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4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字洪涛都认识,但凑到一起愣是想象不出含义。斜着眼盯着平七海,又冲着纸上努努嘴,示意她再检查检查,是不是写错了。
  “嗨!咔咔咔……”
  平七海挺聪明,看出这位宋朝大人没明白自己的意思,可三个字都没写错,咋办呢?她有招儿,把宽大的袍袖往腰带里一塞蹲了个马步,双臂高举做出向下用力挥的动作,嘴里还伴随着配音。
  “武士?”拍着良心讲,平七海学的真不伦不类,但配音和表情很给力。
  洪涛好像理解了,伸手要过特种兵佩戴的短刀往自己腰间一插,又要过一把插在另一边,然后把双手插在胸前的衣襟里模仿着电影里日本武士的模样。
  “藤原氏……没有主人……用心棒!”看来洪涛学的很像,平七海一顿鞠躬之后又在纸上写出了几个单词。合算她的汉语造诣也仅仅是词汇,短句都不会,更谈不上语法。
  “呦西……浪人的给!贡齐,这四个男的交给你了。他们善于用倭刀打斗,多练练近身缠斗和手弩的使用。刚开始别太大量,身子骨吃不消,补几个月再说。”
  洪涛终于明白了,合算这四个人是藤原家的武士。用心棒估计就是日本人称呼浪人的方式,这也解释了他们为啥要背景离乡、远渡重洋。
  武士完全依附于贵族,失去这个身份之后他们没土地、没工作、没地位,要不就去偷抢、要不就得穷苦潦倒,真不如出国闯荡闯荡。
  这倒挺像当年的爱尔兰人,反正在国内待着也没出路,出国试试保不齐能有奇迹。结果还就真在新大陆找到了一些活路,古人讲的好啊,人挪活树挪死。
  自己要武士有用吗?太多没用,也就是说拿他们当士兵用不成,有火枪了谁还用大刀啊。但是弄几个武士放在身边当保镖用一点问题没有,应付小规模混乱场面足矣。
  武士和特种兵各有所长,如果可以互补一下,自己再出去乱溜达就安全多了。中远距离有特种兵阻拦,近距离有武士格斗,可以组成两道防线。
  而且吧,带几个武士在身边还显得威风呢,这一点特种兵真比不了。就看看府里这几块料,全和蒋二郎一个德性,谈不上歪瓜裂枣吧,但也要多不起眼有多不起眼。
  这种特性放到敌后化妆侦查、破坏非常好用,可是到了城市里就比较跌份儿了。带着他们满大街装逼真不灵,越装越傻逼。
  至于说忠诚度问题,洪涛觉得他们还是有可信度的,主要是有时代限制。自己给他们物质需求和荣誉,他们就卖命给自己,大概就是武士的内涵了。
  什么忠诚、信义、廉耻,不过是说辞而已,不给钱粮不给地位,你看有几个武士还讲忠诚信义?说白了这也是一笔买卖,只不过买卖的不是物品而是人。由于人的不确定性所以内涵更丰富,仅此而已。
  十月底,离冬至还有几天时间,扬州市面上突然出现了一份报纸。报纸并不新鲜了,城里很多茶肆都定期从往来的顺风镖局手里购买福州日报,当成一种福利免费提供给来喝茶的客人看。
  客人们也喜欢看这种信息量很大的东西,不管喜欢什么、干什么工作的,总能在上面找到感兴趣的内容。
  但这张报纸不叫福州日报,它叫真理报。这名字起的真霸道,合算上面说的就全是真理,你是谁啊!
  当弄明白这份报纸背后的主人之后,原本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人大部分都闭嘴了,仅剩一些文人雅士还忿忿不平,还不敢太招摇。
  真理报是凉王王诜办的,不是猜,百分百真。因为真理报的报馆就设立在两淮修河制置使衙门后面,也就是扬子镇凉王府的前院。都登堂入室了,要说凉王和真理报没关系谁信啊。
  和福州日报相比真理报的版面比较少,只有四版,其中一版是广告位,一版是朝廷邸报,其余两个版面全是时事评论,既没有白话评话故事也没有商业信息。
  更怪的是真理报不从报馆发售,而是由一群穿着胸前背后绣字的短打扮怪人沿街叫卖、挨户送达。
  为啥叫他们怪人呢,除了衣服怪异之外,这些人的口音也非常怪异,说快了都听不懂。且只会说两句话,再问别的一概不答,甚至都听不懂。
  按说这样的报纸应该没多少人乐意看,内容太枯燥,不适合茶余饭后扯淡玩。有那个闲钱不如买份福州日报,哪怕晚几天也无所谓。
  但真理报一出立刻就售罄了,这次倒没人去堵报馆大门,估计谁也不敢去,但他们能满街的追那些贩卖报纸的怪人。
  要说扬州官员给凉王面子,都订阅一份有情可原。平民百姓和商人地主干嘛也这么上赶着拍马屁呢?还真不是安排好的作秀场面,大家确实非常想看真理报,因为上面有吵架的!


第718章 左右手互搏
  宋人,不管北宋还是南宋,都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不用琢磨,只需上街走走就能马上发现的特点,爱看热闹。
  尤其是当街吵架、打架之类的,赶上有发生,附近的店铺、住户楞有搬着凳子、端着茶水出来打算看到散场的。
  报纸上还能打架吗?必须不能,但能吵架,以文字代嘴巴一样吵。而且吵架的双方都很有来头,一方是真理报编辑,镜子先生。一方是福州日报编辑,秋实先生。
  镜子先生是挑事儿的一方,前几期秋实先生在福州日报上写了有关朝廷拖欠淮水修堤款项的事儿,还把盱眙县官员讲排场、抢功劳的嘴脸好好编排了一番。
  结果镜子先生看不过去了,在真理报上写了一篇文章予以驳斥。言辞非常犀利,罗列了很多数据证明朝廷一直都在水利工程上花力气修补,只是由于每处的投资都没有这段河堤大才不太显眼。
  既然想看吵架的,那就必须弄清双方都在说什么,于是真理报刚发行了几天就卖到扬州纸贵了。不光茶肆里有专人诵读两份报纸的相关内容让大家对比,很多酒肆和青楼里也有小规模的辩论了。
  两份报纸还没针锋相对,民间就已经开始战队了,各有各的支持者。别凑在一起,只要碰上三句话还没说完保准又要争论。
  对这件事儿最上心的还不是百姓,而是扬州或者说两淮路的官员。福州日报的秋实先生嘴太损了,把官场里这点事儿全抖搂了出来加以鞭挞。
  说的对不对?表面上看挺对的,可太片面,光看到了不足没深究难处。大家都是好不容易爬上来的,谁进入官场都是这样做事的。你敢创新一个我看看,三个月就得被弹劾下台,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
  可是再不乐意也只能忍着,人家有报纸当舞台表演,怎么说都成,咱没机会还嘴啊。突然冒出来的这份真理报简直就是三伏天里的冰露,让人太舒坦了。
  终于有明白人给咱当官的说话了,还说得这么透彻、这么符合实际。也让百姓们明白明白,别以为当官就是整天吆五喝六摇头晃脑不干正事,这个工作一点不比种地轻省,不光脑子累身体也跟着累。
  再一琢磨,还是凉王仁义啊,不忍心看着同僚被小人诋毁,更不愿意看着朝廷和皇家名誉受损,毅然决然的站出来自己花钱办报揭露小人的嘴脸。
  咱们大家没有办报的本事,还没有卖报纸的本事吗?赶紧订阅吧,不光自己订,还得号召亲朋好友都订。
  这么好的报纸必须长盛不衰,也就是没有一下订阅十年的规矩,否则就先来几份。钱是小事儿,不能辜负了凉王的这份心思,更不能让凉王赔本还赚不到吆喝!
  没几天,新一期福州日报也送来了,真没让人失望,整整两个版面都是回击。说着说着还把矛盾焦点从河堤转移到了古代律法,引经据典的批判了官场里的一些不良风气。
  这篇文章让原本就支持秋实先生的人神情为之一振,再碰到镜子先生的拥趸,战斗力马上能提高三成。
  镜子先生的粉丝也不用发愁,五天之后新一期真理报又来了,就福州日报的几个论点论据口诛笔伐好一顿批判,批得体无完肤。
  尤其是几个有关古代律法方面的问题,镜子先生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理解,并且标明了具体出处,全是无可辩驳的铁证。看样子在引古论今的造诣上镜子先生更胜一筹,这一局占了上风。
  但秋实先生也没服输,马上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关于瓜洲镇跨江大桥是否该修、怎么修、该由谁修、修完了是不是要像滹沱河大桥那样收费。
  这个问题更复杂,牵扯到了很多技术问题,一时半会儿真辨不清。但不要紧,只要有不同意见就会有争论,镜子先生绝不含糊,立刻就加入争论,大部分观点依旧和秋实先生相反。
  两份报纸可有的干了,你一篇我一段的隔空对喷吧,眼看就要进入腊月了,这场嘴架打到明年也分不出胜负。
  但读者们都不烦,这些事儿往常并没太多人提及,就算偶尔碰上也引不来这么大规模的讨论,不管真懂假懂,听听还是挺过瘾的。再加上真有学问的人站在不同立场上这么一讲解,说不定就真懂了点呢。
  腊月初,洪涛又借口巡视长江水情驾着训练舰去了一趟济州岛,而且把四个日本武士和几名日本渔民水手都带上了。
  一方面是想让他们熟悉熟悉大海,顺便检查检查这段时间的训练结果。另一方面也是让他们见识见识啥叫在大海上如履平地,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在如何让陌生人忠心的问题上洪涛很有经验,通常而言震慑力比金钱财富更有效果。谁都愿意跟着有能力的人,总觉得这样有安全感,要是再能给点希望,基本就能获得初步忠诚了。
  以后咋办,那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至今洪涛也没完全解决,或者说全人类都没琢磨出解决办法。人这个玩意太复杂,很难完全琢磨透,即便是从小养大的亲生孩子,依旧不能完全搞懂。
  再次见到蒋二郎时,他正在港外指挥着一群新军操帆呢。这是标准的水手训练课程,只需看看他脸上的表情,洪涛就知道这个家伙又有了新目标,浑身都是干劲儿,就和当初刚到湟州时训练特种兵一般。
  目标在哪儿不用细问,肯定和日本有关,看样子这趟他没白跑。同时也要为日本人担心,这位加班加点的训练新军变成海军肯定没憋好屁,更不可能是为了去维护日本人民的安全考量。
  新军向着海军大踏步发展了,填补这块空白的就成了萧兀纳的海军陆战队。他也没闲着,组织了十多支队伍练习划着小艇冲岸登陆。
  只是他的队伍成分比较复杂,既有光着上身的耽罗土著,也有带着皮帽子的契丹俘虏,还有不少犹太族人。看来犹太人也没完全放弃武装力量,不光派遣了族人参加陆战队,还有加入蒋二郎海军的。
  假如没见到这个场面,洪涛肯定会私下里建议宸娘向长老会提议成立犹太人自己的武装力量,现在省事儿了。
  不管是蒋二郎、萧兀纳还是犹太人,谁的势力太强都不符合自己的需求,往一起掺沙子才是最好的结果,说好听点叫融合。
  但洪涛没见到宸娘和特里公主,这两块料一个诡计多端、一个胆大妄为,居然说服了长老会同意,驾着湟州号装满鲸油去大轮田泊找王浩去了。
  为啥这么着急呢?因为温家人已经把造船厂准备的差不多了,她们等不及王雄从漳州赶来汇合,干脆先跑一趟,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