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献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HB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
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
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
如今董卓提前被杀,他也没有了牢狱之灾。
“陛下,如今董卓伏诛,当平内乱,定天下!”
荀攸行礼之后说道。
言外之意,董卓手下势大,太傅言行是小,不能因小失大,要迅速平定祸乱,放过袁槐,稳定天下。
这不失为老成所谋。
“你说,我大汉皇朝还有救吗?”
殷昊盯着此人询问。
“高祖显灵,陛下奋勇,当庭斩董卓,除国贼,此乃中兴之兆也!”
荀攸躬身回答。
“谁才是真正的国贼?”
殷昊站起身,站在台阶上,手中拄着长剑,询问道。
“这……!”
荀彧抿了抿嘴,没有回答。
“荀彧,你来回答,谁才是真正的国贼?”
殷昊转过身来,看向了另外一位。
“陛下,不可啊!”荀彧抬头,看到殷昊眼中的冷酷之色,额头上立即冒出了冷汗,跪拜了下去,“如今我大汉皇朝,千疮百孔,风雨飘摇,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修修补补,又能如何?”
殷昊再问。
“这……!”
荀彧失声。
“宦官乱政,外戚专权,黄巾起义,董卓入京,如今天下,千疮百孔,已经危如累卵。即使修修补补,又能勉强维持多久?土地兼并,农民流离失所,这个根子不解决,早晚大汉要迈入历史的魔咒之中。”殷昊说着,附身询问,“荀彧,都说你是王佐之才,那你来说说,如何才能建立一个长盛不衰之王朝?”
“陛下,真想建立一个长盛不衰之王朝?”
荀彧还没有回答,荀攸却眼睛一亮,忍不住询问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殷昊感叹,“昔年,先皇诸多皇子早夭,为了避免朕也早夭,就送往宫外养育,以保全性命。也是那个时候,朕见过百姓的苦楚,百姓的心酸,百姓的无奈,百姓的悲哀。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却食不能果腹,衣不能蔽体。有一次,我见饥饿之百姓,为了活命,冲击一个为富不仁的乡绅家里,他们啊,平时温顺可欺,只要能活命,就如耕地之老牛,可一旦绝望,就如汹涌之潮水,能淹没一切。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黄巾起义就在眼前,百姓为何跟随张角反叛?他们真的想?非也,因为不反,就会饿死,就会被欺压死。有时候我就反思,若是百姓家中粮满仓,衣暖身,他们还会反吗?荀攸,你来告诉朕,他们还会反吗?”
“肯定不会!”
荀攸两眼爆发出了炙热的光芒,深深的拜了下去。他心里却振奋,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看透了世道变故;又一句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看透了历史变迁,天下之本质。
这是明君,真正的明君啊!
他心里万分激动。
“他们不反,天下还会有动乱吗?”
殷昊声音高了几分。
“肯定不会!”
荀攸再拜。
“百姓不反,岂不是长盛不衰之王朝?你来告诉朕,要如何,才能让百姓粮满仓,衣暖身?”
殷昊的声音,几乎能冲破天际。
“陛下,如今当务之急,是平内乱!”
荀彧急了,连忙说道。
有些大臣感觉出了苗头,无不色变。
袁槐露出惊恐,又闪现出了一抹喜色。
殷昊摆了摆手,不让荀彧说下去。
他只是盯着荀攸。
荀攸豁然抬起头,他看着殷昊,身子颤抖,双臂哆嗦,嘴张了又张,嗓子里憋着的话想要吐露出来,可兴奋之中,内心中也升起了恐惧。
殷昊盯着他,不言一语。
他知道,荀攸好谋善断,果敢异常。
做为荀家子,他却幼年失去双亲,寄人篱下,自然知道百姓苦楚,也思量过大汉衰亡的根由。
即使有几分明悟,又岂能讲出来?
荀攸与荀彧一样,对大汉十分忠诚,胸有报复,想要振兴王朝,重现大汉之辉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陛下,敢吗?”
荀攸眼睛通红,声音嘶哑。
“你敢吗?”
殷昊低头。
“臣,誓死追随陛下!”
荀攸拜下!
“哈哈哈!”殷昊大笑,畅快之极,“我大汉皇朝,已经病到了骨子里,血液里,积重难返,即使修修补补,维持平定,又能坚持多久?既然如今风雨飘摇,烂到了骨子里,那就推到重来!”
说到这里,他身形一纵,就来到了袁槐身前,面无表情,神情冷漠,一把将这个老家伙提了起来,声音幽幽:“当年大将军和宦官对持,以大将军之威势,调集京中之军,可轻易的将他们镇压。可袁绍却提议,招天下之军入京清君侧。黄巾大乱,平定之后,诸侯分割天下,若是率领大军,岂能不祸乱朝廷?皇权衰微,地方强势,大军一旦进京,即使没有董卓,还有袁卓、曹卓!果然,董卓进京,挟持朝廷,为所欲为,行废立之事,天下共厌之,接下来会如何?天下诸侯共逐之,不管能不能杀得了董卓,这个天下,就真正的分崩离析,诸侯割据,共逐天下,大汉王朝也就彻底的亡了!”
“袁槐,身为太傅的你,岂能看不到这一点?”
“他袁绍,袁家的嫡长子,又岂能不明白?”
“可你们却偏要招天下之军入京?何为?”
“现如今,你坐镇京中,袁绍掌控地方!”
“你袁家,已经成为天下最大的诸侯,下一步,杀董卓,囚禁朕,以挟天子令诸侯!”
“时候到了,以袁代刘,是否?”
殷昊的声音中,充斥着杀伐之音,还有丝丝的蛊惑之意,直入袁槐心神深处。
袁槐脸色不停变换,最后阴森森一笑:“嘿嘿,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刘家天下也够久了,当然该我们袁家坐一坐了!不错,我暗中勾结董卓,收罗美女,让他享受,让他为所欲为,然后引诱他行废立之事,享受掌控权柄的妙处,更加肆无忌惮,然后天下诸侯联合,以勤王之名,必然将他诛杀,到时候我袁家先行一步,挟天子以令诸侯,待时机成熟,称尊天下!”
话音还没有落下,大殿群臣,无不哗然,都难以置信的看着脸色狰狞的袁槐,一时呆滞。
“好一个太傅,好一个袁家,行悖逆反叛之事,祸乱天下,当诛九族!”
殷昊说罢之后,一剑枭首。
他心中,却笑了!
第五十七章 再杀百官
袁槐所言,震惊群臣。
哪怕荀彧和荀攸也目瞪口呆。
身为四世三公的袁家,竟然行如此龌蹉卑劣之事,大逆不道,谋逆反叛,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他们,谁能想到暗中会如此布置?
“你们可听到了?”
殷昊扫视左右,特别看向了刚才迎合袁槐,想要杀他的三分之一大臣脸上格外的停顿了片刻。
这些大臣,无不一颤,跪倒在地。
他们脸色惨白如纸,冷汗不停的流下,身躯颤抖。
“陛下,袁家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当诛九族!”
荀攸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
“一切的罪行,都始于袁家,臣赞同!剥夺袁家一切职务,九族之内,男子斩立决,女子充为官妓!”
已经被董卓任命太仆的王允跳出来说道。
这位更狠。
他最出名的就是以养女貂蝉,让吕布和董卓反目,以致于吕布最终刺杀了董卓,之后长安陷落,大汉王朝最后一分元气彻底的耗尽。
“王爱卿言之有理!”殷昊满意的点头,“等城内稳定,就以王爱卿所言颁布旨意,发行天下!”
王允脖子一僵,身子就哆嗦了几下。
袁家势力何等庞大,一旦以他所言行旨,他必然明里暗里遭受打击,可此时如何反驳?
殷昊不再理会,而是看向了一位跪着的大臣,他走了过去,手中剑也举了起来:“议郎张丰,半年前,你还只不过是一个小吏,因阿谀奉承,被董卓提拔,步步高升,竟能位列朝堂之上,这是百官之耻,也是朕之耻辱!”
“陛下,臣、臣、臣!”张丰牙齿打颤,看着殷昊的双脚出现眼前,他连忙哀求道,“陛下,这不是臣本愿啊,都是贼子董卓一手操控,臣只不过是个提线木偶。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噗……!
殷昊一剑落下,斩掉了头颅。
“邓普,你身为黄门从事郎,刚才和谋逆叛臣一起要杀朕!”
殷昊点了一句,又一剑斩杀。
“陛下,不可、不可啊!”
看到他走向下一位大臣,蔡邕跪着来到了殷昊身前,抱住了双腿,“陛下,再杀下去,群臣惶恐不安,士人离心,诺大的王朝,谁来治理啊!”
“陛下,暂息雷霆之怒啊!”
荀彧也连忙说道。
何太后走了过来,看着殷昊,满脸的不解,有着疑惑,还有着痛快,可想到自家儿子所言,是得到高祖皇帝的赐福,就放下心来,这才说道:“陛下,咱们孤儿寡母,还要依靠他们来治理天下,若是杀尽了,我们孤儿寡母又怎么办?”
“母后,还请移驾!”
殷昊稍微沉思,就不容置疑道。
‘陛下……!’
何太后一愣。
他发现,这个儿子忽然变得如此陌生。
“后宫,归您打理!”
殷昊再次说道。
何太后脸色一变,她看着自家儿子,又看了看殷昊手中剑,不由一个哆嗦,连忙点头:“好、好、好,陛下长大了,以后哀家也可以清静了!”
说罢之后,她走了出去。
显然这是不让她干政。
殷昊转过身来,看着大殿群臣,神色平静,却幽幽开口:“朕得高祖皇帝嘱托,要中兴大汉,建立一个万世不朽之王朝,可难道就要靠这些蛀虫?他们不是董卓的死党,就是袁家的走狗,刚才朕杀了董卓,他们还叫嚣着要将朕给杀了!如此大逆不道之徒,你们还要朕留着?留着他们继续破坏大汉基业,留着他们继续消耗王朝的最后元气?”
“至于说什么杀了他们,朝堂无法运转,政事无法处理,嘿,都是妄言!”
“留着他们,可有丝毫好处?没有!”
“杀了他们,只留下诤臣,留下名臣,留下干臣,让朝堂之上,恢复清明!”
“再说,想当官的,天下比比皆是!”
殷昊吐出一口浊气,又感叹道:“刚才我就说过,我们大汉王朝,已经从根子里腐朽,要如何才能挽回颓势?要如何才能建立一个长盛不衰之王朝?那就推到一切,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说罢之后,他身形闪动,剑光划过一道道弧线。
噗噗噗……!
一个个头颅落下,一道道血箭喷出。
大殿上,到处是滚落的头颅,地上都流淌出了一层血液。
有些胆小的大臣,眼睛一翻,就晕了过去。
“唉!”
蔡邕幽幽一叹,满脸的忧愁。
荀彧沉默,却看向了自家的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