,他想要的只不过是活得好好的,然后把修为提升上去,最后找到那个把他送过来的家伙,看看什么时候把自己送回去。
    他不相信把自己送来唐朝是没事儿干吃饱了撑的,所以那个家伙现在不出声,今后绝对会出现。而那个时候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要想之前那样被对方玩弄在鼓掌之间。
    所以吕涵阳要修炼,没有功法都要修炼,就只有待在这玉山上面,或者去别的神话传说之中的那些名山大川试试机缘。
    “仙长……还望三思!”李二见到吕涵阳没有说话,顿时有点急了,自己要册封吕涵阳当国师,也得让当事人愿意接受才行,不然对方直接撒手不管,自己还不得尴尬死。
    “这件事情,本座是不会答应的,仙凡有别,若是有关乎我中原生死相关的事情本座不会撒手不管就是了!”吕涵阳还是拒绝了李二。
    “仙长训示,小可自当遵从,那么就让袁天罡道长接任者国师之位好了!大唐福薄没有那个荣耀有仙人当我大唐国师!”李二也没办法强迫吕涵阳当国师,所以只能作罢。
    “大唐皇帝莫急,大唐有大唐的际遇,而本座也有本座的缘法,一切强求不得。世间万物皆有其法度,违逆这些规律都没有好结果,不必强求,也强求不来!”吕涵阳说道。
    “仙长说得对,是小可奢求了,只不过,大唐若是有危难,还望仙长出手相助!”李二退而求其次。
    “若说危难,什么才叫做危难?大唐在本座看来周围的国度才是有危难,大唐现在兵锋之盛周围的这些国家根本没有人能挡得住,除了天地之威之外,人力还没有能挡住大唐军队的。”吕涵阳说道。
    因为前隋战乱,让中原人口锐减,从当初三千四百万户,到现在只有八百万户,扫了足足十之七八。这算是一场比任何天灾都要恐怖的杀劫。
    但是这么多年的战争,造成的就是这些存活下来的青壮全都是见过血的杀才,可以说大唐军队现在虽然不多,也就二三十万,但是却能让周围的国家胆寒。
    李二在去年之所以会被突厥逼到渭水边上这样的耻辱,主要是为了平息国内,他刚刚和隐太子分了个胜负,而隐太子身后的世家大族蠢蠢欲动。他不得不将自己手中的军队放到地方上震慑这些大家族。
    而现在制约大唐军事行动的就只有国内的民生了,支撑不起一场大战也是大唐的窘迫。因为国内粮草不足,天下凋敝这么多年,前隋的根基已经彻底的耗费干净,只有李二自己慢慢积攒家底。
    “仙长,此话怎讲?大唐周边无数异族虎视眈眈,征讨他们有何不可?中原强盛就臣服,中原削弱就入侵,这样的异族留之何用?”李二不是不知道这些异族的本来面目。他自己的祖先就是这么来的,虽然登上皇位之后,李家开始了洗白,还认了李耳当祖宗。
    但是他们一家子体内的鲜卑血脉却是洗不去的,不仅仅是他,他的皇后长孙氏,还有朝中那些复姓的官员,全都是当初五胡乱华的时候和汉族血脉融合的后裔。
    李二对于这种白眼狼一样的异族的了解比起吕涵阳都要真切,历史上对于这些异族他是安抚,分化,然后拉拢一部分,打压一部分。就算这样的手段也是在暗中进行,在表面上摆出了一副一视同仁的表象。
    正如历史上李二说过:自古以来皆分胡汉夷狄,朕却爱之如一。这种话说起来好听,但是真正的能够做到?这显然不可能,在封建社会绝对做不到这样的民族大同。
    这是为什么?只是为了安抚那些番邦异族,让他们安心,大唐不会打你们。这样那些家伙就不会造反,可是按照李二的真实想法,却是绝对要将这些异族全都直接铲除干净。
    这一点在李二每隔几年就要对外发动战争就看得出来,且不说历史书上面记载的那些原因是不是正确,但是师出有名就直接派兵去打还看不出李二的对外政策?
    有那些钱粮去打仗,还不如让国内的百姓过得好一些呢,贞观年间也不是说人人都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在整个大唐地图范围内,能够吃饱穿暖的也就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