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秦二世(华夏)-第4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嬴腾不知道胡亥是作何之想的,竟然会想到将庞大的黑冰台交给一个没有任何经验而且终将会嫁作人妇的少女来统领。

    除非,除非皇帝不让嬴真嫁人。

    想到这一点,嬴腾先是惊了一身冷汗,随即自我安慰似得嘲笑自己以小人之心夺君子之腹。两年的交往,对胡亥的性情,嬴腾还是自认能够摸的清一二的。

    让胡亥最终选择嬴真的除了她宗室的身份,聪慧好学外,更重要的恰恰是嬴腾最想不通的地方,因为嬴真是一个宗室女子,一个对大秦有着强烈认同感的叛逆皇室,女子。

    胡亥相信,在嬴二的教导下,用不了多久嬴真就能掌控住黑冰台。

    ……

    在农历上清明节并没有确定的日期,所以在新的大秦历上对清明这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节气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

    冬至之后一百零八天就是每一年的清明。

    清明踏青扫墓更是从周王朝时就已经在神州大地开始流传,一直到后世。

    大秦历五十三年三月十四日,正是五十三年这一年的清明节。

    蒙阔从大秦最南端筑路归来抵达咸阳,到如今已经三月有余,跟随蒙阔一起回到咸阳的还有剩余不到三万人的虎贲军。

    至于在最南之南同蒙阔这五万虎贲军同甘共苦一同筑路的三万巴蜀百姓,在蒙阔收到胡亥连续三道诏令回返巴蜀时,仅剩不过万余人。

    剩余的一万余人巴蜀劳役,则是在回到巴蜀之后就从郡守府处领了报酬各自归家。

    清明这一天扫墓祭祖踏青,已经是大秦的风俗之一。

    今年的清明有一些不同,胡亥亲自主持在咸阳宫广场举行了一场不太盛大的祭典。说不太盛大只是相对而言,因为内阁并没有将皇帝今日的安排行文通告。

    但是文武百官却是在胡亥的命令下齐聚咸阳宫广场大秦英烈塔!

    在南下筑路的过程中阵亡的两万余人虎贲军兵卒以及一万多人从巴蜀征发的百姓都将在今天正式被送入英烈塔中进行供奉。

    之所以拖到现在,是因为蒙阔到达咸阳的第二天就是春节。嬴乐康已经出生,整个正月显然不适合举行归葬仪式,然后二月嬴文茵紧接着出生。

    所以一拖再拖一直到今天,清明节。

    也算是刚刚好了!

    对阵亡在修筑通往中南半岛大道过程中阵亡的近四万余人,胡亥自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连带着,蒙阔从抵达咸阳到如今,胡亥也没有召见过他。

    从二世元年也就是大秦历五十一年十月蒙阔离开咸阳前往蜀郡镇守,到如今,已经差不多近三年。时隔三年,在大秦英烈塔前,胡亥还是第一次见到蒙阔!(未完待续)

第九十三章 河西郡和安南郡

    对蒙阔胡亥并没有要冷落的意思,不出意料的话蒙阔、蒙黎兄弟在过二十年后就应该是翻版的蒙恬和蒙毅两兄弟现实版了。

    蒙阔是蒙毅的儿子,他驻守巴蜀,是为了预防南越赵佗的突然北上。如今这个威胁显然已经不再存在。蒙阔将来该去往何处,胡亥还没有打算好。

    按道理来讲,通往中南半岛的大道是蒙阔主持修筑的,没有完工。接下来如果要继续修筑的话,熟悉地形熟悉环境的蒙阔似乎是不二之选。

    只是蒙恬和蒙毅两兄弟都只有一个儿子,如果蒙阔要是在修路的过程中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蒙毅这一支就等于是绝后了。

    蒙黎如今驻守在栎阳。

    胡亥先前对蒙阔的不满,到如今其实早就已经消失殆尽。这么长的时间胡亥也早就想明白了。这里是先秦时代的大秦,不是后世华夏。

    这个时代虽然还没有到人命贱如草芥的严重地步,但是其实也相差不远了。蒙阔为了完成自己的命令,不顾军队和百姓伤亡巨大的事实,本身也不怪他。

    秦人,只知道前进,而不会后退。伤亡,有时候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大秦二世皇帝胡亥主持,蒙阔跋涉近万里带回咸阳的三万多装有虎贲军将士和死亡百姓尸骸的陶罐,今天终于可以归入大秦英烈塔受后人万世敬仰。

    这因为筑路而伤亡的三万余人,无论是虎贲军兵卒还是巴蜀百姓,户部都将按照最高规格的待遇来进行抚恤。明天,户部各司就将派员前往巴蜀两郡处理善后事宜。

    对死亡百姓的家属进行登记造册,对没有死亡但是同样立功的剩余一万多巴蜀劳役登记造册,进行赏赐和抚恤。

    这一次的公祭。并不是很隆重。主要还是胡亥考虑到如今南下的政策尚未明晰。等到大军真正南下进入中南达到那一天,这作为大秦先驱而阵亡的三万余勇士,朝廷自然会将他们的功绩诏告天下。

    ……

    三月底,领着大军南下追杀羌族蛮夷的辛胜和嬴一终于有了好消息传来。两人联名的报捷奏章在月底最后一天终于送抵咸阳。

    辛胜领着五万陇西军在密布整个陇西西南边陲羌族人领地上的咸阳劫掠队们的帮助下,如蝗虫般将方圆千余里范围内的地面给犁了个遍。

    来不及逃跑或者说没有收到任何消息的羌族人被辛胜以及咸阳劫掠队们一个不留的全部俘获。

    半年的时间,由了陇西做为后勤基地,有了大秦正规军充作坚实的后盾,劫掠队们的行动较之第一次荆云等人要容易了无数倍,而且境遇也好了不知道多少。

    黄河和湟水交界地带的羌族人全部成为劫掠队们的战利品。

    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界的积石山脉。有着黄河九曲源头的扎陵湖、鄂陵湖附近,辛胜终于追上了羌族众多分支中最大的一波,白马羌。

    在扎陵湖和鄂陵湖交界的地方,三万陇西军骑兵追上了这一支有着近六万羌族蛮夷的白马羌部落。一战下来,准确的说连一战都没有。陇西军刚刚准备冲杀的时候,白马羌的头人艚睨马戈就已经选择了投降。

    这六万白马羌,加上在其余几曲以及河湟地带被咸阳世家贵族劫掠队们俘获的近八万余羌族人,辛胜陇西军南下统共俘获了差不多十五万羌族人。

    这十五万羌族人属于羌族大大小小数百个部落的族人。连带他们的牛羊马匹、女人、财产、皮毛、珍珠玉石等等所有的物事,都成为大秦的战利品。

    当然,这个战利品需要在回到陇西后由陇西军同劫掠队们商量该如何划分,但是不管如何。这一次的收获显然比之第一次要好上不少。

    但是也仅只于好上不少而已。

    收获大,是因为出动的人太多。如果平均下来,显而易见,第二次的劫掠同第一次还是要逊色不少的。更重要的的,随着这一次三路大军南下西征,原本盘踞在大秦西北、西南边陲的各族蛮夷基本上不是成为大秦的战利品,就是成为附庸大秦的族群。

    以陇西、北地、九原为界的方圆千余里范围内。基本上已经再也找不到可以劫掠的对象了。如果想要继续这门一本万利的劫掠生意,就需要走出千里外才有可能。

    但是。千里外是什么?有什么?是无人还是有人?没有人知道。所以,咸阳城内的众多世家贵族们一方面为收获而喜不自胜,另一方面也再为今后该如何继续这生意而烦恼着。

    财富来的太容易,来的太快。很容易让人上瘾的。

    这些辛胜和嬴一自然不会考虑,他们考虑的问题是终于可以向皇帝交差了。不过这个交差,有一个问题是必须要面对的,那就是即便他们抓了十几万的羌族人,甚至将白马羌这一大部落连锅端了,却依然没有找出五十二年夜袭陇西深入大秦境内劫掠屠杀大秦百姓的幕后主事者。

    也就是说,到如今辛胜依然不知道到底是谁是羌族哪个部落杀进了陇西。辛胜询问了俘获的大大小小数百个羌族部落头人,却没有得到任何一点有用的消息。似乎那一股羌族人从来不曾出现过也不曾存在过一般。

    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奇事。

    四月初,内阁的行文经过龙卫府传到了扎陵湖。辛胜领着三万骑兵看守白马羌部落的两万余青壮在扎陵湖和鄂陵湖附近筑城,并要在黄河源头建立渡口。

    其余两万步卒则在嬴一的统领下带着劫掠队以及白马羌近四万人的老弱妇孺启程回返陇西。白马羌的近二十万头牛羊马匹除了留下十万牛羊供辛胜等人日常的消耗外,其余尽皆带回陇西交给户部吏员统一分配。

    青藏高原边缘处的第一个据点,在大秦历五十三年终于建立。这一个据点,加上蒙恬正在督造的玉门、阳关两城,大秦的版图在实际上已经扩大了近五分之一还多。

    四月中旬,内阁行文天下,陇西西南、西北方圆数千里原属羌族人的广袤土地将以湟水为界,新设两郡、湟水以北河西郡,湟水以南安南郡!

第九十四章 褚文

    大秦历四月下旬,在内阁行文天下建立河西和安南两郡后仅仅五天,吏部就火速下达了对河西和安南两郡的郡守以及郡尉人选的任命。

    宗正府给事中嬴誉、给事中嬴直官升两级分别迁任河西和安南两郡郡守。蒙阔赐骁骑将军号,任安南郡尉;九原副将苏角赐武威将军号,任河西郡尉。

    两郡郡守下理政司、布政司、按察司、督造司、判官等各司吏员也尽皆都从内史郡、包括咸阳、雍城三地抽调完毕。当然各司主官如今还是没有的。

    没有从皇家学院中遴选而是从内史郡中抽调经验丰富的吏员赶赴这新设的两郡,自然是为了用最快的速度搭建好两郡基本的构架,尽快建立有效的统治了。

    究竟这些抽调的吏员到底谁能够升任两郡各司主官,显然在今后的时间里只有两郡郡守来考察并向吏部提出意见,最终由吏部来任命。

    除河西和安南两郡外,平夷、内蒙、辽宁、黑龙江四郡包括郡守以及郡守之下各司吏员吏部同样也在紧急的遴选当众。

    将民生和军事从各郡中彻底的分开,以免各郡主政者势力膨胀到朝廷无法遏制的地步形成国中之国。这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胡亥都必须慎重对待的一件事情。

    帝国的版图再大,却不能在地方上做到中央的政令令行禁止、不能对地方保持强有力的有效统治的话,就算把全世界都囊括到大秦的版图内在先秦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那除了给自己脸上贴金,还能有什么用?只不过是镜花水月而已。

    ……

    咸阳,灞宫。

    笼罩灞宫的茂密松木林一年四季长青,只是随着春天的到来由原本的深绿而变成了诱人的嫩绿。

    灞宫靠近渭水支流的一侧。原本茂密的松木林早在年前就被砍伐出一块足足有三十亩方圆大小的空地,这些空地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块块耕犁精细纵横阡陌的水田。

    将袍襟下摆塞在腰间、赤着双脚站在田埂上的褚文看着三十亩已经变得葱绿一片的水田,乐呵呵的在皱巴巴的青袍上擦了擦手上的泥巴,浑然不知自己的官袍上已经是泥泞一片。

    这些葱绿就是农家几位老人用生命跟随蒙阔从中南半岛换回来的,但是,这些来之不易的野生稻种上每一颗都沾染了龙卫府死士们的鲜血。

    如果没有他们,这些稻种绝对不可能出现在咸阳。更不可能像如今这样看到大片的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