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出意外的话,五天之内,李厚基就会失败。所以无论怎么决策,都请慎重,军功事小,误了大帅的大事,咱们在座的都会被一撸到底的。”
李宗仁没有做声,只是眉头紧锁着看着地图。他现在也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下,和第一阶段突击作战不同,当时敌情明了,己方准备充分,所以参谋部连具体的作战命令都下达都了团一级。但是到了攻坚作战时段就不一样了,南京方面的军事力量每天都在变化,所以远在安江的杨万贵到也光棍,这不是成立东南方面军了吗?你们自行决断好了。
但是无论是李宗仁还是白崇禧,无论历史上多么有名,这个时候都毕竟还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下子掌握了四个主力师近十万大军在手,要说没点压力那就是假的。
在这个事关己方势力是继续高升还是低走的关键时刻,巨大的压力迫使白崇禧提出了一个让第一师师长陶峙岳无比愤怒的方案。
整个东南方面军司令部就是原来的第三军军部,方面军下辖第一,第三,第四,第七四个主力师十万人马。按照计划,这四个师将兵分两路东进:其中第一师和第四师组成右路军,陶峙岳为前敌指挥,从江西景德镇一带出发攻击皖南和苏南,其中重点是苏南地区;第三师和第七师组成左路军,白崇禧为前敌指挥,从江西湖口一带出发攻击皖北和苏北。
这两军最后的作战目标是会师南京,这个计划是在长沙拟定的,当时来看也是没错的。
但是谁也没想到第一阶段的突击作战进展如此顺利,七八天的功夫,江西和湖北的地盘就到手了。而这个时候,物资储备工作以及东进的协同作战部队的调度工作都还没有完成一半的进度,这让身负王振宇重任的李宗仁郁闷的不行。幸亏王振宇及时做出了调整,从湖南另外选调一批人员由周质云,王振邦带队接管江西。而东南地区协同作战的工作队和安保部队直接从目前的江西抽调,这样就算有缺口也还有时间去补齐,不会影响全局。
至于东南方面军的高层,只是委托李宗仁一人显然也不合适。毕竟进军江浙没那么简单,除了军事斗争外,还有许多负责的政治问题。所以王振宇思索再三,只能感叹自己手底下可用之人实在是太少,把刚到广州不到一个半月的杨永泰调往江西,担任东南方面军高级参议。而广东和广西的工作则分别交给了李不韪和曾琦两个国社党高级干部,为了避免意外,还把陈公博也派去广州协助。同时湖北方面,徐源泉和万耀煌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主政湖北的机会,不好意思,王振宇没打算如他们的意愿。他把自己的老丈人派到了湖北担任代理省长,徐源泉和万耀煌见到这个情况自然也不敢有意见,随后万耀煌被调往东南方面军担任副司令兼总监一职(就是监军),徐源泉则被调去江西处理第九师和第十师的整编工作。
青年军自己这边的变动都这么大,更不要说已经感觉到了危机并开始积极应对的北洋军了。
冯国璋在老袁的支持下动作浮度很大,首先就是在皖北地区,冯国璋除了把驻防镇江的张怀芝的第五师调往外,还计划把从湖北撤下来驻防芜湖的王占元的第二师一并调过去。如果只是北洋的二个主力师,左路军前敌指挥白崇禧还不担心什么,关键是冯国璋还为倪嗣冲求了情,同时把倪嗣冲的二万定武军和张勋的三万辫子兵一并调往皖北。这前前后后可就是十万大军了,你说白崇禧要是不哆嗦一下,那他就是个傻二。
于是摆在李宗仁面前的课题就大了,如果支持白崇禧的计划,把廖磊的第四师也划拨到左路军,以三个主力是七万五千人去迎战北洋十万大军,那么很可能导致右路军兵力不足,影响其突击速度,最终也许陶峙岳的军队还没进浙江,浙江就落到孙中山的手里了,这个后果李宗仁承受不起;可如果不同意白崇禧的方案,那么一旦短时间解决不了皖北的北洋军,等着北洋第一,第十五师,第十六师坐火车南下,那皖北就会打成焦灼状态,最终败坏整个局势,这个后果李宗仁同样承受不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李宗仁这才真的感觉到难啊。
白崇禧跟陶峙岳这么一吼也是气得脸红脖子粗:“如果皖北的局面打不开,你占了浙江又有什么用,到时候北洋军的主力压下来,你第一师顶得住吗?陶峙岳?”
大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吵,这也是青年军历史上十分罕见的一幕,军队马上就要出击了,但是最终的作战方案却还没定下来。
最终还是大家共同的老师万耀煌出面和了稀泥:“我看啊,大家也不用再吵了,都有理,这个我们还是禀报大帅,我的意见是第四师还是划到左路军去,至于右路军,也不能轻敌,杨善德的北洋第七师,卢永祥的北洋第十师,还有李纯亲自重组的北洋第六师都不是样子货,所以还是从后方抽调一到二个主力师上来吧,如果可能,我更希望左路军有四个师,右路军有三个师。因为无论是皖北还是浙江都不容我们有失,诸位,大帅还在安江等着我们东南方面军的捷报了。”
李宗仁听完万耀煌的话,点点头道:“也只能这么办了,最后的进攻发起时间推迟到三月三日,第四师划到左路军去,其他就按刚才万老师的意见草拟电文请示安江方面吧。”
在安江,总参谋部内,杨万贵正对着李宗仁的电报大发雷霆,别看他这个参谋长远离战场,可是他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前方将领来得少:“他李德邻是什么意思,推迟进攻,还要援军,他不知道这场战争我们花掉了多少钱吗?十几万的军队一天的开支是多少吗?真的是崽卖爷田心不痛啊,再调三个师上去,军费从哪里出,物资从哪里出?他是要逼死我这个参谋长啊?告诉他李德邻,就这条件了,他能打不能打全靠现在手里的牌,咱们这里给不了什么支援了!趁早给老子死心。”
世上的事情往往就有这么巧合,在重压之下口不择言的杨万贵并不知道,就在自己大喊大叫发泄不满的时候,王振宇就在门口立着了。
王振宇对于杨万贵感觉到了一丝失望,这样的心理素质和全局意识,继续担任这个参谋长显然是不合适了。不过这一次都不急着换,反正前方战事的指挥权已经下給方面军了。等此战结束后,还是把杨万贵更换个轻松点的位置吧。自己这边也听赵玉婷说了,杨万贵最近每天连一碗饭都吃不完,人越来越瘦,这样子下去可不行。
记录完杨万贵命令的小参谋正要转身去发回电,却被人拦住了。参谋不满的看了一下拦住他的人,却吓了一大跳,居然是自家大帅,连忙敬礼问好。
王振宇却不以为忤,满面微笑道:“小同志啊,这份电报作废,不用再发了,我现在就去和你们参谋长谈谈。”
杨万贵这时也发现王振宇来了,顿时一愣道:“大帅,这都晚上十二点了,您还不休息?”
王振宇摆摆手道:“老杨啊,这段日子辛苦你了,刚才你的话我都听见了,别急,坐下,不用解释什么,你的难处,我比你还了解。”
正欲起身解释的杨万贵连忙又坐了下去,王振宇这才道:“不过老杨啊,战争这个东西是政治的一个延续,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事情比比皆是。咱们这次东南作战也面临这个问题,长江情报网的情报你也应该看到了。冯国璋这小子这次可是下血本了,四个半主力师加倪嗣冲,张勋两支地方劲旅,差不多十七万作战部队外加八万仆从(江浙地方军队,其中朱瑞就有五万人马)。二十五万敌军哈有差不多六七万随时南下的援军,你让李宗仁他们以十万去对付差不多三十万正规军,确实是有点强人所难。”
“可是大帅,战事从元旦都今天已经打了这么多天了,咱们的开支耗费狮子是太多了”杨万贵还有些担忧且不服气道。
王振宇摆摆手道:“老杨,我们已经砸了那么多钱下去,如果最后这一锤子不下去,那之前的可就全部白费了,你知道吗?至于钱,我会让叶老他们想办法,你把在湖北休整的第五师和第八师都调上去,让徐源泉在江西从第九,第十师各抽调一部分精锐组成第十一师,委任鲁涤平为师长,也调上去。胜败就看这一下了,赢了,我们问鼎中原,输了,咱们也不用计较花费多少了,都是别人的了。”
杨万贵这才想明白,点头道:“卑职明白了,卑职立刻去办。”
第241章决战前夜(五)
就在青年军这边不断增加投入,调整部署的时候,在南京,北洋军方面也在积极的准备着这场围绕中国最富庶的东南地区展开的大决战。
在王士珍的帮助下,冯国璋成功拟定了一套作战方案,而这套方案的直接效果就是逼着青年军在临战之前不得不重新调整兵力部署。
在长江以北,冯国璋调来了张勋的定武军和倪嗣冲的安武军,这两位手里的军队合起来差不多五万了,而且战斗力不弱,加上王占元的第二师和张怀芝的第五师。整个皖北冯国璋投入了十万人马,而且一但战事激烈,北方的第一师,第十五师和第十六师就会从徐州南下,加上安徽和苏北的仆从地方武装,江北的北洋军会达到二十万人左右的规模。
而在长江以南地区,冯国璋可以调动的部队有杨善德的第七师和卢永祥的第十师,还有靳云鹏兄弟靳云锷的第十四师,这三个师严格来说都不满编,但是加上朱瑞的五万军队,十万人马还是有的。
但是这些兵力上的优势是很表面的,困难依然不偏不倚的摆在冯国璋的面前。
第一,在这三十万军队中,浙江将军朱瑞的军队在政治上很不可靠,让他们在浙江抵挡孙文的闽粤赣三省护国联军倒还有些可能,至于出省去打青年军那就想都不要想了。
第二,张怀芝的第五师和卢永祥的第十师严格来说都是段祺瑞的人,如果没有段祺瑞点头,这些部队磨洋工的可能是很高的。
第三,如果说上述两点问题还不大还属于人力可以解决的范围的话,那么第三个问题才真的是要人命的。为什么袁世凯在北边筹措的第一,第十五,第十六师三个师的军队到了徐州就迟迟无法南下,除了保护北京以外,更主要的还是因为没钱了。
冯国璋现在最头疼的就是这个事情,军饷,军火,开拔费,有哪一样不需要大把大把白花花的银子?可这银子从哪里出了?这两年被冯国璋狠敲多时的江浙财阀们一看这一次的局面,十分精明的选择割肉补疮不再投资北洋,而是举家躲进了上海租界,等冯国璋派人上门搜刮的时候,对不起,不在家。
而中央这边,同样也是没钱,战事一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洋大人又把关税也盐税全额扣下了。于是袁世凯也是绞尽脑汁给前方在筹饷,就差没把铁狮子胡同的总统府给卖了。
“聘卿啊,这一仗咱们难啊,如果大总统再凑不到银子,接下来我估计有点悬。此外段芝泉到底是怎么回事,到了这个地步了,他还要搞内斗吗?难道他的嫡系就在这南方坐看我老冯吃败仗不成?如果我的人在皖北和苏南都丢光了,他以为靠张怀芝和卢永祥的部队就能扭转局面?”
王士珍摇摇头道:“段芝泉这个人别的什么都好,就是太自负了,我就不信他没看到眼下的危局,他只是不相信而已,我看我的尽快回北京一趟,帮着华甫你把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