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洋叔,对不起,我来晚了。”赵清茹懒得理会马芳,径直走到沈利洋的跟前。
“来了?那小花没事吧。”
“没事。喝了粥,也吃了药了。估摸着发发汗,睡上一觉就没事了。那个,利洋叔我负责那块地?”
“那边那块,看到没,小春子旁边那块地。”沈利洋指着不远处的,正穿着藏蓝色衣服,弯身割稻的年轻小伙子道,“汝丫头,知道你是第一次,之前也没干过农活。你先不忙着割稻,先瞧瞧旁边的人如何做。”
“哎,我省得的,利洋叔。”穿着绿色粗布外套以及长胶靴的赵清茹戴好了口罩跟手套,直奔地里。沈利洋见此,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马芳,毫无意外地酸溜溜地蹦出“娇气”两个字。
赵清茹只当没听到,拿着自家大哥赵清山事先打磨好的镰刀,直奔她的那块任务田。收割水稻,要说难其实也不难,一手扶着秧苗,一手拿着镰刀,顺着秧苗底部这么一收割,便将整个水稻植株给割了下来。
关键还是腰杆子吃不消。尤其为了防病虫害,植株底部要尽可能收割得稍稍短小一些。这样那些个虫子就没办法再植株根部顺利越冬。
想那赵清茹,没穿到自家婆婆身上前,就一坐办公室吹空调的白骨精,之后嫁给自家夫君方原后,连办公室都不去直接在家当全职太太了。基本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主。即便一招穿越到了少女时期的婆婆身上,也没怎么干过农活。
于是,还没半小时,这小腰板就扛不住了。
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工具的替代,真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呐。
望着半小时只收割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任务田,赵清茹直起僵硬酸痛的腰杆,轻轻了揉了揉后,只能硬着头皮咬牙继续努力。其实她的秘密仓库里不是没有收割机这类农用设备,大型的小型的,多功能的单一功能的,收割机耕地播种机都有。虽然数量不多,但自家夫君当初采购时,不知怎的也将这些设备也给采购齐全了。
结果,守着宝山却不能拿出来,那种憋屈,比腰杆又僵直又酸胀更让赵清茹郁闷。可郁闷归郁闷,该忙的农活赵清茹还得坚持忙着。要不然本就不多的工分就更没多少了。即便赵清茹不差那点子工分,可明面上……
“汝儿,快歇歇。剩下的,让大哥来吧。”等到临近晌午,赵清茹可算完成了一半任务。好歹在沈家洼村住了两年,可以说已经完全掌握地里农活的赵清山见自家小妹咬着牙还在那里弯腰割稻,很是心疼。
“哥,没事。我慢慢收割,好歹两个人还能快点不是。”赵清茹长呼了口气,环顾了一下四周,没见到吕迎春的身影,便随口问了一句,“哥,迎春呢?”
“回去做饭了。小田也跟去帮忙了。”
“那就好。就是迎春的手艺可没有你家妹妹我好。”赵清茹笑嘻嘻的开着玩笑。
“无所谓,反正比你哥我强就行。”
赵清茹曾吃过赵清山煮的菜,一句话难吃。若一定要加个形容词修饰一下,那便是大学食堂里的大锅饭,特别备注,只有咸味,偶尔带焦味……当然比起小弟赵清伟那碱味麦乳精,赵清山最起码能分清盐糖之类的调味料,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所以每天早晨,别看是赵清山负责早饭,其实都是前一天晚上赵清茹差不多都准备好,等到了早上赵清山负责加热一下而已。
034那年鱼汤
收割晚稻一忙便是好几天,赵清茹破天荒地竟然坚持了下来。连着干了几天农活,本就偏瘦的小身板除了每天一如既往地酸胀外,倒是没出现旁的问题。到底年轻啊,恢复力确实不错。不过这种酸爽滋味,赵清茹觉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办法忘却的。
几天折腾下来,不管是赵清茹还是吕迎春,连带着田学家,都晒黑了不少。其实已经好很多了,没赶上夏收双抢,要不然这人一准能晒出非常“健康”的巧克力肤色。
要说赵清山不愧是个疼爱妹妹的好大哥,瞧着自家唯一的亲妹妹好不容易养肥一点点的肉,因为抢收晚稻又给消瘦了下去,很是心疼。前思后想了一番后,赵清山决定给赵清茹去弄几条鱼回来,熬鱼汤好好补补,若是能抓到老鳖什么的就更好了。
“汝儿,明天我们炖鱼汤喝,好好给你补补。”
“鱼汤?”总觉着自己是不是忘了某件事的赵清茹顿时警觉起来,“哥,家里好像没鱼。你可别告诉我,你准备大晚上的上水库那边下网捞鱼。”
“嘿嘿嘿,汝儿你咋知道我今晚打算去捞鱼。”
“……”不是吧。赵清茹嘴角微抽了一下,随后阴沉下脸,一脸严肃地开口道,“不~准~去!我不爱喝鱼汤!”
“不是啊,汝儿。你不是最爱喝的就是鱼头汤嘛。”
“我再说一遍!我现在不爱喝鱼头汤了。”赵清茹对着赵清山的耳朵大声吼道。赵清茹可不记得自家婆婆喜欢喝什么鱼头汤。甚至第一年她刚刚嫁给自家夫君方原时,有一天熬了一锅豆腐鱼头汤,原本还开开心心的自家婆婆瞧见后,顿时变了脸色。就因为那锅豆腐鱼头汤,还差点害了赵清茹跟她家夫君方原起争执。
现在看来,前一世时,赵清山极有可能因为要给自家婆婆捞鱼炖那鱼头汤,大晚上的去水库偷偷下网,结果赶上恰好也在偷偷下网捞鱼的“同伴”不小心翻了船。最后救人不成,反被龙王爷给招走当了上门女婿。
“不爱喝就不爱喝,干嘛突然这么大嗓门。”赵清山掏了掏有点嗡嗡作响的耳朵,小声地嘀咕了一句。
“哥,明天不是说要去镇上送粮嘛,不如我们回来的路上,背个十斤八斤骨头回来,炖骨头汤喝好不好?”赵清茹抓着赵清山的胳膊,慢悠悠地开口道。
“骨头汤?上面都没什么肉的。而且也太不划算。”这会儿的筒子骨正如赵清山所说的那般,上面基本就没剩下什么肉沫沫,剔得相当干净。价钱也不见得有多少便宜,一毛八分钱一斤,关键骨头分量不轻。
“可是哥,我不想你黑灯瞎火的上水库,太危险了。万一不小心……”
“汝儿你忘了你哥我可是游泳一把好手?”赵清山伸手抚摸了一下自家小妹的头,见赵清茹半天都没抗议,反而脸上露出从未有过的莫名情绪,便赶忙讨好道,“好好好,大哥答应你,晚上绝对不偷偷上水库那边下网子抓鱼,总可以了吧。”
“白天也不准去。”
“不去不去。”
“拉钩!不,击掌!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赵清茹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好,击掌!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赵清山无奈地轻摇着头,伸出手与自家小妹击掌为誓。
但是有些事,该发生时还是会发生。龙王爷要招女婿,谁也拦不住。
。
第二天一早,沈家洼村难得的热闹,一切只因为今天是各村镇往乡里送粮的日子。今年虽说从年初便噩耗不断,可要说喜事也不是没有。对于地里刨食的庄户人家而言,没有比老天爷开眼,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更让人高兴的事儿了。
虽然地里的亩产量比不上几十年后的后世,亩产万斤超级水稻那般给力,也是非常难得的小高产。沈家洼村的耕地并不多,好在土地勉强还算肥沃,加上年景不错,这次秋稻产量也确实不低。不仅圆满完成上头派发下来的种粮任务,每家每户按着工分比例回头也能分到不少。
瞧着长长的送粮队伍,负责运送粮食的村民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走在中间的赵清茹也在不知不觉间被这份喜悦给感染了。
真好,或许这就是这个时期,绝大多数庄户人家最淳朴的幸福吧。
“小汝,你说我们三个,回头能分到多少粮食?”帮着赵清茹一道推木板车的吕迎春悄悄地开口问道。
“不知道咧。不过我听我哥说,今年比前两年好,多产了好几百斤粮食呢。想来应该不会很少。”
“我不管了。反正今年的新米下来后,我非得煮上一大锅白米饭,好好吃一顿纯的白米饭不可。”
番薯、土豆、玉米这些高产的农作物,时常被当成口粮。所以在沈家洼村,甚至可以说在江南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家里,一年到头多数时候都是将番薯、土豆、玉米等杂粮掺在稻米里一起食用。没办法,谁让现在还是计划经济,而且还是凭票限量供应的计划经济时期咧。
“恩。回头我们隔一天吃一顿纯的白米饭。”赵清茹初来乍到时,确实对掺了番薯土豆玉米等杂粮的杂粮饭挺新鲜的,可新鲜劲儿过去后,即便每天换着法子粗粮细做,也提不起太大的食欲,反而惦记着那白米饭,想着曾经吃过的各种美食。说白了,还是因为这个时期,肚子里油水太少了。
“我也就一说。真若这么吃,可挨不到下一次分粮。”吕迎春虽说是个吃货,却也不是那种不知分寸的人。最起码吕迎春还记得现在吃的口粮是村里暂时赊欠给她们三个的。赵清茹有嫡亲大哥贴补,相信这次分粮就能还清从村里借的口粮。
吕迎春其实也已经想好了,即便今年还不了饥荒,来年她也准备多赚点儿工分,将欠村里的那些口粮给还了。所以煮上一大锅白米饭,美美地吃一顿,也就是想想而已。与吕迎春好歹也朝夕相处了一段时间的赵清茹又怎会揣摩不出吕迎春的那点子心思。
从沈家洼村到清水湖水库码头这一路的山路并不好走,正式出发后,赵清茹吕迎春以及田学家被安排在了一处,田学家在前头拉,赵清茹跟吕迎春在后面负责推。也就最初时赵清茹跟吕迎春还有心情聊天,没过多久便既没心思也没力气聊天了。
说起来这次运粮是上回搭乘沈老头驾驭的那骡马车进村后,赵清茹四个第一次出村子上镇上。上回坐着骡马车走山路,都花了三刻钟。这次出村全靠十一路,而且还得推着木板小推车,足足花费了一个半小时。这小命是果断去了一半。
035还是出事(二更)
追其缘由,主要一个原因还是因为这路实在是不好走。就跟月球表面似的,三步一个小坑,五步一大坑,还有子母坑,连环坑……这般难行的山路,这会儿只是出行不便,等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那便是沈家洼村村民发家致富的一大阻力。
这段时间正好是各村各镇往粮站上交任务粮的日子,沈家洼村跟清水湖村,同属于大塘镇,又都在清水湖水库这一头,沈家洼村组织村里的乡民跟知青上交今年的任务粮时,正巧赶上清水湖村也选择同一天上交粮食。
于是,两方人齐刷刷地在清水湖渡头这边相遇了。
沈家洼村跟清水湖村之间要说距离还真不算太远,彼此间不说全都认识,差不多也多是瞧着眼熟,算起来还都是拐着弯的亲戚。这不,两边人一碰面,乘着大渡船还没到岸,便七嘴八舌地聊开了。
“哟,今年你们村这是咋的啦,够晚的。”说话的无疑是沈家洼村这边的一位大婶。虽说每年沈家洼村都是八点不到便推着木板小推车从村子出发,架不住这一路的山路不好走,等到沈家洼村这边赶到清水湖水库的渡头,最快也得一个小时九点多。而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