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如此众多的吉兆,张献忠的部下们自然是一片欢呼雀跃,各种文体的劝进表如雪片般飞来,甚至还有人杀了老母鸡弄了封血书上奏。而张献忠自然也不负众望地宣布登基称帝,在南昌建都开国。
对于张献忠和李自成相继称帝的消息,这阵子一直住在杭州凤凰山庄的王秋同学表示很感兴趣。其中,李自成无论在西安还是在襄阳建立大顺国,听上去似乎都还过得去。但原本历史上的“大西皇帝”张献忠,要是在江西而不是四川建立“大西国”,就感觉有些怪怪的了虽然江西也带着个“西”字,但从地图上看,明显是位于中国的东南部,在这边立国还叫“大西”的话,就怎么看都有些不合适了。
然后,王秋便愕然得知,张献忠同志给自己选了一个非常具有想象力和超现实意味的国号:
“……大萌国?张献忠怎么会想出这样的名字?!这家伙分明一点都不萌好不好?!!”
面对着王秋的惊呼,赵引弓倒是很淡定,“……放心,我可以确认这个张献忠应该不是穿越者,这个国号也跟我们那个时代的萌文化根本没啥关系,不过是遵循元末天完国的旧例,往大明头上种草罢了……”
所谓的“天完国”,乃是元末农民大起义之时,其中一支起义军首领徐寿辉在湖广地区建立的政权。“天完”这么奇特的国号,是怎么来的呢?这其实是一个拆字游戏天完,如果去掉天上面的一横即为大,去掉完上面的宝盖头即为元,也就是说我天完国一定能胜过大元国,因为我已经在字面上镇住了你。
但是在现代人看来,天完天完,却怎么看都像是“过两天就完蛋”的意思。
不过这天完国的名字虽然晦气,生命力却还算顽强,居然在元末乱世之中足足撑了九年时间才灭亡。
言归正传,如今张献忠自立为帝,想要取代大明执掌天下,便也对“大明”这两个字玩起了叠字游戏,最初准备定国号为“天萌”。但他的义子,读过几年私塾,肚皮里稍微有点墨水的孙可望却劝谏说,自古以来,两个字的国号不如一个字的国号尊贵,于是张献忠就从善如流地改国号为“大萌”,自封“萌皇”……
总之,这一年的七月中旬,在临时挂上了明黄绸幔的南昌滕王阁,所有高级将领齐聚一堂。身上没有半点萌元素的“萌皇”张献忠高坐于龙椅之上,微笑的看着他的部下们行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时张献忠的地盘其实很小,只有从九江到南昌的一小块地方,但是排场却很大。所以自从登上皇位之后,“萌皇”张献忠就忙了起来:首先是颁布年号为“天萌”虽然国号用不上这两个字,但改成年号似乎也不错。其次自然是大肆封赏部下,颁发出了一大堆太师、丞相、国公的头衔。然后是模仿明朝的官僚机构设置了n多的衙门,什么内阁、五军都督府、中央六部、国子监……凡是大明朝廷有的衙门,“萌皇”张献忠陛下也都要搞一套,真不知他怎么安排的人手,居然还能腾出人手来出去打仗?
至此,当北方出现了大乘、大周、大晋、大元四国争霸之势的时候,南中国的长江中游地区,也上演起了大顺、大楚、大萌的三足鼎立大戏……而各种未称帝的细小割据势力,更是多如牛毛,不胜枚举。
※※※※※※※※※※※※※※※※※※※※※※※※
另一边,眼看着各路粗鄙蛮夷、流贼草寇,都一个个沐猴而冠地设坛祭天,相继当上了各式名号的皇帝,那些朱明王朝正牌的龙子龙孙们也坐不住了,同样相继加入了这一场愈发热闹的称帝风潮之中。
第一个跳出来的是桂王朱常瀛,他是万历皇帝的第七个儿子,封于湖南衡州(现代的衡阳),乃是崇祯皇帝和天启皇帝的叔伯长辈。在确认了崇祯皇帝的死讯之后,这位眼高手低的桂王朱常瀛,就在一干落魄书生的怂恿之下,公然跳了出来,以“国家有难,须立长君”为由,宣称要从小辈们的肩膀上接过大明天子的重担,还号称要“北抗流寇,东逐鞑虏,南平髡贼”,恢复祖宗江山,各种不要钱的嘴炮放得山响。
然而,这位桂王殿下的运气实在不佳,因为他的地盘衡州正好被夹在流寇和髡贼中间,结果他刚刚在封地衡州的王府里宣布要称帝即位,连登基大典都还没来得及举办,罗汝才就率领着几万流寇离开长沙,气势汹汹杀奔衡州而来。此时才发现自己手无寸兵的桂王朱常瀛,只得仓皇撤离衡州,逃到了广西桂林。
然后,在广西明朝官府的拥戴下,朱常瀛总算是在桂林顺利祭天登基,正式继承大明帝国皇位,颁布新年号为永历。可惜这位永历天子的霉运似乎还没完,就在他登基称帝的次日,初步清理完毕了广东占领区的“澳洲髡贼”,就起兵四万,号称十万,沿着西江水6并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广西攻略!
短短一个月之内,这些肤色各异、旗号繁杂的短发大兵,就攻入广西境内数百里,连破梧州、浔州,柳州等一系列名城大邑,连领兵御敌的明朝广西巡抚都在柳州战败身亡。虽然桂林似乎距离髡贼的兵锋尚远,但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的永历皇帝还是赶紧拔脚开溜,带着整个小朝廷翻山越岭,一路辗转逃到了贵阳。
然而,正当这位新鲜出炉的永历天子,好不容易逃到贵阳城内稍事喘息,准备依靠大明西南残存的云贵川三省,继续与髡贼和流寇展开周旋的时候,却突然从北面收到了一条犹如晴天霹雳般的噩耗:就在他于桂林称帝即位的第二个月,蜀王朱至澍也在四川文武官员的拥立之下,于成都蜀王府登基称帝了!
这一下,内部矛盾立刻压倒了外部矛盾,贵阳和成都的两位大明天子互相斥责对方是伪帝,彼此大放嘴炮,同时又竭力拉拢世袭坐镇云南的沐王府,从而上演起了一出“西南三国志”……然而,由于蜀王和桂王手里都没多少兵马,又有千山万水的阻隔,谁也没法讨伐谁,所以这场对峙估计还将持续很久。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西北边疆,大明王朝的肃王朱识,也在甘肃地区那些残余明朝文武官员的拥戴之下,于兰州登基监国,又在数月之后正式称帝,建立起了一个小小的割据政权。
除此之外,封地在西安的大明秦王,原本似乎也有继承大明皇位的心思。然而,陕西距离几家强邻太近,他还没来得及说服陕西的文武官吏,大周帝国皇太子吴三桂率领的关宁铁骑就已经攻破了西安城。倒霉的末代秦王在城破之时逃亡失败,沦为俘虏,然后被吴三桂命人用弓弦勒死在了自家的王府里……
随着桂王、蜀王、肃王这些大明藩王的相继称帝,崇祯七年的中华大地顿时变得愈发热闹,光是明朝阵营就有了六个皇帝同时并立,新兴的国家更是一口气就已经有了大元、大清、大金、大乘、大周、大晋、大顺、大楚、大萌,合计九个之多!一时之间,称孤道寡之事,仿佛已经在中国蔚然成风。
截止到目前为止,对于崇祯七年中华大地上这场的称帝大流行,诸位现代中国穿越者们还都只是置身事外,抱着看热闹的态度。但是再接下来,王秋却突然得知,他们也要册封一位皇帝登基了!
而且还是一位未成年的女皇帝……或者说动漫里很常见,现实中很罕见的萝莉女皇?!
“……嗯,关于上面为什么同意册封这位女皇帝的理由,我基本上已经明白了,反正咱们是共和体制,对皇帝这个头衔也无所谓……不过……我记得那只小萝莉如今似乎就住在花果山上吧!呵呵,花果山的女皇帝?这听起来总是让人联想到母猴子啊!感觉似乎蛮有意思的,要不就让我去一趟吧……”
于是,在王秋的自告请缨之下,有关方面给他准备了一套华丽得好像舞台剧戏服的衣裳,还有一份国家主席亲笔书写的“册封圣旨”,然后便打发他前往花果山,主持某只小萝莉的称帝登基事宜……
第一百七十九章、今年中国盛产皇帝(五)
第一百七十九章、今年中国盛产皇帝(五)
南直隶,海州府,花果山(又名云台山)
一座草木葱茏,奇石屹立的大山,迎着滔滔海浪的日夜拍打,傲然屹立在大海的中央!
这就是吴承恩的《西游记》之中,那座孵出了石猴孙悟空的海中仙山!花果山!
明末之时,海州的花果山还没有像现代那样,因为长期的泥沙淤积,海岸线拓展,最终逐渐与西边的6地相连,而是依然跟《西游记》描写的那样,是兀立于海中的一座岛屿,与海州隔着一片汪洋。
就跟《西游记》描述的那样,花果山的地形崎岖,山峦连绵,即使是仅有的一点儿平地,也大多以盐碱地和沙地为主,不能耕作。所以除了零星几户渔民和一两处极度破败的道观,几乎没有什么人烟。虽然因为《西游记》的广泛传播,这座曾经默默无闻的花果山,此时已经在中国多少有了些知名度,但明朝的旅游业毕竟无法跟现代相比,明末乱世更不适合游山玩水,所以崇祯年间的花果山依然一片荒凉。
不过对于以海上舰队为全球机动力量的穿越者集团来说,此岛却是一处绝好的前进基地。进可以渗透和影响整个华东沿海平原,退只需少量舰艇和6战队,就能确保整个岛屿的安全。岛上高耸的山崖,还可以用来设置导航灯塔和警戒哨所,虽然岛屿本身物产不丰,但对于海军来说最关键的淡水却相当充足花果山上到处都是潺潺流淌的溪流和泉眼,《西游记》描写里的“水帘洞”可不是编造出来的。
所以,早在王秋他们进入这个时空之前,大本营设在海南岛的临高穿越集团,就派遣负责北方情报工作的鹿文渊,在花果山这座海岛上置办了一座庄园,名曰“猴王庄”,作为情报站和商品销售中转站。如果时机成熟的话,还可以摇身一变,作为发动北方攻略的跳板,类似于鸦片战争时期的香港岛和舟山。
然而,随着现代世界中国政府的乱入,还有“全球华人穿越者同盟”在本时空的横空出世,海南岛穿越集团的攻略计划被彻底打乱。由于华盟成功收编了盘踞整个山东半岛的陈新大帅及其所部登州镇军,有了更加理想的半岛跳板,花果山这个岛屿基地,自然失去了价值,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之中。
再接下来,就在花果山对岸的淮北平原上,明朝官军、闻香教起义军和满清八旗彼此杀伐,上演了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精彩大戏。经过一番激战之后,满清八旗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一度气焰嚣张的闻香教主王可,则是兵败被俘,原本被闻香教盘踞的两淮二十余县,也成了清军的战利品。
但也有少量闻香教众不肯投靠满清鞑虏,而是拥戴前教主徐鸿儒的幼女“圣姑”徐馨儿为主,设法抱上了穿越者们的大腿,然后纠集起数千不肯降清的残党,继续据守海州,并且得到了华盟的少量军火援助。
不过,这些闻香教余孽毕竟势单力薄,又是乌合之众当中的乌合之众,在海州也缺乏根基,即使只是小股八旗兵的几次试探性偷袭,都把海州的闻香教众给打得左支右绌。再加上海州当地的缙绅也是不断举兵造反,以至于他们这些扑街到家的闻香教余孽,甚至连至关重要的海州港都一度丢失过。
好在清军很快就把攻略重点转向了江南,没有对海州投入太多精力,于是这些在战场上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