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福谋-第3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福儿提步来到近前。
  韩将军一声狼狈的被兵士围在中间。
  火光灼灼,将周围照得通明。
  韩将军被强压着肩颈,只能艰难的梗着脖子与柳福儿对视。
  柳福儿微勾了勾嘴角,示意兵士放手,并道:“韩将军,久闻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禁锢松开,韩将军重又站起。
  他转开头,冷声道:“既犯到你手,是杀是剐,悉听尊便。”
  柳福儿失笑,“我与你一没冤,二没仇,为何要剐你?”
  韩将军昂着下巴,对柳福儿这话,半点也不信。
  柳福儿摇头,道:“罢了,我说什么,你定也不信。”
  她道:“我送你去一地方再说。”
  韩将军冷哼,别开头不理。
  她微笑,示意兵士。
  立时,两柄寒冷的刀锋架上他肩头。
  韩将军一僵,冷睨柳福儿。
  柳福儿微笑,带着他出了坊市,来到府衙边上的一间屋舍。
  柳福儿上前拍了门板。
  没多会儿便有一略显苍老的声音应门。
  听到那声音,韩将军一僵,不可置信的看柳福儿。
  柳福儿笑容不变,待门拉开,她侧让两步,让出后面的韩将军。
  老人眯着浑浊的眼睛,看了片刻,忽的高呼,道:“老爷,是老爷。”
  他转身,脚步颤颤的往里奔,边跑边叫着。
  没出两息,漆黑的屋舍已是灯火通亮。
  “你这是,”韩将军惊疑的看柳福儿。
  “将军与家人久别重逢,我就不跟着凑热闹了,”柳福儿笑着退了两步,带着兵士走了。
  韩将军转眼,见穿堂已有人急急行来。
  他定睛看去,不由激动起来。
  那是他白发苍苍的老母。
  他忙迈开大步,赶到跟前,扑通一声跪倒。
  “阿娘,儿不孝。”
  “儿啊,”老夫人垂眸,泪水涟涟的扶起儿子。
  身侧,韩将军的妻室扶着老夫人,眼底泪花闪动。
  韩将军看着妻子,虽不曾说什么,神情却已全部表达。
  老夫人拉着韩将军的手,感觉冰冷,忙唤人升炭火,又拉他进了正厅。
  坐定之后,老夫人便问及叛逆之事。
  韩将军简单提了句,就问起他们如何过来这边的。
  老夫人便把家人被困在刘家别院,又被人救起之事说了。
  韩将军眉头微动,似乎想明白什么。
  韩家夫人见郎君神情不对,便道:“阿娘,时辰不早了,郎中不是说了,你老不能熬夜?”
  “今天不同,”老夫人盯着儿子,不肯动弹。
  “阿娘,”韩家夫人不赞同的皱眉。
  韩将军笑道:“阿娘,我既已回来,就不会再走。”
  “以后咱们一家人便在一处,再不分开了。”
  老夫人急忙点头。
  儿子与战场厮杀半生,她便提了心半辈子。
  现在,他已是平头百姓。
  家里也总算可以太太平平了。
  “阿娘,明早我与郎君给你请安,有话那时再说可好,”韩家夫人扶了老夫人起来,哄着劝着。
  韩将军转眼,见两人投射到槅扇上的影子渐渐远去,才沉了脸。
  门边,老仆来到近前,见他神情不对,忙缩回了脚。
  韩将军回过神,嘴角浅勾,道:“有事?”
  老仆点头,上前道:“我让厨下做了些羹,郎君可要用些?”
  “不用了,”韩将军道:“烧些热水就好。”
  老仆领命,恭谨退下。
  韩家夫人与他前后脚进来。
  一见他,便面上盈笑。
  一如从前,他每一次征战回来一般。
  她来到韩将军跟前,作势帮他更衣。
  韩将军拉住她,示意她坐定,道:“我听说阿娘得了急症?可是有人延医问药?”
  “刘家人傲慢无礼,阿娘被气得病倒,”韩家夫人点头,道:“好在有崔家郎君援手,不然阿娘现在还不知如何?”
  “崔家?”
  韩将军皱眉,“早前在淮南的徐家?”
  韩家夫人点头。
  韩将军深深吸了口气。
  他与梁二与永州对阵,南地就传出他悖逆,接着便有崔郎君援手。
  这一桩桩,一件件,如同扣好的锁链。
  实在不能让人相信,这就是巧合。
  但他却要实实在在的领受柳福儿的活命之恩。
  “你怎么了?”
  韩家夫人见他面色不善,忙问道。
  “没事,”韩将军回神,极快答道。


第六百七十九章 心思

  一夜无话。
  翌日清晨,韩将军带着妻室来给老夫人见礼。
  老夫人起得很早,两人过来时,她已收拾齐整。
  韩将军郑重的给母亲磕了个头,才起身。
  老夫人现在只要儿子平安,她就再不求其他。
  尤其儿子多年征战,与儿媳常年分居,而今膝下还是空空。
  而今正好,儿子无事一身轻,正可圆了她含饴弄孙的念想。
  韩将军却有些心事。
  在陪了家人几天之后,来到府衙。
  柳福儿正在料理公务,听到他来,忙起身相迎。
  并在见面之时,远远便拱手见礼。
  韩将军行了一礼,单膝跪地,道:“城主救命之恩,某感激五内,只是刘家与我有恩,便是他错待,我也不愿背离旧主。”
  “还请城主成全。”
  他垂下头,深深一揖。
  柳福儿笑容微收。
  看着他以麻布包裹得整齐的发髻,她重又勾起嘴角。
  “将军不必如此,”她扶了韩将军起来,道:“说起来,其实这里也有我的不是。”
  她道:“想来就是我不说,将军也能猜到。”
  “南地的流言蜚语,我也在其中参了一脚。”
  韩将军呼吸一乱,片刻他道:“两军交兵,各为其主,城主所为,并没有过错。”
  “若家主真个信我,定会为我明证。”
  “将军明理,某佩服,”柳福儿拱手。
  “家眷之事,将军不必过意不去。”
  她道:“我只为永州,无意伤人,老夫人一事,我很抱歉。”
  “接他们过来,也本是我应该做,便是将军怪我害得你们背井离乡,也是我该受的。”
  韩将军定定看她。
  他之所以会站在这里,其根由便会因为她救了家人。
  现在她这么说,就等于是抹平了恩情。
  他完全可以就此抽身。
  柳福儿微微的笑,一副悉听尊便的样子。
  韩将军拱手转身走了。
  柳福儿望着他远去,重又坐回桌案后料理公文。
  院外,兵士急急进来,道:“大人,都尉传来口信,让咱们去城外三十里的树林接应。”
  “怎么回事?”
  柳福儿蹙眉。
  “说是缴了窝贼匪,里面东西太多,他们人手太少,让咱们去搬呢。”
  柳福儿抿了抿唇。
  昨晚,梁二气怒而出,想来是把气泄在那边了。
  “把校场闲着的都带去,”柳福儿如此交代。
  兵士领命,没多会儿便有一大群兵士哗啦啦的出门。
  柳福儿看了眼,便继续料理公文。
  不知过了多久,门外传来一阵嘈杂。
  她抬眼,正看到兵士推拉着堆得满满当当的车子进来。
  她来到门边,望着不停进入,始终看不到头的车队,叫了跟在车边的兵士,道:“就只是一个匪巢的?”
  “就一个,里面的贼寇让都尉全都灭了,”兵士点头,一脸兴奋。
  淡褐色的脸泛着红,两眼亮晶晶。
  柳福儿笑了笑,示意他继续去忙。
  她垂下眼,出神片刻,重又坐回案几后。
  公文上,字符开始跳跃,在她眼前盘旋飞舞。
  终于,柳福儿起身返回后衙。
  简单收拾了下行囊,便叫来书吏,告知自己要离开。
  “这就走?”
  书吏很惊讶。
  柳福儿点头,道:“这里的事情大抵落定,家里还有事需得我处理。”
  翌日,柳福儿乘船离开。
  两天后,梁二才得了消息。
  他呆坐半晌,才低低哦了声。
  郑三实在瞧不过去,便道:“你不是过去寻她了吗?怎滴谈得不顺?”
  梁二抿着嘴,拒绝回答。
  郑三叹了口气,摇头走了。
  冬日,南地变得湿冷难熬。
  便是强壮如梁二也要多加盆炭火,烘烤被褥。
  腊月时,江陵送来两船夹了薄薄棉花的夹袄。
  梁二摸着触手细软的布料,想起曾经,两人游戏与田野间,柳福儿指了一片才刚发出新绿的庄稼,与他说,总有一天,她会把这些东西派上用场。
  那时的她笑颜如花,对他只有满心满眼的信任和依赖。
  但是现在……
  想起那日的决绝,梁二眼底闪过一丝痛色。
  身侧,郑三已经捞上一件,套上身。
  没等系上带子,便觉直往骨缝里钻的湿冷已然消失。
  他呵呵笑道:“大郎就是有法子,这衣裳还真暖和。”
  “把衣服都分下去,”他大掌微微握紧,将衣裳攥在手里,转身走了。
  对他三天两头的阴阳怪气,郑三已经习惯。
  他招呼着人把衣服分了,又转头去寻梁二。
  “大郎给咱们送来这个,你不去信感谢一下?”
  “她应该不想看吧,”梁二看他一眼,耷拉下脑袋。
  她可是说了,两人只做表面夫妻的。
  郑三瞪他道:“女人心海底针,你怎知她怎么想?”
  “这两船衣裳,可要费不少功夫,你就这么闷不吭声的收了,便是寻常朋友,心里也会犯嘀咕吧?”
  “再有,她看不看是她的事,写不写可就是你的事了。”
  “这要是我,就算不看,可知道你写信过来,起码也明白你的诚意。”
  “那我写?”
  梁二振作精神。
  郑三假假扯了下嘴角,往外走。
  梁二已咧着嘴,摊开信纸,着手写信。
  只有郑三的神情,他根本就忽略过去。
  时近年关,忙活完节礼及年下事宜的柳福儿接到梁二来信。
  看完之后,她清浅的吐了口气。
  再说了那些话之后,她就已经做好了两人再不往来的准备。
  毕竟她说的那么过分,可以说,就是梁二把她休了,也不会有人说什么的。
  但现在,他又送来这么一封字里行间都能让她生出暖意的信来。
  她可以清楚的感觉到,她好不容易下定的决心正在动摇。
  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柳福儿纠结着,不知不觉便到了腊月的最后一天。
  司空八郎跑去书院陪着离乡背井的知交知己守岁去了。
  临走前,他交代孟氏,带着孩儿来陪柳福儿和几个小子。
  柳福儿则想到谢大还在陕州,就叫了司空十娘母女一道过来。
  几个女人带着大大小小几只,坐了两桌。
  做又没有男人,孟氏便让老常拿来坛烧酒。
  待到孩子们下桌,围着火炉烤栗子时,三人对桌小酌。


第六百八十章 套话

  酒过三巡,女人们有些微醺。
  汪四郎便带着几小只去自己小院守岁。
  柳福儿忙叫了赤槿,让她过去盯着,多生几盆碳火,以免着了凉。
  孩子们呼啦啦的走了。
  屋里变得安静下来。
  孟氏给小姑和十娘斟满了酒,道:“咱们难得这般,今天便不醉不归,如何?”
  司空十娘笑嘻嘻的道好。
  柳福儿自恃酒量过人,便也答应下来。
  孟氏让人拿来行酒的签筒,要行酒令。
  见到这个,柳福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