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宰执天下(cus)-第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兴奋得难以自抑。

刘源抬起脚,坚韧的肠子像绳索一样落地,而在之前片刻,一开始还在尖声嚎叫的蕃人就已经完全失去了生命。

回头对胡千里又道了声小心,内侧也有近一丈高的寨墙,刘源毫不在意的就跳了下去,又稳稳的落在地上。

刚刚站定,周围的吐蕃守军便立刻围了上来。

刘源一声暴喝,重斧带着风声抡圆了一挥,刚刚围上来的吐蕃士兵,便倒飞了出去。在身边清出一片空地,眼睛随之一扫,转了个方向,提着重斧便往营门处杀过去。

踏着血肉,一步步的前进。冲上来的敌军一斧砍断,没有什么能阻挡睁着一双血色双眼的刘源。

“刘疯子!”

墙头上,胡千里不知是骂,还是赞的念了一句,抬手一箭,将追在刘源身后,准备偷袭的蕃贼给钉在了地上。

用着简陋的梯子,攻打城寨的广锐将校一个接着一个翻上寨墙。随着越来越多的将士越墙入内,营地的反击如烟云般消散。

吐蕃人的弓箭并未停歇,但冲上来的敌军武艺强到难以想象,射往要害处的箭矢用兵器给拨开,而不重要的位置干脆用皮甲硬挡下来。

胡千里在城头上长弓连发,心头还在想着,要是有神臂弓就方便了。但以他们如今的乡兵身份,是不得配备军用重弩,尤其是神臂弓,更不可能发到禁军以外的士兵手中,只能靠着手上的硬弓。

刘源终于控制了寨门,吱呀声中,大门中开。被堵在营垒外的宋军全数冲进了营中。吐蕃人最后的顽抗瞬间被瓦解。片刻之后,宋人的大旗已经在城头上飘扬。

“这是第三座了!……下面还有五座,吐蕃人在这里布置的堡子还真他娘的多。”一名相熟的兄弟摊着手脚躺在胡千里身边,直着喘气,许久也不肯站起身来。

胡千里也在女墙上坐了下来,“谁让珂诺堡位置好!”

珂诺堡地扼两路,不论是河谷道,还是山道,想从熙州的狄道城往河州去,都必须经过珂诺堡。比起位于洮西的康乐寨和当川堡,从城防还是驻军,都强出了十倍。

刘源他们攻打的是珂诺堡外围的一处据点,占据了山势的地利,两百多守军压制着准备出山,进入河谷的宋军。珂诺堡近在眼前,但如果不能攻下珂诺堡周边的七八处据点,离着目标的最后两里,就如同行走在死亡线上。

天色渐渐的暗了下去,身边的兄弟不知何时都睡过去了,胡千里则还做在城头上,低头保养着他惯用的爱弓。肩膀突的重重地被拍了一下,抬头看时,却是刘源。

刘源在胡千里身边坐下,手上的大斧不知放到了哪里去了。他看看胡千里手上的硬弓,笑道:“听说王舜臣那个毛头小子,传说他的连珠箭术能压着一片墙的贼人。名头都快盖过刘昌祚那个神箭了。什么时候跟他比比看?”

“算咯。”胡千里摇摇头,紧了紧弓弦,“就算箭术胜了又如何,人家的官运没得比啊!说是毛头小子,可也是一路都巡检了。刘指挥你当年的官运都比不上他。”

“谁的官运能比得上,才二十出头吧……爷爷这个年纪,连去买笑的粉头钱都没有。”刘源骂了一声,朝着营外用力啐了一口,“跟了好人家了。”

“那是沾了河湟开边的光。韩机宜不也是才二十,就成了朝官吗?没军功,熬上一辈子,能熬上一个都巡检那都是祖宗牌位上烧高香了。”

胡千里叹了口气,收起弓。看着刘源的脸色,觉得有些不对。想想,问道::“走了几个兄弟?”

“十七个,还有两个怕是等不到回狄道了。”说起自家兄弟的伤亡,刘源脸色郁郁,“其他二十四个已经给包扎了伤口,等到了狄道基本上就能救回来。”

“攻城拔寨,损伤在所难免。”胡千里早看开了,没死是好事,死了也就罢了,“反正性命都是白捡回来的,也别想太多了。歇着去吧。”

“歇什么?要我们一鼓作气啊!”

“还要打?!”胡千里平平淡淡的口气维持不住了,“都天黑了!”

“夜战。”刘源叹了口气,“韩机宜为我们争辩了两句,就被赶回了狄道。王经略、高总管可是盼着我们跟吐蕃人两败俱亡啊!”

胡千里呵呵冷笑起来,“那我们就把珂诺堡也打下来,总不能让他们如愿!”

“珂诺堡我们没份,那是官军的。只要最后的一座山口营垒攻下,就没我们的事了。”

“还有五座吧?”

“只剩一座了!”

香子城是河州城的门户,而珂诺堡是河州的门户。在连续丢掉了三座驻防高地的营寨,吐蕃人一下放弃了接下来的四座城寨。将里面的兵力都集中到紧守山口出路的那一座营垒中。

只要过去了这座营垒,就只剩河谷中孤零零的一座珂诺堡。

“援军怎么办?”胡千里问着,“吐蕃人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我们攻打营寨!”

“王舜臣会带人堵着珂诺堡过来的援军,山口的营垒归我们管。”

胡千里正要说话,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酒香,一眼就看到刘源手中拿着一个黄皮的小葫芦,“是酒?!”他惊喜的问道到。

“烧刀子!上次韩机宜赏的。是疗养院中用的药酒,外面根本弄不到。”刘源晃着葫芦,酒香四溢,转眼间,就引过来一群流着馋涎的酒徒。

“拿碗来,”刘源一拍葫芦,“兑着喝吧。”

将一小葫芦的烈酒,分给了众多的兄弟。出动的命令也到了。只剩两百人的广锐将校聚在山道上,望着远处的山口。

“胡四!”

胡千里闻声回头,刘源指了指自己的左臂,上面绑着一圈白色的布带,在月色下很是醒目,

胡千里侧头看看自己的左臂,一声失笑:“啊,忘了。”

掏出发下来的白布条,在上臂处牢牢的缠上几圈。他一提长弓,对刘源道:“久等了!”

刘源抬眼望去月色下的山口,那一座只有百步上下的堡垒莹莹的反射着月光,他冷笑:“对,别让主人久候!”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书包网cc—http://。cc

第36章万众袭远似火焚(九)

韩冈前日将王韶的命令传达给刘源,便回到熙河的中心——狄道。

狄道城中,驻扎了一万秦凤军。王韶比预期中提前了半个月的时间,预定中的军队,有一半的还没赶到。不过等攻下珂诺堡后,稍稍修整两天,所有的军队就能到位了。

但韩冈并不知道,他担任同一职司的同僚什么时候能到。

同管勾军中转运事,沈括他这个人选其实是来得迟了。按理说,随军转运使在正月底、二月初的时候就该到熙河的,这样就能有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来熟悉工作。看起来朝堂上为了争夺这个位置,浪费了不少时间。沈括能脱颖而出,一是他本身当有能力,另外就是他在新党中也有了些地位。

其实更为合适的人选当是在陕西路中选取,但对于军功的激烈争夺是在朝堂上。秦凤转运司还是永兴军转运司,两大漕司中的官员都没能在这场争夺战中占上什么便宜。

沈括的事暂且丢一边,韩冈估计他至少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才能来报道。王厚人在陇西,由他出面接待也并无不可,而且蔡延庆必然同至,不必操太多心思。现在韩冈要注意的是眼下城中的情况。

正想着,门外亲兵通报,景思立景都监过来了。

“景都监。”韩冈起身相迎。

“用不着这么多礼。”景思立摆了摆手,急躁之色就凝在眉宇间,“在下已经在歇了三日,不知什么时候,王经略才会传回消息,让我军出动?”

“必须等到珂诺堡的消息传回来。”韩冈不急不躁,再三请了景思立坐下,“如果珂诺堡攻克,那就可以移师北向。将河谷道给清理出来,并防备禹臧家的突袭。”

他边说,边猜度着景思立的想法,这位秦凤都监大概是不想在后面等着残羹剩饭,他下面的兵将肯定也在催着他。半年前的临洮之战,率部来援的泾原姚兕,可是半点便宜都没沾上。

可是韩冈必须要让他执行熙州经略司制定的计划,“如果没有攻克珂诺堡,都监所部的行止就要视情况而定。最差的情况就是,珂诺堡始终未克,而禹臧花麻带着党项铁鹞子来攻打熙州,那时就要靠都监你来助守北关堡和狄道城了。”

见景思立嘴唇一动,韩冈又抢先一步说话,“不过都监不用担心,珂诺堡主堡位于河谷中,地势低凹。只要占据了山头高地上的几处营垒,位置不利的珂诺堡转眼可破。”

王韶和高遵裕将广锐将校拉出去不是没有缘故。单纯的要消耗人命,也不会放在这一场关键的战斗上。韩冈前面也听回来的游骑们说了,护翼珂诺堡的几处位于山头高地上的敌寨,大军难以展开,派遣精锐的小队才是攻下这些寨子最有效的手段。

只要能攻下珂诺堡外围的据点,景思立就可以领军北上,前往经过香子城、珂诺堡的支流汇入洮水的地方。

韩冈正安抚着景思立,一名匆匆走进。韩冈把蜡丸捏开,展开里面两寸宽、半尺长的纸条一看,笑意便爬上了嘴角。

他抬头对上景思立急切的视线:“这是王经略传回的消息,今晨官军已经攻下了珂诺堡。”将纸条递给景思立,“景都监,现在你可以北上了。”

……………………

暮色渐深,快到了收市上灯的时候。

被阳光薰了一日的春风还带着融融暖意,连着柳絮,一起吹进了秦州转运司衙门中。

转运使蔡延庆正主持着一场接风宴。一支支巨烛照得厅中犹如白日,从教坊司中请来的名妓坐在一角轻拨着琴弦。酒香、菜香,随着琴声乐曲浮动。

战争正在进行之中,蔡延庆无意将酒宴办得太过奢侈。并没有世间豪宴的初座、歇座、再座之分。菓子脯腊的随便上了八盘,作为正餐的一盏酒两道菜,也没有弄出个十六巡、二十巡出来,只是很简单的十二道菜,敬了几回酒,也就算个宴席了。

蔡延庆举着酒盏,对身边的中年官员,歉然道:“存中,今夜一宴算是简慢了。且明早尚要启程,延庆不敢多劝。”

中年官员大约四十上下,白面留须,看起来很是英俊。他拱手谢过蔡延庆,“今日运使盛情足见,沈括本也不胜酒力,待到功成,再谋一醉不迟。”

蔡延庆是不想惹得御史和走马承受的关心,想来沈括也不敢抱怨着简单的饭菜。再看看下面埋头吃喝的将校,这些赤佬有酒有肉就行了,何须多耗公使钱钞。若是给人说成是奉承,御下无状,可就没脸见人了。

蔡延庆款待的不仅仅是沈括,连同泾原路的将领也在一起——姚兕、姚麟两兄弟都来了。只是厅中的气氛很是有些压抑。沈括和姚氏兄弟都是为了河州决战而来,但到了秦州后,听到的消息却是王韶已经提前出兵。

王韶的这番作为,当然惹得众人不快。就连蔡延庆前几日听说熙河经略司先斩后奏的消息时,就算以他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的好修养,也差点当场摔了杯子。

现在蔡延庆的火气虽然消下去了,但他也担心沈括会在心中藏着芥蒂,最后坏了国事,“存中,今日传来的捷报,说苗授所部,已经攻下了河州门户的珂诺堡。珂诺堡自狄道远出百里,离着陇西,又是百里。如果再往河州去,还有一百二三十里。三百多里虽是路途遥遥,可官军仰籍天威,不会输于蕃人。唯有粮秣转运之事,乃是胜负之关键。”

蔡延庆的话中之意,沈括听得明白:“下官即奉天子之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