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小灰雀)-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见得一个才来一年多的人就升到了管事,每月的月钱和年底的红包也多了许多,因此这一招很快就调动起了大家的积极性,几乎都打消了熬资格的想法,个个都干得很是卖力。

    林颖芝还推出了一系列的奖惩办法,比如说有提出新想法的,不管可行不可行,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是为富来着想的,都给于相应的奖励,这比王况以前的奖惩制度又进了一步,王况以往也只是针对那些有效的建议去做奖励,无效的就没奖励了。

    林颖芝带来的变革是逐步实行的,富来客栈和富来商行这两驾马车在她的指挥下,开始提速从一路小跑到了快马飞奔。

    至于说建林酒楼和山外山,有林翰这尊大神在,管理得井井有条,根本不需要林颖芝去管理,就是她要管,那也是远外千里之外,力不从心了。

    春耕结束之后,黄大也了,跟着他的是一个矮小猥琐的汉子,叫洪大的,说是荔娘的,这次来是专程接她的。

    黄大这次去,则是直接带了的印信,去找当地的镇将借了几个兵,连同着陈大几个一共十几个人,气势汹汹的直奔荔娘的家,只这个阵势,就把荔娘的公婆和给吓个半死,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娘家人为了出嫁女子如此出头的,又有随行的当地书吏,是王况的传闻的,将其公婆狠狠的训了一通,说是连皇上都要为了王况的病而诏告天下,遍寻名医的,你们如今欺负到了他家的女郎,怕是走到哪,都讨不了好去了。

    村里的里正,族长也都出面将他们训斥了一通,并当场向黄大保证,说是以后一定负责监督着这家人,绝对不会再有欺凌的事情发生,若是有,他们甘愿提头来见。

    这个保证可以说已经很是重的了,黄大王况的想法,不想拆散了荔娘母女,就让他们都立了文书,按了手模,又有里正和族长同样的按了手模做保,这才带了荔娘的接她,至于荔娘回不,那就看她的意思,要是不愿意,王况肯定会给他安排个好去处,要改嫁就挑个好人家,不改嫁就将其女儿都接了,以王家现在的情况,不要说给她们安排个营生,就是养着也是不成问题。

    洪大当了王况的面,给荔娘又是赔罪又是连着扇了几个耳光,荔娘不忍,又放不下几个女儿,也就动了的心思。

    其实这家人的恶,就恶在其父母上,洪大自小就被父母管惯了的,从小胆子就小,荔娘受辱,他也不敢出言去管,这次见了黄大的阵仗,不知怎地,腰板就挺了起来,在家里就当着黄大的面埋怨了父母几句,也正因为如此,黄大才会放他一马,让他跟了。

    荔娘要,王况也不拦着,他,经过这样一来,荔娘的公婆怕是已经吓破了胆,再也不敢对荔娘恶语相向了。

    人来了,总是不能空手而回,和其他的王家女儿一样,王况一样让荔娘带了一包种子,也同样带了钱,当着洪大的面言明这是荔娘的私房钱,谁也不要想着打主意,若是了,定当不饶。

    洪大千恩万谢的带了荔娘了。王况这边也着人去唐兴,定了个日子,在南山脚下汇合,第二日出发去看那山洞。从唐兴到南山是二百里路,从建安到南山也是二百来里路,两边的路差不多,正好赶一天的路,天黑在山脚下的猎户搭盖的歇脚棚里住一晚,第二天爬山。

    南山,王况很熟悉,从小就爬惯了的,这时候的南山,虽然没有后世的那几条路,只有猎户和一些上山砍柴人踩出来的几乎不可辨的小路外,其他地方就都是茂密的树林和齐腰高的野草。但是,许多后世都有的特征,这时候就已经存在了,王况只走了一段,就已经和后世的记忆一一对应了起来,看来这个南山一千多年,除了树木会有所变化外,其他地方是没变化的。

    天色将晚的时候,一行人气喘嘘嘘的,总算是爬到了山洞所在的位置,山洞,也是和王况记忆中的一样,洞前一片空地,两边的山石形成一个喇叭口围着,山风吹到这里,就被喇叭口一挡,吹向洞中,带起一阵低沉的呜呜声,声音不大,不仔细听是听不出来的。

    黄大背了个包袱,在洞口,王况让黄大将包袱解开,里面是一尊一尺多高的大肚佛像,这是王况仿了这个时代还没出现的布袋和尚的模样,让王五雕刻出来的,底座上开有一个喇叭口,王况试探着走了几步,让黄大将佛像放在王况指定的位置上。

    佛像一放上去,顿时一阵阵低沉的声音响了起来,这声音不像是半夜江风吹过狭窄处而发出的那种可怕的让人听了毛骨耸然的声音,而是一种让人听了顿时心平气和的浑厚声音,如同身处于一座宏大的寺庙里,远处传来的低沉的诵经声。

    这就是王况和王五忙乎了十几天的杰作,为了这个发声,他们已经凿废了两尊石像才得。最后还是王五想出办法,去拿了厨房的吹火筒来,一边修凿,一边对着喇叭口用吹火筒吹,慢慢的调整,才有这种声音出来。

    要想让这山洞更加神奇,发出的声音就不能吓人,而是要让人听了肃然起敬,这是王况想到后世曾经在山洞里听到的声音而想出的办法,他是从鼓浪屿的得名由来而想到的,山石有孔,浪拍打会有声音,那么风吹肯定也会有声音,这个道理后世谁都懂,可这个时代,却是没人能懂的。

    第二五六章 再加一层光环

    第二五六章 再加一层光环

第二五七章 支持和拥护的差别

    第二五七章 支持和拥护的差别

    所以,王况就当着慎家人的面这么堂而皇之的将石像摆了上去,全然没有一点点的造假需要偷偷摸摸的自觉。

    石像发出了声音,王况满意的笑了,不过他还是没忘了给石像恭恭敬敬的做个揖,这才进洞里去,唬得站一旁的慎家子弟赶紧的也给石像行了个礼,他可是亲眼看见了的,之前山洞明明没有声音的,可石像一摆上去,就有了现在这种庄重的声音。

    而且,小东家还笑了,这说明?说明这里本来就应该有一尊石像,说明小东家对这山洞熟悉得很,说明这个山洞,就是有高人在这修炼过的,说不定,真的是小东家的师父啊,不然,他那么熟悉?

    山洞并不大,只得几丈深的样子,王况刚才在洞口就观察了一下,山洞中并没别人,而且从山洞前的空地四周长满杂草来看,这里,至少已经有许多年没人来过了。

    那么说来,这山洞应该是在晋隋期或者说更早的时候,是某个人的隐居之所在,可在王况的记忆中,唐兴这里并没有这样的记载,也就是说,这个隐居之人要么是没有名气的,要么是虽然有名,但却不像那些沽名钓誉的所谓隐士一样,隐居之后,还要留下蛛丝马迹让人能找得到他们,以图个名利双收。

    总之不管说,这人是不在了,或许是出门的时候就那么死在了半路上,或许夜里睡觉被虎豹衔了去,或许说是隐居一段后,因为有人前来打搅而搬了家等等,反正不会是死在这洞里面,洞里面干净得很,没有任何的尸骨残骸。

    石床还在王况记忆中的那个位置,纹丝不动的,只不过比之于王况当时见到的残破不堪好了许多,按记忆中的模样和现在对比,一千多年的风化程度和现在看起来的风化程度两相一对照,王况推断,这石床还真的是魏晋时期的,只不过不是哪位高人所留就是了。

    那么,就是它了,田黄埋在这里肯定安全,洞外安放的石像,至少可以保证一两百年没人敢去动它,有这一两百年,所有关于山洞,关于南山的神秘传说,就会根深蒂固地扎根下来,不被人打搅,也不会有人前来动这山洞里的任何。

    不过为了更放心些,王况特地让黄大后,从陈大那批人里,挑两个上来,在山洞附近找个地方住上一段,观察情况然后再做定论。

    现在藏宝的地点有了,宝贝也有了,就剩个运来的过程。

    运很好办,当初王况放出风声说要开发长溪的特产,就是为的这一步,运送特产的队伍,都要路过闽县,取道闽江到延平,这就给运田黄打好了埋伏,到了闽县,将田黄放到运剑蛏的桶底里,谁也不会怀疑到这上面去,等到差不多运完了,王况就准备给那个山洞来个“修缮”。谁会想到去查看建筑材料呢?

    原本是想到说埋到石床底下的,但是因为想到佛像,想到了声音,王况就有了更好的借口,修缮总是比把石床扛起来后再埋田黄进去要强得多,要,那个石床可是有千斤重,你正埋着呢,突然闯进一个人来,一看你在挖埋,肯定就你在藏宝贝了。

    现在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要说徐吃货这个小子是很够意思,李老2说兰亭序等字画不让给王况,他就给王况挑了件金丝软甲,说是给王况穿了防身用,所谓金丝软甲并不是说真的是金丝,这里说的金,指的便是金属,软甲其实并不软,说它是软甲,是相对于制式铠甲而言。

    软甲分三层,外层是用细铁打成的小环编织而成,中间一层是一片片的小块牛皮缀在外层上,最里面一层就是为了穿着舒适而衬的绸布。

    王况回到建安的时候,修路的官兵已经在建宁驻扎了下来,并且也遗迹开工了,软甲是让工部官员送了来的,李业嗣见了软甲是直流口水,当着王况的面是试了一遍又一遍,就差开口向王况讨要了。可这毕竟是皇帝赏的,不好开口。

    按李业嗣的说法,这件软甲穿在身上,寻常的箭是别想射穿的,就是刀剑劈砍在身上,若是普通兵将,普通兵器,那也最多是能砍断了外层铁甲,换个力气大点的,可以砍穿了第二层,但到那时候,刀剑力道已经去了大半,再也入不了肉多深了,简而言之就是说,穿了这个软甲上战场,除非对方是往你头上往你脖子上招呼,否则一般就是想死也没那么容易的。

    这点王况,唐代的铠甲做工精良,这是举世皆知的,曾经有人仿了出来后,穿在假人身上,一人拿了把日本军刀用力劈砍,在同一个部位要连续劈砍几下才能砍破。只是这软甲也太沉了点,得有十几斤重,王况转手就送给了黄大,让他穿在身上。一旁看着的李业嗣是直翻白眼。

    王况并不担心的安全问题,他也没把太当一盘菜。现在的局势是有不少人眼盯着王况,但那都是眼红于王况的金手指,可以说,除了那个心胸狭窄的于祁中,王况并没生死大仇。

    至于说那几派的明争暗斗,并不会威胁到王况的安全上来,不管是哪一派得利,他们最终还是需要王况这样的人,因为他需要王况牵线搭桥,和几个立场不明确的国公搭上关系。

    现在几个老家伙都已经王况被人阴了一把,如果王况再出事,他们不跳起来才怪,所以,只要王况一直保持中立,谁也不帮,他就暂时是安全的。至于说谁要争到了位子,给王况来个秋后算帐,这个可能根本不可能有,谁上谁下,这就是王况的优势。

    王况不敢太把当一盘菜,也是心知肚明的长处和短处,的长处是拥有比他们多一千多年的知识,尤其是信息时代那爆*炸式的知识内容;但是,不是没有短板的,的短板就是比起这个时代人来说,他不理解也不大清楚这个时代一些约定成俗的,一些豪门大阀碰到一件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