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毒-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营地里一个人影都没有,夏人带走了每个人,结果被埋的干干净净,偌大的军营和空荡荡的城寨就和鬼城差不多,山风刮过来呜呜作响。
  “以伍为单位分散埋伏起来……”一个人没有洪涛也不敢大意,夏人在附近山谷中安置了很多探马游骑,听闻这边如此大的动静,很快就会回来查看,现在需要接着打伏击。
  与成建制的正规军作战不是特种部队的长项,但伏击少数敌人就是老本行了。最好一个人都不漏掉,等凉州的夏人反应过来时,这座马尾城就变成自己的据点了。


第277章 雪橇
  伏击战一直持续到太阳落山依旧没结束,夏人的步跋子确实精锐,即便在突遭横祸的情况下依旧没有惊慌失措。
  第一波回来的七八个人只是远远的观望,最终派过来三个人查看。不过他们还是没逃过蒋二郎的队伍,全被蝎子弩射成了马蜂窝。
  从中午到晚上,一共回来了七拨步跋子,总共五十多人,只抓到了四个活口,还个个带伤。
  特种部队又损失了三名队员,没辙,这些步跋子也有弓弩,且准头不错。蝎子弩近战无敌,离远了就是废物,只能靠人多的优势慢慢耗。
  天亮之前,一号接应点的另外一百名特战队员接到消息也从东边摸了过来,沿途还伏击了一支五个人的步跋子小分队,然后就再也没有小股敌人出现了。
  从俘虏口中问到的情况也大体如此,他们每队最远不过十五里,要回来一夜足够了。洪涛多鸡贼啊,他并不完全信任这几个俘虏,坚持埋伏到中午才开始打扫战场。
  目标主要是那些军官的营帐,里面除了生活用品、武器、盔甲之外,还有很多夏人的往来书信。用西夏文写的自然看不懂,但很多都是用汉字书写。俘虏说夏人贵族都有写汉文的习惯,只有不是贵族的夏人才会只写西夏文。
  “梁道初,不错,还是个同行。把这些东西收拾收拾带走,回去送给陛下看看。”
  折腾到天黑,洪涛才算搞明白这里的大致兵力部署,也知道被自己活埋的也是个外戚,很是为他惋惜。你说好好的皇亲干嘛不在皇城里待着,没自己这几把刷子就出来瞎跑,结果把小命跑没了吧。
  “大人,这座城真不错,都是大石料,里面还打了两眼水井,只需要把军营和仓库修建好就能驻兵了。从这里到古骨龙城有山谷小路,只待一开春驸马车就能通行。”
  蒋二郎对敌人首领是谁并不关心,对这座城倒是很上心。他带着人一边搜索残敌一边把整座城都仔细巡查了一遍,很是满意。
  “这是你攻打下来的第一座敌城吧?”蒋二郎的心情洪涛可以理解,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在敌人的土地上攻城掠寨是无上荣光。可惜他当了十多年兵也没获得过,现在终于补上了。
  “嘿嘿嘿……全凭大人运筹帷幄,二郎有幸追随。”其实蒋二郎挺内秀的,不仅学习新技能有热情有能力,在拍马屁的技术上也有明显进步,都知道先把功劳给领导了。
  “当弟弟都立了功,大郎怎么能无所作为。本官把这座城交给大郎守卫,你说他能否胜任?”洪涛自然不会被马屁拍晕,他想得更长远。既然城保住了,就得利用上,不能让自己的努力和战士的血白流。
  “……大郎不善攻却善守,可算人尽其用。不过此地无法补给,该如何守卫还望大人明示。”蒋二郎自然想为哥哥谋个更好的差事,守卫一座城寨最少也是都头的级别,确实算高升。
  目前他哥哥和施铜依旧跟着花掌柜负责商队,钱不少拿却没个立功的机会。只是守卫这座马尾城并不容易,一旦后勤跟不上还会非常危险。
  “补给问题由本官来解决,保证不让你哥哥饿肚子就是……怎么,不信?成吧,本官就先让你放心,然后再去和大郎讲清楚,也省了本官和他磨嘴皮子。你这个哥哥一肚子花花肠子,谁的话都不信。”
  后勤补给确实是个大问题,如果马尾城得不到有效补给,别说西夏人来攻打,光是低温和风雪就能要了守军的命,人越多死的越快。
  不过这件事儿在山顶上造雪崩的时候洪涛就已经想出解决办法了,其实古人已经有了很近似的工具,只是还没充分利用起来,自己干脆也替他们完善一下吧。
  “木马?!大人还知道回鹘的木马?”是什么工具呢?不得不说洪涛的知识面真广,他连生活在阿尔泰山附近回鹘人在冬天里打猎的独门绝技都知道。但这可不是博览群书得到的,全凭他那张破嘴逮着谁和谁聊,道听途说来的。
  特种部队里有很多蕃人,不仅是吐蕃蕃人,还有回鹘、党项和拔野族。这些民族都生活在北方,靠游牧和狩猎为生。
  俗话讲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有些部落已经在使用很原始的滑雪板了。北方的宋人没这种需求,但也见过蕃人踩着这种东西在雪地上飞奔,故而称作木马,因为这种板子是由木头削制的。
  “本官乃七星同宫,天下之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能吹的时候洪涛绝对不谦让,七星同宫这个流言现在已经快成事实了,连他自己都是张嘴就来。
  “光凭木马无法运送货物,它只在下坡时好用,上坡依旧要靠人力。”蒋二郎常年在北方草原上出没,自然也知道木马这种东西,而且比别人知道的还得清楚,连如何使用都明白。
  “仅凭木马自然不成,你可知金明池中有一种冰嬉叫做凌床?”蒋二郎说的很对,光有木马解决不了大雪封山时的后勤运输问题,但洪涛后面还有话没说呢。
  碎嘴子就是这点不好,说话喜欢留半截儿,非让别人去猜,然后看着人家猜不出来的表情,心里那叫一个美啊。
  “不曾见过……何为凌床?”这下蒋二郎傻眼了,他对北方草原的了解比开封城多多了,这也是他退役之后为什么活得憋屈的主要原因,在城里他就和个傻子似的啥都不懂。
  “谅你也不懂,此乃皇家的娱乐项目。何为凌床呢?就是在冰面上放个一丈见方的木板,板下有两三根木条,板上铺设毛皮软垫。由人拉动,陛下和嫔妃们坐于板上滑动取乐。”
  说起凌床洪涛是满脸的鄙视,什么破玩意啊,还没自己小时候玩的冰车好呢,但皇帝和嫔妃们玩得还挺高兴。
  自己在金明池时遇到过这种场景,对大舅哥的恩赐一次也没赏过脸,打死不愿意去那个破木板子上和皇帝对饮下棋啥的,太傻。
  “官家嬉戏之物与大郎何关?”也不知道蒋二郎是不是听明白了洪涛的描述,眨巴着两只眼还在纠结后勤运输。
  “假如本官把凌床下面装上木马,再由橐驼、蕃狗于前面拖动,是不是就能在雪地上通行了?”看到蒋二郎这么不上道,洪涛只能把答案说出来,这种感觉远没有让对方恍然大悟来的过瘾。
  什么木马、凌床都是启发,洪涛真正要弄的是雪橇,在中国叫爬犁。这种能在雪地中长途旅行并运载货物的工具目前还没有,弄出来之后不仅可以在冬季当做后勤箱车使用,还可以配备到特种部队中。有了它之后,特种部队的活动半径至少大一倍。
  至于说雪橇犬……没有,但蕃人放牧时大多会饲养高原的一种巨犬,和后世的藏獒有点像。估计训练训练也能当雪橇犬用,不光要当雪橇犬,还得当追踪犬、追捕犬。特种部队加上一群凶猛的猎犬,战斗力又能增加不少。
  只是在短期内还训练不出来,那也没关系,吐蕃人的高原马不怕冷,可以在积雪中行进。再不成就换骆驼,那玩意不仅仅是沙漠之舟,也是雪原之舟,比马匹好用多了。
  “……末将以为在箱车下面装上木马岂不是更佳?”蒋二郎这次是真听明白了,马上就茅塞顿开,不仅认可了这个办法,还自行发挥了一下,准备弄个载重量更大的雪橇。
  “你自回去与彭大商量,本官只要可以用的雪橇,什么样子不管。反正需要补给的是你哥哥,你弄不好将来饿死的就是他!”
  箱车下面换上滑雪板能不能当雪橇用洪涛还真拿不准,但他不用说成与不成,只需提出一个想法,然后让别人去实施。
  成功了算自己高瞻远瞩、神笔点睛,失败了就是别人太笨。功劳跑不掉、错误不沾边,这就是当领导的基本功。


第278章 捷报
  这次奔袭计划到此还不算完美收官,雪崩能害死夏人,对宋人照样有用。所以特种部队还得返回湟州城,再带些霹雳弹回到马尾城,继续到城南的大山上去,把山峰北侧已经被震裂的积雪接着炸松。让它们一小批一小批的滑落,去掉后顾之忧。
  只是这个工作不用洪涛再亲自指挥了,在如何炸松积雪的技术上,蕃人们更拿手,他们用肉眼就能分辨何处的积雪最容易滑落。
  洪涛现在的任务就是回湟州城和莲儿、周一日埋头于书案,争取把这次的行动渲染得辉煌、伟大一些,然后变成文字,再加上那位夏国倒霉皇亲的物证一起呈送给皇帝看。
  事情干得再漂亮,不如汇报写得天花乱坠,这个道理洪涛早就明白。他倒不是打算谎报军情,但能用几个字就为自己获得利益的事情干一干也无妨。
  现在马尾城的命运还没定呢,必须要给皇帝足够的理由和信心把马尾城留下,别被那些不思进取的口贩子几句话又给说没了。
  元丰四年,对北宋神宗皇帝而言是登基以来过的最顺心的一年。从年初开始,以巩固皇权为目标的改革就进行的很顺利。
  借着种凯的事情,先是把一大堆闲散官职裁撤了,顺势还在官制上小小的动了动。别看只是小改动,要是放在以前这也会被朝臣们喷得体无完肤。
  刚进入夏天,妹夫就和自己心有灵犀一般,又把武将杀得人头滚滚,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弹劾之声不绝于耳。
  可是自打苏轼从湟州回来,呈上了他在湟州的所见所闻之后,大家都傻眼了。苏轼在奏章里没写驸马什么好儿,基本都是错,但是听在皇帝和众臣耳中却得三思一下了。
  表面上看这些错误很严重,无一不是对祖宗章法的蔑视。可实际效果呢,只要是个深谙政务的官员就能得出很不错的结论。
  这就是苏轼的弱点,他太自我了,也太不善于政事,说白了吧,就是不称职。作为一个大文人,他做得非常够格,但作为一个官员真不怎么合格,尤其是中央官员。
  凡事总是从自己的想法出发,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和环境。这也是他既不受旧党欢迎,又不招新党待见,还不被皇帝青睐的根本原因。
  目前朝堂中是啥气候?改革啊,即便是旧党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说皇帝改革是错误的,只能在改革的细节上挑毛病。
  这就叫大趋势,顺着趋势走就顺利,逆流而上不是不成,但你得有极大的力量才能逆潮流而动,否则就会像山洪面前的一棵小树,瞬间就被连根拔起。
  他这份奏章就是逆流而动,口口声声全是驸马如何违背了祖宗法制,对取得的成就视而不见。你要是真想视而不见那干脆就别写上,他还非不,一笔一划记载得挺周祥,以此彰显自己的品格。
  可是这种东西看在皇帝和大臣们眼里,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了。不仅不能给驸马治罪,还得算驸马治理有方。
  因为啥呢?因为经略安抚使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