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不久前,【挽救联盟】综合考虑了火山球将军的实际情况,决定采取功过相抵的方式免去他牢狱监禁的刑罚,并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为其开通了专门的超级空间传送通道,让他能够落叶归根,返回母文明的怀抱。
唯一的遗憾是,此时落叶飘落的根已经不在银河系,也不在新世界,而是距离【边缘世界】大约36亿光年处的幽门星域。那里正是暗能文明舰队当前所处的位置。
是的,原晧宸清晰地记得,自己曾经对火山球将军说过,他们一定会有机会返回新世界,返回银河系。
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此时的火山球将军来说,恐怕愿望终要化成梦幻了……
良久之后,原晧宸终于长吁一声道:“本想多说一些,可是经此一别,我能给你的,就还是默默的祈祷和祝福了,珍重啊,老伙计!”
火山球将军也上前一步,用双手有力地抓住原晧宸的臂膀:【还记得你说过,真正自由的鸟儿是关不住的,它的每一片羽都闪烁着自由的光辉。当它再次振翅飞翔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因此而振奋。今日行别,但愿鲜花绿草一直陪伴你走到遥远的时空,星辰大海永远相随你探寻宇宙的真理……】
“多谢!”
原晧宸颔首,他明白火山球将军的话中深意,这是要他莫要拘束于当下,放宽心态,来日方长。
【挽救联盟】对他的最终裁定是派遣至星域墨灵,履行科研职责,在享受高度权利的同时也将被限制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
随着时间的悄然流走,远处黛黑背景之中,空间隧道已经幽幽闪现而出,终于到了真正离别的时刻。
【那么,我走了。】火山球将军缓缓放开原晧宸的肩膀说,【自由的鸟儿啊,你这一飞走,我所历经的世界也不觉变得灰暗空虚了些,我想我现在已经开始怀念我的朋友了……】
原晧宸微笑着,火山球也微笑着转身,在转身之前,他还特意挺直了胸膛。
“一路顺风!”
原晧宸说出了最后的道别,然后便安静地凝望着火山球将军的身影远去,直到隐没于一艘飞船之中。
“保重!”
他开始喃喃自语,心中不禁涌起过往的点点滴滴。
离别总是太伤人,原晧宸知道,从此以后,与火山球将军怕是再也无缘相见了。
“咻咻咻~”
那艘宇宙飞船终于一闪而过,穿过幽暗,投身于更加幽暗的超级空间隧道深处,彻底消失不见了。
正所谓,好去莫回头,一看肠一断!原晧宸和火山球将军都很默契地没有再多发一条讯息,一百多万年的共事,该说的话都已经说完了。
原晧宸一步也没有移动,他只是一直望着远方璀璨的星河背景,即使超级空间隧道早已经消失不见。
……
按照【挽救联盟】行政院的政令,在被派遣前往星域墨灵之前,原晧宸获得了一次探访宇宙边缘人类文明世界的机会。
当得知人类文明的传奇领袖已经安然返回了本宇宙,且即将来到宇宙边缘人类文明的世界,所有能够沸腾起来的人类都沸腾了。
那可是人类历史上最年长的一位前辈,最卓越的一位科学家,最伟大的一位领袖啊!
虽然从未有人亲眼见到过他,但原晧宸的名字称号,面容形象,以及所有的光辉事迹,早已经深深铭刻每一个人的心里。
正是传奇领袖一次次地带领人类文明走出绝经,踏上一个又一个更宽广,更高大的平台。
原晧宸,人类文明的传奇领袖!
他早已经成为整个人类文明的精神象征!
在这浩渺宇宙之中,原晧宸就是人类文明的一盏灯塔。
在宇宙边缘世界的众多超级文明之中,原晧宸就是人类文明的一张名片。
可以说,原晧宸的命运早已经深深地和人类文明的命运捆绑在一起。
所有人类都在迎接着一天的到来。
传奇领袖的归来,这必将是边缘世界人类文明史上最令人振奋,最让人欢欣,最值得铭记的一天!
……
第请假条
请大家体谅,十分感谢。
知识拓展:【霍金理论之黑洞和婴儿宇宙】
落到黑洞中去已成为科学幻想中的恐怖一幕。现在黑洞已在事实上被说成是科学的现实,而非科学的幻想。正如我所要描述的,我们已有很强的理由预言黑洞必然存在。观测证据强烈地显示,在我们自身的银河系中有些黑洞,而在其他星系中则更多。
当然,科学幻想作家真正做到家的是,他们为你描述如果你真的掉到一颗黑洞中去将会发生什么。不少人认为,如果黑洞在旋转的话,你便可穿过时空的一个小洞而到宇宙的另一个区域去。这显然产生了空间旅行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要想到别的恒星,且不说到别的星系去的旅行在未来成为现实,这的确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否则的话,没有东西可比光旅行得更快的这一事实意味着,到最邻近的恒星的来回路途至少需要花八年时间。这就是到一半人马座度周末所需要的时间!另一方面,如果人们能穿过一颗黑洞,就可在宇宙中的任何地方重新出现。怎么选取你的目的地还不很清楚,最初你也许想到处女座度假,而结果却到了蟹状星云。
我要非常遗憾地告诉未来的星系旅行家们,这个场景是行不通的。如果你跳进一颗黑洞,就会被撕成粉碎。然而,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你身体的粒子会继续跑到另一个宇宙中去。我不清楚,某个在黑洞中被压成意大利面条的人,如果得知他的粒子也许能存活的话,是否对他是很大的安慰,尽管我在这里采用了稍微轻率的语气,这篇讲演却是基于可靠的科学作根据。我在这里讲的大部分现在已得到在这个领域作研究的其他科学家的赞同,尽管这是发生在新近的事。然而,这篇讲演的最后部分是根据还没有达成共识的最近的工作。它引起了巨大的兴趣和激动。
虽然我们现在称作黑洞的概念可以回溯到二百多年前,但是“黑洞”这个名字是晚到1967年才由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提出来的。这真是一项天才之举:这个名字本身就保证黑洞进入科学幻想的神秘王国。为原先没有满意名字的某种东西提供确切的名字也刺激了科学研究。在科学中不可低估好名字的重要性。
尽我所知,首先讨论黑洞的是一位名叫约翰·米歇尔的剑桥人,他在1783年写了一篇有关的论文。他的思想如下:假设你在地球表面上向上点燃一颗炮弹。在它上升的过程中,其速度由于引力效应而减慢。它最终会停止上升而落回到地球上。然而,如果它的初速度大于某个临界值,它将永远不会停止上升并落回来,而是继续向外运动。这个临界速度称为逃逸速度。地球的逃逸速度大约为每秒七英里,太阳的逃逸速度大约为每秒一百英里。这两个速度都比实际炮弹的速度大,但是它们比起光速来就太小了,光速是每秒186000英里。这表明引力对光的影响甚微,光可以毫无困难地从地球或太阳逃逸。可是,米歇尔推论道,也许可能有这样的一颗恒星,它的质量足够大而尺度足够小,这样它的逃逸速度就比光速还大。因为从该恒星表面发出的光会被恒星的引力场拉曳回去,所以它不能到达我们这里,因此我们不能看到这颗恒星。然而,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引力场作用到附近物体上的效应检测到它的存在。
把光当作炮弹处理是不自洽的。根据在1897年进行的一项实验,光线总是以恒常速度旅行。那么引力怎么能把光线减慢呢?直到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后,人们才有了引力对光线效应的自洽理论。尽管如此,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人们才广泛意识到这个理论对老的恒星和其他重质量物体的含义。
根据广义相对论,空间和时间一起被认为形成称作时空的四维空间。这个空间不是平坦的,它被在它当中的物质和能量所畸变或者弯曲。在向我们传来的光线或者无线电波于太阳附近受到的弯折中可以观测到这种曲率。在光线通过太阳邻近的情形时,这种弯折非常微小。然而,如果太阳被收缩到只有几英里的尺度,这种弯折就会厉害到这种程度,即从太阳表面发出的光线不能逃逸出来,它被太阳的引力场拉曳回去。根据相对论,没有东西可以比光旅行得更快,这样就存在一个任何东西都不能逃逸的区域。这个区域就叫做黑洞。它的边界称为事件视界。它是由刚好不能从黑洞逃出而只能停留在边缘上徘徊的光线形成的。
假定太阳能收缩到只有几英里的尺度,听起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人们也许认为物质不可能被压缩到这种程度。但是在实际上这是可能的。
太**有现有的尺度是因为它是热的。它正在把氢燃烧成氦,如同一颗受控的氢弹。这个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产生了压力,这种压力使太阳能抵抗得住自身引力的吸引,正是这种引力使得太阳尺度变小。
然而,太阳最终会耗尽它的燃料。这要发生也是在冉过大约五十亿年以后的事,所以不必焦急订票飞到其他恒星去。然而,具有比太阳更大质量的恒星会更迅速地耗尽其燃料。在燃料用尽后就开始失去热量并且收缩。如果它们质量比大约太阳质量的两倍还小,就最终会停止收缩,并且趋向于一种稳定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之一叫作白矮星。它们具有几千英里的半径和每立方英寸几百吨的密度。另一种这样的状态是中子星。它们具有大约十英里的半径和每立方英寸几百万吨的密度。
在银河系我们紧邻的区域观察到大量的白矮星。然而,直到1967年约瑟琳·贝尔和安东尼·赫维许在剑桥才首次观测到中子星。那时他们发现了称作脉冲星的发出射电波规则脉冲的物体。最初,他们惊讶是否和外星文明进行了接触。我的确记得,在他们要宣布其发现的房间里装饰了“小绿人”的图样。然而,他们和所有其他人最后只能得出不太浪漫的结论,这些物体原来是旋转的中子星。对于写太空西部人的作家,这是个坏消息,而对于我们这些当时相信黑洞的少数人,却是个好消息。如果恒星能缩小到十至二十英里的尺度,而变成中子星,人们便可以预料,其他恒星能进一步收缩而变成黑洞。
质量比大约太阳质量两倍更大的恒星不能稳定成为一颗白矮星或中子星。在某种情形下,该恒星可以爆炸,并抛出足够的质量,使余下的质量低于这个极限。但是总有例外。有些恒星会变得这么小,它们的引力场会把光线弯折到这种程度,使它折回到恒星本身上去。不管是光线还是别的任何东西部不能逃逸出来。该恒星已经变成为一颗黑洞。
物理定律是时间对称的。如果存在东西能落进去而不能跑出来的叫作黑洞的物体,那就还应该存在东西能跑出来而不能落进去的其他物体。人们可以把这些物体叫做白洞。人们可以猜测,一个人可以在一处跳进一颗黑洞,而在另一处从一颗白洞跑出来。这应是早先提到长距离空间旅行的理想手段。你所需要做的一切是去寻找一颗邻近的黑洞。
这种形式的空间旅行初看起来是可能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存在这类解,它允许人往一颗黑洞落进再从一颗白洞跑出来。然而,后来的研究表明,所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