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10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耿埇桥微带笑意,没有再说,目光依旧在打量着这个年轻人。
  俞正很快就做好了文书,走通了程序,将文书递给耿埇桥,耿埇桥回到班房,签个字,盖了几个章,又走了几个办公室,最后拿着一叠文书,对着这个年轻人,道:“公子,办妥了。这张是三十万的汇兑票,能在这里,南京分行,南昌分行,成都分行,广州分行兑换,其他地方兑不了,切记。”
  年轻人接过来,看了眼,道:“你放心,额知道了。这些东西就先放你着,等额赚了钱就来赎回去。”
  耿埇桥没有多说,让俞正亲自送出去。
  没多久,俞正就急匆匆回到耿埇桥班房,神色凝重,疑惑的道:“耿副,他们那些东西还没有核实,现在价格又虚高,十五万都算多了,怎么能给三十万?万一行长,总行问究起来……”
  耿埇桥摆了摆手,道:“行了,这是行长的意思。”
  俞正有些愣神,他知道,他们行长是傅大公子绝对的心腹,那是在乾清宫吃过酒的人。
  耿埇桥不管俞正的疑惑,坐在椅子上,自顾的四寸着道:“这个人,我总觉得很熟悉,李宾善,这个名字也有意思。”
  俞正知晓这里面有着他无法企及的因素,因此不敢多问,只是站着。
  耿埇桥心里想不透,不知道这个人是谁,良久,抬起头道:“这个单子你盯一下,有什么是情况立刻汇报给我,没有其他的事了,你去吧。”
  俞正连忙道:“是。”
  某种程度来说,大明正在释放改革红利,哪怕是在这种天灾最为严酷的时候,依旧让整个大明上下很是动心,各种手段齐出,都想狠狠的分一杯羹。
  朝廷很有耐心,按照既定计划,排除困难,逐步的推进改革事项。
  最为优先的,自然是吏治改革,孙传庭已经迫不及待的安排了新知县,尽管只是北方三省的七十六个,但谁都能预想到,未来一到两年,所有知县一级都会被替换一空。
  尽管这件事牵动人心,但在“分地”这件事的掩盖下,没有那么突出。
  朝廷各部门外加地方,正在加紧核实户籍,登记灾民,这些灾民自然是优先分地的。同时也在登记整个大明的户口,以备后期全面分地。
  南直隶,江宁县。县衙,户丁室。
  一个中年人焦急的向着窗口塞着一堆厚厚的文书,纸张,道:“大人,您再看看再看看,我们家真的是九口人,都是根据规定,有周围邻居,里长,村长的证明,您看一看……”
  那办事的小吏看着他,冷眼道:“半年前,你登记的是六口人,也有这些证明,怎么着,你是想糊弄我?还是欺诈朝廷?我告诉你,敢糊弄朝廷,判你半年!”
  中年人急的满头大汗,道:“我知道我知道,大人,你先给我改改吧,我们家真是九口人,您不信,可以到我家里去查……”
  小吏接过他的资料,扔到一边,道:“你登记过了,明年再说,你先让开,让后面的登记。”
  中年人心里万分着急,等一年还不知道能不能分到地,哀求的道:“大人,您通融通融……”
  小吏一瞪眼,道:“再胡搅蛮缠,我现在就抓了你!”
  中年人一听,脸色蜡黄,慌忙让开。他离开了队伍,心里将叫他少报人头的东家王大户恨的死去活来,如果不是那王大户骗他,哪里会有这么多事,说不定已经上了分地名单,有了属于他的地了!
  这小吏不远处的另一个窗口,同样是一个小吏,接过一个人的材料,对着外面似真似假的道:“你们看到了吧?弄虚作假是有后果的!不止是日后的分地,将来的耕牛,耕犁,化肥,小孩子上学,嫁娶,做生意,打工,哪一样都用到,老实点好……”
  外面一群人连连点头,笑呵呵的应“是是是”。
  屋子里的几个小吏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听进去,纷纷摇头。
  朴实的百姓很多,偷奸耍滑的刁民也不少,不过,现在朝廷的管理手段越来越多,越手越紧,想再坑蒙拐骗就没那么容易了。


第1500章 土地丈量队
  在民间纷纷扰扰的时候,“新政咨询研究室”的主任,秦怡泷再次在朝报上发表署名文章。
  严厉的抨击了士林间对“新政”的抗拒,并且呼吁那些反对的人加入“研究室”,为“新政”拾遗补缺,添砖加瓦,为“大明中兴”奉献心力。
  可以说,大明对于“新政”舆论的转变,既有多年的坚持,潜移默化下的作用,也有秦怡泷这样民间名望之士的背书。
  尤其是“新政咨询研究室”成立后,舆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改革派”一面倒,彻底占据了舆论的主流。
  秦怡泷之所以再次发表文章,就是乘势追击,巩固舆论阵地,为朝廷“新政”的一系列计划取得舆论基础。
  内阁班房,孙传庭看着秦怡泷的文章,笑着与傅昌宗道:“这位秦院长的文风是越发犀利了。”
  傅昌宗手里是苏扬杭三府知府的奏本,奏本里表达了对朝廷设立“苏扬杭农业改革试验区”的支持,并恳请傅阁老尽快南下。
  傅昌宗对这样言之无物的奏本不感兴趣,合上道:“我看他给内阁的一些建议,很不错。尤其是关于苏扬杭农业示范区的,有不少中肯有效的想法,我打算南下的时候带着他。”
  不远处的赵晗闻言,道:“傅阁老的意思,是想要用他?”
  其他几个阁臣也抬起头,神色若有所思。
  秦怡泷这个人能力是有的,品行应该也可以。但是他的心思,到底是站在他们这一边,还是有别的想法就难以说清楚了。
  傅昌宗倒是不在意,道:“大势之下,不用在乎他们还想什么,只要按照既定计划走,我能容得下他。”
  孙传庭微微点头,傅昌宗虽然缺乏一些魄力,但胸襟还是有的,他想了片刻,道:“那就带上,还要带什么人?”
  傅昌宗早有腹稿,道:“工部,吏部,反贪局,皇家银行,皇家商贸集团,清田小组,税务总局,商务总局,执法局,物价局……”
  孙传庭等众人听着都是微微一怔,傅昌宗这一行,规模盛大啊。
  不过旋即也明白,这怕是乾清宫的意思。
  他们若有所思,看来乾清宫对苏扬杭三府的这次农业改革试验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
  傅昌宗说完,看了眼孙传庭道:“这个农业改革小组,我任组长,秦政益任副组长,总理事务,三府知府加入,一应事项由我决断,南直隶,浙江不得插手。”
  众人刚刚对这个示范区提升重视,这一次又不得不再次提升。
  傅昌宗没有与孙传庭商讨的意思,完全是一种通知。自然,这是朱栩的态度。
  孙传庭倒是不意外,摆了摆手,道:“我有一堆事情,哪里顾得了那么多,你领头吧。对了,前期的舆论要做好,官制架构要清晰。”
  这也是孙传庭多年从政的经验,尤其是这两年感受更深。
  以前顾及的是官场,现在更多的要顾及士林以及百姓。
  傅昌宗道:“嗯,我三天后出京,议会那边你盯一盯,他们最近在准备对大明律进行审议,可能涉及到锦衣卫。”
  孙传庭眉头一挑,神色微沉的道:“我知道了。”
  议会若是审议大明律,大明官体,“景正新政”等一系列重大事项,都没问题,但涉及到锦衣卫,那就必须进行干预了。
  锦衣卫那是乾清宫手里的刀,是最强大,最隐蔽,最不可测的工具,甚至于可以说,是乾清宫自卫的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谁妄想动,都得死!
  其他阁臣默默点头,周应秋见他们说的差不多了,这才道:“现在外面沸腾的很,税务总局,商务总局那边反馈的数据很华丽,物价局那边在南直隶,北直隶强力弹压物价,很有成效,罚没的银子已经有五十万了。执法局抓了二十多人,试了试水。皇家银行那边给抄录了一份近一个月的贷款额,超过两百万,还在快速增加。吏部,刑狱司,反贪局等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可以出手,抑制混乱,稳定人心……”
  赵晗目光闪烁着一道冷芒,道:“我觉得还早,这些人做大事不惜身,见小利忘义,必须给他们一个教训,好好整顿一下官商士农的风气,正一正我大明国威!”
  沈珣跟着道:“不错,李侍郎的办法很不错,只要再持续两三个月,他们绝大部分人都得破产,到那时候,收地好收了,化肥,农具也便宜了,说不定皇家银行那边的替换旧银工作也能前进一大步!”
  孙传庭看着两人,思索片刻,道:“这个再说吧,等傅阁老从南直隶回来,我们再商量。”
  傅昌宗南下这一趟,少说也要有三个月!
  赵晗,沈珣相视一笑,这么一来,外面那群上蹿下跳的人要砸了脚了。
  周应秋心里倒是有其他想法,闻言沉吟片刻,便坐回去。
  在他看来,士绅又不是独立在大明之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层,甚至是大明的基础所在,要是这个阶层倒了,整个大明都会倒。
  不过,孙传庭等人又不是傻子,不需要他周应秋多说什么,无非就是分寸的事情。
  众人讨论一阵,便各自忙碌起来。
  内阁中书包理游进进出出,在各个阁臣的桌子间走动,传递着内内外外的消息。
  内阁二楼,清田特别小组的班房。
  李邦华,张立齐等人忙碌不休,涉及分地的事情太多太杂,片刻都不能消停。
  张立齐处理完手里的一些事情,走向不远处的李邦华,道:“大人,京师大学那边借来的三十个大学生已经到了,下官这就去接一下,大人是否见一下?”
  李邦华抬起头,片刻又摇头道:“我就不见了,你看着安排吧。”
  张立齐应下,道:“再过些天,其他各大学的学生应该也会到,总数有三百,加上我们从京城内外调集的大小官吏,可以再组建十五个丈量队。”
  李邦华这次神色认真的抬起头,道:“还不够,丈量队必须要增加到五十个以上,今年只是个开始,算是预热,明年开始,最起码要两百个以上的丈量队才能赶上进度……”


第1501章 深夜访客
  张立齐吓了一跳,两百个丈量队,不止是人的问题,还涉及管理,尤其是后面的户丁,分地,更是需要人手,也需要时间。
  李邦华仿佛没有看到张立齐的神色,道:“今年的科举你盯一下,拟个名单,中不中不重要,关键是能力。我待会儿去请尚书大人见一见赵阁老,请他给我们预定一些人。”
  现在大明朝廷各部门在飞速膨胀,尤其是新衙门更是严重缺人,李邦华的事情上上下下更是需要人手,现在已经准备提前抢人了。
  张立齐抬手应下,道:“大人,下官觉得,倒是可以向内阁提议,扩大科举录取数量,未来几年,官吏的缺口可能高达四五万。”
  李邦华也想到了,道:“嗯,我待会儿再去督政院走一走,看看在野的能不能找一找。”
  张立齐点头,这倒是一个办法。
  两人聊了一阵,张立齐准备一番,便出了内阁大楼,走东华门,去京师大学迎接刚刚借调的在校大学生。
  还没出门,张立齐就“遇到”了一个同窗,名叫魏晓忠,这个人当年涉及了冯铨谋权案,被永不录用,现在是一个有名的大商人。
  魏晓忠一见张立齐,十分欣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