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他爱咋想咋想吧!
女皇陛下的船队驶离扬州,伴着两岸百姓的叩拜声,在运河上全速向前,沿途所有船闸全部在其赶到前开放并清出航道,就这样迅速经过高邮和宝应,在傍晚到达淮安。第二天紧接着再次启程,不过速度略微减慢然后当晚停泊宿迁,并且在她离开南都的第四天下午到达徐州,第五天到达济宁
“这就是你的理想?”
女皇陛下站在济宁城北,一片广袤的农田中,无语地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
这是一片棉花田。
但不同于传统的小块农田,这片棉田光长度就超过四里,几乎一眼看不到头,一垄垄棉花间隔挺宽,不过都长得很好。正在花铃期的一棵棵棉花显出营养充足的深绿色,一个个花铃指向天空,零零星星有几点裂开的粉色。
不过女皇陛下看的不是棉花,而是在棉花间劳作的人。
一个个低矮的倭奴,正拿着锄头弓着腰,挥洒汗水为棉花锄草,他们都光着上身,下面只穿条裤衩,不过看这些裤衩很新,应该是为了应付女皇视察刚发的,毕竟女皇视察一群兜裆布还是太夸张了,但也已经被汗水浸透了。所有倭奴没人敢抬头,都低着头努力工作,没有人敢偷懒,因为在棉垄间还有几个监工骑在马上,一手拿着燧发枪扛在肩头,一手拎着盘起来的皮鞭,一边溜达一边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偶尔有倭奴工作不认真立刻就遭到他们的呵斥,好在他们都知道女皇陛下视察不敢太野蛮,否则手中皮鞭就该抽过去了,从那些倭奴的表现看,他们平日肯定就是这么干的。
“这可不是我教他们的,这是利益的驱动,只要有利可图,那些种植园主就会走到这一步。”
杨庆带着一丝欣慰说。
很显然山东商人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极好的表率,这一带都是这样的棉田,作为之前对峙期间人为清空的无人区,在对峙期结束后,山东那些商人立刻就看中了这里。这片土地上原本的居民不可能回来了,他们这时候早就已经在南方各地的皇庄里过着幸福生活,根本不会再回到这片始终在黄河阴影笼罩下的土地上。于是山东的商人们纷纷跑来,以租赁土地开荒的方式,开垦荒地建立一个个种植园,包括一些明军退役的军官,同样看中了这一带。最终结果就是让东平济宁菏泽这片原本的无人区,变成了一个个棉花种植园,这些人自己投资购买倭奴,修缮水利设施,购买新式的抽水机,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大种植园经济。
这个不需要人教。
利益会驱动他们自己走到这一步。
他们甚至都已经开始抛弃效率相对较低的牛耕,从杨庆在济州岛的马场购买夏尔马,然后用这种巨型挽马来耕地,这东西的效率比牛要高得多。
至于倭奴很好养活。
随便在附近开点荒地,然后种上地瓜玉米之类,就足够让这些倭奴吃饱饭了,实际上这些倭奴如今吃的比他们在老家还好。这个时代的倭国最底层秽多们,是绝对没有任何可能吃饱饭的,别说秽多,就是和町人甚至低级武士,都很难真正吃饱饭。毕竟倭国就那点地方,除了水稻他们也没有别的真正粮食作物,就他们那地形能种水稻的无非那点平原,可现在日本却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
两千万级别的。
真得不可能吃饱饭啊!
要不然直到二战时候日本人还是矮得可怜,除了基因因素外,主要就是世世代代饿出来的啊!
但在大明当奴隶,他们是绝对能吃饱饭的,毕竟种植园主们要靠他们来赚钱,奴隶是花钱买的,大明的制度下又不存在奴二代,累死饿死一个就得重新买一个。相反让他们吃饱饭不但能更好的干活,而且还能尽可能工作时间长些,哪怕伤病了,那些种植园主也会尽可能给他们救治。
当然,干不动了肯定扔一边自生自灭的。
不过这不算什么。
这时候倭国自己也是这样,对于年老干不动活的亲人,他们也是直接背山上自生自灭的。
“陛下,倭奴真是好劳力,干活勤快,驯顺容易管教,尤其是还吃的少,虽然力气小点,但种棉花用不着出太大力气。这些年小民靠着倭奴也算赚了些钱,这都是女皇陛下和护国公的英明领导,要说那些反对公田法的就是不懂护国公的良苦用心。小民以前也不理解,可在这里种了几年棉花之后,一下子明白过来,护国公所为看似苛待士绅,可实际上护国公才是真正深谋远虑,为我们士绅的长远着想。”
后面的种植园主陪着笑脸拍马屁。
“你能理解这一点,我真得很欣慰!”
杨庆拍着他肩膀说。
而且护国公还带着感动叹了口气。
“士绅们都说我对他们不好,可在这一点上我真得很冤,我这样做对自己又没好处,我无非就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只要大明长治久安,你们还是照应发财,过锦衣玉食的好日子,继续还像当年一样,士绅们就有什么好日子了?
土地有的是。
这里的荒地开垦完了,还有辽东辽西的荒地,桂王去年在辽西种土豆亩产几千斤。
辽东辽西的开垦完了还有河套关西的。
再不够还有昭南的,咱们的海军在昭南南边又发现一个大岛,比咱们的十三省还大,全都是可以开垦成良田的平原,可以说土地这东西要多少有多少,只要你们愿意开垦,去岱舆的殖民地,就是几百万亩都有。只要咱们大明能长治久安,只要人人都能温饱,剩下的只是让那些自耕农当兵出去一块块占领。他们给你们去开疆拓土,去抓奴隶,你们跟在后面搞种植园,开矿,开工厂,赚钱的同时支持他们继续不停开疆拓土,不停地给你们抓奴隶。
这样的日子多好?
为什么要像过去一样缩在十三省这么点地方互相伤害呢?
外面的世界广阔无垠!
无数的土地,无数的矿产,无数的奴隶,无数的市场,你们用种植园和工厂矿山,制造武器武装起那些自耕农,一个个国家去征服,一块块土地去征服。逼着他们向我们敞开市场,抓他们当奴隶,把他们的财富统统弄过来,你们还是富可敌国,过去大明最有钱的人能有多少家产?如今大明最有钱的人有多少家产?未来我可以保证,拥有一万万两银子的富豪都丝毫不稀罕!
这才是真正的未来!”
杨庆说道。
“护国公,那殖民地的土地开垦出来怎么算?”
另一个种植园主说道。
“私有,未来大明的省将分开,所有内地省的土地是国有,但在新开拓的土地设立边疆省,比如现在昭南省就是边疆省,另外还将设立关西省,边疆省的土地私有,谁开荒的土地就是谁的,谁发现的矿产就是谁的。
当然,得交税。”
杨庆说道。
“交税,绝对交税!”
那种植园主,或者也可以说奴隶主拍着胸脯说道。
一边被无视了的女皇无语地看着这帮家伙的嘴脸,很显然她作为帝国的女皇,正在带领大明走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只是这个盛世在xie恶帝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完全摧毁她从小培养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五四五章 全线扩张
女皇陛下很快结束对这些种植园的视察继续启程。
四天后到达天津。
在这里无法继续坐船了,虽然她的龙舟并不大,但也无法通过北运河的浅水,从尹儿湾往上基本上都不能走大船了。实际上这段运河的作用也已经被一条国道分担,大批新式马车从尹儿湾开始,满载各种物资三天內就能送到北都。而且与国道并行的铁路也在准备施工中,这条铁路会在未来两年內建成,毕竟沿途没有什么真正大河阻隔,就是过去都能在这些河上修桥的,未来将以陆路运输彻底取代北运河的水路……
毕竟这里已经不是都城。
实际上北都的人口至今寥寥,要知道上次几乎清空了多半,这么多的人口损失,根本不是这短短几年就能恢复的。
就连天津都很萧条。
当初在天津可是进行过大战,驻守这座城市的八旗神军,可是做到了血战到底,最终天津卫城战后人口剩下不足一半。也不仅仅是这里,整个顺天府各地都差不多,战争,战后对汉奸和异端的清算,让这片土地人口损失严重。不过活下来的过得还是很幸福,因为他们都在耕种着最好的田地,当人口锐减后,自然就不存在土地压力了,而且一些头脑灵活的也在学着搞种植园。但他们不用倭奴,而是大批建奴和神奴,至于这些人的反抗逃跑问题,这个没什么,直接戴上脚镣就行。
戴上脚镣又不是不能干活。
“这不是以前的,这都是建州卫和蒙古各部,在关外抓捕的。”
郑成功解释。
“我就说嘛,哪里来这么多!”
杨庆满意地说道。
实际上关外蒙古人和建州卫正乐此不疲,甚至把捕奴当做他们的支柱产业,反正他们也没什么其他经济来源,蒙古人最多也就能卖点马,但现在大明到处都是马场,而且他们的蒙古马也不值钱。
至于建州卫只能卖人参了。
虽然目前建州三卫同样人口也大幅减少,但因为自然条件限制,日子过得还是比较艰苦。
相反捕奴却能赚大钱。
不仅仅是捕皇清国的,甚至还有臣服大明的部落互相捕的。
“北直隶的粮食能自给了吧?”
杨庆紧接着问道。
“能,今年就能完全自给,而且还能有余粮供应关外各军,这土豆真是好东西,别说是关内了,就是关外宣大一带,种土豆都能高产!”
北直隶巡抚朱大典激动地说。
杨庆还没等南美土豆弄来,就已经开始在他们这里推广土豆,毕竟这边的气候合适,尤其是关外山区,按照新的行政区划,原本辽东都司辖区和宣府也划给北直隶。毕竟这些地方几乎没什么人口,根本没必要单独设立行政区,比如整个宣府目前只保留一个知县,而且还是知府兼着,不足五万人口要那么多官员干什么?而辽西只保留一个锦州,辽东也只有一个辽阳府,好在这个府大点还有三个知县,整个辽西加辽东,总人口至今还不足十万呢!在这样土旷人稀的地方完全不值得设立太多行政区,统统归北直隶巡抚管。
“朱公,接下来土改可就该到您家了,您不会有什么怨言吧?”
杨庆笑着说。
朱大典家可是土豪级别。
“怨言倒不至于,到时候护国公多给老朽在北方补点就行,我那一家子虽算不得世家大族,但终究也是不少人吃饭!”
朱大典说道。
“朱公爽快人!”
杨庆笑道。
实际上这些北方的接收大员们都捞足了好处,尤其是北方矿产,朱大典和郑成功合伙开了好几处煤矿,现在女皇的龙舟烧的煤,都是他们的煤矿在开平挖出来的。至于占开荒地搞种植园,他们早就开始了,光朱大典就以承租方式,在顺天圈了整整二十万亩,正在使用奴隶开垦,然后大规模种植棉花。
土改对他们的确有影响。
但这个影响都在他们能接受的范围之内,说到底他们收获太多,可以接受失去一点。
杨庆站在繁忙的种植园里,最后看了一眼那些正在带着镣铐锄草的建奴们,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带着郑成功二人返回北都。但他并没有急于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