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宋禁军经过长达五六年的和平时期,马匹多了、装备精良了,可是人废了,实力大不如前。此时正是武将世家发挥作用的大好机会,打几场硬仗让朝廷看看:同样的禁军,不同的人统领,效果必须不一样!
当然了,不能每次都打赢,该败就得败。打仗是个工作,也是笔买卖,有来有往才能长久,赢太多和输太多都不好,必须掌控好战争的频率、规模和尺度。
什么时候该赢,什么时候该败,这是一门大学问。眼睛不能光盯着战场,还要关注朝中动向和皇帝的想法。在这些问题上,不管是折家、种家、姚家、亦或杨家,都有很高的造诣,否则也不会延续上百年几代人。
正当大家撸胳膊挽袖子准备重铸辉煌、振兴家业时,噩耗接踵而来。先是朝廷下了旨意要与金国和谈,接着又传来新军北上的消息,最后是摄政王代替皇帝御驾亲征!
贼子!种家必亡于斯!
因背疽回家调养的种鄂听说王诜又要率领新军北上,还肩负和谈重任之后,大骂一声背疽复发,差点没死过去。
三万新军就把契丹皇帝的十几万大军打得差点全军覆没,一万新军赶着西夏皇帝的全国精锐如赶羊群,让王诜的新军到了幽州路,那还和金国打个屁。
大家接着看他一个人表演吧,等新军德胜还朝时,大宋皇帝的军制改革也将如期而至,第一刀肯定要砍在西北几大武将世家头上。
到时候连反抗的理由都没有,敌人没了,还要这么多常备军何用?没了常备军,武将世家去哪儿拿朝廷的军资钱粮?没有了军资钱粮,如何保证家族的利益?
次子必除,此乃家族存亡大计!
眼睁睁看着家族走向衰败吗?种鄂不认命,他要做最后的搏命一击。但光靠种家还不足矣完成这么大的动作,得去联合折家、姚家和杨家等所有西北大族,为此不惜拖着病体四处奔走。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他几家人也是这么想的。王诜不除,大家早晚尸骨无存。一拍即和之后,一个庞大的计划在暗中慢慢运行了起来,其中最重要的执行者就是时任幽州兵马都总管的种谊。为了表明决心,种鄂还把亲儿子种朴也加了进去。
“将军不必客气,本王是来谈判的,并无接管析津府防务的打算。此地本王也不陌生,早已找好了扎营所在。”
洪涛还真不知道这几家人的打算,王十的委员会一直在忙于监控朝臣和地方官员,还要兼顾几个新特区的辅助工作,人手已经很是不足,没有过多精力去注意这几家人。
其实就算不那么忙她也不会太关注的,大宋武将向来没什么话语权,完全受文官系统把控。只要控制住朝廷,他们不足为惧。
这么想没错,连洪涛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但这里有个失算的地方,此时的朝廷规则已经被打破了,不该再按照原来的状态考虑问题。而打破规则的正是洪涛自己,他有点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茫。
不过再怎么迷茫,洪涛的鸡贼性格不会变。进入析津府根本不在计划之中,除非种谊和幽州禁军全部撤出,否则新军是不会和任何禁军并肩作战的。不是完全信不过他们,而是怕他们拖后腿碍事儿。
“亲王们乃皇亲贵胄,露宿荒野怕是多有不便。”种谊没有追问为什么,而是提出了另一个理由。
“将军有所不知,在新军之中没有皇亲贵胄,也没有平民百姓,军人尔。军人自然是要风餐露宿,你们说呢?”
面对这个理由洪涛也没多想,皇权观念在古人眼中还是很重的,除了自己之外怕是也没人真敢把亲王、皇子当士兵操练。
第847章 武将世家(三)
“摄政王所言极是,入得新军自然就是新军士兵,同吃同住乃本分!”赵倜、赵佖对这种待遇早就习惯了,回答得斩钉截铁。
当初老爹还在世呢,依旧没顶半点用。倒是裴中贵拼了命替自己三兄弟争取了些优待,但也仅仅是那么一点点,本质上还是吃苦受罪。
“陛下命我等追随摄政王,圣命不可违背,将军的好意我等心领了。”赵佶嘴最甜,也最爱说话,小大人一般拱了拱手,婉拒了种谊的邀请,还把皇帝抬了出来。
“……既然如此,摄政王如有所需,尽可去城中调拨。”种谊心中很是失望,如果能把新军弄进析津府城内驻扎,动起手来要容易的多。
新军的作战方式他专门研究过,从而得出了一个结论:想打败这支军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尽量靠近。如果能混居在一起,依靠人数优势完全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就算新军不进城,王诜也不进城,能把诸位亲王让进城居住也可以。这样的话王诜必须得有进城参见的时候,这一进一出就是下手的机会。
只要把王诜抓到或者杀死,新军群龙无首,战斗力立马就会降低好几档。到时候再有金兵的配合,围剿起来也不会太难。
这支新军主力被全歼在幽州,开封城内的万余新军失去了王诜的调度,遇到大军围城同样也会不战自溃。而且这次不光是武将世家在行动,还联合了朝中不少文官。
一旦西北禁军抵达开封城下,他们就会入宫劝说皇帝放弃王诜和新政。面对这种局面,皇帝也只能先明哲保身,否则再换一个皇帝也不是不能。
可惜计划一开始就遇到了麻烦,王诜不愿意进城,还不让诸位亲王进城。这事儿又没法玩了命的劝,只能暂且作罢,再寻找其它机会发难。
“叔父,摄政王可是有所觉察?”眼见新军向东绕城而过,种朴凑到了种谊身边小声的询问结果。说实话,他真不愿意参与这种事儿,面对外敌,自己人先和自己人残杀了起来,不像话啊。
可是有父亲、叔父当家,他这辈人还没有做主的权利。为了家族利益,在不乐意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但要是王诜有所觉察,计划无法执行,那就不怪他了。
“你爹爹说过,此贼一向警觉狡诈,在凉州时宁可自己拆毁城墙也不愿让与李宪,看来所言非虚,我们还得另做打算。安仁,你派人缀上,查明驻地之后再做计较。”种谊觉得走漏消息的可能性不大,反正新军在此也不是待几天,慢慢找机会总会有的。
“叔父,侄儿军中有位副将叫王舜臣,善使强弓,百发百中。刚才我听有位亲王说要和他们姑丈去北面山里游玩,不如派舜臣半路截杀,这样一来无论成败都可推到金人头上。”
眼见叔父此意已决,种朴也就不再抱着侥幸心理,反正王诜怎么都要死,那不如早点死,以免再去依仗金国力量。
那样一来,自己家族可就真背上不可抹去的骂名,那么多新军想全杀光几乎不太可能,总会有人把真相说出去的。即便得不到朝廷认可,在民间流传也够人受的。
“……嗯,如此甚好,晚上陪我去新军大营走一遭,到时候见机行事,看看能不能弄清他们要去的地点。”种谊用马鞭拍了拍侄子的后背,是个有脑子的孩子,种家未来可期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驻扎的营地也是一样,洪涛早在从大名府动身的时候,就派出了探查营地的小股便衣探子。为啥是便衣呢,因为鸡贼呗。他总觉得干啥事最好不要让别人知道才安全,偷偷摸摸才能瞒天过海。
其实对于析津府周边的地貌他已经很熟悉了,后世住了几十年,山山水水沟沟坎坎的,凡是能有点来历的地名必须去过。
但后世和近千年前的地形地貌还是有不小区别的,有些河流古代有后世没有,大部分水库后世有古代没有,尤其是公路,后世里有的古代基本都没有。
到底在何处扎营最合适,光看地图还不成,得派懂行的人到当地探查。综合所有有利不利的条件,再加上此行目的,最终确定一个目的地和一个备用地。
洪涛此行的目的是和谈,顺便做出防御性作战安排。这两个目的单拿出来都好找地方,和谈有和谈的需求,作战有作战的条件,可是合在一起就有点难为人了。
为了减轻考察人员的工作量,洪涛事先勾画了几个地点做参考。第一个就是析津府以东五十里的潞县,它位于温余河与潞水的交汇处,还守着通往海河的运河和从檀州南下入析津府的驿道,算是东面的战略要地。
第二个就是檀州,它的位置接近后世的密云县,位于群山之中。想从中京道靠近析津府,由东由北的官道全要过檀州。小股部队能翻山越岭,大部队没别的选择。
第三个就是昌平,没错,这是个古地名,汉代就有了。辽国占据之后也没改,划归析津府管辖。如果金军不走中京道,改由西京道绕圈子攻打析津府,那只能过昌平南下。
桑干河沿岸的道路倒是也能南下,但入冬之前涝情不断,大部队无法通行。要是能拖到入冬,金国人也别打算南下了,先琢磨琢磨如何防御新军北上吧。
如果大半年时间还不能动员起来两三万整装齐备的新军,促进社干脆也就别混了,乖乖把军权交还给枢密院多省心。
按照先头探子的汇报,三个地方都挺合适,但最合适的还是潞县。如果在那儿扎营,后续的军备可以直接由海路转海河用槽船送到码头,不光快还省费用省人手。
既然有那么多便利,洪涛也就不四处乱踅摸了,潞县就潞县吧,那地方自己也应该熟。温余河后世叫温榆河,京东五十里,距离也差不多,还有运河,那不就是通州区嘛。
齐了,就当提前九百多年回趟家吧,那地方河汊子多、池塘多,鱼当然也多。古代个头大的鱼很常见,下网往往拿不住。古人又不会玩地笼和迷魂阵,想把大鲤鱼弄上来只能靠钓!
洪涛打算假公济私一次,借着在潞县扎营的机会好好过一次钓鱼瘾。野生大鲤鱼,不到二十斤的不要。至于说鱼线给不给力,确实不给力,弄不上来这么大的鱼。
但没关系,有八嘎呢。他刀玩的好,枪也耍的不错。只要鱼能露面,必须一枪拿下。钓鱼还带用步枪的,洪涛这也是第一次。听说过外国人玩弓猎射鱼,咱来个步枪射鱼,还是在九百多年前,也不算特别挫吧。
“姑丈,这边的百姓为何看着都像流民,是不是金国人害的?”
幽州路南半边的百姓生活与河北两路差别还不是太大,但一到析津府周遭可就惨了。路两边的民舍就看不到几片瓦,全是低矮的草房子。
眼看再过二旬就该麦收了,可田地里多一半长得全是野草,比庄稼长得还高。一个村子空多一半,剩下的也全是老人女人和孩子,看得赵佶这叫一个纳闷,很为大宋子民担忧。
“金人还没过来呢,这里临近边关,一旦有战事青壮们就要被征用,去边关修筑寨堡、运送粮秣兵械,家里的农活自是耽误了。”
平心而论,幽州路的边民生活还不算太苦,好歹不用养马、挖池塘、种树。当年从大名府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河北两路的边民那才叫惨。
第848章 武将世家(四)
好好的田地也得被征用,然后挖的乱七八糟。别说还有功夫种地,整天有干不完的劳役,一年到头下来只能拿到朝廷的那点雇佣费用,还是经过好几层克扣的。
其实朝廷也不是故意少给钱,他们只是制定政策的时候缺乏认真精神。征发民夫给钱不假,但给多少是按照产粮地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