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子都是或蹲或靠的依在孙嫂店面的木墙边,有的甚至席地而坐,各自交谈着,时而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很是洒脱,毫无拘束。
“这就是大唐的府兵?”
杨萧有些惊讶,在他看来这些人的这些姿态与现代的地痞流氓都没什么两样,只是手上和口中差根香烟而已。
张嫂却是习以为常,在她眼中早已司空见惯。
“嗯,孙嫂的店小装不下这么多人,每次都是分两三次分开吃的。”
杨萧点了点头,这种流水席其实在现代也一直存在,不过大多都在农村。
在农村街里相亲多,遇到红白喜事大多会宴请百人甚至更多,因此在家中院子的席位自不够用,所以也会采取分拨的方法。
“张嫂来了。”
“哎。”
“张嫂真是越来越水灵了,这脸蛋都嫩出水来了。”
“滚你个二驴子,嘴里没一句好话。”
“张嫂一会这冷淘可得给我多盛些啊,县里这个把月可给我馋够呛啊。”
“放心吧,不能少了你。”
张嫂的人缘显然不错,周围的府兵都是嬉笑着与其打着招呼。
这时一个长得很结实,刚刚还在地上的蹲着的府兵突然站了起来,见张嫂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个年轻男子,笑着道。
“张嫂,这后生是谁啊,好俊啊?”
张嫂知道他说的是杨萧,于是笑着回道。
“赵六啊,这小兄弟是孙嫂在后沟救回来的,是那夜山洪受难的孩子,一直养在家里,今天才养好了身子。”
杨萧笑了笑便打算去与赵六打个招呼,然后自我介绍一下。
但就在杨萧把手伸过去的一瞬间,那赵六的脸突然拉下来好长,接着一甩头转身走了,口中还碎碎的念着。
“又弄个白面书生回来,真是晦气,老八老九,走了,回家。”
听赵六一喊,又有两个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六哥,咋走了?饭还没吃呢?”
“是啊六哥,我这走了一夜,还饿着呢?”
赵六闻后勃然大怒。
“让你们走就走,哪那么多废话,走。”
那两个府兵见赵六真的怒了,也不敢再出声,遗憾了的看了一眼店里吃的正香的众人,无奈摇了摇头,便跟着赵六离开了。
杨萧有些莫名其妙,他自觉得自己也没怎么样啊,低头看看手,也很干净不脏,他对自己怎么这么大的敌意?
张嫂也没想到这赵六对杨萧居然这么大敌意,于是一面尴尬的对这些府兵笑着,一面给杨萧解释道。
“这赵家六郎在孙嫂刚搬进村里的时候便看上了,为了孙嫂这店也是忙前忙后的没少折腾,不过就在大家都以为这六郎和孙嫂的好事能成的时候,孙嫂突然从湖里救回来个人。”
“当时六郎跟程将军去打窦建德了,等凯旋回来打算向孙嫂提亲的时候,孙嫂都已经嫁给了孙大哥,就这样这赵六郎对孙大哥一直怀恨在心。”
“刚刚可能是听说你也是孙嫂救回来的,一时气上心头,没事你别在意,他就这个臭脾气。”
杨萧苦笑着点了点头,在古代这可以算是夺妻之恨了,绝对的世仇,自己躺枪也不冤枉。
杨萧随张嫂走进店内,里面的面积还算可以估计能有20多个平方,地面很结实,不过不是很平,上面还有一层薄薄的土层,应该是用石头铺垫后用土填平了缝隙。
整个店内被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应该算是后厨,在距离店门最远的一侧,杨萧可看到李嫂正将一个个黑陶碗从屋内端出来分发,其中还可以看到孙嫂忙碌的身影。
另一部分就是供食客吃食的店堂,整个店堂中一共摆了6张方桌,每张方桌四周都放了四张椅子,就是那种四个脚驾着的长条凳,并排能坐下两个人。
我国的饮食业发展到唐代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那就是高椅大桌的出现,它可以说改变了我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分餐制进餐方法,之后中国最具特色的共餐制开始出现,一直延续至今。
此时的店内可以说及其的热闹,每条长凳上都歪坐着几名大汉,身上的衣服与外面如出一辙,杂七杂八的粗布麻衣,头发蓬乱犹如鸟窝。
其中一些人低头猛的吃着刚接过来的冷淘,另一些没有等到的则是一边发着牢骚,一般吹嘘着自己上阵杀敌的经历,时不时的还站起来比划两下,一时间唾沫横飞,爽朗的笑声也随之而出,无不畅快。
杨萧无奈一笑。
“这可真热闹。”
张嫂笑了笑。
“那是,你别看对面的‘王家食铺’地方大,可这些汉子就认我们,他们的生意也一直没我们好。”
“那必须地,孙嫂的手艺那可是张家村一绝。”
想到这里,杨萧突然四处张望了一下,一脸疑惑的看向张嫂。
“张嫂,哪个是新上任的步兵校尉?”
“啊,那校尉还没来呢,人家那可是有品阶的武官,哪能跟这些汉子同吃,等……”
“咣当……”
正在这时,后厨的方向突然传来了一阵金铁交映之声,声音很大,即便杨萧距离很远也是听到了。
“快去看看。”
杨萧说完,也不等张嫂反映过来,快步向后厨冲了过去。
掀开帘子一看,杨萧的目光突然微微一凝。
“李嫂,孙嫂这是。”
李嫂扶着孙嫂,一个劲的用水向孙嫂的右手浇着。
“都怪我不小心碰翻了台子上的熟油锅,孙嫂为了救我才帮我挡了这一下。”
杨萧见状也没多想,四处扫了一眼,突然下手拿过个装菜的木盆,直接将菜倒在了地上,接着在旁边的水缸中窑起一盆水放在了厨台上。
“孙嫂,将手放进来。”
孙嫂望着地上的野菜,心疼不已,但事以至此,也没有办法,听话的将手泡了进去。
油很热,可以看到孙嫂的整个右手都开始发红,一些地方已经变白,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起泡。
“李嫂,有盐吗?”
李嫂一愣,点了点头指了指杨萧身后的一个小罐子。
杨萧回头拿起罐子打开一看,都是那种粗制的海盐。
“哗啦……”
此时张嫂也已经走了进来,望着杨萧的举动,嘴巴张得老大,想说的话都没说出。
然而惊讶的又何止张嫂一人,李嫂和孙嫂也惊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许久,李嫂才是低声问杨萧。
“小兄弟,你这是……”
杨萧一边用手揉搓冷水中的海盐,一边解释道。
“孙嫂的手是被热油烫伤的,这种烹炸过食物的油具有很大的毒性,所以伤口在淡盐水的浸泡下会起到消毒的作用,以免伤口感染。”
杨萧虽然不是大夫,但也知道,像孙嫂这么严重的烫伤,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破坏皮肤组织,若是感染了,那麻烦就大了。
要知道这可是一千多年前的大唐,这个时期可没有植皮手术。
李嫂是没听懂杨萧的话,但知道这是为了孙嫂好。
“可是没了盐,一会儿步兵校尉大人来了该怎么办啊。”
“是啊,那些还没吃的汉子还好说,可等下当官的来了该怎么办,人家这么大的官,来这里就是为了尝孙嫂的手艺。”
张嫂看了看孙嫂的手,又看了看可见底的盐罐,也是泛起愁来。
然而就在这时,外面骚动的声音突然停止了,只听一个汉子大声的喊了一句。
“村政张大人来了。”
闻言,后厨内的众人脸色一阵变换。
PS:新书,需要大家的支持,收藏哦,谢谢。
第四章 韦挺
张家村南三里外,两匹雪白的白鹤驹缓慢的行进着,后面五十尺左右还跟随着一些兵士,显然是前面两人的护卫。
白鹤驹上端坐的两人,一人是个年近半百的男子,男子身穿一席绿色长衫,长衫上绣饰了一些花样,针法细腻,花叶间栩栩如生,可见其价值。
与这柔美的袍子相比,这人的面容则略显威严,脸上轮廓清晰,五官端正,黑白相间的长发被盘在脑后束成发髻,一双虎头靴与他这身装扮显得格格不入。
这人便是清河县步兵校尉,韦挺。
“韦叔,我说你这袍子……实在是太不配你了。”
另一匹马上,一名长相极为俊秀的年轻公子轻摇着折扇,看着韦挺似笑非笑的道。
韦挺闻言,看了一眼自己的装扮,不禁也是自嘲一笑。
“都是你叔母非得让我穿这袍子出来,你说我一个带兵打仗的武夫,怎么穿得惯这个。”
“不过,你可没资格说我,你说你堂堂大唐长沙公主……”
“停。”
马上的长沙公主李柔,马上叫停了韦挺的话。
“韦叔,我这也是被我父亲逼出来的,谁让他总不让我出门的,要不我也不会穿这身不是。”
韦挺无奈一笑,摇了摇头也没多说什么,不过当听到他父亲的时候,心中却莫名的落寞了几分。
“韦叔,你是不是又想起我大哥了。”
韦挺目光远眺,心中回荡一番后摇了摇头。
“都过去了,还想什么。”
李柔脸上攀爬出一丝怨气。
“哼,可我还是弄不明白,兄弟俩究竟有什么不能摊开说的呢,非要兵戎相见,要不是二哥……”
“柔儿……”
韦挺突然大声的呵斥道。
李柔闻喝,顿时语塞,但还是愤愤不平。
“可就算大哥有错,二哥也不应该这样对你啊,他怎么能给你弄到这种穷乡僻壤的地方当什么步兵校尉,这不是……”
韦挺的脸上又恢复了笑意。
“好了,秦王殿下算是念旧情的了,以我犯下的错,就算杀了我也不为过,如今这番,已是不错了。”
李柔还是很不甘心,但也只能作罢。
“韦叔,这穷乡僻壤的地方,真的会有美食吗?”
“我也不知道,是我手下的兵给我介绍的,说这里的冷淘可是一绝,正好来这清河县任职,就顺便来尝尝,要知道对吃,我可是很有兴趣的。”
“况且我刚刚上任,对这地方的民风也不是很了解,找个机会亲亲民也好。”
韦挺大笑道。
李柔无奈的摊了摊手,她其实也很了解眼前这位大叔,的确是个吃货。
……
车骑府中,官职最大的自然是车骑督尉,副将设别将、长史、兵曹参军,辅助车骑督尉管理车骑府。
指挥系统之下,每车骑府会分为4到6个团,每团设一校尉,管辖大概300人左右。
团下设三个旅,每旅100人,旅设旅帅。
因此,这步兵校尉算是正经的武官职,从六品,管辖着几百人的指挥官。
所以,听说韦挺要来孙家食铺吃饭,身为村政的张五德,自然也要到场陪同,可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了眼前如此骇人的一幕。
“孙嫂,这是怎么了?”
孙嫂一脸抱歉的看向村政张五德,想伸手比划一些什么,一动才发现自己的右手还泡在水中。
李嫂见状,连忙解释道。
“村政大人,是我不小心打翻了熟油锅,孙嫂为了救我才被烫伤了。”
张五德闻言,又看了看孙嫂的烫伤,眼中有着一些焦急,面色一阵红一阵白,可以看出他的关切,但更多的还是担心孙嫂不能做冷淘了,毕竟这新上任的步兵校尉就要到了。
孙嫂自然看出了张五德的顾虑,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手,示意自己不碍事,还能做。
但无论是谁都可以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