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3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好;虽然文德嗣没办法把执行委员会变成自己的一言堂;但各位“执委”之中也基本没有那种脑残的逗比;在征服世界的战旗下;基本没有人愿意把元老院变成后世台湾的立法院;所以在战略战术上的决策并没有出什么乱子;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应该还不必担心临高穿越者的内部团结问题

其次;则是发现自己这些穿越者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单——先期就已归队的福建黄石和主动投诚的台湾张伟暂且不提;当临高元老院的情报势力渗入澳门之后不久;就愕然发现澳门的葡萄牙人居然在帮美洲的两个“东方人移民国家”招募明朝流民根据从葡萄牙人手中获得的一些“华美制造”和“东岸制造”的小商品;原本自视甚高的临高穿越众不由得沮丧地发现;原来还有两个穿越者集团早已抵达了这个世界

幸好;限于葡萄人此时的可怜运力和从东亚到美洲东海岸的漫长海上旅程;这样的超长途人口生意每年最多也就能运一千多人;所以暂时还没有影响到临高元老院对流民的招募。而同样是由于遥远的地理距离;那两个位于美洲的华人穿越者国度;似乎也于涉不了东亚大6的局势变化;构不成什么威胁。

但是;远在地球另一端的美洲穿越者集团固然可以暂且忽视不管;可出现在大明疆域内的其他穿越者;就让人不能不慎重对待了。比如那个盘踞山东半岛的登州镇;就已经在江南的卷烟生意上跟临高穿越众展开了竞争。关于如何对待这个势力;元老院目前依旧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但所有人基本上都清楚:如果能够把组建登州镇的穿越者也拉入元老院;就势必能够为元老院的北方攻略提供巨大的助力。但如果翻脸为敌了的话;那么这个颇为善战的军阀势力;也会成为元老院征途上一块令人颇为头疼的绊脚石。

至于其他零星“疑似”穿越者的家伙;就更多了;但由于信息流传过程之中的扭曲和失真;后来证明几乎都是误报和误判——与全球大航海时代挂钩的明末乱世;原本就是一个特立独行、西学东渐的年代;朝廷命官都有皈依上帝成为基督徒的;民间更是充斥着无数举止奇怪的非主流人士。更要命的是;由于黄石的十年穿越生涯已经极大的改变了历史;即使找到了与史书不符的情况;也未必就能说明其中有问题。

对此;临高的穿越者元老院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见招拆招再说了。

再接下来;就是“真-澳洲人”的突然驾到了——去年年底偶然收到那封来自澳洲的无线电报的时候;还真是把临高的五百穿越众都给吓了一大跳:穿越澳洲的现代全金属万吨大帆船;晦气透顶的澳洲穿越生涯;南美“华夏东岸共和国”的环球远航……还有企图殖民澳洲的波兰探险队?这可真是信息量略大啊

虽然对于波兰人为什么也来玩大航海感觉很奇怪——就如同一提起俄国就会让人想起伏特加、西伯利亚和北冰洋一样;提起波兰也只会让人想起插了鸟毛的翼骑兵和超华丽的作死秉性;却绝对与航海殖民这种事情沾不上边。但这毕竟发生在万里之外另一块孤立的蛮荒大6;所以除了继续跟澳洲方面和抵达澳洲的东岸国远征舰队保持无线电联系之外;临高元老院的诸位“伪-澳洲人”也没有对此加以太多的关注。

毕竟他们身边的麻烦和乱子就还有很多;如此整天担忧这些远在天边的事情;就再也不用管别的事了。

可是到了如今这会儿;临高元老院的诸位“伪-澳洲人”却再也没法把这个麻烦搁置下去了。

——根据无线电报里交流的信息;随着澳洲进入雨季;潮水再次高涨;“真-澳洲人”他们的那艘大船很快就能从泻湖的浅滩上脱困。而东岸国的环球远航探险队在返回了位于后世乌拉圭的首都之后;立即引发了该国的巨大轰动;迅速集结了第二支规模更加庞大的远征舰队;于几天前刚刚抵达澳洲……并且准备在“澳洲众”的“中远星”号万吨轮完成整修之后;双方结伴北上造访巴达维亚;跟那里的荷兰殖民者建立贸易关系;如果有可能的话;这支联合舰队或许还会进一步北上;前往中国沿海招募流民和采购物资。

这个堪称石破天惊的消息;让临高方面登时一阵大乱——原本远在天边的“穿越前辈”居然要带着军舰来到自己的地界了?喂喂;大明帝国的这盘棋局已经被搞得够乱了;你们怎么还要来插一手?

更要命的是;如果那帮“真-澳洲人”开着他们的万吨巨舰来到了巴达维亚;跟当地的荷兰人和华商谈起自己的来历;并且事先没有跟临高这边对好口供的话;那么临高穿越众之前捏造的“澳洲来客”身份就要穿帮了;或者至少也是两边牛头对不上马嘴;最终惹出一场大笑话。但临高元老院又没法阻止“澳洲众”和东岸国舰队的出发;总不能说:“澳洲人这个名号已经被我们用了;你们再出现在荷兰人面前就会出现麻烦;所以请你们继续在澳洲荒原上打袋鼠看星星当摩登原始人;千万不要跟东西方文明世界发生接触”?

——像这么厚颜无耻的话;就算自己这边不要脸皮说得出口;澳洲那边也肯定不会听的啊

“……唉;真是悔不该当初一拍脑门;就随口自称是澳洲人啊这下可就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澳洲来人了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完全可以自称是从南极来的呢?至少帝企鹅不会跟别人乱嚼舌头……”

文德嗣主席有些烦躁地解开了衣服上的扣子;起身去打开了窗户;清新的海风从滨海的窗户里吹了进来;倒也有几许清凉的作用。可窗外面的绿化带灌木丛中估计是有蝉或者与蝉类似的昆虫;反正那嘈杂到几乎让人下意识地忽略了的声音一直都没有消停。当窗子打开之后;这聒噪的虫声就变得更加响亮了。

这喧嚣的虫声让文德嗣主席忍不住捂上了耳朵;也让待在室内商议对策的众人感觉愈发烦躁。

“……要不就对外宣传说是‘澳宋;遭遇天灾;我等被迫举国迁徙;不想故土被海贼窃据;如何?”

说话的是临高元老院道教理事会的副手戴锷;也是五百名穿越者元老之一。当盗泉子道长不在的时候;由他全权负责临高道教理事会的教务活动。包括卫生宣传、扫盲班和号召土著忠于元老院等等。最近还印刷了一本关于新道教经典《洞渊神咒经》的宣教小册子;里面摘录了“五百仙人乘大铁船下凡拯救末世”的神话(“澳洲天主教会”那边的说法则是五百天使下凡;让信徒们对双方的矛盾说法感到很是困惑)。

可是;随着“真-澳洲人”的出现;这些错漏百出的宣教神话;顿时就面临着被彻底戳穿泡沫的危险。

“……什么?你就直接把人家说成是海贼?那些澳洲同胞怎么可能答应?还是请现实一点儿吧”

坐在小沙发上喝茶的中央政务院总理;网名“督工”的马千瞩不由得翻了个白眼;对想当然的戴锷吐槽说;“……更何况;如今就连我们自己都没制订出统一的标准来历背景资料——你们新道教弄了个五百仙人下凡版本;天主教会又搞了个五百天使救世版本;然后还有一个澳宋权贵子弟宫廷斗争失败流亡版本;外加一个澳宋帝国末日大灾难幸存者逃回故国版本光是我在临高市面上听到的就有这么多了;而那些外派的同志还不知道跟越南人、明朝人和荷兰人胡诌了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必须要立即重视起来啦”

对于马千瞩上述说法;与会众人也纷纷点头;不过;虽然他们表面上都是一副严肃认真的模样;但心底里其实并不是很在意此事本身:“澳洲神话”这种东西到了眼下这会儿;实际上已经无所谓穿帮不穿帮了——临高的穿越众目前早已在大明帝国的边陲角落站稳脚跟;澳洲国度的存在与否并不能撼动这个穿越者集团的根基;就如同晚清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都跟遥远欧洲的天主教会没有任何关系一样。

但是;对于当前的执行委员会;或者说文德嗣主席而言;“澳洲神话”的破产;无异于给了元老院内部各个派阀势力一个攻讦的靶子;必然导致执委会在元老院之中的威信进一步下降。而对于宣传教育部门的工作来说;也实在是一大打击——意识形态的破产会带来怎样的恶果;可是谁都说不清楚的。

幸好;目前还有补救的机会——文德嗣主席最终决定;让人发电报向澳洲方面说明此事;希望对方帮忙遮掩一下……不久之后;回电来了;澳洲方面同意对此事进行磋商;但由于涉及到的问题太多;简短的电文里恐怕说不清楚;所以需要当面交流;而且在统一对外宣传之余;也必须顾及澳洲方面的形象……

“……平秋盛的贸易船队不是还在鸿基么?让他不必去泰国了;提前在巴达维亚等着澳洲的船队吧”

文德嗣主席如此提议说;“……现在请大家举手表决……很好;通过了现在就组织一个外交代表团;乘最快的船到鸿基跟平秋盛的船队会合吧当然;在出发之前;还得要跟荷兰东印度公司驻临高的贸易代表通知一声;避免误会。另外海军也尽量凑几艘军舰出来;好歹得给外交代表团壮一壮声势……”

“……那么我们自己的四个版本背景来历怎么办?拿哪一个版本的跟澳洲方面商量?”马千瞩总理问。

“……来不及了;让代表团在船上慢慢商量吧反正从咱们这儿到巴达维亚也要不少时间……”

※※※※※※※※※※※※※※※※※※※※※※※

越南;鸿基堡(现代越南共和国的海防港附近;邻近著名旅游风景胜地下龙湾)

经过未来穿越者的几年建设开发;原本只是一个煤矿坑的鸿基堡;已经成了一座在军事要塞保护下的矿业城市和贸易中心;煤矿的规模延伸得越来越远;辖下越南矿工的数量也在急速增加;每天都有食不果腹的越南贫民从远方慕名投奔来——郑氏和阮氏军阀之间的残酷内战;和由此导致的沉重赋税;已经让这些衣衫褴褛的农民几乎绝望;而投奔鸿基靠力气挖矿挣饭吃;则是他们心目中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与此同时;鸿基堡贸易区的货物也是玲琅满目;目前在临高和大6已经产能过剩的商品如食盐、白糖、成药都在倾销;此外;像临高传统的优势产品;玻璃器;水晶镜;骨瓷;还有越南极度匮乏的轻工产品——鞋子、雨伞、扇子、帽子等也应有尽有;使得鸿基已经成为了红河口三角洲上的一个大去处;各类商贾的船只都在鸿基港的外埠停靠;主要都是华商;原先就在做这北部湾沿岸的生意。

随着贸易的日渐兴旺和大量流民源源不断的流入;鸿基的船行和货栈也相继建立起来;每周都会有大量小吨位的船只往来于临高和鸿基之间;这些船只主要从事的是轻工业产品的贸易;有时也会为越南稻米提供宝贵的运力。随着供应链的扩大;“澳洲货”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完全占领了整个红河流域的市场;就连靠近老挝的偏僻地方;也有各个民族的小商贩不断从内6运来“澳洲人”需要的钾盐矿;到鸿基港的市集进行贸易。大量涌入市场的廉价工业品;甚至开始对越南北部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影响。

就连跟“澳洲人”合伙贩卖中成药的润世堂;在半年前也把分号开到了鸿基堡的“城下町”——从这里往东南亚各国转运货物更加方便;而且红河沿岸本身也是中成药倾销的大好市场;自从润世堂的鸿基分号开业以来;光是在避瘟散和诸葛行军散两项消暑的拳头产品上;就已经赚了不下三万两银子。

总的来说;鸿基这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