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诗写的真好呢,好有气势啊。”陈慧儿不忘夸赞易风。
杨坚点点头,这诗确实写的很好,其实他并不知道的,这诗并非易风自己写的,其实这诗确实是首好诗,甚至算的上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不过这诗的真实主人其实应该是晋王杨广,历史上,他正是这首诗的作者。杨广拥有极佳的才华,甚至有人将杨广在文学诗词上的造诣与魏武帝曹操相提并论,称他们的诗写的好,而且极有气势。历史上杨广虽然身后背负千古骂名,但他的文学成就确实高。这首饮马长城窟行,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之作。历史上,杨广后来西巡张掖,途中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这首诗,也成为后来唐代边塞诗的开山之作,特别是在此时一洗南北朝时的宫庭艳体诗的浮华之风,一洗颓风,有引领改革当时文学新风向的代表作用。
易风送了杨广价值百万的礼物,顺便就把他将来要写的这首名诗给占为已用,算是补偿了。一首诗算一百万,杨广应当还是赚了的。
诗是好诗,但杨坚其实欣赏归欣赏,他此时真正动容在意的还是那画,不是画的技巧,而是画的内容。
仔细观看,就会发现,这幅长画,更是一卷记事。一共数十个场景,从易风纵马出城外,到整顿怀荒,训练兵马,剿灭盗匪,安置边民,以及反击拔野固骑兵,再到建立边市,修筑道路,扫清边疆盗匪。以及易风率部北上救援奚人,再到后面的舍河川大战,冰堡锁敌,长弓摧阵,饶河设伏,大俘敌军,再到慑服三蕃等等。易风用超现实主义的画风,把一件件重大的事实,用那极强的技法,让他们栩栩如生的呈出在画卷上。气势磅礴的军阵,猎猎飘扬的虎旗,狂飙突进的铁骑,晶莹神奇的冰堡,奇特的长弓,坚固的板甲,移动堡垒般的战车,以及铁勒人狼狈的画面,全都如摄影镜头一般的呈现在那里。这副长卷画,就如同是一曲激昂的乐章,让人看到之后无不惊叹。
这比起那枯燥干巴巴的文字奏章,无疑要高明的多。他让人一眼就能看清整个事情,甚至能有更直观的感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好像自己也投入其中。
就连杨坚这样已经老迈的皇帝,看过之后,都心中激荡,久久不能平息,恨不得自己就是那画卷中的主角,能亲自纵马横枪,马踏敌营,斩将夺旗,大扬汉军威武。
“爱妃把这副画送给朕如何?”杨坚望着画,爱不释手,头也没转过去的对陈贵人说道。
“奴家的东西不就是陛下的东西么,陛下喜欢那是奴家的荣幸,高兴还来不及呢,陛下尽管拿去好了。”
杨坚笑笑:“朕也不拿爱妃东西,就赐封徐德言为车骑将军,从五品,徐德言之妻为县君,视外命妇从五品。另杨林新纳妾侍陈氏,赐封县君。再从今天起,加封爱妃为宣华夫人,你看如何?”
陈慧儿愣了好一会,才惊喜道:“君无戏言,陛下可别骗臣妾。”
“君无戏言,朕金口玉言,从今天起,你就是宣华夫人了。”
从万分兴奋的宣华夫人寝宫中离开后,杨坚直接去了御书房。
“杨约来了么?”
“陛下说在御书房召见他,他已经在御书房外恭侯圣驾。”内侍回道。
“高颎呢?”
“左仆射早上被太子召去东宫了,已经派人去召他入宫,马上就到。”
杨坚听到高颎去了东宫,脸上眉头微微挑了挑,最会察颜观色的内侍们见到皇帝这细微的动作,立即心里越发的坚信皇帝对左仆射已经越发不信任了。以往皇帝对左仆射是信任有加,从不叫他名字,都是称高颎为独孤公,可是现在却常常直呼其名,甚至内侍们经常能看到皇帝在提起高颎时脸上的那丝不耐烦和讨厌。特别是东征失败归来后,这位左仆射越发不得皇帝喜欢了。
“算了,既然太子有事召高颎过去,那就不要去叫他入宫了,派人去召右仆射杨素入宫来。”杨坚用烦燥而又威严的低声说道。
“遵旨!”内侍领命退下出宫传诏去了。
当杨坚乘辇到达御书房外的时候,杨约已经恭候多时,用尖细的嗓音长声唱道:“臣杨约恭迎圣贺!”
杨坚在辇上对他招了招手,杨约立即起身跟随辇后,一起进了御书房。杨坚在御榻上坐下,杨约跪坐下首。杨约有着尖细的嗓子,甚至嘴上的胡子也是贴上去的,但他并不是宦官。杨约是杨素的弟弟,小时爬树不小心伤到下体,成了宦官一样的人。不过虽然身残,但杨约很算志坚,从小博闻强记,性情沉静。因兄长杨素之军功,而得封安成县公,后来出任邵州刺史。又入朝做过宗正少卿,不久前刚转任大理寺少卿。因为其特殊的身体状况,杨约反而很得杨坚信任,得以经常出入宫中。
“消息如何?”杨坚问,“武州军与铁勒人战绩属实否?”
杨约跪坐回答:“秘密派往塞外的几批人马都已经先后回报,他们详细查看了几处战场,并做了细致调查,结果是武州军的战绩属实。他们北上后先后与铁勒人两次大战,都获得了全胜,先后共击败五万余敌军,阵斩两万七千余骑,俘虏两万六千余人。”
第238章功高
“确定?”杨坚语气中有些抵制不住的震惊。先前虽然有消息传回,说杨林兵马北上,先后大败铁勒南下侵袭之后,歼灭漠北骑兵数万云云。不过杨坚一直不太相信,铁勒人虽然不是突厥最强悍的驸离狼兵,但也相当凶悍,若是杨林在怀荒凭着坚墙守城做战,击退几万铁勒人他相信。可如果是兵出塞外,在旷野平原与铁勒骑兵对战,武州军能大败铁勒骑兵,他是不太相信的。更何况那战果还那么的惊人,敌人全灭,武州军却伤亡很少。
“确定,几拔人马传回的消息都是一样,应当没有人敢做假。而且他们清点的武州军战果,都是有真实的首级和尸体为依据的。虽然战事已经结束,可武州军却把那些铁勒人的首级都砍了下来,还把他们的无头尸体插在路边的尖桩上。有部份没有砍头的,也全都就地掩埋了,但尸体都还在。经过仔细查探后发现,武州军的战绩千真万确。”战绩可以做假,但那些尸首却是做不了假的。不过杨约的人有点搞错了,他们把铁勒人杀的三族部落民,也都算到武州军的战果了去了。特别是那一万余被铁勒人驱赶到怀荒军阵前被射杀的奚人,更是全都一个不落的算进了怀荒军的战绩里。他们可不管是被驱赶的还是自愿的,在那些调查的来看来,既然是冲击武州军阵而死在武州军阵前箭下的胡人,那就是千真万确的武州军战果了。如此相差之下。怀荒军的斩杀数量比实际上起码超出了一万五千左右。
杨坚不再疑问了,杨约明面上是大理寺少卿。大理寺主刑狱,审核各地刑狱重案。少卿为大理寺的佐贰官,从四品。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杨约这个大理寺少卿自然是十分权重的。不过实际上,大理寺有一个正卿两个少卿,而杨约这个少卿,最重要的职责并不是真正的在大理寺管刑狱。杨约的少卿之职,只是为他的真正工作提供方便而已。他真正的职事是杨坚的耳目。手中掌握着一支秘密监察队伍,只对皇帝一人负责。杨约因其特殊的身体情况,可以方便的出入宫禁。且办事能力强,因此最后得到杨坚赏识,为他统领这一支秘密机构。明面上出任大理寺少卿,也正是为他真正的职事掩护并提供方便。
有片刻的功夫。杨坚默不作声。确认了怀荒军的战绩之后。他心中惊讶的则是武州军的实力了。一支这么短时间内成立的乌合之众,竟然有这等战力,这不得不让他惊叹。
“武州军的情况,”他缓缓的开口道,“一切的情况,朕都要知道。”
“请陛下放心,微臣已经加派人手往怀荒去,要不了多久。必定能将怀荒军的一切情况都掌握手中,禀报陛下。”
又沉默了一阵。杨坚从一位宫女手里接过一杯茶,不是传统的煮茶,而是今年才从江南开始流传开来的泡茶,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他用嘴唇轻轻的砸巴一下,他也已经开始渐渐习惯了这种绿茶了。若有所思的端详着手里的越窖青瓷茶杯,这绿茶好像也是杨林最开始发明的炒制之法,如今据说这江南的绿茶买卖,多集中于晋王之手。由此他进而想到,似乎在杨林的武州军,好像有一部份人曾经是晋王的亲信卫士。自己的次子杨广和失散多年的长孙杨林,他们之间难道也有什么关联?
杨约似乎猜出了皇帝心中在想着什么,其实在他的一连串对易风的调查之中,他也发现了一些隐秘的蛛丝马迹。比如易风南下江淮的那段时间,太子的黑铁卫曾经在江南活动。而那段时间,晋王的亲信人马也调动频繁。再有,这绿茶生意一开始是高家的,但现在却完全成了晋王府暗中掌控。而易风的武州军中,却也有不少的晋王府卫士和武官们。此外,还有许多这样的线索,不过他并没有再深入调查下去,大哥杨素曾经隐晦的暗示过他,这里面似乎有什么不能触碰的东西。
因此他立即控制了调查方向,那些线索被他掐断,但没有隐藏。
他在等着皇帝自己发现那些问题,免得日后真的查出什么天大的问题,他自己会担待不起。只要是皇帝自己发现的问题,不管是什么天大的问题,皇帝最后总能盖的住的。
“杨约,朕听说武州军现有有兵马十万?”杨坚站起来,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然后用有些严肃的语气低声问。
“回陛下,初步得到的消息,刚获得北上大捷的易风,已经完成了武州军的又一次扩编。他在北方三蕃中招募了一万余新兵,然后又在怀荒招募了大批新兵。如今易风麾下,有三个野战军和三个守备军。每个军人数将近一万八千人,六军相加,其人数确已达十万之众。”
“野战军?守备军?”杨坚问。
“这是易风麾下兵马的编制,野战军都是行营编制,是其麾下最精锐的兵马,每军以营团都队伙伍编制,共辖六营五团,三步营一骑营一车营外加一个辎重营,此外还有直属的六个团。这是易风手下最精锐的兵马,平时都驻扎于怀荒连城周边。而三个守备军,则是镇戍兵,每镇城驻兵一营五百人马,每戍堡驻兵一队五十人马。武州原有十四个军镇一百余个戍堡,这次易风北上与三蕃盟约后,易风已经与奚人达成协议,武州军在奚境西面山区河谷中修建镇堡,开垦囤田,修建道路,加强交易,因此怀荒正在新建大批军镇戍堡还有巡逻队和巡检司。镇戍人马因此大增,如今也统编成三个军,但这三个军战力不如野战军,只负责戍守城堡,巡逻道路,平常只以团为最大单位分守各城,团以上的营和军暂时都是虚置。”
杨坚暗中吸了口气,原以为十万人只是个虚数,原来却是真真确确的十万人。这让他有些恍惚,杨林怎么可能这么短时间内就拉出这样一支大军。
“陛下其实不必太过担心,武州军真正精锐之兵不过两三万之数,易风大肆扩充兵马,据说是有感于突厥人的压迫,不得已全力防范。但兵贵精不贵多,易风若是保持两三万人规模,其兵马战力能达到最佳,但现在一下子扩充到十万,只怕战力不增反降。不仅面临新兵太多指挥不利的麻烦,最重要的是如此多的兵马,养兵可是很困难的。更何况,易风的这十万兵全都是常备兵!”
“常备兵!”杨坚也知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