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庭出版集团-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道无情,洪荒之中,真挚的感情太少了,红云那样的都被嘲了多少年。而黄竹待他和太一,是真的没话说,他们原本是就此陨落的。
    虽然平时偶尔有些不着调,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但帝俊心底明白,黄竹才是对修道领悟最深的那一个,要么不修,一修就修逆天之道。
    但是就冲他这份感情,逆天帝俊也陪他了!
    看到太一悲痛地回来,说自己被黄竹没理由地喷了一顿,帝俊顿时就失笑了。
    本来他还在想要不要立刻就去招摇山,看这情形,也别耽搁了吧,立刻就去招摇山。
    ……
    帝俊来到招摇山,在君子居里遇到了陆压。
    两人站在一处,气氛颇有点尴尬,帝俊面无表情地问了陆压几句修行,陆压也木讷地回答了,然后陆压就自离开了,像师徒都像过父子。
    进去后,黄竹一看到帝俊,就阴阳怪气地说:“帝俊大大,踏足寒舍,有什么指教吗?”
    帝俊一揖,干脆地道:“是我错了,对不起。”
    黄竹也没想到帝俊这么果断,一时有点没反应过来,在一丈之外踱了几步,看着帝俊,“啧,真的知道错了?”
    “知道了,任你发落吧。”帝俊甚至自己提议道,“给你打扫办公室卫生都可以。”
    他是众目睽睽之下甩了黄竹的脸,三天之后自己又当着大家的面给黄竹打扫办公室,这才叫打脸,这才叫道歉呢。
    “那就不必了,这么高级的清洁工,我也用不起。”好在黄竹是个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人,再说了,之后他还有事要麻烦着帝俊呢。
    既然人家诚心诚意来道歉了,黄竹就准备了一些吃食,两人边吃边谈天。
    帝俊低声道:“如今人间是何情形?”
    “形势还不错,墨竹已经下界了,你这边也可以准备准备了。”黄竹举杯和帝俊干了一杯,喝了半杯,将剩下的半杯酒洒在盘子里。
    瓷盘闪烁了一下,浮现出人间景象——
    原是墨竹下界后转世为高僧,在人间弘扬佛法。佛教至理在西方,这个中原出生的和尚却生而知之,而且做出了种种调整,使得佛法更适合此时的人们。
    他在人间传下教统,门下出了无数高僧,各自开宗立派。但不像玄门那样独立,而是佛教中的流派而已,所以看上去与玄门也是相反的场景,显得更加繁荣昌盛。
    人世间,一时间人人尚佛,家家念诵佛经,处处可见佛像。
    由于崇佛之风刮遍大江南北,连贵族们也不例外,僧人们的地位也大大提高。
    佛教自先秦传入中原,数百年传道,历经秦汉两晋,终于厚积薄发,因为墨竹放的一把火而熊熊燃烧起来,烧遍人间。
    到了墨竹这个活了一百多岁的高僧圆寂的时候,已经真正做到了他向准提承诺的那样,使人间处处有迦蓝!
    到如今,僧人们不必服兵役,也不用纳税,有田有马,自有私财……这简直是最幸福的职业了!
    佛教,因为社会更加发达了,所以比之当年玄门的兴盛更甚。虽说世道渐渐混乱,但是佛教的气运竟然更加大涨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人们过得越苦,就越是寄希望于神佛。
    佛教,果真是一朝大兴了。
    ……
    水镜中的重重楼台渐渐消湮,帝俊不禁发出感叹:“佛教终是大兴了……人间处处有迦蓝啊!”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黄竹摩挲着手中的酒杯,似笑非笑地念了一句诗,“好,墨竹做得好。”
    帝俊提起酒壶,为他把酒斟满,“你这么开心?”
    黄竹喝了一杯,因为心中激动,还不嫌过瘾,又抢过酒壶,直接灌了几大口,一擦嘴巴道:“我自然开心,佛教越兴盛,僧人们地位越高,我就越开心!他们不够兴盛,我如何能骗过这天,瞒过这地?”
    帝俊一把拉住他,叫他坐下来,按住他的肩膀,“你有点醉了。”
    怕是黄竹喝得太急,这么兴奋的样子,帝俊怕他一时激动,将自己的计划都吐露出来。什么准备都没做的时候,天地万物都可能是耳目,实在是要小心。
    黄竹的确是有点醉了,只能说酒不醉人人自醉,他发出一声痴笑,“都说圣人以天地为棋盘,万物为棋子。我便以圣人为棋子,与天地博弈!”
    帝俊急忙一挥袖,把这一方天地封闭了。接着捂住了黄竹的嘴巴,把他按在自己肩头,手也禁锢住他的臂膀。
    黄竹起初挣扎了几下,随即就不动了,身体也放松了。
    帝俊松了口气,“真不知到底是说你缜密还是粗疏。”
    他把黄竹扶起,将桌面上的碗盘都推开,把黄竹摆成一个趴在桌上的姿势。
    黄竹动了动手臂,枕着手,哼唧了一声。
    帝俊紧紧盯着他,只待他要开口,就又捂住他的嘴。毕竟他只是准圣,还要防备着西方二圣,虽说他们现在应该正得意着,不一定有心看着这边。
    幸好,黄竹似乎已经陷入了睡眠状态,半边脸埋在手臂间,半边脸露出来,头上的发髻有些松散,几缕发丝垂下来,落在颊边。
    帝俊不自觉伸手把这几缕发丝拨开,看到黄竹线条柔和的下颌,还有眼尾唇角微微的弧度,清秀姣好,一阵清风吹过,他竟有些心猿意马。
    帝俊回过神来,退了一步,为自己刚才一瞬间的怦然心动很歉疚。
    黄竹是他最好的朋友,他怎么能起这样轻浮的念头呢,就算黄竹对他再好,也是朋友之情。以前的调侃归调侃,那都是开玩笑的,绝对没有什么其他想法,绝对没有的啊……
    帝俊背过身,调息一番,将遐思压下去,不会有任何机会使之冒头。
    ——若非帝俊受托下界,可能就真的永远止步于此,成就一段深厚的友谊了。
    
    第136章 灭佛之厄(一)
    
    主题:【清流】第四次量劫中灭佛的人间帝王是不是红云老祖托生?
    内容:最近首页一片乌烟瘴气,咱们来讨论点儿学术的吧。第四次量劫,人间三武一宗灭佛,我听到一个说法,这三武一宗是红云托生,要与西方二圣了却因果的。
    1L:红云疯了啊?谁给他的熊心豹子胆,他不要命了单挑佛教?你造当时的佛教有多牛掰吗?
    2L:不太可能是佛教啦……现在普遍认为是玄门弟子,很明显玄门受益最大啊。
    3L:我也有个问题,现在大家普遍称几次量劫为:龙汉初劫、巫妖之战、封神之战和灭佛之厄,如果幕后黑手是玄门,那么怎么不叫佛道之争呢?
    4L:因为那基本就是单方面吊打吧……我感觉当时的佛教都懵逼了。
    5L:懵逼 1,爬得越高摔得越惨啊!我也是经历过的,简直眼见他起高楼,又眼见他楼塌了。佛教有弟子甚至后来都在反省,是不是他们自己做错了。
    6L:嗯,有的佛教弟子会自省,有首诗写的就是:“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回家塔寺空。应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俭守真风”。
    第二种就是觉得他们没错,是那几个皇帝是昏君,死后肯定下了十八层地狱。持后者想法的比较多……
    。
    。
    墨竹大功告成,回转仙界,自去灵山邀功,一连大庆多日不提。
    黄竹眼看时机成熟,一切业已妥当,接连打发人下界,其中就有帝俊。
    人间自晋以后,南北分裂,多国并存,后世称为南北朝。墨竹回来的时候,正是南北朝开端之时。
    北朝第一个王朝是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族为拓跋氏,自称黄帝苗裔。国君拓跋珪建国后立长子拓跋嗣为太子,拓跋嗣又有一长子拓跋焘,生时有红光满室。
    因此,拓跋珪对这个长子长孙十分喜爱,认定他日后必然能成大事。
    拓跋焘从小就机敏异于常人,允文允武。
    拓跋焘六岁之时,因佛教盛行,宫中举办法会。拓跋焘的母亲杜氏把他唤来,为他打扮一新。
    宫女们因为今日有法会,选的都是带着佛教寓意的服饰,花纹不是莲花就是宝瓶。
    拓跋焘换上新衣服,因为距离法会还有一段时间,杜皇后还要接待贵妇们,就把拓跋焘交给她的外甥,也就是拓跋焘的表哥杜道生和杜凤皇。
    道生与凤皇虽然比拓跋焘年长一些,但是因为拓跋焘懂事较早,反而觉得他们幼稚,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拓跋焘不喜欢身上的衣服,一直左扭右动。
    道生还当拓跋焘是小孩,把手上一串菩提子取下来,说:“殿下,你乖乖的,表哥把这个送给你。这个是我母亲亲自为我求的……”
    拓跋焘不屑地把他的手拨开,“我才不要什么菩提子呢,没甚好处。”
    “殿下,你怎么能这样说,”凤皇急道,“佛陀要降罪的!”
    拓跋焘冷冷道:“原来佛陀除了会受我们金银钱财,土地仆婢,还会降罪?”
    道生和凤皇一惊,看着拓跋焘的表情,竟然吓得说不出话来。
    杜家兄弟很是郁闷,加上气势落了下风,在拓跋焘要独自走开的时候,竟然没敢叫住他。等到拓跋焘走得有点远了,才悄悄跟上去。
    远远的,他们看到拓跋焘走着走着竟然拐进了一间道家神堂。
    这似乎是先帝之时下令建的,不知是哪位贵人居然逆风潮信奉道家,不大,而且荒废了,也没有道士居住。
    而且有点可笑的是,不知是建造时不用心,还是修缮时偷懒,瓦当中居然有几片是佛像瓦当,这是直接把修佛寺用的材料挪过来了啊。
    拓跋焘一向喜欢这样,随便找个僻静地方待着,还不喜欢人跟着。
    于是道生兄弟也就蹲在外面,反而觉得松了口气,不用面对着拓跋焘。
    拓跋焘也是第一次来到这间神堂,走进去之后可以看到里面虽然摆设陈旧,但是十分干净,与大多较为荒凉的宫殿不一样。没想到这里的宫人还挺勤快……
    拓跋焘抬头,看到正上方供着三尊神像,一为老者,一为中年人,还有一个是青年人。神像的颜色都有些灰败了。
    拓跋焘虽未见过这道家神像,可不知为何,这三尊神像总让他觉得眼熟,不禁自语出声:“这是什么神仙……”
    “此乃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和上清灵宝天尊。”
    拓跋焘忽听有人声在身后响起,惊觉转身,却见到一名青衣道人站在身后几丈外,也不知是何时进来的,手里还拿着拂尘。
    这道人面目清俊,身姿挺拔,风姿卓然,令人见之心生好感。
    拓跋焘板着脸道:“你是此处的道士?”
    “算是吧,”这道人云淡风轻地回答,走了过来一稽首,“殿下,缘何这时才来?”
    拓跋焘有点摸不着头脑,什么叫缘何这时才来?但是他心里又隐隐觉得自己似乎是和人说好过一样,迷迷糊糊道:“外面要办法会……”
    “世人尚佛,绊住了腿脚啊。”道人理解地点了点头。
    拓跋焘左右看看,对道人道:“你这里有何道法可以给我讲解?我极为厌恶佛教,不知你们道门是什么样的教义。”
    道人却说:“不好意思啊殿下,我这里不讲道。”
    拓跋焘大为奇怪:“为何不讲道?你不想要我信奉道教神仙吗?”
    他所见的僧人皆好讲佛法,以求更多人信佛,尤其是对那些有影响力的王公贵族,怎么这道人却恰恰相反?
    道人撇了撇嘴角,“爱信不信。”
    拓跋焘:“……”
    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