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高义,王家感恩不尽……你们三个还不过来跪谢大人恩典!”王浩当然非常高兴,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有了这三个孩子的加入,王家不光可以继续从事内陆贸易,开辟海上新航线的计划也能提上日程了。双管齐下,不想大富大贵都难!
  “别折腾孩子了,你们三个先下去收拾行李,本官还有事儿和叔父讲。”
  洪涛摆了摆手,这三个孩子得知要被送回家之后已经跪求一次了,求自己别把他们送走。可惜没成功,还被王十带走好好教育了一番。
  “大人可是又有计较?”王浩每次到大名府都会见到开国侯,有时候还会留在府衙里吃顿饭,两人相处算得上融洽,脾气秉性也摸到了一些,不敢说能把握,也可以看出点苗头。
  “叔父啊,贪多可是会嚼不烂的。”有时候洪涛真想去王家看看,他们家到底有多少口人,怎么啥都感兴趣呢,连犹太人的面包房都照搬回老家了,据说经营的还不错。
  “不怕大人笑话,若是别人提起这些事儿小人真不敢做主,唯独大人说的话王家一个字不差,照办就是了。”王浩一点没觉得不好意思,凭本事赚钱天经地义啊。
  “这次不仅仅是赚钱,没准是赔钱的买卖,搞不好还得搭进去人命。”对于这些马屁话洪涛都听习惯了,直接过滤。
  “言无不从!”越是说得吓人王浩心里就越期待,这得是多大买卖,连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开国侯都说危险,必须跟进。
  “本官想拜托叔父趁着冬日去高丽一趟,可使得?”
  “高丽!恕小人斗胆问一句,大人可是要用宝绘堂的刻版与高丽人交易……”
  这下王浩真傻眼了,他已经在心里把有可能的地方都想了一遍,甚至想到了去宋辽边境的榷场或者传说中的西域回鹘地界儿,唯独没想到是要去高丽。
  “刻版……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宝绘堂哪儿有刻版,但从王浩的表情上看,这里好像有点事儿,先打听打听再说。
  “大人不可,朝廷在泉州、明州抓了好几家海商,都是贩卖刻版、私带僧人朝贡获罪。如不是刻版,王家也不敢去高丽,那里有泉州海商把持,他们在当地给高丽人做官,外人擅自停靠就大祸临头啦!”
  开国侯似是而非的态度让王浩更加起疑了,使劲儿劝说打消这个念头。理由很充分,第一朝廷不让、第二竞争不过,于公于私都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哦,看来叔父对高丽有所了解,不如与本官详细讲讲。绿荷,备下午饭,再派人去河边告诉船工迟些时辰再启航,该干嘛就去干嘛,别在船上喝西北风。”
  洪涛压根儿也没打算让王浩去高丽跑商,那破地方有啥可买卖的。但王浩如果知道点高丽的事情不妨听听,自己答应宸娘和西迪替她们找块土地建国,就算不为了她们着想,为了自己的儿子也得好好规划规划。


第577章 明修栈道
  “此事说来话长,还要从太祖说起……”王浩一看都不让走了,只好坐下来打开了话匣子。只要开国侯肯听讲多久都没问题,但愿听完之后能打消去高丽跑商的想法,太不划算了。
  “得,叔父还请移步餐厅,咱边喝边聊。”洪涛一听,好嘛,都想当初了,看来碰上高丽问题专家了,那就慢慢听吧。
  王浩真从宋太祖说起的,也确实该这么说。宋朝的海商之所以繁荣,其主要原因不是宋人喜欢做买卖,而是从宋太祖开始就鼓励和外国人贸易,这叫上行下效。
  雍熙二年,宋太祖颁布了商业税法把经商法律化,给商人披上了合法外衣,不用再担心朝令夕改、秋后算账。
  光颁布法律规范商业环境就够了吗?宋太祖觉得远远不够,还得帮刚刚起步两眼一抹黑的商人一把,于是又在雍熙四年向东南亚派遣了八名内侍,以国家的名义到当地替商人们规划贸易路线。
  这有点像后世商务部派往驻外使领馆的商务代表,专门引导国内商家在外国开展商业活动。不得不说宋太祖这一举措太超前了,超前到洪涛觉得他也是个穿越人士。
  有了朝廷撑腰,沿海一带的海商自然胆子就大了起来,步子也大了一些,从而造就了从北宋开始的对外贸易高峰,若是没被蒙古帝国打断的话保不齐还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
  而北宋和高丽的官方交往比东南亚诸国还早十多年,建隆三年高丽王朝就派遣广平侍郎李兴佑、副使李励希、判官李彬向北宋朝贡,拉开了两国断断续续、时好时坏的外交关系和贸易往来。
  为啥说是断断续续、时好时坏呢,和洪涛想的一样,高丽并没有什么货物能拿出来进行贸易,对北宋没有太大经济意义。
  但是高丽和辽国接壤,北宋历任皇帝都把与高丽的外交关系归为大战略,不得不重视。宋辽关系一紧张北宋和高丽的交往就紧密,宋辽关系一缓和北宋与高丽的交往就冷淡。
  宋朝明白这个道理,高丽人也不傻,他们是在两个大国的夹缝中间求生存,谁也不愿意得罪,和谁都不能太亲密,必须当个墙头草,以便获取利益最大化。
  在这种大环境下,宋朝商人和高丽商人的贸易活动就不得不带上政治色彩了。一旦宋辽关系紧张,边关榷场关闭,辽人无法获得宋朝的货物,于是高丽商人就成了天然的二道贩子。
  他们从宋朝南方购买丝绸、茶叶、瓷器、布匹,说是拉回国贩卖,其实多一半都用更高的价格倒手运到辽国去了。有时候还会高价雇佣宋朝工匠刻制雕版,也送往辽国,这是宋朝市舶司严令禁止出口的货物。
  高丽商人这么做也没错,商人逐利嘛。但宋朝商人里也有只认钱不认国的,看着高丽商人倒手货物赚大钱眼红,干脆也别等高丽商人当二道贩子了,咱自己干吧。以出口高丽的名义获取市舶司官凭,然后在海上拐个弯直接运到辽国港口去了,百分百的走私。
  苏轼在杭州当官的时候就上书朝廷谈过宋朝和高丽民间走私贸易的事情,还亲自抓过几批人。
  神宗皇帝也下过诏,刚开始是禁止宋朝民间船只去高丽从事贸易活动,抓到各种罚没判二年,后来改为必须获得市舶司的公凭才准许民间商人与高丽互贸。
  但只要有足够的经济利益就难免有人铤而走险,民间走私屡禁不止。为了争夺贸易机会,这些海商除了利用贸易手段之外歪招也层出不穷。最普遍的就是在高丽勾结当地官员,以各种名义盘查往来海船,从根本上打击竞争对手。
  明州是朝廷规定唯一能和高丽、日本贸易的港口,当地市舶司盘查严格不好操作。于是泉州和漳州的海商就捷足先登,成了向高丽走私的主力。
  除了泉州、漳州海商太多,没有建立市舶司管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泉州人在高丽当官的比较多,老乡见老乡还不流行背后来一枪,互相帮衬是主流。
  王浩是福建路人不假,但不在泉州,而是漳州海口镇,与泉州海商不仅拉不上关系,还是天然的竞争者。
  当初也有漳州海商跑过高丽航线,但没斗过泉州海商。既然高丽的港口已经被人家占了,又没有非拼命争夺的理由,何必去触霉头呢。
  不光泉州海商有常年在高丽都城开京居住的,高丽商人也有定居在泉州附近的,还在晋江中游的南安县弄了个聚居区,当地人称新罗村。
  “还有新罗村?这得算是侨民了吧,不知叔父能不能找到可靠的高丽人?”听了半天,就这个消息最让洪涛感兴趣。
  “大人还要去高丽!”王浩端起酒杯也不让了,一仰脖干掉,费了半天唾沫合算都白说。
  “叔父放心,在陆地上本官还不敢说想去哪儿去哪儿,到了海上就没人能挡住喽。不过开京确实是个问题,人家先站住脚,强龙难压地头蛇。要是叔父能找到高丽人做通译,我们可以不去开京,在南边找个合适的小港,难不成泉州商人把整个高丽都占了?”
  高丽必须去,不光要去,还得想办法搞个落脚的港口,这样宸娘她们才能循序渐进图发展。谁去弄这个港口呢?自己肯定没功夫,王浩最合适。三个孩子都还给他们王家了,不能白给。
  “大人所言倒是有理,可小人还得多句嘴。高丽人特别穷,买卖货物除了王城恐无它处,占住了港口也是枉然。”
  对于开国侯的建议王浩没好意思耻笑,太外行了。高丽有购买力的人都在开京城里呢,值得拉回来的货物也在王城。如果随便找个港口就能进行贸易还用您在这儿出主意,各地海商早就去了。
  “叔父,短了!”洪涛抬起眼皮瞟了一眼王浩,举起勺子点了点。
  “……短了……啥短了,大人可是要换筷子?”王浩一直奇怪开国侯为啥吃饭总是用勺子,以为是嫌勺子短了,捞不到锅里的肉吃。
  “眼光短了……且看本官一画就明白了!”洪涛干脆放下勺子,改用手指头蘸着酒在桌子上画了起来。
  “这是高丽,这就该是……日本吧?它也太乱了,这么多岛怎么过日子,走个亲戚得换好几次船……”
  桌面上画的是啥王浩看了一会儿就琢磨出来了,作为一名海商,虽然没去过但必须知道,而且决不能转向迷路,这是本份。
  “还没明白?本官可有点失望啊!”洪涛恨不得把酒杯扔到王浩脸上,画了这么半天,就差把经纬线和比例尺都标注出来,合算您就看出走亲戚不方便了。
  “大人的意思是……”王浩使劲儿眨巴了眨巴眼睛,盯着桌上的图画围桌子转了一大圈,还是不明白。
  “我朝的海船去日本该如何走?”洪涛又把手指杵进了酒杯,沾满酒水等着答案。
  “可以北上登州,再到开京。这是老年间的走法,现在登州不许再停靠海船,只能从明州去开京,然后南下……大人是要在高丽建港转道日本!”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去日本总共就三条海路,其中两条需北上经登州或者明州横渡大海,抵达高丽之后进行补给然后再南下。还有一条是先南下去琉球中转,但这条海路比较危险,风大浪高,不是特别好的船不敢走。
  但刚说了一半儿,王浩看到开国侯用手指头在高丽半岛的南边点了一个点,然后脑袋里突然咔嚓一声,犹如被闪电劈中,嘴唇直哆嗦。


第578章 暗渡陈仓
  日本!和高丽不可同日而语,那边对大宋商品的需求量要高上好几个档次,可以贸易的货物也很丰富,能跑日本航线的海商和跑南洋的海商几乎平起平坐。
  而且不用发愁回来拉什么,就算一点货物没有,光拉人也能赚得钵满盆满,日本贵族削尖了脑袋想来大宋开开眼。
  最有钱的就是日本和尚,人家先给钱再上船,生死由命成败在天,哪怕死在半路上也绝不退款。想一想,去的时候是货船,回来变成客货混装船了,利润大大滴。
  但去日本同样需要明州市舶司开具公凭,谁能去谁不能去、带什么货物走、装什么货物回来都要经过市舶司审核,普通海商玩不转。
  你还别想跳过明州港,去日本只能从明州出发,卡住明州就等于在日本航线上设了一道闸门,至今为止还没听说谁能从泉州直航日本的。
  走琉球航线倒是也成,问题是那条航线太危险,九死一生。海商们再有冒险精神也不是亡命徒,做生意是要讲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