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三江能力虽然一般,但是也算知人善用,平日里对自己这个总旗照顾有加。
  不过,他们属于北镇抚司,与地方百户联系并不多。魏三江平日里喜欢在长安坊那一片晃荡,极少会出城来南城这边。
  他心中一凛,却不敢表现出来,立即翻身下马,笑着说道:“百户大人今日怎来了南城?”
  魏三江的脸上没有平日的笑容,问道:“杨总旗风尘仆仆,去句容查的案子有眉目了没有?”
  “今日并没有找到那个徐波,只是打听到,他平时就在应天府讨生活。”
  这个时候,茶水摊里又出来了两个身披披风,腰系红色腰带的锦衣卫。其中一个说道:“杨总旗,大人有请……”
  锦衣卫身着飞鱼服,却不以颜色分级别。为了区分级别,一般会在配饰和腰带上有所差异。
  杨章德一眼就看出这两个锦衣卫都是千户,能被他们称作大人,最少都是镇抚使,指挥佥事那一级别的大人物了。
  这个时候,他如何不知道自己今天去见太孙,已经被有心人查知了。不过现在有了朱瞻基的承诺,他也并不担心,单膝跪拜行了一个军礼说道:“有劳两位大人,卑职愧不敢当,请……”
  虽然已经有了心里准备,但是当他看到坐在茶水摊里侧,面向门口的那个人的时候,他仍然大为震撼,立即跪拜行礼。“卑职北镇抚司总旗杨章德拜见指挥使大人。”
  身着斗牛服的纪纲没有平日的威严,笑呵呵地说道:“免礼,我锦衣卫人才济济,没有想到,一个总旗,竟然是太孙殿下的熟人。”
  杨章德低头禀道:“卑职何德何能,能为太孙效劳。只是上次在街上偶遇太孙车驾,才知道卑职的师兄玄真道长如今是太孙的护卫。”
  “起身,赐坐。”
  “谢大人!”
  等杨章德小心翼翼在纪纲桌子对面坐了下来,纪纲才又说道:“五日前,杨总旗在太平坊冲撞太孙车驾,我也是那个时候方知,你竟然与太孙身边的玄真道长是师兄弟。不知杨总旗今日去见太孙,太孙意下如何?”
  杨章德一听就知道,今天自己的行踪并没有瞒过锦衣卫的监控。
  不过今天去见太孙,包括上次在街上拦太孙马驾,这件事本来就不是什么太严密的事情,能被锦衣卫掌握行踪,他也毫不惊讶。
  听到纪纲的问话,他回禀道:“有玄真师兄引荐,卑职算是在太孙那里挂上名了。只是太孙目前似乎并没有发展自己势力的想法,所以只是让卑职安心做事。”
  纪纲笑道:“既然杨总旗与太孙有了这层关系,刚好皇上让安排几个好手贴身保护太孙,这可是天赐良机啊!”
  杨章德不敢表现的喜形于色,沉声说道:“卑职一日入锦衣卫,一生就是锦衣卫的人。但请指挥使大人安排,卑职绝无二话。”
  “知道就好……”纪纲的脸上毫无表情,和声和气地说道:“能入太孙的眼,是你的福分,也是锦衣卫的福分。到了太孙身边,你不只是杨章德,也是锦衣卫,明白吗?”
  “卑职明白。”
  纪纲招了招手,守在门口的魏三江立即从怀里掏出了一张房契递给了杨章德。“打扰知道你还在租房,特意把长安坊的一处两进小院腾了出来。那里距离皇宫近,也方便你以后追随太孙。”
  应天府的房子不贵,一套两进小院也不过百两银子,也就是他一两年的俸禄。
  不过长安坊的两进小院,那就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了。这里紧靠皇宫南侧长安大街,距离皇宫也就是几百米远。
  这里南侧就是通政司,锦衣卫,五军都督府,北侧是鸿胪寺,教坊司,可谓是应天府最清贵的一个坊,不是达官贵人,根本没有住进来的资格。
  杨章德却没有推辞,以后要是跟在太孙身边行走,当然是住的离他越近越好。
  何况,自己冒了这么大的风险图的是什么,不就是荣华富贵嘛!
  纪纲,哼,今日想要利用老子,这房子老子收的也心安理得。


第二十二章 地球仪
  两艘挂着内监旗子的平底楼船停在了石头城码头,一帮在码头讨生活的苦力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从宁波市舶司运贡品的船。
  这种船不是他们能指望去赚点苦力钱的,这里面的东西都是要直接运进宫的,可不敢让他们接手。
  他们也不敢赚这样的钱,要是一不小心摔了个箱子,那可就是倾家荡产也赔不起。
  海船到了这里是进不去秦淮河了,要么把这些东西直接装车运进内库,要么就是直接用小船转运进宫。
  正当他们猜测着船上装了些什么的时候,一队羽林卫已经封锁了整个码头。
  大船上面运装的一个个箱子和绸缎,被一帮小太监转运到了十多艘小船上。小船在河里划,岸两边都是大队人马沿途护送。
  “这肯定又是哪国进献的宝贝,要被直接送入宫中的了。”
  “那些襊尔小国有何宝贝?我大明天宝地灵,什么宝贝没有?有时候也就看个新鲜而已。”
  这个时代的大明可是天朝上国,数十个小国无不以能给大明进贡为荣。就连码头干活的苦力,也瞧不起那些不知偏到哪里去的小国家。
  另一个人反驳道:“也不能这么说,忽鲁谟斯国贡献给太孙的几十匹宝马,不就很不错,太孙爱若珍宝,还想改良我大明的马种。”
  “山高地远的,哪里还没有一点好东西。像那个奴儿干都司,听说冷起来鼻子都能冻掉,但是偏偏能出那种救命的人参。”
  船队沿着秦淮河一路前行,抵达皇城南的一个河汊,这里被修建了一道船闸和城墙。
  检阅了通关凭证后,船队被放行,行走不远,又遇到了第二道船闸,这里被皇宫的城墙整个围了起来,船队只能从城墙下的河道进入。
  应天府的皇宫里面是有河的,被称作御河。
  御河东南两个方向与秦淮河连接,北面连接琵琶湖,流水不断。
  在皇宫内部,御河呈一个T字形,最北是御花园,然后通过西宫,抵达皇宫南侧武英殿。
  河道从武英殿这里就变成了东西走向,流经午门和奉天门之间,到了文华殿,又流经经籍库,出了皇宫。
  大臣们上朝,进了午门,还要过金水桥,然后才能进入奉天殿。
  船队过了金水桥的旁边,朱瞻基就已经等在了岸上。
  金阔一个跃步上了岸,就拜倒在朱瞻基的面前。“太孙殿下吉祥,老奴想死你了。”
  朱瞻基一脸恶心地说道:“就你这丑脸,天天念叨我,我还不要做噩梦啊!”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朱瞻基的动作却很亲密,亲自扶起了他。“你在宁波干的很不错,我很满意。”
  金阔躬身说道:“老奴不过是按照殿下方略行事,不敢居功。”
  “能安守本份,尽心尽责,我已经很满意了。”
  永乐七年,郑和下第二次下西洋回来,朱瞻基就把金阔派到了宁波担任市舶司镇守太监。
  一方面是帮朝廷收日本,朝鲜的海税,另一方面就是帮朱瞻基在宁波这个朝廷的通商口岸扎下一个钉子,赚一点外快。
  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大宗商品,就直接在宁波处理,奢侈品,贵重物品,才运回应天府。
  而且,朱瞻基还自己组建了一支船队,北面跑朝日,南边下南洋,每年来回跑两次,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就连朱棣也知道朱瞻基赚了不少钱,年前还问朱瞻基要了一百万两当军费。
  不过,他以为把朱瞻基榨干了,却没有想到朱瞻基赚的最多的并不是商品的钱。
  日本盛产金银,如今的日本军阀混战,各方面都在大力武装自己。
  朱瞻基只是把济州岛的矮马运到日本,就能赚取大笔的金银。
  济州岛在元朝时期就属于中国,朱元璋时期,那里依旧还属于退出中原的蒙人。
  他们在岛上放马已经数十年,在蒙人退出中原之后,就变成了无人管的地区。
  朱元璋当时为了笼络高丽,在洪武27年,默许了高丽收回济州岛,但是必须要给大明供应马匹。
  不过济州岛出产的乡马体型小,腿短,走山路可以,上战场就有些勉强了。
  后来大明就不在乎这个地方了。
  朱瞻基只是让金阔去了一趟高丽,就有捡起了这个合同,每年可以从济州岛获得两千匹矮马。
  这些马大明看不上,但是山多马少的日本可算是喜欢的很,所以这些马全部被直接卖到了日本。
  朱棣只算清楚了朱瞻基每年大概的利润,知道朱瞻基每年进账数十万两。却没有算出这四年来,光是依靠金银差价,比商品的差价赚的更多。
  大明封关锁国,只开了五个通商口岸,还只能国家来做进出口生意。
  朱瞻基钻了这个空子,他做生意当然没有人敢管,何况如今的宁波市舶司就控制在他的手里。
  金阔商业头脑不行,但是稳重老实。按照朱瞻基的指示,他在宁波和应天府挑选了五六家做银楼生意,粮食生意,酿酒生意的,航运生意的进行扶持。
  如今每一家赚的钱,都有朱瞻基的份子,而且银楼生意,还是朱瞻基占大头。
  从日本运回来的金银,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直接卖到了民间。
  如今的江浙包括应天府这一块,他的银楼生意是最大的,还近乎是无本生意。
  船队停在了文华殿的东侧,占据了东宫河道的大部分范围,随船的太监们在余先和李亮的安排下,将船上的东西全部搬进了兴庆宫。
  朱瞻墉他们一帮小孩子最开心了,看到船上搬下来了这么多的东西,一个个缠着朱瞻基要礼物。
  金阔也早就准备好了,将他带回来的各式珍珠,大明少见的贵重特产,按照每个人不同的喜好,一个人准备了一个小盒子。
  他们得了礼物,一个个才有兴高采烈地回去卖弄。
  不一会儿,跟朱瞻基关系好的后宫诸妃也都过来看热闹,他的便宜母亲太子妃帮他一一应付。
  到中午的时候,她们一个个才散开,因为都知道,朱棣要来了。
  这个时候,朱瞻基才跟金阔和余先使了一个眼色,两个人各自抱着一个大盒子跟在朱瞻基的后面上了二楼。
  李亮也已经准备好了,将两个矮几摆在了一处光线透亮的窗口,然后去守在了楼梯口。
  几个人的脸色都非常沉重,看着朱瞻基依旧平静的脸孔,才觉得有些安心。
  余先的单子最小,忍不住颤抖着声音说道:“殿下,这可是欺君之罪啊……”
  朱瞻基瞪了他一眼说道:“何为欺君?这可是事实。你们都给我镇定一点,别给我露出马脚。”
  想了想,他觉得余先和李亮这两个人经历的事情少,在朱棣面前还真的有点不够看。
  所以他又说道:“你们两个到楼下守着,等皇上来了,也不用守在这里。”
  余先如蒙大赦,立即说道:“奴才去看看午饭准备好了没有。”
  等他们下楼之后,朱瞻基带着金阔就打开了两个箱子。一个箱子里面装了一个大球,另一个箱子里面却装了三个大小不一的小球。
  同时,还有一叠毛边的羊皮书,上面写满了弯弯绕绕的文字。
  朱瞻基熟练地先将大箱子里面的那个大球给抱了出来,然后安装在了一个稍微倾斜的支架上。
  这个球体是用南洋红木雕成,红木沉重,这个直径差不多五十厘米的球体也显得格外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