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从儒学到儒家,又到儒教的一个过程。哪怕起因是好的,是正确的,但是最后都变歪了,甚至连目的都扭曲了。


第九十四章 社会
  与程朱理学相反的是被誉为后五百年唯一圣人的王阳明。
  对王阳明,朱瞻基是很崇拜的,因为他就是一个明朝的孔子。
  但是不得不说,王阳明的学说,其实是海市蜃楼。
  王阳明的心学凝成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他认为格物便是立明本心,为善去恶,知行合一。
  他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说他是圣人。
  但是,又有谁还能做到跟他一样呢?
  一个也没有!
  因为他的学说,他的思想,要求太高了。除了他这个圣人,其他人都做不到。
  所以他的心学并不符合现实,他死之后也就直接没落了。
  以人的思想作为根基,是没有现实基础的,因为一个人的思想永远在变化。
  “但是……”
  众人听了朱瞻基还在点头,一听但是立刻又觉得大事不妙,太孙要放炮了。
  果然,朱瞻基又说道:“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仍然将格物的方向主要放在了人心上,学术上,而不是更重要的物上面。对学术的研究,真的就比研究水利更高尚吗?不,我不这么认为。明其学术之理,造福不过是一小部分人,但是治理水利之功,却能造福千万人。”
  这话如果是在其他场合说,朱瞻基肯定会受到无数指责。
  但是现在,他面对的是工部官员,所以大部分人只会感到感动。
  那位一直在水利事业上贡献了自己大部分人生的宋礼,听到朱瞻基的如此评价,先是震动,再是感动。
  虽然已经五十四岁了,但是他依旧激动地老泪纵横,双手长揖,躬身喊道:“臣得太孙如此之评,虽愧不敢当,但死而无憾!”
  在这个人心淳朴,士为知己者死的年代。他一个五十多岁的二品大臣,以长揖相拜,虽然口头上话没有说出来,但是态度已经表明了一切。
  对此,朱瞻基是格外满意的。
  他知道自己的学术不足以改变世界,他最多也就能跟他的曾祖,跟他的祖父一样,利用武力征服这个世界。
  想要改造世界,需要的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前世他曾经捐助过多所大学,对大学的出现,他也做过一些研究。
  东方的国子监也好,太学也罢,不过都是为皇帝服务的专门机构。在这些学校里面学习的知识,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皇帝服务。
  这跟西方的大学是完全不同的。
  西方跟东方一样,在开始的阶段,技术的发展虽然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但是科学在其中并没起什么作用。
  以造船为例,船帆和索具不好用,就改进;炮舷窗不灵活,就尝试安装灵活机动的炮车。技术是逐步改进完善的,经验是实践积累的。技术和工业仍同古罗马时代一样,与科学没有联系,既没向科学贡献什么,也没从科学得到什么。
  早期的大学没有把科学和技术作为追求目标,主要培养牧师、医生、律师。
  自然科学设在文学院,主要课程是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分析方法是研究任何问题的工具,这是跟东方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的一点。
  逻辑学的研究和应用,是促进整个欧洲科学发展的基础。他们的神学虽然对科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压迫,但是他们的神权大于王权,也让整个社会的发展,不是以皇室的利益为主要目的。
  最开始的科学当时仍属哲学范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充满了哲学意蕴,读过此书的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宇宙形象:一部神奇而完美有序机器,行星转动如同钟表的指针一样,由一些永恒而完美的定律支配,机器后面隐约可见上帝的身影。
  牛顿证明了科学原理的真实性,证明了世界是按人类能够发现的机理运行的。把科学应用于社会的舆论开始出现,人们期待科学造福人类。
  甚至牛顿在论述流体力学时也轻描淡写了一句“我想这个命题或许在造船时有用”。视科学为有用知识的弗朗西斯培根对此作了理论提升,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但是科学在科学革命的同时并未发生技术革命或工业革命,印刷机、大炮、炮舰一类的发明未借助科学。
  除了绘图学,没有任何一项科学的成果在近代早期的经济、医学、军事领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所以,科学也只是工具,不能盲目迷信。
  真正的科学促进社会发展,要到十八世纪以后了。那个时代,科学理论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循环圈子,在逻辑的作用下,科学技术的应用,从实用性,适用性,才开始逐渐走向应用性。
  但是一直到新世纪,仍然还有许多东西,是科学解决不了的。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最主要的就是——逻辑学。
  这是西方发展的基础,也是他们领先东方的基础,朱瞻基只需要把这一套,带入东方的教育体系,那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他想要在自己的农庄修建研究院,就必须要依靠工部的人员。而想要让这些人员按照他设定的方向发展,除了行政命令,技术推广,奖惩措施,这些方法,更重要的就是建立符合大明实情和基础的逻辑课程。
  这个时候,能获得宋礼他们这些工部大佬的支持,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到宋礼这样的回答,朱瞻基满意地说道:“小子才疏学浅,对儒家研究有限,对国家研究有限,但是也知道,仅靠耍嘴皮子,是不能改变国家,增强国力的。所以小子现在愿意以身作则,以一己之力来整合大明如今的格物之力,更好地为大明出力。此事还望诸位能鼎力相助。”
  这个时候,朱瞻基又是长揖一礼,众人也纷纷起身还礼。
  宋礼朗声说道:“此乃为人臣者本分,臣定率众同僚,为殿下犬马。”
  吴中这个时候开口说道:“殿下,臣观殿下之言有语焉不清之处,臣有三问,请殿下释疑。”
  除了宋礼,也就吴中的资格最老,官职最高,他一开口,其他人都安静了下来。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孤向来不曾当众述言,今日与诸大臣初次会晤,想讲的也太多,言辞间自有纰漏。请吴尚书问,孤定当答。”
  “请问殿下,何为社会?何为华夏社会?”
  朱瞻基回想了一下,说道:“所谓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个体通过各种各样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这种关系叫做‘社会关系’。例,人类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社会关系包括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个体与国家的关系。还包括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群体的范畴,小到民间组织,大到国家朝堂。国家在实质上是以一方领土为界限的大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个体与大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个人与人类整体社会之间的关系。所谓华夏社会,是指与我等共用一种文字,同遵循我华夏习俗,并且愿意与我等同尊相同文化的所有人和种族。例,朵颜三卫,此族在洪武时期才归顺我等,现在愿守我大明律,讲我大明话,学我大明书,三代一过,当视我大明人,准予科考。另,大明海外各小国,若愿学我大明书,说我大明话,守我大明律,当都可视为我大明一员。而所有人组成的共同生活范围,统称为社会。”
  这番话只要一传出去,朱瞻基这个太孙肯定会得到无数小国的支持。如今的大明就是全世界最繁华的国家,许多小国的国君来到大明,就不远离开,想要变成大明一员。
  但是如今的大明入籍条件是很苛刻的,那些小国遗民,无不以成为大明人为荣,做梦都想变成大明人。
  哪怕他们即使入籍,也只是低等人,低于汉民族族裔的地位,他们也心甘情愿。他们渴望的就是能与汉人结亲,成婚,这样几代下来,才能被视为真正的大明人。
  朱瞻基的话其实就是对他们的支持,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吴中点了点头又问:“殿下提出了农学,文学,理学,七大概念。却只提出了根源,直接就略过不提。如此这些实乃殿下所讲社会的组成之基,请问殿下个人有何之见?”
  这个时候,朱瞻基当然不会回答了。他提出这些问题,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人来思考,来回答。
  他若是给出自己的答案,不管说的再对,再好,也能挑出无数的毛病。所以,他只管挖坑不管埋,绝对不会自己来回答。
  “吴尚书,小子才疏学浅,只是想到了这些问题,却不知该如何综述和阐释,这些还是需要你们这些大儒来给小子答案。”
  吴中似乎也早就知道朱瞻基不会正面回答,也不失望,又问道:“因专利而引发殿下如此之说,可是殿下似乎并没有阐释出社会,学术,格物,专利之间的关系,请殿下以教。”


第九十五章 合法财产保护
  “社会即天下,中学为本,格物为用,专利为规,此乃我心中所思,愿与诸大臣共商大业。”
  这不是晚清,那个时候,西方已经超过了东方,所以提出了西学为用。
  不过因为他们的执行力差的一塌糊涂,所以最后还是失败了。
  但是现在的大明,不管什么地方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所以根本不需要西方那一套。
  朱瞻基提出的学为本,格物为用,其实谈不上离经叛道。
  不过,朱瞻基随后又说道:“一体一用,此乃人之两腿,缺一不可。在孤看来,也无轻重之分。只是此乃孤一己所思,不对之处有望诸位以教。”
  这话就纯粹是以太孙的身份来压制了,我反正是这样认为的,你如果觉得我说的不对,你来教教我。但是,你不是皇帝允许的太孙老师,你真的有资格教我吗?
  当然不行了!
  所以你可以保留你的意见,先听我的,按我说的做。
  这话在其他地方不能说,因为文人都需要维护学术的重要性。但是现在他面对的是工部大员,而这些人对于用这一块,研究是最深的,这也是他们的工作。
  虽然他们都是儒家门徒,这就好比的后世的那些国外党派,即使他是个党员,该贪污受贿也是照做不误。党的路线跟自己的利益相悖的时候,党章党纪,谁真正当回事?
  那些宗教的信徒,天天口号喊的比谁都响,该犯法的时候,也没见谁心慈手软。
  见下面的人都默默点头,朱瞻基又说道:“所谓格物为用,此乃推动整个天下向前的步伐,匆忙上路,一拥而上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规则,所有的发展,所有的进步,全部都要在这个框架内进行。孤欲与皇祖父进言,首先确定的一条法规就是,个人合法财富受大明律保护,但强取豪夺,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获得的财富,将不受此法保护,并且将会追究其家族共担。”
  不要说大明了,历朝历代以来,以皇权为尊的东方社会,官本位的东方社会,所有人的私人财富都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上位者予夺予求,下位者只能被动承受。
  即使不是高官,一个小小的地主,就能用各种手段胁迫底层民众的财富。
  土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