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自然,这些都是我大唐的底牌,若是早早地使用了,敌人有了防备就没有那么大的效果了。”李二说道,这些好东西拿在手中,最好得作用是震慑敌人,而不是在战场上用掉。
“既然如此,那么唐皇准备材料送到八景宫,本座会给唐皇制作好,并且有详细的使用说明。”吕涵阳答应了下来,这也是保护大唐的一种手段,作为战略储备是非常必要的,这个世界越来越危险了。
吕涵阳列出了一份列表,然后交给李二,让他去准备这些材料,什么羊脂白玉,什么古木树心,总之都是各种能够让符文有效传递并且储存大量真元的东西。
当然吕涵阳写出来的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应该可以用来制作符篆的材料,只是这个时代似乎没有人知道,比如福建田黄石,昌化鸡血石等等。
准备材料的事情交给了李二,吕涵阳回到了玉山,他要把雪姬打发到北极去,雪姬也需要成长,越是冰雪众多的地方,越是能够让她成长速度加快。现在的雪姬虽然有着超自然的力量,对付普通人绰绰有余,可是对付外来玩家,就不大可能了。
第261章 捷报与噩耗
吕涵阳在皇宫之中,与李二商讨了一番,心中衡量做出了决定,显然要为大唐留下防御手段。
而此时在大唐境内,官道上有两支身后插着血色红翎的快马不期而遇,此时距离长安还有六百里,在洛阳郊外。
两支队伍都只有十几骑,全都身披铠甲,腰佩横刀。此时全都伏于马背之上,快马加鞭朝着长安城赶来,一前一后不过区区数里之遥,后方的骑士可以遥遥看到前方的人的背影,而前方之人也能够听到身后急剧的马蹄。
但是他们都没有丝毫的理会对方的意思,而是全力以赴的奔赴长安,将自己带来的信息传递到长安城天子手中。
“报……辽东大捷,高句丽投降了!”六百里,两路骑士逢关开关,遇水渡河,一丝一毫都不停留,除了在中途驿站换了胯下之马以外,别的全然不顾。一前一后不过一天不到的时间就到达了长安城外。
前方的骑士来到长安明德门外,直接大声扣关,口中高呼辽东大捷,城门洞开,城墙上士兵披甲执锐,面露自豪之色。大唐征服了了高句丽,是所有人为之自豪的事情。
但是在这一队骑士进城之后,不过区区片刻时间,又是十几骑夹带着滚滚黄尘而来,直接到了明德门前。
“报……岭南出现瘟疫,虏疮泛滥!”骑士在明德门前高声喊出这一句话,顿时将之前城门楼上的欢乐气氛冲淡无数,一时间所有人面色大变。
虏疮,这是无药可治的瘟疫,所有人闻之色变。没想到刚刚传来一个好消息,结果还没有高兴一会儿,又是一盆凉水倾盆而下。
李二此时已经下了朝,回到了后苑之中,和长孙皇后在御花园之中纳凉,今年他们没有去九成宫避暑,只因为关中蝗灾。此时已经入秋,但是天气依旧炎热。
在皇宫御花园,也是三个小湖泊连接而成的那一片区域,湖泊之上一片青翠的荷叶,亭亭玉立在水面之上,还有未曾凋零的些许莲花在其间,湖边凉亭之中,李二和长孙皇后相对而坐,饮着清茶。
“纯阳仙长欲要远游四方,之前与朕商议了一番,为了避免在他离开这段时间出现之前血魔那样的妖孽,会给大唐准备一些防御手段,只是给的并不多,我大唐三百六十州,无数城池,该如何分配这些东西!”李二有点烦恼。
吕涵阳不可能每个城池都顾及到,所以分配的事情交给了李二,毕竟他虽然在乎这个民族,但是却不能面面俱到的将他们彻底的护在羽翼之下,不然这个民族将如何能够成长壮大?
所以东西预备给十套,还是他花费了大力气才能够做出来的,材料什么的都还要李二帮忙准备。
“陛下,此乃国事,我一个妇道人家岂能过问,陛下手下良臣无数,岂会没有应对之策?”长孙皇后说道:“而且陛下,这些事情在朝堂上思考就足以,何以在退朝之后依旧如此费神?陛下还是要保重龙体才是。”
“观音婢说的甚是,只是这些事情并非是真正的国事,关乎纯阳仙人就不能一概视之。”李二说道。
“陛下,此言差矣,这纯阳仙长赐下的仙家宝贝,是大唐天大的福分,而且用于防御那些妖魔鬼怪,更是关乎天下百姓,大唐江山社稷,如此重要的东西,陛下更应该郑重视之,更不是臣妾能够逾越的。”长孙皇后对于这些事情分的很清楚。
“启奏皇上,皇城之外有红翎急报求见!辽东大捷了……”李二和长孙皇后在说着话,一个内侍太监从亭子外面对李二的贴身太监刘海禀报了一句,而刘海则是进入凉亭之中,对李二禀报。
“辽东大捷?哈哈……仙长的手段果然高明!”李二笑道,之前吕涵阳就对他说过了辽东之事,此时果然应验了。
“辽东大捷,臣妾为陛下贺,为大唐贺!”长孙皇后也是双眸一亮,站起身来对着李二盈盈一拜,然后说道。
“高句丽投降了,我大唐军队也已经入驻了高句丽,纯阳仙长不过是顺手为之,为我大唐解决了这么多年的心腹大患!仙人果然是仙人,这些手段绝对不是我等所能及也!”李二说道。
“来人,传赵国公长孙无忌,蔡国公杜如晦,邢国公房玄龄,宋国公萧瑀,英国宫李世绩,翼国公秦琼,鄂国公尉迟恭进宫见朕!”李二说道。
“诺……”刘海直接躬身应诺,然后转身招来一个小黄门,让他直接差人出宫传唤这些国公大人。
“陛下,辽东高句丽真的被我大唐拿下了,此乃是天大的好事啊,是否昭告天下?”长孙皇后虽然说不插手政务,但是这个时候因为辽东大捷,心头激荡之下也不由得提出建议。
“准!”李二哈哈笑道,然后直接朝前方大殿而去,他要去商议一下该如何对高句丽进行布防,既然大唐军队入驻高句丽,那么高句丽的领土就是大唐的了,既然是大唐的领土,那么就要好生的进行一番规划。
“报……岭南红翎急报!”李二来到前殿,在纯阳殿之中接见了高句丽回来的红翎信使,看着张元俭送上来的奏折,此时心头正在盘算,殿外再次传来一身红翎急报的声音。
“岭南……为何岭南也会传出红翎急报?难道说冯盎……”李二面色微微一变,但是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的时候他不会表露出来,而且他相信冯盎应该不会出事。
毕竟在之前大唐没有建立起来,中原烽烟四起的时候,冯家都没有自立为王,现在大唐国力蒸蒸日上,百姓民心思安的时候,冯家更不可能做出这等事情。而且在前不久岭南更是直接运送了好几百万石的粮食到关中地区,所以绝对不会是叛变。
既然不是叛变,那么会是什么事情?李二心中揣测,但是却根本就拿不准究竟是什么事情。
而红翎信使在李二下令放行之后,直接从大殿外面奔来,然后进入大殿就直接跪在地上:“启禀皇上岭南爆发虏疮瘟疫,高州危如累卵!”
一句话让李二面色直接变了,甚至在这一瞬间直接面如土色。
第262章 求医
李二在听到了岭南到来的红翎信使的话之后,直接脑子里一瞬间变成了一片空白一般,似乎不敢相信这个消息,毕竟这个消息实在是太让人难以承受。
虏疮,这个东西李二已经不是第一次听闻,在前隋大业年间就爆发过好几次,而武德年间也是出现了两次,每一次造成的都是一片哀鸿遍野的惨状,毕竟整个州县十室九空,沾染上虏疮之后全都死的奇惨无比。
就算是挺过来的人,更是生不如死,因为虏疮愈合之后留下的疮疤会将他们变成人不人鬼不鬼的怪物,而这样的幸存者会被人们排斥,称之为鬼人。终日惨嚎,最后大多数都会崩溃自杀。
而这样的惨状,到了贞观年间还是第一次出现,李二之前还在庆幸,自己治理下还没有出现虏疮,可是现在就直接冒了出来。整个人直接怔在原地,他不敢面对一般。
之前还是辽东大捷,正想着如何犒赏三军,但是现在却应该多想想该怎样才能够应对岭南的这一片瘟疫。
索性在之前就已经让人去请了几位肱骨之臣,等到他们来了之后好商议一个对策。虏疮这东西对于大唐就是一个天大的灾难,需要好生应对,若初出现差错,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他当时不在那受灾之人之中,可是却也是亲眼所见灾后的惨状。当时也是高州,这里曾经就爆发过虏疮瘟疫。在当时还是他祖母冼夫人还在世的时候,整个高州城全都被大军围起来。
整个城池全都围住,不得有任何人进出,只要有人出逃,一经发现就直接放箭射杀,不管对方是不是无辜百姓,在放箭杀死之后,还要用火箭射出将尸体焚烧。
而且整个城池断水断粮,直接围困住,让里面所有人要么死于虏疮之下,要么饥渴而死。甚至在最后都要直接将整座城池一把火烧掉,烧成白地。这样才断绝了当年的虏疮之祸。
而当时冯盎尚且年幼,在祖母身边,听着高州城传出的那声声惨嚎,还有无数想要逃出城池,求得活命的人被直接射杀当场,他对虏疮就有了深深的畏惧,甚至比起整个大唐其他人都要畏惧。
这就是所谓的童年阴影了,冯盎在得知在曾经的高州城上重建的城池再一次爆发虏疮的时候,他整个人都差点崩溃了:这高州难道真的是被上苍诅咒了吗?这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再一次被这恶魔一样的瘟疫盯上。
但是为了不让这种瘟疫蔓延,冯盎当机立断的将高州城如同当年一样直接围困起来,并且一样残酷无比的不让任何人进出,有敢出逃者,直接格杀勿论。
这些人都是岭南治下的子民,都是他冯家这些年经营的成果,整座高州城更是当初祖母从废墟之中一点点的建立起来的,现在却要再一次毁在他的手中。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轮回一样,让冯盎心中感触良多,甚至在无人能见的时候,偷偷垂泪。当初的惨剧再一次在自己手中上演,当初祖母挥泪,冯盎还不知为何,现在想来,不胜唏嘘。
“朝廷应该快要派人来了吧!这恶魔为何一直盯着这一片土地?我冯家做错了什么?祖母当年因此吃斋念佛半生,今次轮到我了吗?”冯盎忽然间感到很累,原本整个冯家的担子挑在肩上都不会有丝毫沉重的脊梁,现在却直接佝偻了下去。
不过冯盎的这种怯懦只有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来,在外人面前,他依旧是那个三箭定百越,威风凛凛的大唐越国公。整个人雷厉风行,直接镇压整个岭南。
当然李二这个时候不知道冯盎所作所为,他召集了一大群的臣子,商议对策。
“诸位爱卿,辽东布防暂且放下,现在首先要商议的是岭南虏疮,瘟疫爆发,对我大唐来讲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所以需要各位献计献策了,如何解决这一个难题。”李二对下放站着的几位大臣询问道。
“陛下,这件事情其实陛下已经有答案了,何须我等再过多言!”长孙无忌说道,他在之前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蛰伏,但是其才能确实不凡,李二最后还是对他委以重任。
现在长孙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