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栩赞许的看了他一眼,目光转动,落在曹文诏身上,道:“曹总兵?”
曹文诏对这次的“军改”也是了如指掌,现在只谈地方,沉思一会儿,道:“回皇上,臣以为,地方总兵过于固定,不够灵活,请再设立三支骑兵,两支步卒,类似于神机营等,直接听命于皇上调遣,随时应对全国各地的突发事件……”
曹文诏话音一落,孙承宗,申用懋以及各总兵神色微变,旋即若有所思起来。
曹文诏现在是在山西训练一支特殊的兵种,他的想法显然来自于他的身份,同时应该也是皇帝的心思。
但孙承宗等人想的更多,如果真有这样的几支军队,确实能够有效的应对危机,更重要的是,还能对地方有足够的震慑,遏制一些野心之人的妄念!
但另一个坏处就在于,不受朝廷节制的军队,等同于皇帝的私兵——这将更可怕。
不说英宗之事,单说再出一个武宗皇帝就令他们心惊肉跳!
众人沉默着,没有立即开口反驳。
朱栩之所以要曹文诏训练一支“快反”军队,主要是给大明军队开启一扇窗户,从陈旧的兵制中渐渐脱离出来,枯木逢春。
本来他并没有想更多,但曹文诏的话,给了他提醒。
朱栩一边思索着,一边目光在人群在搜寻,落在了杨肇基身上,道:“杨总兵?”
杨肇基是浙江总兵,过去在陕西剿匪,功劳累累,能文能武,是一个满朝文武都看重的人。
他闻言倾身,道:“皇上,臣认为,‘军改’当有轻重缓急,沿海几省可优先处置,南方几省顺之,辽东需要慎重,而陕甘川几省,需要慎之又慎,那里民乱最甚,从未熄灭,当缓缓图之,不可操之过急,具体步骤,方法还要再三斟酌,不可引出祸乱来……”
朱栩点头,杨肇基说的也不错,目光转动,又点了几个人,他们说的都是基于自身立场,放大了来说,真正有全国视野,或者世界眼光的,寥寥无几。
不远处有三个内监,悄悄的在奋笔疾书。
不止朱栩在听,孙承宗,卢象升,秦良玉等人同样面露思忖,很多话他们之前也不曾听过,在座还真算是畅所欲言了。
半个时辰后,朱栩伸手接过茶杯,刚要喝又抬头看向众人,道:“无需拘束,身边的茶水,糕点都拿起来,随便吃,这马上就晌午了,都吃点垫垫,还不知道要聊到什么时候。”
众人对视一眼,曹文诏先动手,接着是孙承宗,其他人看了看,相继跟着,都小心谨慎,一点声音不敢发出。
第1017章 顶层设计
朱栩笑着,将茶杯放到小慈烨嘴边,小家伙昏昏欲睡,睁开眼,抬头看了眼朱栩,张口小嘴,喝了几口,然后就抿着嘴,再也不喝。
朱栩轻笑一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抬头看着众人。
大家虽然都在吃东西,实则也是不约而同的缓冲,为接下来的话题做准备。
接下来——就是大元帅府的布置了。
一阵子之后,孙承宗吃了块糕点,喝了口茶,稍稍清了清嗓子,道:“皇上,大元帅府的设计图稿臣已经看过,基本没有意见,‘军改’会议之后就可动工。臣等对大元帅府的规划是:大元帅府负责制定军制,军法,军规,拥有调派之权,下设作战处,参谋处,情报处,稽查处,后勤处,装备处等九处二局,设十一主事,位同三品,设大元帅一人,将军八人,共理大元帅府……兵部拥统兵之权,负责处理日常军务……”
孙承宗说的,就是他与兵部等规划的顶层设计。
现在讲的也很是笼统,没有具体说,当然,要说细节,一两个时辰说不完。
众人都在静静听着,这些对他们这些地方总兵来说很重要,谁都不敢大意。
朱栩抱着小慈烨,认真的听,思索。
孙承宗尽管是按照他的意图推动“军改”,但目的截然不同。
他想要的,是建立一个战力强劲,无可匹敌,甚至于全民皆兵的庞大军队管理机构,在未来十几年,将是殖民整个地球的高峰期,大明的军队或者殖民力量将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那个时候的大明,不能是这些外廷文官控制军队。
他要的这个“大元帅府”不止是与内阁分庭抗礼,更甚于是压过内阁的,在军队的兵权上应相当“蛮横”。
这个机构,将是他手里的利剑,刺破一切阻碍,横扫这颗星球!
这些话,朱栩不能说出来,否则这些总兵非得炸窝不可。孙承宗的“军改”策略,其实就是一个“稳”字,在确保这些军队不会威胁到大明江山社稷的同时,还能镇守一方,稳固天下。
这个顺序,几乎是所有大明官员的心声,铁律,一个国家军队过于强盛,那就是盛极而衰,是要亡国的!外廷的文官,决不允许!
尽管朱栩的心思没有宣之于口,但孙承宗等一些人都知道他另有心思,正在想尽办法的“规避”,希望他们已经制定好的“军改”计划能够尽快的成为“既定事实”,让朱栩改不了。
在座都各有心思,朱栩抱着小慈烨,看着一群人,微笑着道:“来,诸位都说说想法,畅所欲言。”
依照刚才的顺序,卢象升第一个开口,道:“皇上,臣认为,‘大元帅府’只能是暂时用,正式的时候,还需更改名,同时,在这个机构内外,很多权职需要明确,如何运转,尤其是统帅之人更要有说法……”
卢象升点到了要害,关于“大元帅府的”的主事人,如何运作等等,哪怕孙承宗都没有讲透细节,因为他拿不住朱栩的心思,只能留给朱栩补充,再做商讨。
朱栩没有多言,给昏昏欲睡的小慈烨包裹一层毯子,看向申用懋,道:“申尚书。”
申用懋立即就道:“皇上,臣以为,大元帅府必须有清晰的一个规划,目标,要将改革的意图向朝廷,天下万民解释清楚……”
朱栩双眼微亮,暗自点头,申用懋到底是兵部尚书,这个敏感度很不错。
“郭爱卿。”朱栩又转向郭广新。
郭广新道:“臣认为,‘大元帅府’还需要一个清晰的定位,在朝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并不是职权的问题,在‘新政’中,没有‘大元帅府’的安排……”
朱栩眼神微微眯起,笑而不语。这郭广新倒是更聪明了一点,点中了他一直含混没有说明的事。自然,也不能说,要是兵权过重,别说外廷了,眼前这些领兵之人也不敢答应。
“秦总兵。”朱栩不动声色的看向秦良玉。
秦良玉默然一会儿,道:“皇上,臣对‘军改’没有意见,服从皇上,朝廷一切命令。”
朱栩轻轻颌首,看向曹文诏。
曹文诏道:“皇上,臣认为,‘军改’有三个主要的目的,一个是强军,梳理眼下军队混乱的局面。第二就是军令统一,上下通畅。第三,建立更为合适,合理,高效的统调部门,越快越好。以此三点,臣认为‘大元帅府’还需进一步清理……”
朱栩不动声色的点头,目光又在人群中搜寻,点几个名字说一说。
这一说,又是大半个时辰,午膳时间早就过了。
朱慈烨中间醒来好几次,有时候躺着,有时候坐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就是睁着大眼睛看着。
朱栩一直在静听,大致也能明白这些总兵们的意思了,抬头看向孙承宗,道:“孙阁老,可还有什么想法?”
孙承宗稍稍倾身,沉吟着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臣等还是有些闭门造车,很多事情没有考虑周全。臣计划回去之后,再与各位总兵等详细,全面的商讨,取长补短,确保‘军改’完善,齐全,没有瑕疵。”
朱栩笑容更多,孙承宗确实是一心为国,这些他都不担心,将小慈烨抱在腿上,看着众人道:“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一群人齐齐躬身,都明白,接下来皇帝就要训示了。
朱栩右手揽着小慈烨,在他小腹上轻轻拍着,道:“对于‘军改’,朕是有不少目的的。第一,强军。我大明军队自英宗之后,益发溃败,倭寇之乱是明证,到了天启之后,遍眼大明也找不出几支可战之兵。是以,朕希望我大明精兵简政,走精兵路线。第二,就是国库问题,灾情日重,国库需要节流。第三,是为了梳理军制的方方面面,包括军职,军衔,后勤等等,都需要重新树立,有前面几次的基础,这一次可以有个彻底的收尾。第四,就是一个展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说到这里,朱栩顿了一下,拿起了茶杯。
众人听着前面,没有意外,这些也是他们的想法。但是眼见朱栩停顿,心头不由一紧。
这位皇帝陛下的所思所想一向与众不同,并且总是掐中要害,让他们万分难受又不得不接受。
朱栩喝了口茶,看了眼怀里的小慈烨。小家伙抓着他的衣服,一动不动,朱栩看他,他也抬头看向朱栩,眨了眨眼。
朱栩对着他微微笑,放下茶杯,神色平静的道:“展望,就是对我大明处境,未来形势,发展,定位的一个看法。你们的看法,大概是我大明已经没什么敌人,可以放心休整内务,只等国泰民安,即可功成身退,安享太平。但朕不这样想,在朕看来,我大明依旧危机四伏,首先是国内,这个你们应该清楚,其次就是海外。你们并没有在意,但朕去年在福建亲眼看过,西夷之人的火器更甚于我大明,军队的素质更高,也许未来十年二十年没事,可若我大明故步自封,不求上进,最多百十年后,我大明就会彻底被甩在身后,敌强我弱,我大明只怕就是刀山火海,人间地狱,我们在座的都会是罪人……”
朱栩说的并不是危言耸听,是历史证明的可怕后果。
但眼前的这些大人们却没有朱栩那么强烈的感受,同时在他们看来,大明依旧是无可匹敌的,不认为有哪个异族真的能统治大明!
第1018章 定案
在座怎么都不会想到,历史上的十年后,满清寇关,大明国力消耗殆尽,无可相抗,江山易主,神器旁落,万民哀呼。
朱栩也不管他们是否能体会他的话里潜藏的情绪,目光冷静,语气铿锵了三分,道:“朕对‘军改’有几个要求,第一,‘军改’首要是完成既定目标,不能丝毫犹豫,你们心里那些算盘都放到一边。第二,朕要效率,我大明的军队,必须要如臂使,首重效率,即招即斩,那些制衡的目的,给朕都砍去。第三,大元帅府,皇帝身兼大元帅,定制。第四,我大明要实行义务兵役制度,适龄的全要入伍,无可例外,三年为限……”
孙承宗等听着朱栩的话,不少人面色凝重。
很显然,皇帝对他们的“军改”计划不满意,尤其涉及到“制衡”的部分,恰恰这也是他们最为看重,要紧的。
“集思广益,推陈出新。”
朱栩看着这群人,神色平静的道:“刚才诸位大人说的,孙阁老以及兵部回去等认真思考,会议再开,给你们两天时间,新的‘军改’大略要尽早呈递上来,要充分体现诸位大人的想法以及朕的意图。大议就定在三天后,各种官员要尽快遴选,就位,武成阁暂时寄给大元帅府使用……”
孙承宗以及众人都知道,这就算是最后的定策,纷纷起身,抬手道:“臣等遵旨。”
这些人刚要走,朱栩又道:“对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