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3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有开国侯王诜这样的百胜将军守着开封的南大门,北宋君臣也不想给辽国口实,毕竟一打起来次次是自己吃亏,哪怕赢了也是惨胜。
  明摆着辽国使团就是来大名府探听虚实的,如何既让他们挑不出毛病又得不到想要的情报呢?皇帝和大臣们没辙,干脆把烫手的山芋扔给了开国侯。
  你不是有本事嘛,正好,别没事儿折腾自己人玩了,拿出来去对付辽国使团吧,这才是真本事。
  洪涛觉得吧,不管是不是敌人,人家王爷都来了,必须给予合理的待遇。倒不是怕辽国找茬儿,而是基本的外交礼节。
  辽国有使团派往北宋,北宋也会往辽国派使团,如果你慢待人家,人家回头照样拿北宋使团撒气,最终难受的还是自己人。
  其实朝廷把接待使团的事儿扔给大名府,洪涛真不发愁。打仗、航海、工业、金融都是副业,主业是挖坑害人。外交这个活儿就在他的业务范畴之内,要不说神宗皇帝有知人善用的本领呢,算他又找对人了。


第548章 改外交官了
  “晋卿,你可不能乱来,此事牵扯甚大,若是让辽国找到借口,说不定秋天就得犯边,我们可还没准备好呢。”
  看到驸马如此热心辽国使团,王韶心里是一万个不踏实。这太不像湟州那位帅司了,谁都可以说驸马弑杀、粗鄙、无礼,但朝野上下没一个人会认为这位疯驸马对敌人软弱。现在咋突然来了个大转变呢,里面必须有阴谋。
  “老大人请放心,除非辽使严重触犯我朝律法,有伤人之举,否则本官不会动他们一根手指头,哪怕他们揍我一顿也可以忍。不过您来的正好,赶紧替本官补补课。不瞒老大人,到现在我连辽国大体是什么样儿都不清楚,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多少得了解点吧?”
  洪涛没对自己的行为做过多解释,只是对天发誓不会轻易得罪辽使,然后拉着王韶坐下,准备开始听课。和对阵西夏不同,那时自己要啥没啥,自然要提前做功课,好对症下药。
  现在自己已经是手握雄兵、经历过大战和生死的熟练工了,不管辽国有何特点,在新军面前都玩不出花儿来。这就叫一力降十会,同时也让自己失去了充分了解辽国的愿望。
  但现在不得不补课了,谁能想到自己还会充当一次外交人员,专门被指派接待辽国使团呢,临阵磨磨枪吧。
  “辽国嘛,晋卿还真把老夫问住了,要是西夏和吐蕃诸部,讲上一天一夜都不会完,可对辽国老夫也是道听途说,不敢妄言。”王韶还真实诚,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并不觉得丢人。
  “无碍,本官去问问宪司和漕司,他们说不定会了解一些。”
  洪涛这话说得就有点口不对心了,要想问别人他早就问了,之所以问王韶,只因为他有领兵打仗的经验,能从更准确的角度阐述自己想知道的细节。
  “其实晋卿身边就有一位合适的人选,何必舍近求远呢。”
  “谁?”
  “沈存中沈大人,他当年出使过北朝,想来不会陌生。”
  “坏了,本官让沈大人去测绘地图,现在指不定人跑到哪儿去了呢。黄蜂,你快去问问仓司大人的下落。”
  王韶提出的这个人选太符合洪涛的需求了,沈括要是对辽国比较熟悉,比王韶还管用。他也有领兵打仗的经验,和自己关系也更紧密,讲起来不会有太多顾虑。
  “哎,不用去找了,老夫早上看到他拿着那些奇怪的物件带人去河边了,应该是在画大堤。”王韶又提供了一个让洪涛喜出望外的信息,沈括并没走。
  确实,沈括就在黄河大堤上,离造船厂只有二里多地。洪涛赶到的时候他正指挥着几个仓司的小吏测量大堤高度呢,一边测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
  “存中,你这是要治理河道?”洪涛也没客气,一把拿过画板看了看上面的图形和数据,大概就知道沈括想干什么了。
  “晋卿有所不知,此河不太安稳,相隔两三年就会决口,两岸百姓深受其害。”沈括没否认,北伐的准备工作不在他管辖范围之内,但治理河道是他的职责。
  “不用测了,从澶州到入海口的河道测绘图本官已经做完,就在府衙中存放。现在是丰水期,河堤不易施工,待到秋天再施工不迟。不过本官抽不出人手,还要沈兄自己筹措。若是朝廷的钱粮划拨不及,可先从新军粮食里抽调。”
  修缮河道这件事儿洪涛自打来到大名府之后就已经纳入了计划,只是优先度略低。他不是来治理民生的,主要任务是打仗,只能把现有的资源向有利于北伐的项目上倾斜。哪怕眼睁睁看着水患肆虐,也得先忍忍。
  “如此甚好、甚好,朝廷的钱粮本官自会去索取,再有晋卿帮衬,本官敢立军令状,此后十年不让大名府有水患!”
  沈括压根儿也没指望能让帅司出人出力,他虽然不太热衷北伐,但也知道此事的重要性。听闻可以获得粮食支持必须得高兴,有了粮食才能雇劳役,只要人手够就有办法制住水患。
  “沈兄若是需要石料,不用费力派人开采,只需准备好车马去矿山拉即可,要多少有多少。”
  沈括用什么办法治理水患洪涛也大概知道,在这个年代里没太好的办法,只能在关键的位置加固河堤,抵御河水冲刷。
  用什么加固河堤呢?最好的材料就是石头,大块的石头。这玩意别人都发愁,唯独自己不愁。有了铵油药的协助,炸平一座山都可以,只要有足够的人手运输。
  “括先替治下百姓谢过开国侯高义,有了足够的石料,本官这个军令状算是立定了!”
  洪涛喜欢和沈括聊天,沈括同样也喜欢和这位疯驸马聊天,沟通起来特别顺畅,根本不用把精力废在解释基础知识上。
  “但沈兄也得帮本官一个忙,来,先随我回府,咱们边走边说。”想让沈括静下心来给自己讲解辽国的详情,就必须解决他的后顾之忧。像他这种人心里只要有事儿放不下,你和他聊什么都聊不出结果来。
  “晋卿想知道辽国的情况……这事说来话长,一时半会为兄都不知道该从何处讲起。不如这样,趁着老大人也在,我们边吃边谈,好久没吃过府上的菜品了。”
  沈括不是光会说正事的木讷性格,也会说说笑笑,蹭吃蹭喝更不在话下,当年在开封就没少去驸马府以探讨学问的借口打秋风。
  “对对对,老夫听裴英提起过,说驸马有三绝,一曰商贾之能、二曰兵甲利器、三曰庖厨,今日老夫也不走了,先把这第三绝尝一尝。”
  白吃白喝是一项所有人都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即便如王韶这样老成持重之人闻言也会跟着起哄,同时他也想听听辽国的事情,在其位就得谋其政。
  差人唤绿荷和紫菊准备酒菜不提,这里的物产比湟州多得多,两姐妹的手艺也日渐纯熟,做出来的饭菜有时候连洪涛都自愧不如。三个人就坐在后院的大枣树下一边喝着散茶,一边先聊了起来。
  沈括出使辽国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儿,但他干啥都很认真,出使之前就看了很多相关资料,又请教了很多前辈,出使途中更是用心查看,不敢说是辽国问题专家,总体上对这个北面的兄弟之国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第549章 临阵磨枪
  用沈括的话讲,辽国和西夏完全不同,各方面都不同。
  首先就是它的建国时间比宋还早,五代十国初期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就称帝建国,当时的国都正是开封,国号契丹,燕云十六州也是在这段时间被石敬瑭拱手送给契丹的。
  其次辽国的体量非常大,东起大海、西到群山、北至冰湖、南踞白沟。
  大海洪涛觉得可能是库页岛以东的北太平洋,群山就没法猜了,反正已经过了西域回鹘,他们的北面正是辽国。冰湖很有可能是贝加尔湖,白沟则是白沟河,后世叫做拒马河,是北宋和辽国的边界。
  大不大?真不小,包括了后世部分俄罗斯远东地区、中西伯利亚地区、外蒙古、内蒙古、东北三省和河北省与山西省。
  可是这么大的国土面积却只有不到八百万人,人口密度分布很不平均。东部和南部最集中,其它地方有时候上百里之内都没啥人。
  再次是辽国的政治制度也比较特殊,既有和北宋差不多的行政区域划分,也有完全不同于中原的独特规制。
  按照惯例,辽国被称为封建王朝,但这只是后世学者的笼统划分。实际上辽国封建制、奴隶制并存,还不是西夏那种把战俘当奴隶的做法,而是完完全全的奴隶制。
  差不多的地方就不细聊了,把宋朝的路换成道,基本就是辽国的行政区域划分。首都和陪都的设置也差不多,总共五个。
  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正式首都为上京临潢府,其它四个都是陪都。
  在这五个地名里,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洪涛想不出是后世的哪儿,但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和后世地名差不多。南京析津府后世没有,可这个名字洪涛最熟悉,它就是后世的北京地区。
  但是……这个词一出现,前面的基本就可以略过了。别看辽国有五个都城,但权利中枢并不在这五个地方中的任何一处。那么它在哪儿呢?答案是没准儿,得看天气!
  这个答案可能谁都不会同意,但它是事实。契丹人是标准的游牧民族,也没打算改变属性,即便成立了国家依旧遵守着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
  游牧民族最大的生活习惯就是逐水草而居,根本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常住,更不可能住在城市里,因为里面没水草。
  于是契丹人就弄了一套叫做四时捺钵的制度,捺钵在契丹语里是帐篷的意思,也可以引申成行营。
  啥意思呢?就是说辽国皇帝没有固定的皇宫,他在不同的季节里住在不同的帐篷里,说叫行宫或者行营也成。
  春天的时候找能放鹰抓天鹅、野鸭的地方,夏天则找个凉快所在,秋天要能猎鹿、猎熊,冬天自然是哪儿暖和去哪儿了。
  反正一年四季得不冷不热,还得方便打猎。估计中国野生动物绝种就是辽国皇族折腾的,有多少动物够你们一年四季杀的啊。
  除了四时捺钵之外,辽国还有个制度最为特别,叫做两面官制。站在辽国的立场上解释为,“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从这个中心思想上看,两面官制主要针对的还是汉人。契丹人在总结了历史上各朝各代的羁縻官制之后,发现汉人数量太大,不能像统治其它少数民族一般对待,不得已才弄出这么一套挺有意思的制度。
  天龙八部,这本武侠小说里萧峰官至南院大王,这个南院大王就是两面官制下的产物。听着挺厉害的,都大王了,其实在契丹两面官制下不过就是地方部族官职,不在中枢之列。
  名字叫南院大王,却归属于北面官系,主领的是契丹人事物,和汉人基本没啥关系,所以金大爷有用错官职的嫌疑。
  到底啥叫两面官制呢?通俗、简单的讲,就是把中央政府一刀切成两瓣,分为北面官系统和南面官系统。北面官系统管理契丹各族政事,南面官系统专门管理汉人政事。
  契丹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其下的最高军政机构为枢密院,但分成了南北两院。最开始北院枢密使都是由契丹贵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