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4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他这张嘴在,医闹来了都没用,何况这些老实巴交的百姓,必须唬的一愣一愣的,每个字都得记清楚,最好回家找人刻在石碑上。
  到此时州府官员们依旧半信半疑,结果撞了小伙子家渔船的商船就倒霉了,连作头带水手一起抓进州衙,只要这边小伙子一死,他们就得给长公主顶包儿。
  要不说长公主运气好呢,一旬之后小伙子的伤口恢复良好,没感染也没有并发症。不光他的小命保住了,两条腿也保住了。至于说很有可能一长一短的问题,那就没辙了,凑合忍着吧。
  他死不了,商船上的人也被放了出来,头一站就跑到浅予斋拜谢,还把小伙子治病的所有费用都偿付了,不是用钱,而是橘子。
  他们来自两浙路,家乡盛产橘子,正逢橘子下树,就拉了一船准备到楚州贩卖,没承想摊上了这么一桩意外。
  在扬州耽误了这么多天,橘子烂了一半儿,也别指望再去贩卖了,好在人没事儿真是万幸。本来是打算来感谢浅予斋救命之恩的,结果洪涛和长公主都不在,王十八说诊金免了,但船上没坏的橘子不能免,都卸下来尝尝鲜,她就爱吃这口。
  商船的作头说了,小地方人没见过世面,太医爱吃啥也不知道。如果不嫌弃,感觉橘子味道还成,以后每年入冬都送过来。
  要不说商人脑子都灵活呢,王十八傻乎乎的弄了几十筐橘子,府里的女人也挺爱吃,尤其对了周一日的胃口,但谁都没想到这位作头的深意。
  “谁敢保证一辈子没灾没病?他不是白送你橘子,是打算以后万一家里人有了恶疾好和你张嘴加个塞儿。”
  但洪涛多贼啊,一眼就看穿了作头的小伎俩。当然了,橘子他也没少吃,味道确实不错,胜在新鲜。
  “医馆里不卖药,每天不过三五个病人也没什么重症,何必加塞?”王十八觉得自己的爹爹太能算计了,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意思。
  “嗨,傻丫头,你要是有你二姐十分之一的脑子,以后大宋的首富就不是爹爹而是你啦!”没人加塞儿?洪涛敢确定,用不了多久浅予斋就会人满为患。
  王十八的医术高明是一方面,扬州城里那些官宦人家通过看病联络感情是另一方面。他们早就憋着和自己搭上关系,但苦于找不到门路。
  现在好了,给长公主捧场效果是一样的。只要有了往来走动自己就不好再去折磨他们,人家也不求长治久安,过两年一调任就万事大吉喽。
  自己能容忍他们走夫人路线吗?必须能!扬州不是湟州也不是大名府,自己更不是带着皇命前来搅浑水的改革派,和当地官员没有利益冲突。


第684章 顺风邮局
  正相反,如果有了他们的默许和容忍,对自己的计划还有益处呢,比如说去扬州管辖的其它村镇开办学堂和医馆。
  洪涛从浅予斋的开办中受到了启发,光办学堂名声不容易打响,要是把学堂和医馆放到一起弄,必须有促进作用。
  而且吧,还可以让王十八和新军里的军医和护士给孩子们教授医学知识,想必家长们不会反对。和太医免费学本事还不乐意,那就活该受穷,穷死你!
  说干就干,先把这个消息带给远在明州的王十七,让她那边也别闲着,收拢旧部继续开业,也打着浅予斋的名头,学堂和医馆一起办!
  再抽空去济州岛一趟,除了看望特里公主,顺便还得招募受过医疗培训的新军护士。当初疏散的时候,大部分有技能的新军都被送去了济州岛。看来古人说的真对,闲了置忙了用!
  其实两淮修河制置使带来的改变远远不止人们看到的这些,腊月初,在明州的很多外地商人突然涌向了一家名为顺风邮局的店铺,车载人扛的把一箱箱铜钱送进去,不久又笑逐颜开的拿着几张小纸片出来了。
  “郎兄,这么做欠稳妥,那可是你半年赚的所有钱,交给外人运送万一出了纰漏,岂不白忙了。”
  也不是所有来邮局的商人都进去用钱换纸片,还有很多是陪着朋友来的,打算亲眼看看这个邮局到底是什么玩意。
  “怕个卵,别人能用我就能用。没看柜台外面贴的告示嘛,只要汇款凭证在手,少一文钱邮局包赔。即便凭证丢了,也可以仪仗暗语把钱取出来,凭证和暗语缺一不可,这主意真高明!”
  办理完业务的商人把手中的小纸片递给同来的朋友,还拍了拍手,无钱一身轻啊。往年这个时候最发愁的不是如何千里迢迢赶回家乡过节,而是一路上该怎么保住钱财别丢失、别被抢。
  有了顺风邮局在忧愁全没了,要是再舍得花点钱雇辆顺风镖局的驸马车,那回家的路就不再是苦难,而是享受。
  “可惜我家在成都府,没有邮局也没有银行,连镖局都没有!难不成我们蜀人就该受累挨抢,可恼之极!”
  看着手中那张写满了鬼画符的纸片,商人的朋友心里很不平衡。以前顺风镖局、顺风邮递的便利享受不到也就忍了,现在顺风邮局还是没有去蜀地的业务,这不是欺负人嘛。
  “谁让蜀道难呢,人家顺风镖局和邮局也不是长了翅膀能飞,那么难走的路如何进出?走走走,今日小弟做东,请大兄去风雪楼一聚。听说楼里又来了几个西域胡女,歌舞双绝,嘿嘿嘿……”
  这并不是顺风邮局第一天开业,从十月初就有个传闻在明州商人之间流传,说是大名鼎鼎的顺风邮递要增加新业务了,不光再帮着传递家书,还能异地汇兑。
  这是个新鲜词儿,大概意思就是说有人在明州往顺风邮局里存一笔钱,然后拿着邮局给的汇票、记清楚互相约定好的暗语,就能去另外一个有顺风邮局的城市把这笔钱取出来。
  手续费还是要的,但和方便性和安全性比起来不值一提,谁愿意带着一大笔钱上路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谁又敢保证顺风邮局能兑现承诺呢?要是邮局出了问题,存了钱的商人恐怕比遭遇劫匪还惨。
  抱着这种疑虑,大多数商人都在观望,准备看看有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这个人很快就出现了,是位来自凉州的毛线商人。
  产自甘凉路的毛仿品在南方沿海地区非常畅销,这里的冬天穿毛衣最合适,既不臃肿又能保暖。
  卖完了毛线,凉州商人觉得趁着年节期间带点丝绸回去还能赚一笔,可手头的钱款不太充裕,咋办呢?
  正好明州的顺风邮递改成了顺风邮局,不光能送信还可以异地存取款,只要两地都有顺风邮局或者银行。
  作为一名凉州商人,湟州银行的名号必须知道,也必须相信。这家银行自打开业至今,不管是发行新币还是农业贷款,从来没失信过一次,比当地官府的信誉还高。
  既然有湟州银行参与,凉州商人啥顾虑都没了,马上给家里人去信,让他们把钱存入湟州银行,然后再把汇款单通过顺风邮局送过来。
  一个半月之后,凉州商人就从明州邮局里如数拿到了家里汇来的钱款,当面付给原本不太相信的明州绸缎商,再雇上三辆顺风镖局的箱车,带着丝绸和对生活的曲线憧憬,美滋滋的返回凉州发财去了。
  其实这位凉州商人并不是顺风邮局联络好的活广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应该是明州的钱家,不承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把钱家的风头给抢了。
  不过广告效应比钱家来做一点都不次,在明州、杭州、台州一带做买卖的甘凉路商人很多,既然老乡成功了,再加上对湟州银行的信任,明州邮局的业务量立刻就多了起来。
  刚开始全是甘凉路商人登门,马上又有福建商人加入,连带着河北路商人也一起跟进。
  据说两淮修河制置使、凉王王浩也是这里的大客户,他的手下正在河北路雇人砍伐树木,所需费用也是通过顺丰邮局直接转往大名府银行,再在当地提取现金,方便极了。
  要说这两个顺风真尼玛会做生意,啥货物都不卖一年到头可不少赚,只需看看各地顺风镖局门庭若市的场面就知道了。
  可惜这个买卖谁也不敢抢,要论走南闯北,谁也不敢拍着胸脯说全能平趟,半路出事儿就不是小事儿,钱财好说,人命咋赔?不用多,每年来几次就没人敢来花钱买方便和安全了。
  那顺风镖局为啥能做到万无一失呢?沿途的歹人急眼了连官军衙役都敢抢,没有不敢抢镖局的道理。
  嘿,至今为止还真没人敢抢顺风镖局,原因很简单,据说镖局里的镖师全都是退役的新军,其中还有不少蕃人和党项人。
  光听到凉王的名号,百分之九十的官府就选择退避三舍了。这位没法惹,根本不讲官场规矩,动不动就喜欢把人挂到木杆上,睁只眼闭只眼算了。
  但道上的绿林好汉可不管谁是凉王,但他们怕新军。退役的新军也是新军,那可是三千敌十万、打得西夏人闻风丧胆的强军,杀人杀的手软,谁觉得自己比西夏正规军还厉害大可去试试。
  随着幽州被宋军攻陷,就算有极个别胆大妄为的盗匪团伙,也把试试看的念头收了起来。凉王带着三万新军切瓜砍菜一般冲进析津府,打得几十万契丹精锐抱头鼠窜。如果不是朝廷拖后腿,辽国皇帝肯定也跑不掉,一并全给抓回来。
  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老百姓才不管呢,反正福州日报上写的、瓦市里说的凉王传都是这么讲的,凉王是大英雄、新军是百胜军、朝廷奸臣是大坏蛋,听着很过瘾嘛。
  此时谁要是还敢去抢新军的镖车,那就不再是武力值问题了,而是人品问题,会被道上的同行所不齿。
  其实胆大的人不光有,还不少呢。人要是饿极了、穷狠了,谁管你是不是凉王、是不是英雄,照抢不误。
  不过真没有一个成功的,面对装备了蝎子弩和链甲的镖师,别说小股盗匪,就算内地禁军来了照样没戏。只有边关那些经历过血雨腥风洗礼的边军才能与之一战,还得战术得当,否则也打不赢。
  这还得感谢北宋朝廷的弱枝强干政策,为了防止内乱,宋朝各地的武备力量非常弱,弱到各州城连城墙都不能维护修建。民间倒是可以持有武器,但只能装备软弓布甲,战马更是别想。
  拿这点装备去对付退伍新军和特种兵,换成契丹人也没戏。很多时候都不用发射弩箭,三两个镖师骑着马一个冲锋,对面几十口子就全跑了,还剩下好几个被马匹撞得骨断筋折的。
  更可怕的还不是镖师,而是镖师背后的一股神秘力量。抢劫镖车失败跑就是了,大不了下次碰到镖车躲着走。要是这么想可就错了,凡是敢打顺风镖局和邮递车辆的人,不管是官还是匪全不得好死。
  快了十天半个月,慢了一年半载,凡参与过此事的人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人弄死,且没一个能死痛快的,有时候还会连累家人朋友。
  刚开始大家还没留意,可不知道从谁嘴里传出来个推论,说是死的人都曾经抢过顺风镖局和顺风邮递的车辆,这是遭到报复了。
  几年下来,随着类似事情越来越多,这个流言也越传越真,还加上了不少神秘色彩。说新军之所以战无不胜,并不是领导有方、三军用命,而是学了凉王的法术。
  这些镖师不用看到人,百里之外照样能取敌人项上人头。但也不是想杀谁就杀谁,凉王教师他们法术的时候下了法门,为非作歹会被反噬,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