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养老院颐养天年,每人每日一升米、10文钱。
如果能活到80岁以上,每日还多给10文酱菜钱,夏天发单衣、冬天发棉衣。
幼有所依、老有所养,这个口号并不是后世提出来的,古人从一千年前就已经在追求了,但他们并不满足,还要病有所医!
福利医疗系统在北宋年间还没见到,但到了南宋时期就有了,叫做安济坊。但南宋人遵循的法度却是北宋徽宗皇帝制定的,叫做安济法,其中明文规定:
“凡户数达到千户以上的城寨,均要设立安济坊,凡境内有病卧无依之人,均可送入安济坊收治。安济坊宜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以防渐染。又作厨舍,以为汤药饮食人宿舍!”
看到没,不光可以免费治病,还搞起了初步的隔离治疗。虽然宋徽宗口碑不太好,还是个亡国之君,但他也不是全不灵。事实上也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是全坏的,国内国外都这样,只是后人解读的角度有所不同罢了。
这还不算完,由于宋代城市化比例很高,又有向商业化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流动人口非常多。为了防止传染病突发,安济法还规定:
“有病于道途,既无家可归,客店又不停者,无医无药,倾于非命,极为可念!”
为此朝廷在城市里建立了安乐庐,专门收治患病的旅客。政府还要求旅店如发现病人不得将其赶走,而应就近请大夫治疗,然后报告官府报销医药费。
第48章 国有银行
除了收养病人的福利机构,宋代还设有“药局”、“施药局”,类似于今日的平价门诊部、平价大药房。
“民有疾咸得赴局就医,切脉约药以归”,药局只“收本钱不取息”。
宋人吴自牧记述道,南宋时,“民有疾病,州府置施药局于戒子桥西,委官监督,依方修制丸散咀,来者诊视,详其病源,给药医治,朝家拨钱一十万贯下局。令帅府多方措置,行以赏罚,课督医员,月以其数上于州家,备申朝省。或民以病状投局,则畀之药,必奏更生之效。”
好了,幼有所依、老有所养、病有可医,这三点都已经实际做了,是不是就可以算和谐社会了呢?宋人好像比后世人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更高一些,他们的回答是——不!
光做到了这三点他们还不满意,于是又搞出了一个“漏泽园”制度。
漏泽园是干嘛的?洪涛猜了半天也没猜出来,最终还是莲儿嘴快给出了正确答案,漏泽园就是后世的公墓!
北宋真宗年间,朝廷在“京畿近郊佛寺买地,以瘗死之无主者。瘗尸,一棺给钱六百,幼者半之”。
到了神宗朝又正式下诏:“令逐县度官不毛地三五顷,听人安葬。无主者,官为瘗之;民愿得钱者,官出钱贷之;每丧毋过二千,勿收息。”
看到没,这是有明确诏书的圣旨。穷人也不用担心死不起了,国家掏钱给你买棺材买墓地。当然了,别嫌墓地位置不好,白吃馒头还嫌黑就不讲究了。
如果你还是不乐意把亲人埋在太远的郊区,逢年过节的不好祭拜,那好,政府给你贷款,让你去买更好的墓地安葬亲人。注意啊,这个贷款是无息的。
只把人埋了就算合格吗?宋人这次又给洪涛上了一课,他们的回答依旧是——不!
宋代的漏泽园还有一套非常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如逝者有冥器陪葬,有兰羞祭祀,尽力照顾了逝者的尊严。
这些下葬随品及祭品都由政府置办;“园中置屋,以为春秋祭奠,听其亲属享祀”;还有专人管理,“官委德行僧二员主管,月给各支常平钱五贯、米一石”。
看到没,即便是穷死的人,政府也要让他尽可能体面的去死,到了阴间之后不能又变成无依无靠无人搭理的可怜虫。
该有的祭奠器具必须有,没亲人扫墓也没关系,政府出钱雇僧人代替。毕竟是自己的国民,尽量能善始善终。
从出生到死亡,宋朝的福利制度基本都涵盖全了,已经有一点后世福利国家的模样。虽然迫于条件和能力,这些制度不见得就执行的十全十美,但从制定这些律法的本意上来讲,当时的皇帝也好、大臣也罢,并不是想向世界证明自己有多强大,那个年代也无法证明。
他们只是证明给自己的国民看,想让国民知道他们的领导人不是口贩子,也不是全在忽悠人,还是切实的想着大家,能做的尽量去做,做不到那也没辙。
“朝廷每年都要向这些机构投入大量钱粮,怪不得拗相公和官家黑了心的要弄新政呢,这么干肯定入不敷出啊!”
有关宋朝的福利制度洪涛也就是听听而已,他也没打算在这个年代去搞什么红十字会。但还是从中听出了一点关心的内容,那就是财政问题。
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钱粮都是关键。宋朝的军队要抵御北方强敌,没有马那就只能靠器械了,可是造弓弩盔甲都是需要钱的,钱多战斗力就强、钱少战斗力就弱。
如果朝廷每年财政收入中的一大块都给了社会福利,必将影响军费开支,这是一个两难的题目。消减社会福利会让百姓对朝廷失望,可不增加军费的结果更严重,到时候百姓连失望的机会可能都没有了,直接就得绝望。
“官人所言差矣……各局各坊由内帑划拨钱粮都是定数,除去支应之数外,悉数汇入抵当所生息,取其息以供开销耳。”
对于驸马的这种担忧,富姬非但没表示出来丝毫认可,还反驳了回去,脸上全是看白痴般的表情,好像面对的不是教她算盘的那个术数博士,而是个尚未开化的野人。
“啥玩意?抵当所!现在就有抵当所啦?交引库和检校库呢?”
前一秒钟还在忧国忧民的洪涛听了富姬的话脸又红了,这次穿越到北宋来,身份是比以前高贵了许多,可吃瘪的次数也是前几次的总和。
在宰相和皇帝面前无知一些还有情可原,可是让一个女流之辈如此鄙视情何以堪啊。不对,不是一个女流之辈,莲儿即便强忍着不作出鄙视的表情,可嘴也是撇着的。
抵当所这个机构洪涛比较熟悉,南宋就有,它的名字听着像是个当铺,其实功能比当铺高级多了。它是个啥玩意呢?本质上讲,抵当所就是宋朝的银行,它干的事情也基本都是银行才做的,比如说吸收存款然后放贷生息!
这种机构在清朝其实也有,谈不上冠绝历朝,比如说清代的票号、钱庄、和会、帐局、当铺,它们加在一起,也可以算是银行的雏形。
但是抵当所有一点是清代这些金融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它是国有银行,而清代的金融机构都是民营的。
国有和民营差距大吗?回答是肯定的,不光大,还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具体区别在哪儿呢?在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上。
前者必须依附于一整套经济措施,光弄个银行是没意义的。后者完全就是散养,根本没什么整体方向,只能算自发性质配合生产的附加品。
一个自打出生那天起就是有目标、有方向的;一个是无头苍蝇,飞到哪儿算哪儿、过了今天就不知道明天是啥样。
这就是差距,巨大的差距。这么说吧,宋代的金融政策和机构,比近千年之后的清代要先进好几个档次,根本就拿不到一起去比较。
再说白一点,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中国到了清代,在金融管理水平上不仅没有进步,还大大的退步了。
而中国的科技、人文、教育、乃至农业、工业、国防水平,也正是在这不到一千年的时间段里被西方超越的,并且远远甩在了身后。非要说这是个偶然也没法反驳,不过在洪涛看来这是个必然。
他在南宋实施斩首行动之前,就和金河帝国的高层探讨过有关南宋制度中的优缺点,最让他看重的就是商业化社会的基础,其中金融行业的发展又是重中之重。
但是他没想到在一百多年前的北宋,金融行业就已经发展起来了。既然有了抵当所,那就不可能没有其配套设施,比如交引库和检校库。
第49章 有价证劵
如果说抵当所是银行的话,检校库就是信托机构,交引库就是证劵交易所。看到没,现代金融业的三巨头都凑齐了,还是在一千年之前。
“那我就明白这些钱大概是从哪儿来的了……我也知道我要干的事儿到底该不该干了!”
富姬的回答是肯定的,交引库和检校库确实存在,而且它们的历史要比抵当所还早。到这时洪涛就不用富姬去一点一点给自己讲解福利系统的资金是从哪儿来的了。
那些钱是自己生出来的,不管是皇帝的内帑也好、朝廷的国库也罢,它们付出的只是本钱,维持福利系统运转的不是本钱,而是由本钱派生出来的利息。
具体的流程很简单,就是把本钱存入国有银行,再由国有银行对外放贷或者投资,获利之后把利息返还给福利系统,而且是源源不断的注入。只要国有银行不倒闭,证劵交易所别常年熊,信托机构别无事可干,福利系统就不会缺乏资金注入。
事实上这套系统运转的非常良好,据富姬讲,六尚的闲置资金也会存入抵当所生息,不光六尚,很多朝廷机构都会这么做。
这也不是什么暗箱操作,只要征得皇帝和宰相的同意,任何一个政府部门都可以把闲置资金存入抵当所生息。
钱多就多得,钱少就少得,反正不会让钱在箱子里生锈玩,多一文是一文,这就是宋朝官员和百姓对钱的态度。
那这么多钱都存入银行了,银行能贷出去吗?或者说银行能找到那么多可以盈利的投资项目吗?
在这一点上就得去问问交引库和市舶司了,作为国有银行,抵当所的大部分投资都是流向这两个部门的。前者是证劵交易所,后者是海关兼商业部海外贸易司。
交引库是干嘛的呢?它是负责发放盐引、铁引、茶引和香药引的。这几种大宗商品都是国家统购统销的禁榷物质,私人是不能无证买卖的。
但是宋朝政府比较具备经济头脑,他们知道如果全部让官府买卖的话,必须是把裤衩也赔掉的节奏,于是就变通了一下,弄出了几种引据。商人们拿着这些凭据就能去政府仓库里提货,想卖到什么地方就卖到什么地方。
从古至今,但凡是政府管控的物资就必须利润大,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放到宋朝也一样。既然盐茶铁香料不愁销路、不愁利润,商人们必须会来争夺这几种凭证,有了凭证才有合法销售的资格嘛。
然后宋朝政府又耍了一个很高明的商业手段,他们说了,想要凭证没问题,但大家得帮朝廷一个忙。也不是白帮,就是利润低一些、风险大一些。啥忙呢?军队的后勤!
宋朝军队自打建国以来,隔三岔五的就得和北方国家打一仗。骑兵打仗可以一个人两匹马、三匹马的自己驮着给养走,步兵就没那么好运气了,他们的给养必须靠后勤部门往上送。军队进攻五十里,后勤部队就得跟着往前送五十里。
可是这么多物质光靠军队从全国各地调集过来,路上的损耗就不好控制,一不好控制就得出现各种贪墨现象。到头来一百斤粮食从后方北运,到了前线能省五十斤就不错。
这咋办呢?要不说宋朝君臣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奸商出身呢,他们打仗的本事很一般,但做买卖的天赋确实比历朝历代的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