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极通神_红金-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或许会有点照顾,可就算再照顾。程度都是有限,没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至于那些优秀考生,如燕南松之流,他们争的不仅是个秀才,而且还有好名次,毕竟文院的奖赏。非常地浓厚。

    特别是能够夺得头名,不但能够获得灵书一本,还有与寒月琴瑟和鸣的机会,简直就是财色双收,怎不让人心潮澎湃。

    这次文考的三位主考官。就是文院的院长陈华,清水县的县长南希,还有一人,赫然是退休的知府庞龙渊。

    在三位主考官的带领下,众考生参拜了孔子像,每个人脸上,都极度虔诚。

    这一次,有所不同,就见一道眩目的白光,从遥远的天边飞来,将众人全都罩在里面。

    每个人都感觉到,一种澎湃的力量,从内心升起,与眼前白光相合,才思变得更加敏捷,心中杂念,少了许多。

    特别是杨灿,只觉得全身一震,本来浮躁的心,顿时平静下来。

    这一次,不求第一,不求虚名,不求与人相争,只求文道。

    “多谢圣人垂怜。”台下众人,心中一片欢喜,在陈华三人率领下,一起拜谢。

    陈华等人,脸上都有惊容,圣院空降才气,说明对清水县此次文考,极为看重。

    正因如此,他们更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办好这次文考,不让圣院失望。

    杨灿来到熟悉的考房内,心中顿时沉静下来。

    打开第一卷,是考诗词。

    要求写为国为民的诗词,多少不限,但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多了,未必佳,如果有那一篇写的不好,反而会形成拖累。

    由于有前世无数诗篇为基础,杨灿对于诗词,算是极为擅长,可是,要真的优中选优,选出好的诗词来,同样不是一件易事。

    前世今生的杨灿融为一体,在他的心中,对这个秦国,同样有极深的归宿感,对于这里的民生,同样极为关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杨灿自问达不到诸位先贤地步,可是在国家危难之际,他同样不甘落后,甘愿竭尽所能,救民于水火。

    “南国篇。”

    杨灿写下了这首诗的名字,只觉心中血脉贲张,完全被这首诗的意境所带动。

    风起云涌。

    杨灿所在的考屋内,完全被一层白光所笼罩,天地正气,纷涌而生。

    “难道有考生,写出了鸣州诗篇?”陈华脸上,充满了震惊之意。

    “只怕不仅如此,此篇很有可能,会诗出镇国?难道在我们清水县,还隐藏有这等人物?”庞龙渊倒抽一口凉气。

    在这三人当中,要数庞龙渊最为见多识广,在他一生中,曾见过镇国诗的出现。

    只是,就算庞龙渊,亦仅仅只见过一次,难道在这次秀才试中,能有幸见到第二次。

    刷!

    一道无形的劲力,从远方飞来,屏蔽了杨灿屋子内的情形,外面顿时一片安静。

    陈华三人,本来已经起身,如今都坐了下来,刚才的事,原来只是一场错觉。

    考房之中。

    白光越来越盛,杨灿不得不使出太极功夫,这才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十五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杨灿刚刚写完,就见眼前诗篇。顿时消失不见。

    在他眼前,是另外一个书稿,诗完全是同一首诗,字迹差不多,只是神韵完全不同。

    “是谁?偷去了我的诗篇原本?”杨灿不由苦笑着摇头。

    无论是谁,对方一定是大有本领的人。杨灿实力不够,只有任由对方摆布。

    一篇写过,白光缓缓地消散,显然对方认为,杨灿能写出一篇这样的诗,已是极限。

    杨灿久久地沉浸在诗的意境中,如果不是用心体会,用生命来感悟,就不能感悟到原作者对这篇诗的感情。写出的诗,就会少了神韵。

    在写这首诗时,杨灿完全将他当成了诗鬼李贺,连用两个设问句,顿挫激越,直书胸臆,写出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

    整首诗气势磅礴,充满豪情。令人读了以后,恨不得当场奔赴疆场。报国为民,以遂本生志愿。

    许久以后,杨灿心情才平静下来,开始酝酿第二首诗。

    “出塞。”

    杨灿刚刚写下一个题目,他心中的豪情,顿时就激荡天地。

    刚才消失的白光。瞬间出现,笼罩了整间屋子,直冲半空。

    陈华三人刚刚站起来,还没完全确定方位,就觉得白光瞬间消失。

    “今天这是怎么了。老是出现幻觉,连喝杯茶,都是心神不宁?”三个人相对苦笑,深感镇静功夫不够。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所产生的异象,与刚才的那篇南国差不多,同样是虚室生明,令人不敢逼视。

    杨灿刚刚写完。

    嗖!

    眼前诗文消失的无影无踪,原地出现一篇诗稿,正是对杨灿的仿写。

    手脚伸得够长,速度够快的。

    杨灿除了苦笑,还是苦笑,他无法阻止,而且阻止不了。

    只有这些,还不够,杨灿激动的心,久久地不能平静下来。

    前世那些名篇从军行,一首首地在脑中闪过,杨灿最终决定,还是选用杨炯的从军行。

    《从军行》。

    杨灿刚写下这三个字,就见屋内白光更盛,居然隐隐地有着征战之声传来。

    人在考屋,心在边关。

    霎那之间,杨灿完全体会到了诗意,并不是这些诗好在那里,而是诗人的那种情怀,纵然历经千古而不灭,光照人间。

    写诗当写好诗,做人当做好人。

    杨灿心中原有的私心杂念,至此完全清洗一空,他这是写诗,同时是体会诗人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写得出感动人的诗篇。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只是从这两句诗里,杨灿仿佛看到,边关告急的烟火,已经照到了眼前。

    敌兵犯境,纷涌而来。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在醉生梦死,真是枉为人也,杨灿只觉全身上下,充满力量。

    这种力量,与练武修来的不同,完全就是天地间的正气,如果能够修得多了,其人必是一个正直的人,平生行事,必然堂堂正正,一举一动,可昭日月。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从这两句诗里,杨灿仿佛看到出征的将士,辞别京师,军威之盛,一时无两,迅速到达地点,将对手包围。

    国盛军强。

    这是一种无敌的气势,有了这样的兵马,必然可以扫荡天下,驱除胡虏。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杨灿隐隐看到,风雪昏暗,使军旗显得黯淡,风中狂乱,隐隐夹杂着鼓声。

    此情此景,怎不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参与其中,持刀杀敌。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灿写完这首诗,只觉得心中一阵不平气,直充胸臆,恨不得离开考场,去到边境杀敌,驱除鞑虏,还我河山。

    “好,好,此诗必将传遍天下。年轻人,好好努力,人族希望,或将寄托在你身上。”

    陡然间一声大喝,在杨灿面前响起,眼前的那首诗,瞬即不见。

    正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当面窃诗鬼不知。

    ps:  这是加更,感谢兄弟们的支持。除了谢意,还是谢意。求订阅,求订阅!

 第一百零三章 人生百年,以何为重

    第二卷,考书法。

    不得不说,周默然为人呆板,可是教学水平极高。

    杨灿这些日子以来,将前世今生的书法融为一体,有了独特的韵味。

    写书先做人,书品如人品。

    书为心生,如果一个人,心术不正,整天想着玩弄阴谋诡计,他绝对写不好字。

    正如那些书法大家,他们的心思,一定放在笔墨上,本着求道的精神,才能迈向巅峰。

    学武一样,在开始时练招式,如何将一招一式,规规矩矩地练熟,到了最后,就是拼境界了。

    世间诸般经典,琴棋书画,彼此之间,都有轨迹可寻,而这个轨迹,就是道。

    一念生万念,一法通而万法皆通。

    这是杨灿练了太极以后,结合各种传统经典,方才悟出来的道理。

    杨灿决定挑战一下自己。

    这一次,他准备写书圣王羲之的丧乱帖。

    丧乱帖是王羲之的著名法帖之一,共八行,计六十二个字。

    想要写丧乱帖,就必须有丧乱之意。

    本来杨灿心中,并无丧乱之意,可是在写了三篇家国诗以后,陡然间兴起家国之念。

    不知不觉间,杨灿脸色变了,在他的神情中,有着一种化不开的沉痛。

    人生不过百年。‘

    为何常怀千岁之忧?

    人生在世,到底什么,才最值得珍贵,杨世想到前世的家,今世的家。

    是家,是国。

    杨灿默默地磨墨,此刻的他。那还象是一个少年,而是如同,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纵有千古声名又如何?

    纵有惊世技艺又如何?

    身处乱世。

    连先祖坟墓都无法保全,虽然立即修复,可是心中哀痛,又向何人诉说。说了谁会听呢?

    杨灿拿起笔来,未曾写字,眼中先已湿润,在此时此刻,他浑然忘了,到底是谁。

    只是一种无名的悲痛,那种痛伤千古的感觉,催动着他去写这个帖子。

    “羲之顿首:”

    只写了四个字,杨灿眼泪不知不觉地就流了下来。心中实是悲痛难抑。

    由于人生际遇不同,杨灿自然不可能真的化身书圣,可是那一种情感,却是千古相通,一脉相承。

    “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维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

    杨灿写到这里。数度停顿,他初时尚有临摹之意,写到后来,完全没有临摹之情,只能根据心中情感,不断停顿。

    屋外忽呈异象。

    本来艳阳高照的天。突然下起雨来,淅淅沥沥,如同这天,有着无数伤心一样。

    “今天的天气,实在反常。”

    不少人都发出感慨。可是不知道,究竟因何引起。

    “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杨灿眼中,泪落如雨,他甚至忘了,为何流泪,只是那一种悲痛的感觉,实在是不可自抑。

    整篇书帖,字迹潦草,时有顿滞,写到后来,更是由行入草,完全出于自然之变。

    杨灿深深地叹了口气。

    这篇字帖他根本没有玩弄技巧,完全就是真情流露,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情感。

    说到底,杨灿这篇字帖,并不算是为了应试,不知能否入主考官们的法眼。

    一篇丧乱帖写完,杨灿心中,仍觉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了一篇《祭妹文》。

    这一篇文章里面,更显感情,杨灿只是想到,就觉得心中异常悲痛。

    本来杨灿不想写这些,可是情之所至,竟然完全身不由已。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