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神道(南枝)-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庄经道人不愧是对着些东西比较感兴趣的,听到黄俊明问道自己身上,思索一番之后连忙回答:“师尊,弟子听说过西汉刘安在他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说:“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黄俊明见着庄经道人还真的知道,不由得赞赏的多看了庄经道人几眼,随后说道:“所谓“削冰令圆”,说的是冰凸透镜的制作方法;“以艾承其影”,艾就是针灸用的艾绒,为易燃物;“影”则指的是指将阳光汇聚在一起的那个点,为师称它为焦点。这一点你也可以试一试嘛,咱们天仙宫可不缺什么冰和艾绒,去找个锡壶去!在弄点热水回来,为师给你演示一番!”

    庄经道人听黄俊明要给自己演示怎样用冰取火,早都乐得心花怒放起来,听到黄俊明指使自己去取东西,那还有什么不乐意,开心还开心不过来呢,不用黄俊明再次吩咐,直接一溜烟就找东西去了,锡壶这东西每个道士的房中都有,但这冰只有伙房才会存上那么一些,热水嘛伙房也是不缺的,所以这庄经道人一路小跑直奔伙房,跟着冰火道人交涉一番之后,取过东西又是一溜小跑跑了回来。

    天仙宫的锡壶底部正好是个凹下去的球面,最是合用,黄俊明将热水倒入锡壶中,又取过一块比较薄的冰,放在石桌上,至于那写满了了笔记的纸早就让庄经道人跟宝贝似的踹在了怀里,也就没了打湿的危险。

    黄俊明在庄经道人的注视下,壶中装满热水的锡壶在一块冰块上旋熨,不一会得到晶莹剔透的冰凸透镜,只是黄俊明的这凸透镜可比这现代的玻璃凸透镜大得多, 用古人的话说那就是冰明莹形大而凸稍浅。 至于为什么冰明莹形大而凸稍浅,黄俊明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凸透镜的聚焦能力以其口径与焦距之比的平方来表示,所以,口径大的透镜,有利于聚焦能力的提高。凸起程度浅者焦距长,焦距长则不利于聚焦。这是黄俊明考虑到冰会放出寒气,寒气下行不利于生火,所以要适当拉大焦距,以减轻寒气对焦点附近温度的影响,使取火容易成功。黄俊明可不想第一次给这新徒弟做实验就以失败而告终。

    至于这冰制作的凸透镜的方法,黄俊明还是要感谢清朝的郑复光,郑复光也是根据刘安的《淮南万毕术》中的记载几经试验之后慢慢成功的。 倒也便宜了黄俊明这个一知半解的人。

    ————————————————————————————————————————

    明天改回来,改回来,改回来。

正文 no、187 徭役

    no、187 徭役

    一里地修路四十贯,就算成本降低到一半也要花费二十贯,整个大唐的驰道千万里,万万里那都是少说了,如此一来国库的拿点钱财怎么够用?听到周鹏飞的答案,在场的官员们都是一阵沉思,眼睛不住的瞟着天仙宫的方向,这位仙师还真能给人出难题啊。

    “陛下,其实这一里地二十贯也不贵。往日里修普通的驰道也要花费十六贯到十八贯一里,只是平日里修路时一般都是征发徭役不必花人力钱罢了,抛去人力钱,工具费用,徭役的伙食费用修一里路一贯钱足矣。”房玄龄看着正在沉思的李世民,心中对李世民的想法也有所了解,缓缓开口说道。

    房玄龄话音刚落,身旁的几个官员赞同的点了点头,可没等李世民发表意见。又听官员中有人说道:“房大人,自大唐开国以来和基本上没有开过徭役啊,就算是开徭役也仅仅是协助修城而已,最多二三十日就散了。要是修路的话恐怕日子更久,民众都来负徭役了,何人去种粮?再者,先秦前隋因何而暴亡?还不是沉重的徭役引发民变么!虽说是省了钱,但也是一个大大的隐患。” 说话的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在这武德末年贞观初年的权势远没有贞观后期那么强大,现在也是暂领户部而已,要真等着长孙无忌像是后来那样权倾朝野,还得等到杜如晦。秦叔宝等人亡故之后。

    不过现在来看,长孙无忌说的也没错,这徭役一事的的确确是当权者最为头痛的事情之一,如果不向民众征发徭役,那股评家的基础设施谁去干?如果征发徭役,那个度怎么掌握?先秦修长城,修陵墓征发了多少徭役。最终呢,还不是暴亡,成为了第一个因为农民起义推翻了的朝代。再往后看。汉朝在盛世而亡先不管他,三国两晋南北朝,称不上是大一统不去管它。隋朝统一了中国,而之后呢?隋炀帝开凿运河,又征徭役。二世而亡。这对于现在大唐的当权者来说,这是什么?前车之鉴啊!

    谁都知道修路好,可当初谁都知道修长城好。现在也能看出修大运河好,长城是抵御外敌的第一道防线,他的作用不用多说,这从历朝历代都去修建长城就能看的出来,大运河呢?修好之后连三十年都没有,现在却成了大唐南北两边商业沟通和人员流动的大枢纽。这些朝臣手中谁没有点产业。谁的产业没经过过运河?南方叛乱需要北方调兵的时候,又那次不是通过运河去调送?虽然嘴上还是对隋炀帝不屑一顾,可是对于京杭运河的好,朝官们心如明镜似的。

    这水泥路,通过方才李世民和众位将军的跑马就能看的出来。绝对比这大土路要好的多,虽说现在那些用运送物资做实验的兵丁们还没回来,但是再怎么笨也清楚这水泥路的的确确的比原来的夯土驰道要快捷,方便,于国来说,运兵速度加快。运送物资速度加快,于私来说,自个家那些商品通过水泥路,绝对能辐射到全国。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虽然可能你没有那么多东西去运送,没有马匹在上面驰骋,但是怎么着也是方便了你出行了啊,平日里走夯土路,一天走个几十里腰酸背痛腿抽筋了吧?你要走这个,一片坦途,一天走个百八十里的不是什么难事吧?

    这些东西李世民这个当皇帝的懂,官员懂,相信经过讲解之后士子懂,可是那些民众能懂么?豆大的字不认识一个,你跟他讲没准也讲不通,在民众们看来,服徭役是什么?那是丢了半条命的事!再说修路跟普通民众又有什么关系,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没守够呢,出远门方便?这一辈子可能都出不了自己的县城村子。道路再好和他们的关系好像还真没那么大,累死累活没钱赚,地也没法耕。这帮子舍田翁能干?时间一长不暴动那就怪了。用徭役修路修上他几十里上百里没问题,要是把全国的驰道修了,那肯定出事!

    “哎,算了。这仙师又给咱们除了个大难题啊!”李世民左思右想想不出一个好方法,不由得叹气道。

    众臣子们也都是深深的表示同意,明知道是好事还做不了,是够让他们郁闷的,可这个蛋糕黄俊明已经给大唐的人们画了出来,把人馋了个够呛,想吃的时候却发现只是一个画而已,想吃还得自己做,自己做又做不出来,干看着图画流口水。能不让人怨恨么。

    “陛下,既然是仙师出的题,那为什么不去请教仙师呢?”长孙无忌这个胖子轻声说道。

    对啊,既然仙师说了怎么修路,那没准还真有修路不伤民的方法!李世民和众位大臣被长孙无忌这么一点就醒了。看向天仙宫方向的目光又是一阵热切。

    “你们先呆着,朕一个人去天仙宫。”李世民看着众人纷纷有请命上山的神色,开口将上天仙宫的这件事揽到了自己头上,若说这群官员里面也就周鹏飞一个六品绿袍官和黄俊明这个当仙师的比较熟悉,剩下的之后李世民这个当皇帝的了,这国家大事交给绿袍官去问,是不是有点太过于寒蝉了?所以李世民下定决心还是自己去比较好。至于那些原本和黄俊明没有那么多交际的官员为什么也想请命上山?很简单这是稳赚不赔的政,绩啊,谁不愿意去,拿回来了那是荣耀,拿不回来,也没有什么损失不是?

    “一会士卒们回来,好好记录一下他们在水泥路上和原先驰道上的时间差。朕要看看,这水泥路比那原本的驰道要好上多少!”李世民翻身上马,临走时还不忘了对着臣子们嘱咐一番。随着马蹄在水泥路上的哒哒声渐行渐远,朝臣们除了必要的,也都放松了下来,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谈论起今天所见的水泥路来。

    ———————————————————————————————————————————————————————

    抱歉,抱歉,西南重感冒,昨天发烧三十九度五,没有来得及更新,今天也是浑浑噩噩的,哎,破寝室,外面零下十度,屋里穿的比屋外都多,晚上睡觉一蹬被子,果断感冒发烧流鼻涕。今天就一章,实在是写不动了,挂吊瓶去了,哎。。

正文 no、188 皇兄,师傅说他不属于这个世界

    no、188 皇兄,师傅说他不属于这个世界

    李世民策马扬鞭在新修的水泥路上,没过多久,遇到了在水泥路上返程的士卒们,士卒们显得很轻松,一路还有说有笑,显然是没有尽全力。看到李世民策马过来,连忙正色对着李世民行了个军礼,李世民挥手示意无空多言,与士卒们擦身而过,大约距离天仙宫二里地左右的地方,又碰上了走土夯驰道的士卒们,很显然,这些士卒远没有先前的那些轻松,显得疲惫不堪,甚至可以撑得上是汗流浃背。李世民略微在心里合计,这一来一回,走水泥路的人比走夯土驰道的人的速度将近快了十二三里,这还不算他骑马的这一点时差。最重要的是,走水泥路的士卒们很显然还有余力。再看看这走夯土驰道的,高下立判。

    作为一个从沙场上穿身多年的皇帝来说,没有人比他更明白,在长距离跋涉后,士卒还留有余力对一场战争的重要性,更加暗自下定决心已定要将这水泥路的省钱方案弄到手。

    水泥路的成本比夯土道高出不少,细细算来也就是高出了个水泥的钱,李世民最近对水泥比较上心,知道这水泥的成本可以说不低,一斤水泥十文钱,要知道大唐现在一斤米才三文钱。这个价格不可谓不高。按照工部的推测,若是没有炸药进行开采石灰矿,恐怕这价格还要翻上几翻。

    先前也说过了,这大唐虽说还保留着徭役制度。但基本上做的活计也无非是修补城墙,填补道路这一类小事,一不费时间,二不费金钱。可若是修路,就等于将这原本的驰道全部摒弃不用,这样一来,人手去那里凑齐?徭役怕民变。雇佣国库没有钱,是在是让人左右为难。

    不知不觉中,李世民已经跑到了天仙宫山下。随手将马,交给山门处的道士,自己让守山的小道通传之后则在山门处等了起来。可这一等就是半个多时辰。黄俊明一点音讯也没有,原本去传话的小道士也没有回来。这让李世民有些焦急。连忙催促山门处的道士再去通传。

    有一个小道士去通传了,可这一等又是两刻钟没有消息,这可急坏了李世民,李世民在山门处叫小道士去叫黄俊明无非就是为了求快,可这速度已经几近一个时辰了,黄俊明还是一点消息也没有,李世民现在恨不得直接跑到山上,找到黄俊明单谈。可心底还是有个声音在对着自己说:“再等等,再等等。或许再过一会仙师就下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