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4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现在有了印度的仆从军,有了印度各国源源不断地运送粮食,再加上大明已经决定在整个波斯实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劫掠政策,所以,补给问题能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当然,将印度各国很好地统筹起来,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当考验黄渊的能力。
  如果他能将这件事办好,这次西征,他将会是当仁不让的首功。
  大军出征的日子被安排在了十月初一,大军预计用三个月的时间,进攻到赫拉特。
  在赫拉特休整一些时间,然后继续北上。
  那个时候,北路军也会从国内出兵,直接攻向撒马尔罕。
  如果战事顺利,两路大军将会在明年夏季到秋季之间汇合。
  在这场战事中,朱棣将会率领陆路大军缓慢而坚定地一路北上,攻城略地。
  而骑兵则会游弋左右,进行扫荡,而印度仆从军则负责劫掠,运输补给。
  忽鲁谟斯的大军筹备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而远在京城的朱瞻基也在算着日子。
  大明的这次西征虽然算不上倾国之力,毕竟能派出的病理有限,还主要是以骑兵为主。
  但是这绝对算得上是一场国运之战,如果能将帖木儿国击败,就能把绿教挡在中亚之外。
  在原本的历史上,西北那里的混乱和反叛,就不会再出现。
  而就在十月初一,漠北已经开始飘雪的时候,郑亨已经率领大军从北明山出发,提前了四个月前往西北。
  他不敢等到明年二月再出发,生怕战事不利,或者是路途险阻,耽搁了行程。
  虽然现在天寒地冻,但是沿途各军卫补给已经到位。他们这十三万骑兵只需要携带武器,轻装上阵,寒冷的天气不会成为障碍。
  从北明山,他带走了八万骑兵,加上瓦剌一万骑兵,鞑靼三万骑兵,朵颜三卫和辽东部落凑了一万骑兵,一共十三万大军。
  等到了西北,也会从西北各军卫再抽调两万骑兵,凑足十万骑兵。
  而西北的吐鲁番国,火州国,柳城国,他们虽然不会派兵出征,却要负责在他们境内的补给。
  当然,这些补给也是大明运到西北的,不过大明只是将这些粮草运到了嘉峪关和最西北的哈密卫。
  剩下的路程,全部都是他们负责运输。
  不过他们依旧很开心,因为这三年来,大明往西北运送了如山的粮食和各种布料,这些都是西北各族最想要的交易品。
  而现在,只要他们负责运输,就能落下一半,不用他们出一两银子,他们如何不肯!
  而西北势力最大的东察哈台汗国,他们不仅派出了大量的马车,将棉花运到嘉峪关,将粮食运回去,还将会派出一支三万人的骑兵参战。
  他们这些年被帖木儿国欺负的够呛,丢了河中地区的大片领土,早就跟帖木儿国势不两立。
  陈诚这些日子一直在西北各国之间联络,除了这些国家,他甚至还远赴金帐汗国,与金帐汗国的各部落进行各种贸易洽谈,实际上是政治拉拢。
  金帐汗国虽然是铁木真的孙子拔都建立,但是两百年过去了,当初的蒙古人优势地位早就不复存在。
  金帐汗国境内居民成分复杂,社会发展水平悬殊很大。有些部落文明不下于帖木儿国,但是也有很多部落在穷山恶水之间,过着原始生活。
  到了十五世纪,金帐汗国拔都系主要分支被新兴起的白帐汗国所取代,蒙古人在中东欧、西北亚逐渐失去了控制力。
  这种取代不仅仅是金帐汗国,实际上,帖木儿国原本就是西察哈台汗国的一个部落,最后取代了蒙古人,成为了西察哈台汗国的主宰。
  正因为这种复杂的民族构成,所以大明西征帖木儿国,并不会遭遇太大的阻力,反而其他各族愿意帮助大明,征讨势力最强大的帖木儿国。
  朱瞻基对金帐汗国的态度,并不比帖木儿国更亲近,因为如今的金帐汗国,已经彻底失去了蒙元人的传统,并且向西方靠拢。
  穆罕默德·月即别汗又译乌兹别克汗,原为孛儿只斤氏。金帐汗国第九代大汗,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金帐汗国君主,从1312年至1341年一共执政了三十年。
  他在位期间,他让金帐汗国实行了绿化。
  他不仅和埃及马木留克、拜占廷、保加利亚统治者、元仁宗保持外交关系,以对抗伊儿汗国。
  为表示亲近,他把一个公主嫁给埃及的纳绥尔苏丹。
  他在位时期另一件大事是立陶宛与钦察汗国争夺成为俄罗斯的保护者,莫斯科伊凡一世借机与钦察汗国合作以便发展。
  为此他曾经娶拜占廷公主,并且让她也开始信绿教。只是后来这位王妃,还是离开了他,并且回归信仰了东正教。
  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现在来说,才刚刚过去。金帐汗国因为蒙元人的衰落,信仰绿教的人数已经大大减少。
  但是朱瞻基不想留一点后患,所以在派陈诚出使期间,让他与哈萨克人拉上关系,以此削弱金帐汗国的力量。
  如今的金帐汗国,以白帐部落为首,他们大部分在后世被成为乌兹别克。
  后世的俄罗斯,不过还是一个小公国,被金帐汗国庇护。
  而另一个强大的民族哈萨克,现在根本还没有这个民族。
  因为哈萨克的意思本来就是脱离者,避难者,他们原本就是乌兹别克人的一个分支,从乌兹别克人里面脱离了出来。
  朱瞻基让陈诚到中亚来,也有一个目的是把这个分支找出来,对他们进行扶持,在中亚扶持起来一个不信东正教,不信绿教的有蒙元人血统的大型黄皮肤势力。
  抱着这个想法,陈诚的脚步从奕力把里,一直来到了大清湖畔(巴尔喀什湖)才在这里寻找到了一支依旧过着游牧生活的蒙元人后裔。
  在大多数部落已经开始半定居,并且种植作物的时候,这个部落依旧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
  但是他们的人数绝对不少,足有五万人,并且骁勇善战。
  陈诚在奕力把里人的介绍下,与他们进行了联络,并且承诺将楚河、塔拉斯河流域西七河区让给他们游牧,以增强他们的实力。
  这一片地区是后世的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的区域,目前属于是动察哈台汗国(奕力把里)与金帐汗国的争议地区。
  但是在奕力把里的退让下,这里被划归了这个部落。
  大明的要求是,对方不能信仰绿教和东正教,并且愿意归附大明。
  而他们本来就信仰佛教,所以爽快地答应了陈诚的条件。
  时间进入了十一月底,经过一个多月的漫长行军,郑亨带着一共十八万大军,抵达了碎叶城。
  这个位于伊塞克湖西北,楚河边的小城,成为了大军驻守的前沿阵地。
  他们将会在这里等待气候转暖,然后向西南方向的撒马尔罕进军。
  而在南线,东路军在印度境内大发其财之后,也进驻了德里人让出来的花园之城白沙瓦。
  实际上,这个名字在如今并不是主流,很多人因为曾经的贵霜王国,依旧把这里叫做贵霜城。
  从在沙赫布尔,以收取赎金,就能让对方的城市免于兵灾之后,在大明人的有意传播下,其他各城都主动送上了黄金,换取大明人的不攻。
  出了沙赫布尔之后,一万两千骑兵在广袤的平原地区来回驰骋。
  德里国虽然也组织了几次对攻,但是他们面对火枪根本没有任何抵挡之力。
  他们在火枪之下再也不敢大规模地利用人数优势来攻击,只能据城而守。
  整个德里国仿佛变成了一个不设防的国家,任由大明士兵横行。
  在这样的逼迫下,德里人只能认输,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大明的主要目标,愿意开放印度河上游地区,并且将位于开伯尔山口的白沙瓦让给大明屯兵,运送补给。
  在得到了德里新国王穆仪兹丁·穆巴拉克的授权后,张信他们终于罢手。他们带着收获的数吨黄金,从德里城出发,沿途没有任何耽搁,直接向西北抵达了白沙瓦。
  而这个时候,大批的印度纤夫拉着船,在大明士兵的保护下,沿着印度河一直北上,转入斯瓦特河,布蒂尼河,一直抵达了白沙瓦。
  而这个时候,朱棣率领的大军沿着伊朗高原上面的山脉,一路几乎没有经过多少战事,就抵达了赫拉特西方的泰拉巴特。
  这个时代的伊朗高原,还不像几百年后那么荒芜。这里像蒙古高原一样,有着大片的草原,小河。
  正是因为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才能孕育出一个强大的国家。
  要是没有这样的条件,沙哈鲁也根本不会想着将首都迁移到赫拉特来。
  不过,处于半游牧,半定居状态的波斯各族,并没有坚固的城市。
  所以高原上的大部分部落已经随着沙哈鲁北迁,留下的是空旷的草原。即使不愿意北迁的部落,也被沙哈鲁抢夺走了大量的马羊,生活困顿。
  对于这样的对手,朱棣根本不放在心上,他一路都如同在游山玩水,即便有一些不想归附的部落,也早已被骑兵给剿灭了。
  因为一路畅行无阻,他们原计划三个月的行程,只用了两个月,就已经快要抵达赫拉特。
  而泰拉巴特,不仅是赫拉特西部的门户,也是波斯高原著名的交通枢纽。
  这里距离赫拉特只有三百里地,也是沙哈鲁预备下的与大明士兵决一死战的战场。
  在朱棣的步兵抵达之前,先期抵达的骑兵已经在泰拉巴特城外一个叫日真的小镇选好了大军驻扎地。
  泰拉巴特的西方有一条小河,这里也是当地最大的农业基地,种植了大量的农作物。
  因为有河,加上旁边的山峦,具有驻军的必要条件。
  而当朱棣抵达之时,大战也就一触即发。
  这是大明与帖木儿大军的首次正面碰撞,虽然三年前,帖木儿人已经在海上跟大明对阵过一次,并且全军覆没,但是他们认为那是大明有火炮。
  陆军的对阵,他们丝毫不怕。
  而且经过了两个月的行军,如今的大明士兵疲惫不堪,他们以逸待劳,有很大的胜算。
  十一月二十六,大明大军抵达的当天晚上,沙哈鲁就派出了一支人数超过三万人的骑兵,进行了骚扰战术。
  可惜的是,他们的出动并没有奏效,甚至没有靠近大明的大营,就被布防的京卫打死了超过五千人。
  这种用步兵对付骑兵的新式战术,第一次让帖木儿人知道了,骑兵不是万能的。
  随后的几日,大明的骑兵并没有出动,相反步兵一直护送着印度仆从军,从附近搜集兵马吃的草料。
  小规模的遭遇战中,面对大明人的火枪,帖木儿国的骑兵不等靠近,就被打死。
  也就在这个时候,东路军以一万人打败德里苏丹国,打的他们俯首认输的消息传到了赫拉特。
  看着士气低沉的下属们,沙哈鲁这个一贯文雅的君王,第一次露出了暴躁的一面。“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就没有可靠的火枪!”
  帖木儿国如今已经有了小型火炮,但是这种含铁量高的火炮根本不能大规模应用,因为放不了几炮,就会炸膛。
  目前他们只能用青铜来铸炮,但是在整个波斯地区,铜的产量并不高。
  连可靠的火炮都造不出来,要求更高的火枪,他们更是无能为力。
  第一次正式的大战还没有开始,帖木儿人的士气就已经下降了不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