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1981-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微微愣了一下,郑凯韵却是忽然微微笑了笑,站起来,说,“既然这样,就谈到这。”

他转身走了。

王嘉庆目送他离开,心里反而没底了。郑凯韵表现得太有底气了,这很不正常。如果王嘉庆坚持反对,郑凯韵是没办法的,哪怕是书记,他也没有经营方面的决定权。

除非……

王嘉庆心里闪过一丝不太好的预感。

他的预感很快被证实了,第二天下午,他在办公室接到了省府领导的电话,他站在那里听电话,脸色越来越难看。

“领导,新光明厂不是经营不善的企业,我们的情况很好,至少现在是没有引入港资改制的必要……”

“小王啊,你不要再说了,我再强调一遍,这是省委省府的要求。”领导语气很严肃地说道,沉默了一下子,缓和了一下语气,道,“小王啊,新光明厂的情况难道省委领导不清楚?你不要以为领导们就什么都不知道。新光明厂是部队移交过来的重要资产,去年也很是为省里争了气创造了大量外汇。但这就不是一个企业经营好就不用改制的事情。”

省府领导沉声说,“香港永基集团是优秀的港资企业,吴永基董事长去年还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小王,你是新光明厂的厂长,要有大局观!”

王嘉庆心中万分的无奈,他意识到香港永基集团要求注资这个事情,不是企业日常交易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经过慎重的思考,王嘉庆咬牙说道,“领导,我能明白,您说得对,我是新光明厂的厂长,我要为全厂上万名职工负责。一切以厂子和职工的利益出发,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新光明厂没有必要引资。”

他坚决的态度明显让电话那边的省府领导愣了好一阵子。

过了一会儿,省府领导生气了,道,“王嘉庆,这是省委省府的要求,你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领导,您把我撤了吧!”王嘉庆火气也上来了,“只要我在新光明厂厂长这个位置上,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新光明厂不会接受香港永基集团的注资!”

“你!”

省府领导“啪”的把电话给挂了。

王嘉庆站在那里,慢慢的把话筒放下来,发了一阵子呆,过了不知道多久,他的眼睛才恢复焦点。

深深呼吸了一口,他飞快拿起话筒打了内线,“备车,去奋远公司!”

“厂长,要通知奋远公司吗?”秘书请示。

“给余总打电话,我马上要和他见一面。”王嘉庆道。

“是!”秘书马上安排了。

王嘉庆知道余嘉豪这几天都在奋远公司总部那边,李路出事,他哪里也不去,就在总部坐镇。

抓起公文包,王嘉庆大步流星地离开了办公室。

第482章 老王的神操作

奋远公司总部在港务局南边,就是一开始购买的那座门字形三层楼,中间是朝南的篮球场以及四侧的水泥地面空地,进入院子的大门就开在南边朝北的位置,整个院子有围墙围着。

起步的时候,这里非常繁忙,许多房间都被当做仓库来用,每天都有很多的卡车进出这里运来货物送出去货物。随着业务的高速扩张,这里早已经剥离了中转中心的功能,除了保留一号店以及一号店的仓库之外,是作为奋远公司总部驻地而存在。

临街的门店是第一家奋远电器商场,也是奋远电器商场总店。在奋远内部,这个家门店相当于部队的教导队,不断的有完成培训的人员从这里出去,分配到各地的分店,源源不断地为各分店输送人才。

在这种情况下,奋远电器商场总店的店长是由副总郭翰威兼任,郭翰威外派之后,李家华接过店长一职,日常工作是副店长负责。于是在奋远内部逐渐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能当上总店副店长,意味着一只脚踩进了公司管理层的范围之内。

余嘉豪接到新光明厂的电话之后,就在办公室里等着王嘉庆的到来。这个是任何一方的任何动作,都带着不确定的因素,余嘉豪不敢怠慢也不敢随意应对。

对他来说,李路出事之后他才发现李路的存在对公司的影响有多大。在这样的突发状况下,他处理得不错,以强有力的姿态保持了奋远公司的稳定。从牛军那里得到李路留下的指示之下,才算是放下心来。

而在得到李路安全的确切消息之后,那颗心才算是真正的放下来。

新光明厂的王嘉庆主动约见,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他下意识的认为和李路有关,毕竟李路还担任着新光明厂公安保卫处副处长的职务。不过,如果是为了公安保卫处的事情,来找他见面是不对的。

特殊时期,两名见面很少的企业领导简单地寒暄了几句,就屏退左右切入正题。

余嘉豪看见王嘉庆的脸色不太好情绪似乎很激动,因此也引起了重视。

“余总,冒昧前来,实则有一件很紧急的事情。”王嘉庆心里已经做下了决定,因此没有丝毫的犹豫,道,“这件事情真正算起来,也是因李路而起。我知道奋远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在李路手里。在说之前,我得向你求证一件事。”

余嘉豪道,“王厂长你请说。”

“李路到底是不是活着?”王嘉庆沉声问道。

余嘉豪很肯定地点头,“是的,他没事,很安全,这是军区情报部门落实的消息。”

王嘉庆道,“这么说,他是故意封锁了消息。”

正厅级厂长,王嘉庆不难猜到李路这么做的目的。

对王嘉庆,余嘉豪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微微点头道,“是的,这是一次整顿内外的机会。李路的确是这个意思。”

“那我就放心了。”王嘉庆考虑得很清楚,新光明厂有没有问题?有大问题。庞大的离退休职工群体就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他看得很清楚。新光明厂的车间是二十四小时人歇机器不歇地生产,因为产品卖得很好。

在光鲜的态势之下,能够冷静看到新光明厂顽疾的人,恐怕厂里就只有他王嘉庆一个人。一旦销量受到影响,那么这些问题就会迅速暴露出来,首当其冲的就是每个月的庞大的人员费用支出,尤其是三千多名离退休职工的保障费用。

三千多人啊!

郑凯韵不关心产品,也不关心产品的竞争力,更不关心新光明厂的市场竞争力。王嘉庆不行,他必须得关心。一拖已经发力,全国还有那么多拖拉机厂,甚至许多中小型机械厂也开始涉足拖拉机厂的制造。

王嘉庆一直在考虑如何增强新光明厂的市场竞争力,拓展产品线是他的第一考虑,比如生产汽车。他为什么坚决反对香港永基集团的注资,因为那和他规划的发展战略完全的不符,而且会给新光明厂戴上一个枷锁。

他最希望的是和红星厂展开深入的合作,进行汽车的生产。

而另一个原因是外贸。

郑凯韵知道外贸很重要,创汇是第一大任务,但他不一定对外贸对新光明厂很重要这种意识。王嘉庆预料到,未来国内的拖拉机市场会越来越难混,加强对外出口是保持稳健利润增长的最有效的手段。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和红星厂保持密切的关系。

谁知道红星厂是怎么做到和那么多国外贸易公司保持良好关系的?没人知道,但是红星厂就敢和新光明厂草签了对美国出口履带式拖拉机的合同!

同样的承诺,等于是红星厂给新光明厂打了包票,创汇,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因此,面对郑凯韵一帮人明显的针对李路出事后的一系列动作,触及到了新光明厂的利益,王嘉庆根本不会犹豫就做出了站在红星厂这边的决定。

他怒怼省府领导凭借的不是情绪,而恰恰是因为他很冷静,非常清楚新光明厂应该如何选择才能保持着旺盛的活力!

实际上,能够看到新光明厂隐藏着的顽疾,已经说明了王嘉庆这位国企领导人具有许多人不具备的远大的目光和洞察力。

反对,不是简单的反对,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略微思索了一下,王嘉庆把香港永基集团要注资新光明厂的事情介绍了一遍,他没有隐瞒,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并且强调这是上面给的政治任务。

余嘉豪于是明白了,这对新光明厂绝对是一记重拳。

“王厂,我这边,能够提供什么帮助?”余嘉豪直截了当地问,鉴于李路和王嘉庆的关系,他也不会矫情。

王嘉庆沉声说道,“奋远公司是港资合资企业,既然我没办法改变香港永基集团注资这件事情,那么只能再引进一家企业注资。”

“你希望奋远公司注资新光明厂参与改制?”余嘉豪大感意外,随即马上心里为王嘉庆的这个策略叫好。

这样的操作简直完美!

余嘉豪感到,他还是小看了王嘉庆这个人,这个人太有头脑了。

第483章 得李路来决定

上级领导要求仅仅是港资参与改制,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尤其是在省城市第二运输公司的改制一波三折的情况下,省府非常的需要一次完美的改制案例。

效益很好的新光明厂恰恰是因为效益好,这才被看上。既然效益不好的省城市第二运输公司改制遇到了重重困难,那么效益不错的新光明厂拿来改制,就不会有那么多困难了吧?

这种简单的思维看着匪夷所思,却是当前领导们的常态思想!

不交个二三十年学费怎么行!

关键在于,新光明厂是部队移交的工厂,省府这边心里没有很大的负担。另一个原因在于,新光明厂的利益关系较为简单,毕竟接收不久。省城市第二运输公司则不然,那里面水深得很,各种利益关系纠缠。李路当时搞了一次,就惊动了那么多人,可想而知。

这些情况余嘉豪是知道的,在这种情况下,王嘉庆的这个操作,可以说是起到了反败为胜的作用。原因再简单不过——既然你们认为新光明厂这塘水比较清澈,所以不管不顾不考虑现实情况地要求港资注资进行改制,那么我就把水给搅浑!

你要香港永基集团注资,那我也拉一个帮手进来,而且是比你香港永基集团要更具优势的企业!

奋远公司哪怕是在香港,也是名声在外的企业,和三蓝社的硬对硬对抗并且完胜就说明了问题!

余嘉豪想通了这个关节,不由的笑着拍了拍手,“王厂,这是一步妙棋。”

王嘉庆无奈地笑道,“如果不是被逼得没办法,我是不会选择走这一步的。新光明厂有顽疾,这是客观事实,但绝对没有到要进行改制的地步。退一步说,哪怕要引资进来进行改制,无论如何香港永基集团都不是合适的对象。”

长叹一口气,王嘉庆道,“我听得出来,香港永基集团要注资新光明厂这件事情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得到了省委的允许,省府会要求尽快落实。五千万港币,我估计香港永基集团会要求百分之四十左右的股份。”

“这不可能。”余嘉豪吃了一惊,摇头道,“新光明厂手上的外汇订单都不止五千万港币。”

王嘉庆摇头道,“余总,你不了解国企。单单从商业角度来看,新光明厂的估值起码值十个亿。可这里面不单单是商业方面的因素。”

“省府会对股份的分配做出明确的要求?”余嘉豪皱眉道。

他想到的是,倘若如此,奋远公司注资就没多大意义了。因为如果省府心里向着香港永基集团,铁了心要引进这个港企,注资的多少就成了次要原因。

王嘉庆道,“基本上是肯定的。确切地说,是省府会主导双方的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