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烈甚至连人选都没有推荐,因为知道顾昭纯孝,父王推荐的人选,顾昭不会推辞。
  结果就拖到了这个年纪。
  但这么拖下去,群臣不止要惦记太子未娶,又要变着法儿想往顾烈后宫塞人了。
  狄其野跑出去“代天子巡游”,顾烈心里本就烧着一把饿火,根本没精神同群臣打机锋,也趁着今日无事,直接把太子喊进宫来问:“可有合意的姑娘?”
  “若还没有,高矮胖瘦,人品学识,总有个偏好吧?”
  这些话,自从顾昭出宫建府后,顾烈每季都得问两三回,顾昭回回答案都一样:“儿臣不知。”
  然后天家父子俩大眼对大眼,面面相觑。
  本来么,在娶妻这方面,上辈子娶了个柳湄的顾烈也没什么可说道的经验,教训倒是有,可不足为儿子道。
  但今儿顾烈下了决心要取得进展,顾昭思来想去,更迷茫了:“儿臣,当真不知。”
  顾烈忍不住叹息。
  顾昭这个儿子,本性纯善,处事冷静,有勇有谋,也从顾烈身上学到几分霸气。
  若说有什么不算缺点的缺点,那就是在面对他这个父王的时候,太乖了。
  这是因为顾昭始终不曾忘却自己的乞儿身份,他无法理直气壮地将自己当作顾烈的儿子对顾烈有所要求。
  刻苦学习,没问题;勤勉办事,没问题;但当顾烈开始往他手里给东西的时候,问题来了。
  五年前,顾昭加冠,正式册封太子,出宫建府领职办事。
  作为一个好不容易离开父王钳制的太子,顾昭的反应不是狂喜,是彷徨。
  他根本不想离开顾烈和狄其野,也不知该如何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太子身份。
  最后还是狄其野说,不如让太子陪我出去走走吧。
  自从顾烈开始对顾昭“塑型”,狄其野虽没明说,但实际上是主动辞了太子太傅的职务。
  他不想自己那些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观念无意识中影响顾昭,顾昭毕竟不是顾烈,顾烈能理解并冷静分析利弊,没用的就不汲汲于心,顾昭到底是个孩子,观念混乱对顾昭没有好处。
  顾烈对这个继承人的培养,是不许任何人置喙的,就连狄其野也不例外,这一点,狄其野很清楚,也从未跨过线。不是狄其野对这种包办式作风全无意见,而是因为狄其野眼睁睁看着顾烈为大楚倾尽心血,为培养顾昭煞费苦心,他不可能也做不到去打搅顾烈的布局,所以主动远离了。
  其实,对于狄其野的疏远,顾昭心底是暗暗有份委屈和不解的。这世上,顾昭最敬爱的是顾烈,第二个就是狄其野。
  顾烈虽然理解并赞同狄其野,但在顾烈的计划中,顾昭对狄其野的濡慕是非常有必要保持的。
  因此狄其野这么一提议,父子俩很快都点了头。
  那回,狄其野带着顾昭去了云梦泽,随后返程绕道了信州青州,一路北上回京。
  顾烈至今记得,当年狄其野回来后,跟自己闹了好几天别扭。因为回到京城城门口的时候,十九岁的太子珍重地抱了抱定国侯,趁无人注意,喊了声娘。
  狄其野那个毛炸的,顾烈现在回想起来都心有余悸。虽然顾昭喊的那一声,顾烈凭良心讲,孩子也没喊错。
  顾烈意识到自己犯了相思,先把自家将军放到一边,跟民间父子谈心似的,循循善诱地启发:“你喜欢什么样儿的?”
  顾昭想了想:“定国侯那样的。”
  顾烈当时脸就黑了。
  “但是,”顾昭还在费力琢磨,压根没注意到英明神武的父王黑似锅底的脸色,“不用像定国侯那么能干,什么都不懂也无所谓。”
  顾烈摇头失笑:“要是什么都不懂,就不是狄其野了。你说像他那样,到底是想要哪里像?”
  “儿臣希望,将来妻子对儿臣,能像定国侯对父王一样。儿臣对她,也会像父王对定国侯那样。”
  顾昭稍有迟疑,还是答道。
  顾烈没主意了:“这得看缘分。”
  缘分天定,感情得看两人如何相处,还不是付出就有回报,哪里是能够打包票的,就是自己和狄其野,上辈子都落了个惨烈下场。
  顾昭很赞同地嗯了一声,结果又绕回了起点,等于什么都没说。
  顾烈最后出了个下下策,把锦衣近卫副指挥使庄醉喊来了。
  顾烈对顾昭说:“庄指挥使画得一笔好画,你让他画清楚你喜欢什么样的,给寡人个章程,寡人再托人给你打听去。”
  庄醉小心翼翼地提醒:“陛下,属下画的,可都是通_缉令。”
  “通_缉令才更真,”顾烈说的似乎很有道理,“什么眼睛什么眉毛,你多跟太子描述描述,总能画出个大略类型来。”
  不然连个类型都没有,那真是大海捞针。
  庄醉愁眉苦脸地领了命,跟太子一起请安告辞。
  书房再次冷清下来,顾烈静坐半晌,到底是往政事堂去了。
  *
  日前南蛮扰边,恰好定国侯路过南疆都护府,仗着南疆都护对大楚兵神的崇拜,偷偷混进都护军打了场仗。
  一场胜仗打得是酣畅淋漓。
  打完仗刚要溜,陛下催促定国侯回京的信就被近卫带到了营中。
  正好,被陛下派到南疆历练的太子伴读容燧就在营中,也到了回京的时候,就跟随狄其野一起回京。
  容燧暗地怀疑,陛下是怕定国侯不肯回京,让自己做个监督。
  结果带上自己这个“监督”,定国侯也没加快脚步,他慢悠悠从蜀州晃到荆州,到云梦书院,欣赏数千才子论道辩古,和祝雍老爷子谈笑风生,还围观了远道东来的异国求学客。
  最后,定国侯还借口自己口拙,让几位颇有才名的学子,将云梦书院论道之景画于纸上,准备拿回去给陛下看。
  定国侯隔个二三年就“代天子巡游”,时而查出冤案,时而留下些好事传说,在大楚书生百姓中名声越发的好,定国侯出言请画,这几位学子都牟足了劲儿施展画工,或是工整精美,或是别出心裁,将这盛世论道的场面意境都落于纸上。
  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可是顾烈一天天累得跟耕地老黄牛似的拼搏出的盛世,他自己出不了宫看,狄其野只能替他看着,然后,想办法带一些碎片回去。
  离了云梦书院,容燧以为定国侯终于要直回京城,没想到,定国侯往青州绕路去了。
  朝中渐有更新换代之势,前几届科举历练出的人才,要么成了一方大员,要么陆续调回了京。
  卓俊郎前两年调回京城,跟在姜扬身边做事。兰延之一直在大理寺,现在是大理寺少卿,除了分内职务,也还跟着祝北河。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为接班做准备了。谁都明白老臣已老,朝堂慢慢换血,是大势所趋。
  卓俊郎与兰延之本就是好友,他们两个都在顾烈的推动下,都与顾昭走得颇近。
  顾烈为顾昭安排的身边人,不会是毫无政事经验的新科翰林,都是卓俊郎与兰延之这样的未来栋梁,这既是让顾昭熟悉日后重臣,也是对顾昭的信任。
  狄其野绕路青州,不为别的,直接去了兰府。
  兰延之的祖父,为了孙子的官誉着想,从兰延之入朝当官开始,就日渐缩减了手中商号的规模,而且就一直在钱塘住着,很是低调,不论兰延之怎么劝都不进京。
  老人家年纪很大了,虽然狄其野一直没有认亲,他很想见狄其野一面。
  狄其野和兰延之祖父对坐吃了餐饭,老人家说是风沙大迷了眼,老泪纵横。
  “在下无端上门叨扰,”狄其野当作没看到,假借托词道,“该给兰大人的父母上柱香。还请祖父带路。”
  狄其野搀着老人家去坟前恭恭敬敬上了香。
  上完香,狄其野道明来意,拿着小兰大人的亲笔信,把感动懵了的老人家雷厉风行地架上了马车,直线回京。
  容燧深深地松了口气,谢天谢地,终于要回京了!
  *
  京城城门口,太子顾昭奉父王之命等待归人,望眼欲穿。


第128章 京城门口
  今日京城城门口; 注定得热闹一场。
  太子顾昭; 带着近卫; 在城门口站着等定国侯。
  严家家主严六莹,带着侄孙女和侄孙女要好的左家姑娘从城外踏青回来,她们坐着华饰豪奢的马车; 连拉车的马匹都穿丝着锦,除了主人马车,前头还有一架马车开道; 后头三架马车装着丫鬟和踏春所用的诸样器用玩意; 再后面还有许多吆五喝六的家丁护卫。
  这排场派头,比京中大臣都要铺张; 不愧是将大楚货物贩至西域的大楚头号商贾,简直富贵得触目惊心。
  定国侯回京的马车; 就恰恰与严家车队,在城门口对上了。
  狄其野本是最不耐烦坐马车的; 这回要将兰延之的祖父带回京城,只能耐着性子陪老人家坐着。马车是近卫安排的,当然不会差; 内里也布置得极为舒适; 但肯定是比不上严家饰玉镶金的派头。
  于是城门外的辕道,路堵了。
  左边是严家浩浩荡荡的踏春车队。
  右边只是一架看上去低调朴素的马车,明面上只有五个做普通家丁打扮的骑马近卫。
  严家下人一看,马车上没标没记,排场也寒酸; 又不是惹不起的达官贵人,让什么让?不让。
  锦衣近卫们都是天子近臣,而且一双眼睛都是油锅里练出来的,望一眼就知道是严家人出行,但严家在他们面前算得了什么?更何况马车里坐的可是定国侯,让什么让?更不可能让。
  发觉有事,严家管家从开路的马车上出来,严家下人高高低低地喊着“总管”,他也不下马车,就站在马车上,喊道:“对面的朋友,严家家主出行,还请让条道来。”
  他用词虽客气,语气态度却是极为傲慢。
  为首的锦衣近卫一亮腰间玉牌,声音不高不低地回道:“在下没听清,烦请再说一遍。”
  没想到对面给脸不要脸,严家管家刚要破口大骂,走在前面的护卫看清了腰间玉牌,拼命跑到管家马车旁将他一拽,对着发怒的管家低语一句,那管家霎时白了脸,当即连滚带爬地下了马车,带领众家丁护卫跪地叩头道:“草民有眼不识泰山,请各位大人恕罪。”
  “咱们这就给大人们让道。”
  停了半晌,外面又这么大动静,狄其野微微皱眉,挑了车帘问:“什么事?”
  锦衣近卫知晓这位爷的脾气,不敢继续耍威风了,回禀了句“已无事了”,就打算从让出的道上进城。
  狄其野刚放下车帘,就听到女子声音怒道:“是什么东西,敢拦严家左家的马车?”
  那严家管家好不容易恢复脸色,听到左家姑娘这么一句怒斥,那脸又霎时白了回去,他逃命似的赶到主人马车边,急匆匆把对面护卫是锦衣近卫的事说了。
  能让锦衣近卫当护卫的,要么是陛下派去地方上接了人,要么就是京中要员出行,光是锦衣近卫就得罪不起了,何况马车里还有个不明身份的贵人。
  左家姑娘仗着自己是左家人,而且她父亲是吏部右侍郎,又坐在严家家主的马车上,心底虚荣心一起,就不愿让道,毕竟此时不摆威风更待何时。
  万万没想到恰好就碰了个硬茬子。
  但她一想,这不年不节的,京城中那些重要人物怎么会出京?必然是锦衣近卫外出公干,从地方上接了人来,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个不年不节的时候,封疆大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