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大隋(木子)-第4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风也在考虑眼前的局势,自己该如何决定。要联合太子吗?

“杨秀是弑君者,人人得而诛之,请薛先生写一篇檄文,向天下揭示杨秀之弑君篡位之罪行,让天下共讨之。”不管要做怎么样的决定,但有一点却是没有疑问的,那就是否认杨秀。不管杨秀是不是弑君,不管有没有证据,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第一时间否认杨秀。

“是否立即向全军发丧?”刘文静问。

易风沉吟,最后还是摇了摇头,“不,暂时先不要发丧,等京师的使者过来通知再说,我们现在先拿下泥利再说。”

这个时候了易风却还要对付泥利军,这让众人有些意外。不过易风却觉得这没什么不对的,讨伐杨秀的事情并不急于一时,得做全面的安排,而眼下泥利已经被他围起来了,这个时候放掉那就是半途而废了。到嘴的肉,哪能就这么放弃,而一旦公布了皇帝大行的消息,说不定军心士气大降,泥利发现后说不定又会顽抗。他要的就是现在的气势,迫使泥利投降。为此,他愿意给泥利开出一些优惠点的条件。

易风亲自定下了招降的条件,让刘文静带着泥利的兄弟婆实特勤前去招降。

诸将退出,易风一人独自思考着眼前的局势,他该如何走出下一步?

诚如杨雄所说,如果他此时和杨勇联手,那么两人近五十万的兵力,无人可以阻拦他们。不管是杨秀还是杨广,都挡不住这股庞大的兵力。可这也有一个问题,难道他就要一手把杨勇送上皇帝的宝座?如果帮杨勇夺得宝座,杨勇是不会感谢他的。一旦杨勇控制了局势,说不定说要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了。

从现在起,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易风必须得沉思熟虑之后才能决定。

李密进入帐中,“殿下。”

易风对他点头,李密小心翼翼的打量了四周,“殿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殿下如今手握二十万精兵强将,又掌握着最新的消息,如果我们现在急行南下,必可赶在高颎得到京中消息之前到达大同。”

“法主,你有什么话就直说。”

“殿下,臣有上中下三策,可供殿下参考。”

“上策是什么?”

“上策当然是先发制人,殿下,我们要立即行动。趁现在太子还在太原,高颎贺若弼等还不知道京中消息。”李密望着易风,目光中闪过殷切狂热,压低着声音,急切的悄声说,“我们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到朔州,控制高颎和贺若弼夺了中路军的兵权,然后我们南下太原,再控制太子。再携太子南下,把在晋州的晋王也给控制在手,到时殿下手握着五十万大军,挟太子和晋王之名,兵临京师城下,铲除杨秀逆贼,然后拥太子继位。到时虽然太子即位,可整个京师却掌控在殿下手中。那时殿下挟天子以令天下,待局势稳固之后,再让皇帝禅位于殿下,一切水到渠成也。”

第480章三王称帝

“计划不错。”易风先是赞扬了一句,但却又摇头,“可是我不认为我们能做到。”李密的这个计划是建立在能夺取高颎、贺若弼的军权前提上的,而高颎和贺若弼手中现在有十五万大军,尤其是这两人可都不是简单人物,皆一时名帅名将,尤其是高颎,虽然一直都是宰相,是文官,可他带兵的次数可不少,每次都是统领大军,在调度统帅方面相当的厉害。想要把握有十五万大兵的高颎贺若弼拿下控制,很难。

李密却觉得自己的计划很有可实行性,“殿下以合围都蓝之名率军南下云内,到达后召高颎贺若弼来军中相见,到时乘机一举拿下,再夺其兵权控制其各部,完全可行。”

“不,你这计划也把高颎想的太简单了。最重要一点,我们就算行军再迅速,到达云内也还需三天,而三天后,你以为高颎还会不知道京中之变,那个时候,我们南下云内,高颎岂会不提防,又岂会轻易入我军中?”高颎做为执掌朝政近二十年的宰相,哪怕现在远离京师处于代北,虽然他没有易风的飞鸽传信,可也肯定有自己的消息来源,四五天的时间,就算代北距离京师数千里之遥,可仅是传递紧急军情,有这些时间也完全足够高颎收到京中的情报了。等高颎知道了京中的变故后,到时易风急匆匆的率军赶到云内去召高颎来军中议事,高颎会来?

计划是好的,可惜还有太多的漏洞。根本难以实现。而如果无法夺取高颎兵权,那么冒然南下。就不是明智之举。

越是此时,越需要谋定而后动。

李密后退一步。“殿下,若到时由太子掌控局势,那对殿下将极为不利。”

“可我们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那臣献上中策。”

“中策是什么?”

“静观其变。”李密为易风分析,“如今殿下拥有幽州十一州之地,还押三蕃羁麽二十一州,拥兵不下二十万,这是一支极强的实力。就算殿下什么也不做,那也是不可小视的实力。当此之时,殿下可以以为变应万变。任由他们争夺,咱们只须坐山观虎斗就行。总的来说,太子一方更占有利位置,而晋王现在则处于劣势。不出意外,当太子与高颎率河北大军回京,杨秀根本阻挡不了。到时太子称帝,殿下手握着二十万重兵,新皇在真正稳固天下局势之前,他是不敢擅动殿下的。总之。不去管京师的风云变幻,殿下只须立足北疆,稳固自己的实力就好。甚至,咱们还可以趁太子南下之机。顺便把雁门关外的朔、蔚二州也能一起拿下掌控。若有机会的话,还可以看看能不能拿下太原。当殿下控制北方大局之外,就算新皇在京中坐稳皇位又如何。殿下到时依然是不可取代的太子殿下。”

“你这是提议割据,拥兵自重了。”易风点了点头。这也算是个不错的建议了。在短期来看,似乎不错。但长期来看,眼下这个时候坐视不理中原纷争,那么确实有一个发展的好时机。可一旦等到新朝廷平定局势后,谁肯坐视他这样割据一方?到时,说不得就又是一场大战了。而那时候,他就得独自面对全天下的讨伐了,这似乎不是什么好计划。

易风摇头。

见到易风摇头,李密似乎有些失望。

“你不是还有一个下策吗?”

李密似乎并不想说这个下策,不过最后还是托盘而出,“下下之策,殿下派归降之突厥军自蔚州突入忻代,直入并州,突袭拿下太子。殿下率军紧随突厥军之后,‘击败突厥军’,救回太子。或者,太子死于乱军之中,或者不需突厥军,只派几名精干刺客往太原,刺杀太子,如此一来,殿下就是最名正言顺的合法皇位继承人,到时再号令高颎、贺若弼、杨素等各军以及天下百官讨逆诛贼。”

“确实是下下之策,万一事败,天下人将置我于何地?”

易风有些心力交瘁,确实是难以选择。

李密离去之后,一身黑色皮甲的红拂抱着剑从角落中走出,她隐藏的很好,李密刚才根本没有发现她。

“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去刺杀杨勇,一定能将他杀死。”她告诉易风,“就算万一失手,也绝不会牵连到殿下身上。”

“这事不用麻烦你。”易风笑了笑,“你只需要保护好我不让敌人的刺客刺杀我就好了。”

易风取来纸墨,提笔想给杨广写信。可只写了个开头,他又将信纸揉成一团丢进了火盆里。他并不愿意看到杨勇轻易的坐上龙椅,可他又不愿马上跟杨勇反目兵戎相见,他想让提醒杨广让他早做准备,想让杨广和杨勇对抗,然后自己好从中渔利,可他又担心杨广因此翻身,最终窃取了那龙椅皇位。真是纠结啊!

自己到底该走哪一步呢?望着那揉成团的信纸,他出神的想。

刘文静穿着锃亮的镜甲,满面笑容回来,“臣恭贺殿下。”他边说边行礼。

易风起身请他落座,“泥利怎么回复?”

“他愿意归降,”刘文静道,“但是有条件的归降。首先,他愿率部归降,但并不缴械,所部也不得被打散,他们愿意投降,并且立即退回草原,仅此如此。”

易风皱眉,“这样还不够,我可以允许他们不缴械,也不打散拆分他的部队。但是他必须投降,并宣誓效忠大隋效忠于我,另外,暂时他还不能返回草原,在这场战事彻底结束之前,他必须在我麾下听从我的调派,我为做战,直到这场战事最终结束。战斗结束之后,我会让他们返回草原部落。但在此之前,他们得为我作战。而我也将供应他们粮草,同时给予作战有功的奖赏。条件就是如此。我再给他半天时间考虑,在天黑之前他必须给予准确回复,如若不然,到时唯有一战,我将派兵彻底摧毁他们,而等他们被击败俘虏之时,可就再享受不到那样的好条件了。”

“嗯,明白。”刘文静知道这个时候态度越强硬,反而越容易迫使突厥人退让。“不知道殿下打算下一步如何行动。我说的不是关于突厥人,而是关于京师。”

“有人向我提议派刺客去刺杀太子,如此一来,我就能号令河东的二十五万朝廷大军,高颎贺若弼等原太子一党,也就会转而支持我。”易风道。

“也许如此,但也许可能事情败露,到时殿下名声扫地,白白便宜了他人。”刘文静道。“或许。殿下可以多派一些杀手,干脆把杨秀、杨广、杨俊、杨谅全给杀了,如此就再没有人可以跟你争天下了。”

易风不由的轻笑,“天下不是由几个刺客决定归属的。”

“是啊。最重要的还是实力,一力降百会,殿下既有名又有实力。根本不用太过担忧。当然,如果太子死了确实是对殿下有利的。当然,若是由别人出手就更好了。”刘文静阴阴笑着。

一队队的骑兵缓缓走出大营。他们开到宽阔的平原上,排成一个个整齐的队列。

在这支开出来的队伍的对面,还有一支更庞大的队伍阵列在前,队列前面,是高高的白虎大纛,易风身披铠甲跨坐马上,看着泥利可汗带着一众特勤、俟斤等部族首领和军官们迈步走来。

泥利走到易风的面前,解下自己的金狼头弯刀捧在手里,单膝跪地,向易风献刀投降。

“识时务者为俊杰,孤很高兴泥利可汗做出的决断,在此,孤也向你承诺,孤所答应你的条件绝不会更改,战事结束之后,会放你们返回草原。在此之前,你们就是孤的麾下将士。”易风收下了泥利的弯刀,还赐他一把骑兵刀。

简单的仪式过后,泥利军四万余人就算是正式臣服归降易风了。

对于这支兵马,易风如约并没有整编打散他们,依然由泥利等突厥首领们统领,不过十余万怀荒大军就驻扎在旁,他们却是已经没有再反复的余地了。

“为大行发帝发丧!”泥利既降,易风当即向全军公布皇帝驾崩凶信,一时全军尽皆缟素,望之如铺霜涌雪,易风又让人于中军树起一杆大旗,“兴兵讨逆!”

泥利这个时候才知道中原大变,大隋天子居然为子所弑,当下不由暗自感叹,可既已投降,此时也无法再做他想。

易风留下部份兵马守御怀荒幽州诸城,自己在怀荒誓师,然后率步骑二十万浩荡入关,向蔚、朔进军。

朔州白登山下,高颎与贺若弼经过七日夜大战,终于大败都蓝军,都蓝仅率残部逃往长城以北,余皆尽没。高颎正高兴之际,忽然儿子高表仁自京师星驰而至,带来京中剧变消息。听到这消息,刚刚大捷的喜悦顿时凝固在了高颎脸上。

“杨秀,怎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