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需要尽快地将更多机械设备运输到地表,加快建设的进程!
……
让人值得注意的是,B11区域的消息并不是只有温泉与地热,还有一张机器人拍摄的照片!地表登陆队员发现这张照片后,立马将它传回了诺亚号。
果不其然,许多人正在大屏幕前大呼小叫!
“这是……植物?不,一种会发光的大型真菌?!是的,一种真菌,并非原核生物!”
“还有具体的资料么?取得标本了没有?”
一种类似真菌物种的发现,刷新了人们对尼克斯星生命的认识。人们普遍认为:既然存在真核生物,也可能存在更加复杂的生命体!究竟有没有动物还不能保证。
“……不得不说,生命大滤斗在我们前方的概率越来越大了。原核到真核的突破被排除了,它的出现可能并不困难……”
兰波博士双手捂着脑袋感叹了一下,情绪有些惆怅。
“是啊……由此看来,只要环境条件合适,在几十亿年的演变中,原核到真核就成了偶然中的必然。”一位生物学家又是兴奋,又是忧虑地说着:“火星……实在太贫瘠了啊,所以才没有出现真核生命。”
不过他的口气还是以兴奋居多,更复杂的外星生命,意味着更多的科学启发!
至于外星生命有没有毒,会不会带来危害……只要人们足够小心,总是可控的!
B11区域的主要地形是山脉,中间有一个大型溶洞,温泉就是在这里发现的。
按照计算,B11区很可能是原先的火山喷发口,里面聚集了大量的地热能。而这种发光类真菌,也就是生存在溶洞中!
“真菌发光可能是磷元素引起的,同时,空气中大量的硫化氢等污染气体也是它们的能量来源……这些共同作用导致了发光。”一位科学家猜测道。
“如果更加深入这个溶洞,我们或许能发现小型昆虫甚至小型动物!因为一个星球不可能只有生产者,必然会有消费者或者分解者!”
“……如此看来,恒星已经不需要了,地热,才是尼克斯星的根本能源!”
这个巨大的发现,更是让科学家们感到震撼。
他们感慨自身的谦卑,也感叹宇宙的无奇不有。
生命,真是一种伟大的奇迹。只要稍有生存条件,它就能够在星球中诞生、繁衍并适应环境……
仅仅依靠地热能,就能产生复杂生命,这一命题放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甚至会被主流科学界排斥!
就算是地球上的溶洞生态系统,也必须要外界的能量补充才行,归根结底,所有能源还是来自于太阳。
但现在,人们终于见识到了:仅仅依靠小小地热,就支撑起了一个完整的生态。
这样的意料之外,也再次验证了宇宙中的“生命普遍定律”!
又一波请愿报告蜂拥而来,不仅仅是生物学家,还有一些地质学家、工程师等等。然后又被于易峰强行按了回去,他还不得不拿出自己的权威:时间没到,谁都不允许下去!
只有自动机械通过飞艇,源源不断地往下运。各种机器人也在不断扩大侦查范围。
于易峰眉头紧皱,好吧,他对那个溶洞总有一种莫名的不舒服感,但这种感觉又说不太上来。
人类天生就不喜欢幽暗的洞穴,特别是有水、又不知道多幽深的那种……
他摇了摇脑袋,不知道,说不清楚……总之非常诡异,在他的直觉中,仿佛里边蕴含着更多的奥秘一般……
第六十五章 爆铺
时间一天天过去,成千上万架大型空艇来回不断地往返于两地,运送各种资源以及机械。
各式各样的地表建筑也一天天丰富起来。
在建设完C3区最重要的中央指挥部后,一架架庞大的飞行基地(A…003飞船)从诺亚号环状轨道出发,精准飞到各个已经被探明的矿山旁边,然后驻扎了下来。
人们准备以飞行基地为核心,在不同的矿藏资源点爆铺!
人手不够,机器来凑,机器人理所当然成为了建设的主力军团,而人们只负责后边的操控。
为了提高建造速度,目前的智能建造体系大都采用钢架结构,也不需要打很深的地基建高层,所以建造速度非常快。
最初的建筑钢材是从诺亚号上运过来的。到后来,人们干脆运下几个核电机组以及大型冶炼高炉,在铁矿石矿场旁边成立了炼钢工厂!这样一来,生产出的钢材完全能自给自足。
数万台重型挖掘机也被运了下来,它们活跃在各个矿场上。
人们在火星挖了这么久的矿,又有了天上的卫星作为导航,这种自动挖掘技术可以说相当成熟。
接下来,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那就是运输问题……
人们不仅仅要将资源运送到诺亚号,也要在各个基地间来回运输。
各个矿藏资源点的分布并不均匀,也不可能全部聚在一块地区,最远的两个区域甚至相隔三五百公里!
所以,最后的成品必须来回运输,才能各取所需,加快各个工厂的建设。
当然了,这个问题人们不可能没有考虑到,在三年的时间里,也被翻来覆去琢磨了好几遍。
解决方案有很多,譬如核动力汽车、核动力火车或者大型飞艇!
或者全都用上也并非不可!
这个星球天气寒冷,平均地表温度为零下一百二十度,就连死火山区域也只有零下八十到零下一百度,所以地面被冻得比较坚硬。
这倒省了人类不少事请,只要用水泥稍稍铺设一下地面,将其硬化,就能形成公路,然后再铺上交通铁轨,高速火车就能在上面通行了……
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是平原,为了能够跋山涉水,人们特地开发了一种运输用履带车。它的体积像一辆公交车大小,最下方的轮胎却被替换成了坦克样的履带。这种履带车能在非常复杂崎岖的地面行走,最高时速大约为每小时60公里。
跑的不快,但是,安全稳定。
天上无所不在的卫星,能提供最为精准的无人驾驶系统。甚至诺亚号上的工作人员,还能利用远程遥控手段,完成一些复杂工作。
有了火车、汽车,再加上天空中到处都是的空艇,运输的问题也被解决。
就这样,人们持续忙碌了两个月,各个区域的小型基地已经铺设了十八个!
到处都是灯火通明,地表工作人员达到两千六百人!
其中的许多人,都是后来登陆的生物学家以及地质学家。于易峰真的怕了他们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断向上申请,脾气也越来越炸裂,仿佛不让他们去就要发狂咬人似的……
终于,安全时间一到,他们如愿以偿地成为第二批开荒者。
不过丑话说在牵头,这群科学家必须遵循严格的治安条例,服从军事化管理:不允许单独行动,也不允许擅自探索那个大型溶洞!
他们只能通过小型机器人采集生物标本进行相关研究,同时也要做好严格的隔离措施。
这些条例,他们全都答应了下来,并在安全条例上签署自己的大名。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全都知道安全条例的重要性,也不会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还有不得不提的一点,大多数普通民众依旧长居诺亚号,不允许随意下去。
他们只能羡慕地看着各种外星照片,幻想一下别具风味异星之旅,或许只有等以后条件成熟了,才有可能实现大众级别的旅游……
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以卡尔文为代表的监狱大佬,还兴致勃勃地带头做起了《新人类大战尼克斯怪兽》,一款全息影像级别的VR游戏!
目前正在内测中,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好评……
非常古怪,诺亚号的监狱简直变成了娱乐文化的出产地……
实际上,尼克斯星的环境一点都不浪漫,和火星比简直差远了!天空黑漆漆的,永远没有白天,除了几颗星星什么也看不到。
大气中到处都是外星微生物,隔离措施非常严格,除了在自己的小隔间中可以稍微休息,出门行动必须身着动力甲,麻烦地要死。
进门后还要高温消毒很长一段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每天吃的还都是果冻样的灌装食物,哪有诺亚号舒服?
而普通民众就算登陆尼克斯星,最终也派不上什么用场。这种开荒行动可不是旅游,人数越多,受到微生物感染的风险也就越高。到时候要是大面积患病,反而添倒忙!
目前,人类最大的风险依旧是微生物。
已经出现了两例微生物的感染者,不过因为严格的管理条例,并没有大规模传染开来。
两名患者的情况不算非常糟糕,症状有点像感冒,暂时没有危及到生命安全。他们正在小型基地中接受隔离治疗。
以中田村为首的科学家群体,正依靠大黑狗提供的免疫样本,紧急研究相应特效药以及免疫疫苗,已经有了最初步的成果。
他们迫切地想要增强人类的抵抗能力……这些微生物实在是太麻烦了,而且数目众多,研究工程非常重啊。
相比而言,工业体系的完善速度比生物防治快得多。成批量的水泥工厂、矿石冶炼中心、铁轨制造厂在两个月内已经建设完毕!
大量的工业基地已经有模有样了。
各个工厂就地取材,利用火山灰生产水泥,用矿石冶炼各种金属。一条条公路以及交通铁轨快速铺设,将独立的各个基地相互联通。
这种爆铺式的发展,整个工业体系的建成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第一期的工程可以说已经完成了,后边紧接着还有第二期,第三期……
快,太快了!
这样的快速发展,当然是有原因的。为了这两个月,人们却在背后默默付出了三年的准备!无数的科研工作者,付出了无数的心血,才将建设速度提升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所以,这三年的准备换来了最后的高效,还是非常值得的……
这一天,一架改装型A001飞船顺利登陆尼克斯星,一位身着银白色动力甲的男人从飞船上走了出来……
第六十六章 缺能源
看着远处的灯火通明,于易峰微微有些兴奋。
这样身临其境的感觉,是看再多的照片也不能比拟的。
“好黑啊!”这是他对尼克斯星的第一印象,也几乎是每个人开荒者的第一印象。
不过现在已经好了很多。远处工业区的灯光稍稍驱散了这种黑暗,散发出一种薄弱而又坚强的光芒,让每个人的内心变得稍微踏实一些。
他这个人其实有点圣母,有什么困难都想要自己包办,当兵的时候如此,当了文明领袖还是如此……这种性格可能是天生的,怎么都改不过来。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对于自己人非常好说话,也获得了下属的衷心爱戴。毕竟大家都喜欢好说话,并且宽和的领导……
特别是大科学家群体,经常“欺负”他,和他说话毫不客气,各种压榨……于易峰也总是逆来顺受,一副乐呵呵的样子。
当然了,这种“圣母”仅限于自己人,和广义上的“圣母”还是要区分一下。对待敌人,他可是毫不心慈手软,该杀的也就直接杀了。
以于易峰的脾气,看着手底下的人在尼克斯星艰苦奋斗,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不舒服。
要他一直待在诺亚号内,肯定待不住。
其实他的内心就像那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