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赞急忙吩咐道:“快!写书信一封,就说是扎卡瞒着本王私自出兵。幸得本王亲自追至卡拱镇外将其追回,并将扎卡斩首,首级送往宋庭以示谢罪,还望宋庭看在大宋吐蕃交好的份上,不再计较此事。”
第一百一十三章 古来征战几人回
胜捷军大捷,这在整个大宋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大胜仗。估计此战可名垂青史了,仅仅三千厢军,打败了十倍与敌。
文征明看着身边零散的八百将士,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八百人血战一夜而今剩下身边这不足二百人,胜捷军敢死队以巨大的伤亡换取了这次的胜利。
反观张麻带着的这两千多人损失就比较小了,他们一路狂追出几十里,追的高量成魂飞魄散风声鹤唳。
成都府,都虞侯林苑正看着静悄悄的城外,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成都府两个军政最高指挥官现在都已经去了卡拱镇,恐怕此刻都已经埋骨沙场了。
再看看身边这些征集来的老百姓,他们那里懂得什么打仗。不过修筑城墙之类的活儿他们倒是干的很卖力,逐鹿中原,古来枭雄们都把中原当成他们猎鹿的猎场。这些普通老百姓别说是杀人,就连拿个武器都战战兢兢。
现在整个城墙上都插满了无数的旗帜,一个个大大的‘宋’字仿佛在向世人炫耀大宋的主权。
林苑正不怕死,他曾经很怕,怕的要命。可现在整个胜捷军怕都已经伤亡殆尽,这些都是自己的兄弟,患难与共的战友情。他们都死了,都埋骨在卡拱镇,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眼下就等着敌军打过来,一己之躯战死在这城头便了。
城墙上的百姓和几十名官差打扮的军人在守卫,这些官差们拿刀吓唬一下老百姓还可以,让他们打仗实在是为难他们了。
有一位士兵双腿发抖,握着长矛的手都在颤抖,林苑正认得他是成都府衙的廖都头。
林苑正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廖都头,紧张什么。”
廖都头脸色煞白:“我,小的不紧张。“话虽如此,可身体就是止不住的发抖中。
平日里这些官差个个趾高气昂,欺负起来老百姓是耀武扬威。现在把他们扔到城墙上守卫成都府,他们个个如吓呆了的母鸡,再也没了平日的嚣张气焰。
“害怕,没什么。:”林苑正说道:“我也害怕,可你回头看看。若是咱们因为害怕守不住这成都府,身后这千万百姓都会惨遭毒手。你知道吐蕃蛮人破城以后会干什么,对吧?”
廖都头打了个寒颤,他太了解这些蛮人了。抢劫杀人,劫掠妇女,甚至是屠城。没什么他们不敢干的事儿,想到这里廖都头竟然奇迹般的不再发抖。只见他咬着牙:“干他娘的!”
林苑正笑了笑,又拍了拍他的肩膀。
“都虞侯!敌人来了!”一名士兵指着晨光远处的一片黑点。
林苑正一惊,终究还是来了,只见成都府城外的远处的黑点越来越近,无数人马正往这边涌来。从来的人数判断这应该是敌军的先锋部队。
“备战!”林苑正大喝一声。
城墙上百姓所扮的士兵们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唯一能做的好像也就是握紧手中的武器和插一些旗帜。每个人都感觉喉头发干,握着长矛的手心全是汗水。
敌人越走越近,突然林苑正发现不大对劲。他仔细睁大眼睛,只见前方来的是宋军的旗帜,没错,是大宋的军队。
他们的旗帜和铠甲,他们的马匹和武器,这不就是咱们的胜捷军吗。难道他们没有死?
“是张大人!”一名眼尖的士兵看到了骑在马上的张麻。
“还有文统制,那个是吕都虞侯!是他们,他们回了来!”又有人大喊一声。
这几日成都府的百姓一直都被放在火上烤,谁都知道吐蕃和大理联军就要打进来了。他们想弃城逃跑,可他们看到上天赐予他们的富饶的土地,还有祖先们留下来的房舍、街道、水井、牌坊。他们犹豫了,这些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地方,离开了这里他们又能到哪里去。
于是城内的人们在等待着,等待着城破的那一天。可谁人又能想到,成都府守住了。守住成都府的不是大宋的正规军,不是能打的禁军。而是谁都瞧不上,谁都吐口唾沫的厢军。地方厢军在百姓眼里就跟渣宰一样的存在,他们欺压百姓,爱占小便宜。
其实这不能全怪他们,厢军的待遇底下,他们不搞点副业根本养不活老婆孩子。虽然他们闲时也农忙,可毕竟军饷太低。
可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守住了成都府。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胜捷军的尊严,我们可以骄傲的说,我们打败了来犯之敌。虽然我们还是渣宰,我们还是只会好吃懒做的晒着太阳互相吹着牛逼。
林苑正慌慌张张的从城墙上奔了下来,他来到城门口。这出去的三千胜捷军回来仅仅剩下不到一千人,他们衣衫褴褛,鲜血和污渍已经让他们分不清本来的面目。每个人都疲惫不堪,不过疲惫的脸上此刻终于露出了笑容。
林苑正双目含泪,张麻骑在马上摇摇晃晃的走上前来,他冲着林苑正微微一笑:“我们,打赢了。”然后从马上一头栽倒下来。
旁边的士兵慌忙将他接住,林苑正走过去背起了张麻,他就这样背着这个成都府尹一步一步的往城内走去。
城墙上的守城的士兵呼啦一下全部奔到了城外,他们冲进了胜捷军人群,架着那些疲惫不堪的士兵们一步步的往城内走去,他们是英雄。
文征明被人用担架抬着,他看着眼前的成都府,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咚咚咚。。。’一阵锣鼓声从城内传了出来,无数的百姓自发的来到城门迎接他们的凯旋之师。
这残破不堪的一千胜捷军将士犹犹豫豫的往前走着,他们不敢相信这些平日见到自己都会在背后吐唾沫的百姓会如此热情的对待自己。
胜捷军的伙食可谓用猪食来形容,他们吃着最糙的杂粮饭,一年到头见不到一丝荤腥。此刻的他们却被食物和人群包围。
百姓们拿出家中最好的食物,有人端着一碗红烧肉,有人端着一碗熟鸡蛋,还有人端来了水果。他们将这些食物端到了胜捷军的面前,人们兴奋的撕扯着,使劲地拍打着这些将士的头。对这些目不识丁的百姓来说,这是他们表达喜悦的方式。
第一百一十四章 杀牛宰羊备酒浆
将士们突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这些卑微到泥土里的胜捷军们这才发现,原来他们也是要脸的。文征明勉强的从担架上坐了起来,张麻早已被前呼后拥的醒了过来。
文征明很快恢复了以前在胜捷军中那份厚脸皮:“乡亲们,破敌乃是我胜捷军的分内事。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此乃天经地义!今日乡亲们备牛羊酒浆,本统制替胜捷军的兄弟们谢谢了!”
群众一水的叫好声,人们纷纷的鼓掌。这时人群中响起一个老者的声音:“好!壮哉呀!壮哉!”
“是罗老爷,罗老爷来了。”人群小声的嘀咕着,纷纷让开了道路。
罗氏一族是成都府大户,罗家宗是罗氏一族的掌门人,年逾六十的老者,在成都府跺跺脚都能颤三颤的人物。
张麻听到这个声音立刻清醒了,他从林苑正背上跳了下来笑眯眯的走过去一抱拳:“哎呀,罗老爷子,您怎么来啦。”
别看张麻是个府尹,开封府最大的官儿。可强龙不压地头蛇,平日里罗家宗并不怎么鸟他。罗家家大业大,朝中还有人做官,他一个小小的府尹从四品,还得巴结自己。
而此时的罗家宗却非常热情,他拽着张麻的手:“好样的!好样的!张大人,豪杰,英雄豪杰啊!你是我大宋的栋梁,我成都府的骄傲啊!”
这一顶顶高帽子扣过来,张麻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彻底击晕。平日里自己去见罗老爷子一面都不可得,今日没想到对方这么热情:“罗老爷子,您说哪里话来,这都是我们这些父母官应该做的。”
罗家宗紧紧的握着张麻的手:“张大人,壮哉!壮哉呀!以后在这成都府有什么事,尽管找老夫,我这把老骨头说句话多少还算管用。”
张麻大喜过望,地方上的事物错综复杂,成都府各个族群之间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张麻身为成都府的府尹,处理起来自然颇为棘手,有时候只能请一些德高望重的人物出面来摆平此事,为此他带着名帖去了罗府好几次,罗家宗都是闭门不见。
没想到今日罗家宗竟然答应的这么痛快,这以后成都府的事就好做了。府尹属开封府所置,赵桓上台以后在各州府都设置知州或者府尹,知州和府尹同级别官员,一般都是从四品或者正四品。实际上类似于一省之长,只是大宋的州府都很小,一般一个州府下辖三到五个县。
“那就有劳罗老爷子啦!”张麻赶紧点头回礼。
罗家宗却松开了他的手,他在寻找着另一个人:“文统制呢,文统制哪里去了?”
说起文征明,他和罗家宗还有过一段矛盾。厢军苦,在地方既负责治安,又需屯田。可成都府里上好的肥田十之八九都在罗氏一族手里,文征明曾经为了河西两千多亩土地差点与罗氏一族火拼起来。
这罗氏一族家大业大,赵桓颁布土地令的时候,禁止土地兼并。于是成都府两千多亩土地被公开叫卖,本来这块土地是拨给胜捷军的,也是为了安抚地方武装。谁知道最后罗家宗以高价购得河西这两千多亩肥田,既然禁止土地兼并,那罗家宗就把这两千多亩土地划到罗氏族人手里,实际上土地使用权还是罗家宗的。这样朝廷也是毫无办法,胜捷军自然不答应,差点发生暴动。
罗氏一族在成都府实力庞大,登时召集乡民与胜捷军开干,最后还是由朝廷出面,给胜捷军每人补偿银子才平息此事。
文征明正坐在担架上气喘吁吁,刚才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使他浪费了不少体力。这时罗家宗在族人的搀扶下看到了文征明。
此时的文征明早已成了血人,浑身上下缠满了绷带,没有一处囫囵地方。罗家宗颤抖着双手走了过去:“文统制,文统制!”
罗家宗一把抓过文征明的手,文征明痛的龇牙咧嘴。罗家宗老泪纵横:“文统制,英雄啊!壮哉壮哉!老朽愧于见人啊。”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胜捷军虽然与这个老耆宿有矛盾,此时文征明也不好表露出什么来,他只是笑了笑。
罗家宗颤抖着双手指着文征明:“文统制,胜捷军壮哉!壮哉!”说着拍了拍胸脯:“老朽在此做个证,河西那两千亩土地,都送给胜捷军的将士们!”
此言一出众人登时惊住了,胜捷军剩下的将士们张大了嘴巴合不拢。一旁的老百姓惊得是目瞪口呆,这两千多亩土地,紧靠河水,土地又肥沃,简直就是个大粮仓。胜捷军要是有了这片土地,那就再也不愁吃不饱肚子了。
旁边罗家管家坐不住了,他悄声在罗家宗身边耳语了几句。罗家宗大怒:“都什么时候了还说这些事!这河西的地是老朽的,老朽说给谁就给谁!若没有这三千胜捷军将士的浴血奋战,焉有现在的成都府!焉有咱罗家的安定繁荣!”
这倒是实话,若是敌军打进城里来。别说是你罗家的土地粮食,你罗氏一族搞不好都会被屠戮殆尽、
管家和罗氏家族的几个人登时不敢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