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祖不动声色地看着众人,然后对叶昊天笑道:“你说的第二个原因是什么?请接着讲下去!”
叶昊天见自己的发言没有被全盘否定,心里顿时增强了信心,当下提高了声音道:“这第二个原因跟佛教的出世态度有关。佛宗将修行之所选在山林野外风景秀美之所,远离百姓,力图创建无灾无难和平安宁的一方净土,为浑浑噩噩的百姓树立样板,从而将百姓中的优秀人士吸引过来。这种想法是好的,可是却容易与民众产生隔阂,不利于弘扬佛法。”
这个问题引起的反响很大。话音刚落,就有不少人站起来,其中还包括叶昊天身边的金地藏。
金乔觉高颂佛号,目视叶昊天道:“净土必须远离百姓,这是佛宗久远以来的传统,不出家就不算僧人!同时这也是由现实条件决定的,不离开闹市很难修成真佛!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无法摆脱名利,如何修佛?这一点相信在座各位都深有感触!”
叶昊天环顾四周,一眼看见周围站起无数人来,大家都跃跃欲试张口欲言,那架势仿佛要审判自己一般。于是他仰天打个“哈哈”,抢着道:“诸位师傅莫急,先听我解释清楚。弟子有个想法,名之为‘人间佛教’。就是说将佛教的基本原理传播给普通的百姓;百姓愿意出家则出家,不愿出家作个居士也行;修习佛法不必非要到寺庙中去,身在家中一样可以修持,这样就可以打破佛宗与百姓相互隔阂的状况,使佛宗发扬光大。”说到这里他暂时停了下来,想看看众人的反应。
周围的人议论纷纷。有的赞同:“这个说法不错,可是具体怎么办呢?”
有的不以为然:“这种说法老早就有了,又不是甚么新鲜的玩意!想得很好,实际却根本就无法执行,很多所谓的居士纯粹是佛门败类!”
更多人道:“在家修佛也不是不行,可是显然不如出家修佛好。”
叶昊天等众人吵吵嚷嚷了好大一会儿,才又微微一笑道:“佛法也不一定非要修到极致,应该量力而为,能修多少是多少。多修一条就多一分福气,即使不能修全也有莫大的好处。如果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群体,甚至每个不同的人都以佛法‘立场互易’的平等观来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把欢喜布满人间,使世界融和一体,不分种族、国籍,同中有异,异中求同,而能和睦相处,创造安和乐利的社会,人类社会就成了和平宁静的佛国净土了。”说到这里他嘎然停住了,心道:“这不就是儒家的大同世界吗?看来无论是佛家还是儒家,都有相通的地方,说不定能够互相借鉴,相互融合的呢。”
听了这番话,在场之人大多纷纷点头,但也有些人表示反对:“修佛就要努力修到底,怎么能修多少算多少呢?这种态度要不得!”
旁边的金乔觉低声道:“师弟,我也不同意得过且过的观点。不过我对你说的佛国世界很感兴趣,看来‘人间佛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方向。”
叶昊天没有回答金乔觉,而是环顾一圈,对着众人解释道:“弟子以为,弘扬佛法的意义在于提高人类的整体佛心,佛心水平的高低牵涉到魔劫的消亡问题。”然后他将魔劫的根源从头至为详细介绍了一下,只听得大家心惊肉跳,无不睁大眼睛看着自己,这才收住讲演,大声强调道:“当今之世,物欲横流,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如果能通过弘扬佛法,将普通百姓的佛心提高一点,使他们自觉抵制邪念的能力增强一些,即使不能成就佛身,也是一场莫大的造化了。”
这些话讲完之后,再没有人表示反对。就连金乔觉也十分佩服地望着他。
兰儿心中高兴,差点要捉住叶昊天的手臂拧一把了。
佛海慈航 23、佛宗超度亡灵的实质
更新时间:2008…4…11 22:46:08 本章字数:2467
佛祖目注远方端详了片刻,回头对众位菩萨笑道:“今天来的孤魂野鬼不少啊,大家悠着点儿,听我号令,不可擅自出手。”随即吩咐道:“地藏,这些人好多是慕你的名而来的,诵经超度就由你开始吧!”
地藏王站起身来应了声“是”,然后足踏金莲冉冉升入空中。他一面运起功力,将左手的明珠映得璀璨夺目,右手的金锡发出“铿铿”清脆的声音,一面吐气开声,深沉肃穆地诵读《地藏经》:“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求生求死,了不可得。险道魇寐,共鬼神游;日月岁深,眠中叫苦……一切众生,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以是等辈,吾当忧念,广度罪辈,吾复何虑……”
地藏王悠长深邃的声音回荡在空中,对面鬼影绰绰的地方亮起一道又一道白光,白光一闪即灭,仿佛转瞬即逝的流星,伴随着一声欢呼。偶尔还会发出刺目的红光,同时伴随着一声惨叫,听起来仿佛死了人一样。
叶昊天看得直了眼,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好在有九品莲台在心中适时解释:“白光一闪便是渡化了一个鬼魂。这些渡化的鬼魂可以重新投胎。要想重生必须消弭罪孽,带着罪孽是不能投胎的。所谓新生无罪,不管上辈子做过什么孽,孩子都是无辜的。”
叶昊天不由得点点头,随即问道:“那红光呢?还有那声惨叫,是怎么回事?”
九品莲台答道:“那些鬼魂罪孽深重,无可救药,已经化作尘土,没有轮回的机会了!那声惨叫,正是他们消亡之前的痛呼。”
叶昊天心中一震,说道:“还有这种事?地藏王菩萨竟然有这等法力?他不是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吗?为何不将那些罪孽深重的鬼魂也全部渡化?而是将他们化作尘土?”
九品莲台叹了口气:“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规矩还是我亲自定下的。”
叶昊天感觉奇怪:“为何如此规定?”
九品莲台道:“超度亡灵是需要消耗佛心的,不能想渡多少渡多少。超度的实质其实是佛心的转化,也就是用佛家积累的佛心消弭鬼魂所造的冤孽。幸而佛家修炼的佛心极其精纯,渡鬼之时可以以一当十,所以每个菩萨都可以渡化上万的鬼魂,不至于一时半会就累趴下了。佛心积累不容易,纵然是强如地藏王这样的大菩萨,也经不起随意折腾!如果佛心消耗光了,他的能力也就消失了!我怕这些菩萨慈悲起来没个头,所以就直接规定,冤孽极深者不得超度!必须形神俱灭!那比超度耗费的佛心要少很多。”
叶昊天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可是我听说超度亡灵是能够增加佛心的,那是怎么回事?”
九品莲台答道:“你说得不错。超度亡灵的过程需要消耗佛心完成;不过灵魂一旦获得超度,就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缓缓回报超度者。这种回报有多有少,平均起来大约是超度亡灵消耗佛心的两倍。所以地藏王菩萨单靠超度亡灵就能修成十地菩萨,天下景仰,人人佩服。”
至此,叶昊天总算明白了,怪不得后世的佛家一直保留超度亡灵的法术,原来那是一种积累佛心的方式。超度亡灵相当于一项长期投资,虽然见效慢,回报率还是挺高的。
地藏王菩萨讲了半个时辰,便被观音菩萨替换下来。
观音白衣素服,慈眉善目,一手扶玉瓶,一手执杨柳,口诵《妙法莲花经》,同时玉手轻扬将甘露圣水洒向四方。
这一手比地藏王菩萨的诵经来得快多了。
只见甘露到处,白光红光闪作一团,噼里啪啦,好生痛快。
可惜这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只持续了小半个时辰,观音便被文殊菩萨换了下来。再接下来是普贤菩萨。
不到两个时辰,四大菩萨走马灯般换了一遍,眼见渡化无数亡灵,可是周围的鬼魂非但没减,反而越来越多。整个天空都变得阴沉沉的,仿佛蒙上了一层迷雾。
叶昊天越看越觉得不对,预感到将会有大事发生了。因为如果是慕佛而来的鬼魂,不会带有那么深的怨气。慕佛的魂魄大都有了一定的佛根,鬼气很淡,怨气就更淡了。
兰儿觉得好生憋闷。那情形就像到了阴雨绵绵的深秋,又湿又冷,令人浑身难受。
佛祖依然如故,不慌不忙地点了大势至、金刚手两位菩萨,着他们念诵《金刚经》。
这一次效果不太理想,半个时辰不到,周围的鬼气几乎加强了一倍。天气阴沉得几乎能滴出水来,迷雾越来越厚,再后面还隐隐生出阵阵阴风。
等到虚空藏、妙吉祥菩萨讲经结束的时候,鬼气阴森得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
直到这时,佛祖才终于发话了:“阴魂凝聚,鬼物困佛,这也算今日一大奇观了。诸位菩萨,现在该你们出手了!万人诵经,一扫阴霾!般若波罗密!”
话音未落,早已按捺不住的数千位菩萨齐声诵起经来,声音整齐划一,响彻云霄,仿佛学童背书一般。
叶昊天侧耳倾听,发现众人念诵的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可是佛学经典中的经典了,怪不得每个人都背得那么熟!
佛音一出,仿佛红日初生,照得无边的迷雾骤然减轻了很多,所过之处电闪雷鸣,摧枯拉朽,惨呼声、欢呼声响成一团,有一种人仰马翻的感觉。
兰儿又紧张又兴奋,玉手紧紧地抓住叶昊天的胳膊。
佛海慈航 24、佛教徒的理想——往生极乐
更新时间:2008…4…11 22:46:08 本章字数:6364
兰儿见周围渐渐冷清下来,抬头望着叶昊天,问道:“公子,我们是否这就前往仙岩谷?”
叶昊天沉吟片刻,答道:“且慢,你是否记得守在七金山的那位居士?他让我有空时不妨去东胜神州看看,不知道能看到什么。”
兰儿明眸一转,善解人意地道:“真神新败,一时没有大的战事。我们就抽点时间前去瞧瞧,不管找到找不到有价值的东西,都算了却一件心事。不然老是挂在心上可不好。”
叶昊天点头同意:“走吧。”
两人复又进入铁围山内,乘着般若舟渡过咸海,来到位于须弥山东部的东胜神州。
初一踏足神州大陆,叶昊天就从心里感到很是熟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与中土很是相像,就像同样的场景又复制出一个一样。
至于村落、集市以及行人的衣着,则更像到了中土。只是路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微笑,跟中土处处可见的愁容大不相同。
见此情景,两人深埋心底的故土情结不由得涌了上来。
兰儿惊讶道:“怎么会这样?我们是在哪儿?”
叶昊天想起苏轼说话时的神态,隐约之间似乎想到了什么,不由得心情激荡,一言不发揽着兰儿向前行去。
走了一会儿,他忽然醒悟这样步行不是办法,于是试着腾身飞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真的飞了起来,就像在中土腾云的感觉一个样,并没有受到什么限制。
叶昊天急不可耐地沿着一条看似长江的大河往内陆方向飞去,一边飞一边寻找岳麓山所在的位置。没多久,一个看起来酷似岳麓山的小山真的被他找到了,只是附近却没有诺大的长沙城。有的只是青山隐隐,绿水迢迢,一派田园风光。
他心中忐忑地按落云头,沿着熟悉的山路上行。
兰儿悄悄跟在他的身侧,对他近乡情切的感觉颇能理解。
两人沿着小径没行多久,便在山路拐弯之处看到两三间茅舍。
叶昊天三步并作两步地冲过去,一眼看到躺在门前藤椅中正在翻书的文士打扮的父亲,以及不远处坐在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