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是奇怪的状态。
一晃神,夜深了。
躺在沙发上的李英博忽然惊醒。
他感觉很热,空气这么闷,简直要被闷死。
他朝卧室走去,将门一推,冷风呼的就扑过来,简直不要太好受。
不过几乎是同时,有东西也跟着呼的砸过来,是个圆形的抱枕,正正砸在李英博的脸上。
李英博听到陈清的声音,“滚出去!”
李英博立刻关上门,滚了出去。
他滚去厨房,拿了立在菜板旁的菜刀,悄悄的折返卧室。
轻轻的推开门,就着昏暗的光线,隐约看到三个人形的轮廓躺在床上。在李英博扫视的同时,一个人形警觉的坐起来,似乎是刚想开口骂,李英博一菜刀就砍下去了。
紧接着,毫不迟疑的将刀挥向旁边惊醒的人 ,一个都不放过,全都活活砍死。
浓重的血腥味儿熏得人眼前发黑。
李英博扔下菜刀,晃晃悠悠回到客厅沙发上缩着去了。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李英博分不清昨晚的事到底是真的还是梦。
他慌慌的推开卧室的门,里面什么也没有,跟他前一天早晨离开时一模一样。
还来不及想什么,李英博就听到敲门声。
他快速的走到门口打开门,外面什么也没有。
他走出门外,站在门后用力的砸门,失去神志一样砸了半天。
然后他颓然的关上门,进屋了。
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却又没什么办法。
像曾经他幻想自己忽然消失一样,现在,李英博突然开始幻想,如果他,忽然死亡就好了。
没有任何征兆与原因,就是死了。
他躺在沙发上,这个念头一遍一遍像咒语一样在脑海里盘旋,直到他入梦。
。。。。。。
有天晚上,大概凌晨一点左右的样子,陈清被极大的敲门声吵醒了。
他烦躁的起身,终于挣脱睡意的瞬间,敲门声却像故意的一样不见了。陈清还是起床打开门查看了下,确认外面的确没人后就惊疑的关上门。却在门关上的刹那又响起敲门声。
猛地打开门,外面空空如也。
陈清阖上门的时候,猛然想起什么。
他翻了半天的手机,找到李英博的消息,消息界面显示的最近消息是七天前发过来的,“我知道敲门声是怎么回事了。”
陈清回了个,“怎么回事?”,想想,重新睡下了。
第二天,陈清决定去一趟李英博那里。
大概傍晚的时候,陈清到了门口。
敲了好久的门也没人应声,陈清不情愿的翻了半天,找出备用钥匙自己开了门。
一进门就被一股恶臭熏得差点背过气去。
他勉强定神往里看,看到有个人影躺在里面。
陈清站着看了会儿,转身把门一关走了。
躺在沙发上的当然是李英博,已经死了。
晚上陈清约了自己的好朋友临霜,江先让一起来处理李英博的尸体。
他们找来黑色的大塑料袋,把李英博装进去,然后开车出城。
一路上大家都没怎么说话,等他们把李英博埋了,返程的时候,江先让幽幽的冒出一句,“我怎么总觉得这车上有四个人呢。”
另外两个人都没搭理他。
本以为尸体处理了,房子开窗通通风,这事就算完了。
但那之后陈清每晚都被敲门声骚扰。
这声音逼得他跑去临霜那里住,没想到敲门声也跟过来了。
没被骚扰到的江先让建议他们要不关门试试,事实证明这个馊主意没有鸟用。
本不信鬼神的陈清忍不住要找大师了,但熟悉他过往的临霜提议,给李英博的那个消息回复下。
虽然并不认为有什么用,但还是按照临霜的说法做了。
陈清给自己的小号发消息,“敲门的是你啊。”
万万没想到,那之后,敲门声真的没了。
(完)
第3章 爱卿,朕头痛
施朝静安时期,国富民安。
皇帝虽然没什么大的建树,但也绝没有大的失误。
皇帝对自己很满意。
日子总是无风无浪的过,皇帝自己整天一副没什么生气的样子,朝堂上的大臣仿佛也昏昏欲睡……
“唉”,皇帝情不自禁叹一口气,殿上的大臣们似乎没人察觉,全都恭恭敬敬的立在那里。
皇帝终于示意退朝,并一如既往的令朱尚书留下。
两人至御书房坐定,并没有商议什么大事,只是相对坐着下下棋。
皇帝蔫蔫的捏着棋子,有点愁眉苦脸的。
自去年以来,他日日都与朱尚书下棋,至今一盘都没赢过。
虽说棋技被如此羞辱,但皇帝一点脾气都没有,不仅不生气,还顽强不屈的继续下,继续被羞辱。
全国都盛传,皇帝大抵是有点病。
不管是哪个朝代,那皇帝享受的都该是最上等的待遇,全国的好吃好喝都是他的,连最美的女人也是他的。
可是我们这个皇帝,他不太爱美色。
或者说,是没那么喜爱。
皇帝的后宫实在是过于凋零了,冷冷清清,仿佛是个冷宫,尤其再加上皇后这个冷美人这么一点缀,真是更冷了。
还记得皇帝新婚那年,他还是很勤奋的往皇后那里跑的。
但后来皇后怀了太子,皇帝多宠了一个苏贵妃,等皇后生下后,皇帝就不那么喜欢皇后了。
倒不是因为什么生了孩子变得不那么美,事实上皇后一直都很美,而是,苏贵妃更得皇上欢心。
苏贵妃是一个给人感觉水水的美人,她的身体柔柔的,性格也软软的,皇帝跟她待在一块的时候当然更舒心些。
但现在,不管是冷美人皇后,还是柔美人苏贵妃,皇帝现在都不爱去看她们了,皇帝现在只喜欢下棋。
百姓最喜欢传这种宫中秘事了,全国人民或多或少的都想着,皇帝年纪轻轻的,就不行了。
朱尚书的棋技并不是最好的,但他是最敢不顾皇帝颜面的。
试问,哪个大臣敢让皇帝下棋连败几百场呢。
要说,皇帝和朱尚书的关系也颇有些曲折。
当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朱尚书作为宰相之子与皇帝伴读。
那时候同期的人谁不知道他俩关系最好呢。
但是果然身份一变,关系也变了味儿了吧。
太子称帝后,两人的交流看起来明显冷淡许多。
有些阴谋论的人就说,本就没有什么情分,不过相互利用罢了。皇帝一直都不是什么天资聪颖的人,虽然先帝只有他一个像样的儿子,但不代表先帝去世后他依然能够服众,而朱尚书那时表现优异,无论学识还是智谋,作为太子之友绝对当之无愧,加上朱尚书的父亲又是当朝宰相,皇帝跟他打好关系绝对没错……
不过关系这种事嘛,外人怎么说总是多了揣测,到底如何,只有当事人冷暖自知。
皇帝此时下着棋,心思却飘开了。
他看着朱尚书不再年轻的脸,忽然觉得这棋下得也没什么意思。
总输总输,他都输腻了。
轮到皇帝下子,皇帝却没去思索棋局,他开口问朱尚书,“爱卿,你看这局朕能赢吗?”
朱尚书抬头看一眼皇帝,又看一眼棋盘,终于谨慎的说,“陛下这局应该赢不了。”
皇帝毫无意外,他抬手扶了扶额头,状似疲惫的说,“爱卿,朕头痛。”
朱尚书连忙回,“那臣先退下了,请陛下好好休息。”
皇帝盯着朱尚书的头顶,眼神难得不那么懒散了,但声音却有些呆板的叫了声,“爱卿”。
朱尚书静静等着,皇帝终于吐出三个字来,“朕头痛。”
朱尚书顿了顿,没再说告退的话,而是说,“是否需要臣帮陛下召来太医?”
皇帝撇过头不看朱尚书了,也没理朱尚书的话,他侧脸看起来有些落寞。
两人静了许久,皇帝终于又开口说,“爱卿,朕不想再下棋了。”
朱尚书不知说什么好,良久回了个好。
皇帝听着这个好,不知是想起了什么,嘴角小小的弯了一下。
这轻微的好心情使皇帝又有力气说话了,他重新看着朱尚书,问他,“爱卿,传闻你一直不娶妻是生朕的气。”
朱尚书立刻回,“没有,臣怎么敢生陛下的气。”
皇帝兀自说,“气朕没把妹妹嫁给你。”
皇帝紧紧盯着朱尚书的脸,想看看那张严肃的脸是否会因为提到了静言公主而有所变化,但朱尚书还是让皇帝失望了,像是听到毫不相关的人一样,朱尚书平静的说着套话,“微臣怎么配得上公主呢,公主和姝女族王子实乃天造地设一对,再没有更适合公主的人了。”
皇帝嘴角不怀好意的弯了弯,状似无意的说,“那时候妹妹确实是中意你的。”
朱尚书果然抬头看了一眼皇帝。
皇帝毫不在意的继续说,“不过,后来姝女族王子前来求婚,公主也的确喜欢那王子,要不然朕断不会让妹妹嫁给她不喜欢的人。”
朱尚书答,“陛下说的是。”
提到公主朱尚书似乎没什么波动,皇帝自己倒突然有些伤感了。
因为妹妹已经嫁过去很久了,他印象中的妹妹很年轻,很活泼,想起年轻活泼的妹妹,就连带着想起同样年轻时期的自己来。
皇帝思绪懒洋洋的在回忆里飘着,不留神间居然问出,“爱卿,你还记得朕登基的前一天吗?”
那天的准皇帝秘密把朱尚书召到宫里来,朱尚书到了地方却迟迟不见太子身影。
他站在廊下向外张望,到处都安安静静的,连宫女和奴才都不见踪影。
然后忽然感觉肩膀被轻拍了一下,他回过头,刹那间心脏像被击中一样让他浑身震颤,他从没相信过一见钟情,什么前世修来的缘分,但是当看见身后身影的那一刻,他的确魂飞天外,真的相信了有命中注定这回事。
不过当眼前的佳人开了口,朱尚书才知自己有多愚钝。
让他觉得如此熟悉又惊艳的人当然不会凭空出现,那明明是太子的女装啊。
在觉悟过来眼前人是女装的太子时,朱尚书第一反应不是奇怪太子为什么扮成姑娘,而是羞愧于自己的失态。他结结巴巴不敢置信的叫了一声,“殿……殿下?”
太子轻盈一笑,顾盼生辉,“傻子,我美不美?”
朱尚书觉得用美来形容太子有些奇怪,但还是坦诚的回答,“美。”
太子说,“你还记得我昨天跟你讲了什么吗?”
朱尚书无需回忆,因为这个消息全天下都知道了,“太子明天就要登基为帝了。”
太子表情有些不满,然而他现在的女装使他的不满也少了点威严,在朱尚书眼中多了些其他的意味,就好像……在对他撒娇一样。
太子说,“明天我就要大婚了,我说过今天给你一个惊喜。”
朱尚书记得这回事,他对上太子殷殷的眼神,又打量了一遍太子全身,有些不确定的说,“殿下……你,难道想把公主嫁给我?”
太子一呆,不自觉反问,“你喜欢我妹妹?”
朱尚书一时语塞,太子忽然恼怒的说,“你做梦。”
太子自己羞怒了一会儿,强压下情绪重新提起话头对朱尚书说,“你没发现宫女太监都被我支开了吗?我早就跟你说过我不想当皇帝,现在我乔装成宫女,你带我出去吧。”
朱尚书的声音有些惊慌,“这……殿下,这不好吧……”
太子看着朱尚书的眼睛,人人都说朱尚书聪明,可太子看来,朱尚书是全天下最笨的人。
在朱尚书心无杂念的一派正气中,太子明亮的眼神终于慢慢灰暗下来,这一灰暗,就灰暗十年,就有了今天懒洋洋没什么生气的皇帝。
皇帝的心很累,皇帝棋下得累了,话也说累了,但他却迟迟没有让杵在这里的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