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4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啊,在京城也说了不少,也清楚这些话的效用有多少。总之,朕要看你们的态度,更看你们的动作,你们给朕表表态吧。”
  朱栩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面无表情的等着。
  黄承元深吸一口气,站起来道:“皇上,臣三个月内完成政体的革新,两个月完成对税粮的征收,一个月内扫清省内的贪官污吏,使得政务清明,政通和顺!”
  这也算是重话了,朱栩微微点头。
  黄承元话音落下,阎鸣泰站起来道:“皇上,三个月内,臣将扫清山东境内的一切匪患,保证家家安居乐业,夜不闭户!同时严肃军纪,在整个山东形成一个密集的防治网,确保匪患绝不死灰复燃!”
  政务与灾情是息息相关的,山东巡抚衙门两手抓,或许会整个山,东有极大的影响,日后对土改也将打下基础。
  朱栩放下茶杯,面色肃然,道:“嗯,还要充分利用各个衙门,朕绝不养闲人!喝茶聊天等下班,这种事朕不希望看到,还有,报纸要充分利用起来,要对支持朝廷革新的士林积极的拉拢,人才,不能留在外面!”
  黄承元与阎鸣泰站着,他们算是明白了,皇帝这是逼迫他们下军令状来了。
  朱栩知道,他现在是一个比较惹人讨厌的存在,拍了拍椅子起身,背着手走了几步,道:“朕就说这么多,明天就南下,山东的事情,朕就交给你们了。”
  “臣等请皇上放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群人站起来,齐齐向朱栩躬身。
  曹化淳见差不多了,走向记录的师爷的,道:“写好了?”
  那师爷连忙起身,道:“回公公,已经写好了。”
  曹化淳点头,道:“再润润笔,分几次在山东报纸上发出去。”
  “是。”师爷小心的看着曹化淳,这位可是大内总管,比内阁首辅还要高一线的“内相”。
  黄承元等人听着,不由得对视,这是要将他们逼到悬崖上,不得不为啊。
  朱栩觉得是差不多了,将黄承元与阎鸣泰叫到一边,又嘱咐了半个时辰,这才离开巡抚衙门。
  “你们说,朕是不是有些过分?”
  站在街上,朱栩捏着下巴道。
  曹化淳与曹变蛟都没有说话,他们跟随朱栩日久,知道他对国政心急,对大臣们人浮于事焦虑。
  朱栩也只是笑了笑,一回头才发现,龚鼎孳还跟着。
  朱栩招了招手,笑着道:“朕的新政你也了解不少了,怎么看?”
  龚鼎孳快步跟上来,躬着身,一脸的恭敬道:“皇上高屋建瓴,雄才大略,古之不及。”
  他很忐忑,刚才还看着皇帝将那些巡抚,总督当孙子一样的训。
  朱栩扇着折扇,漫步走在街头,心里思忖着道:“今天做的不错,你要朕怎么赏你?”
  龚鼎孳神色微动,心里怦怦怦直跳,强压着激动,脑中急闪,抬手道:“草民谨听皇上吩咐,哪里都可以。”
  朱栩笑了声,没有说话,慢慢的走着。
  龚鼎孳心里忐忑,他想入京城,成为京官,不想外放,去偏远之地受苦。
  朱栩走了许久,慢慢的开口道:“朕呢,将士林得罪的狠了,你有什么办法弥补吗?”
  龚鼎孳自然知晓这些,闻言沉默着,心里快速的思索起来。
  这自然不是容易的,若是容易也等不到今天。
  龚鼎孳清楚,现在是他等了太久的最好的一个机会,若是错过今天,他这一辈子都不会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了。
  没走几步,他双眼猛的一睁,抬手道:“皇上,督政院是朝廷的,若是能有一个民间的,一定能会有无数的士绅站在朝廷一边,支持皇上!”
  “民间的?”
  朱栩眯了眯眼,嘴角微翘,这龚鼎孳倒是提醒他了,不由得停下脚步细细的推敲起来。
  “朕想要在全国范围内,集中的购地,然后圈成一片一片,银子不成问题……这件事情,你怎么看,能扛起来吗?”朱栩转头看向龚鼎孳,神色不动的道。


第651章 继续南下
  龚鼎孳一愣,心底急急思索,还是有些不明所以,谨慎的道:“草民愚钝,还请皇上示下。”
  朱栩手里拍打着折扇,心里仔细推敲,道:“陕西等地地广人稀,灾情又重,你说,在不能进行彻底的田亩改革之前,将地拿下来,让灾民集中耕种,生产出来的粮食也集中使用,确保没有人饿肚子,这样是否可行?”
  龚鼎孳没想到皇帝的想法一下子跳到陕西去了,稍作思索,道:“草民认为可以,只是在南直隶,未必可行。”
  这一点朱栩自然知道,不动声色的转头看着他,道:“你有什么办法?”
  龚鼎孳微微低头,沉默了一会儿,道:“皇上,田亩是士绅最重要的东西,宁可丢命也要传给子孙,绝不会轻易交出来。草民认为,应当在民间挑选那些支持皇上,支持朝廷新政的士绅,召集在一起,不授予官职,专门管理天下士绅,包括田亩,人口,税务之类事情,并且如果违背,可进行惩罚,官府或明或暗的支持即可……”
  朱栩眉头一挑,这龚鼎孳不愧是个“贰臣”,这样的手段朝廷那些大人是绝对想不到,也断然不会同意,一来有悖光明正大,二来防民一直是统治阶层的默契,授予士绅这样的权力,不利于国家稳定。
  不过龚鼎孳的话,实际上是很有道理,用士绅来制衡士绅,这就撇开了朝廷,不管他们内部怎么闹,朝廷都是一个仲裁者的角色,好处都是朝廷的。
  现在朝廷不能在江南掀起大动静,那尽可能的削弱士绅,放放血,补给朝廷,也很有必要。
  “你有多少信心?”朱栩眯着眼说道。至于龚鼎孳口口声声的“草民”,朱栩始终没搭理。
  龚鼎孳毫不犹豫的道:“回皇上,如果有官府暗中支持,草民有十足的把握!”
  朱栩不可置否的点头,至于农场的事,看来还得交给内阁来处理,折扇猛的一开,道:“朕就给你这个机会!东厂在应天府还有一个镇抚司狱,朕交给你,正七品,镇抚司狱锦衣千户,秘而不宣,朕再给你五十万两,尽快将这个联盟建起来,用不了多久,朝廷新政就会到江苏,朕希望阻力不会太大。”
  龚鼎孳大喜,扑通一声跪地,道:“微臣遵旨,叩谢皇上隆恩!”
  这件事对朱栩来说,可有可无,无非就是一种代价很小的尝试。
  挥退了龚鼎孳,朱栩坐上马车,直接道:“该做的都做了,今天就走!”
  曹化淳坐在朱栩边上,应声道:“遵旨。”
  回客栈收拾一番,朱栩的马车直接驶向聊城,船队就停靠在那。
  马车上,曹化淳道:“皇上,京城传来消息,杨凤仲被刑部下狱了。”
  朱栩嘿了一声,笑道:“朕倒是小看黄承元了。”
  很明显,黄承元早就知道杨凤仲去了京城,一早就去信刑部,静等着杨凤仲自投罗网了。
  说来也是,这些人,在实事上或许各种毛病,在政斗上都是一把好手,万小看不得。
  在朱栩要上船的时候,科尔沁的消息终于传了过来。
  朱宗汉的奏本写的很详细,将前因后果都呈递了过来。
  朱栩上了船,坐在软塌上,神色不动的看着这道奏本,久久不语。
  曹化淳与曹变蛟都躬立在身前,见许久朱栩都不说话,曹化淳开口道:“皇上,可是辽东有变?”
  朱栩微微摇头,道:“科尔沁分裂、大变,黄太吉远走漠西,对我大明来说,自然是好事情。”
  曹化淳见皇帝答了一句,便躬着身没有再问。
  朱栩放下奏本,斜躺在那,右手拍打着边框,神色沉吟。
  事情往往都是有好有坏的,好处就是辽东的威胁大大减弱,可以放心大胆的开垦荒地,进行移民,无需再顾忌黄太吉以及科尔沁的威胁。
  这对大明来说,自然是非常大的利好,辽东地广人稀,开垦得宜,安置个一两千万人都没有问题,只是需要时间罢了。
  坏处有两点,一个是长城以北的大漠,草原上,林丹汗的察哈尔要一家独大了,分裂的,虚弱的科尔沁不是林丹汗的对手,其他大小部落早就被后金打残,威胁不到他。
  一个壮大的察哈尔,野心勃勃的林丹汗统一漠南,漠北蒙古,这不是朱栩想要的,对大明来说等同于再造了一个后金。
  如此一来,辽东,长城都要受威胁,又回到了过去。
  第二个,就是黄太吉去了漠西,那里有蒙古多个部落,其中就有准噶尔,土尔扈特,扎萨克,察合台,和硕特等等,其中准噶尔用不了多久就会统一漠西,疆域庞大,人口众多。和硕特将会统一西域,也就是西藏,再不到十年,准噶尔就会吞并和硕特以及青海各地的蒙古部落,疆域会堪比现在的明朝!
  那个时候,绝对会是大明的劲敌,且不会轻易能平定!
  现在加上一个黄太吉,将更加难以应对,徒增了无数的变数!
  十年之后,是小冰河时期的尾声,大明辛苦煎熬,不知道耗费多少,还剩多少力气,恰恰又会进入恢复期,那个时候如果发动大战,耗时长久,大明还能撑得住吗?
  “还得再快一点……”朱栩低语,目光闪烁。
  曹化淳与曹变蛟对视一眼,虽然不知道皇帝在想什么,却总有不好的预感。
  朱栩坐直身体,手指在桌面上敲击,骤然目光一定,道:“传旨内阁,全力的进行移民,不要再有所顾忌,尝试在西南建立大型的农场,建立粮食配额制度,确保百姓都不会饿肚子。传旨辽东,要孙传庭也建立大型农场,进行最低的配额制,全力的开垦,动用一切人手,如果人手不够,从朝鲜召集,一些灾民也可以安置到朝鲜去,总之,朕要辽东尽可能容纳更多的灾民,五年内,一千万以上!”
  曹化淳脸色微变,整个西南不过三千万人口,这是要移出三分之一啊!
  辽东能承受得住吗?
  不等他说话,朱栩继续道:“传旨给云南,命代善为先锋大将,统领多尔衮,多铎,满达海,硕托,鳌拜等诸将,骑兵三万,大炮一百门,即刻讨伐安南!告诉他们,朕要地,上好的地!”
  曹化淳能够感受到朱栩话里的一丝急切,躬身道:“遵旨。”
  曹化淳刚要走,朱栩突然又道:“对了,关于肥料,城东的作坊有做出来吗?”
  曹化淳稍稍回想,道:“已经做出来了,有些效果,惠通商行那边正在各地筹建大的肥料商行,估计今年能大规模生产。”
  朱栩微微点头,道:“嗯,这件事继续盯着。各地的民乱还是依照之前的,尽量抓活的,现在各处都需要用人,不能浪费。”
  曹化淳应声,等了一会儿见朱栩不再说话,这才出去拟旨。
  朱栩顺手拿过一道奏本,道:“下一站是去洛阳?”
  曹变蛟点头,道:“是,有两条河路,一条是去河南,再去应天府,另一条是直去应天府。”
  “大船去洛阳,我们做小船,直接去应天府。”朱栩翻开奏本道。事情太多太杂,不在京城总感觉束手束脚,还有些不安心,京城那些大人们也不是省油的灯。
  “遵旨。”曹变蛟道,他不同于曹化淳,想的没那么多。
  他站在朱栩身前,等了一会儿也不见他说话,开口道:“皇上,那科尔沁求和,该如何回复内阁?”
  “让内阁与兵部详议,奏上来,朕看看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