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浮萍定-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事都有好的起头,可是若将来出人头地了,是不是会回馈给侯府…说句实在话,我还真不敢奢望。”文若蓉微露几许高傲的神气,不屑地说道。
  “妳!好!好!好!再怎么着也只是皇子妃而已,还没顶到天呢,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这个做长辈的也不求妳了,我还不信我没本事给菱丫头找到一个比武定侯府强的对象!”苗氏气呼呼地站起来,手颤抖抖地指着文若蓉,却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只能故作姿态地丢下一句自以为是的狠话,然后拉着文若菱,径自走出门去,连理当跟老太太先行礼道别的礼数都浑然忘怀。
  “二姐姐这么跟二婶婶对着来,真的没关系吗?”文若萍虽然觉得文若蓉不可能赢不了二房的人,不过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萍丫头不必担心,妳二婶婶就是只纸老虎,她以为她在外头能有多少人脉?不过一些面子情罢了,否则那些人怎么不告诉她外面的那些风言风语?说到底,还不是看着侯府的颜面上才与她往来的?也就她自己把自己当回事儿。”温氏不以为地安慰了几句。
  “好了,蓉丫头不必要跟妳那个越来越胡涂的婶婶计较,反正侯府的门面摆在那儿,但凡她别要求太多,还怕找不到有前途的年轻后生?只想着要四丫头嫁进高门大户,却是不记得掂掂自己的斤两,合该让她吃点亏,长些记性才是。”老太太对庶子的培养也算用过苦心的,毕竟文瑜良这一辈的子嗣,虽说一开始并不止这两个儿子,偏偏到最后能养大成人的竟只有他和文瑜善两人,其他几个不是还没来到人间就没了,要不就是养不到六岁就夭折了,所以老太太从不敢对文瑜善不好,连给他讨个媳妇也不敢找庶出的姑娘,就怕对不起文家的列祖列宗,对不起文老侯爷。
  苗家在京城不算大世家,可也是有头有脸的中等家族,苗氏的父亲又是靠自己本事才爬到户部左侍郎那个位置,所以老太太当年自觉很有眼光地选了苗氏聘给文瑜善,当然…苗氏早年也是不错的,但谁又能知道她会越活越胡涂?连亲生女儿对堂姐下毒手这种事都能不当一回事,只知道眼红大房的几个姑娘嫁得好,却不想想那三个丫头和四丫头比起来,光是品性一项就有多少不过关的。
  以前老太太倒还想着提点两句,如今看着苗氏和文若菱越发不把她的话放在心里的模样,她也懒得多说了,反正这对母女的本事也就一般般,根本不是温氏母女几人的对手,她何苦去惹人嫌?
  文若蓉在苗氏母女走后又坐了一小会儿就说要回五皇子府了,临走时,她推却温氏的好意相送,又特意要文若萍陪她走一小段路。
  温氏想着文若蓉大概有些姐妹之间的私密话要说,便也不拦阻,还吩咐侍候文若萍的丫鬟婆子小心跟着,又让文若萍送走文若蓉之后就不必再折回松涛院或去她那里。
  文若萍一脸狐疑地跟在文若蓉身后走出去,没多久就听到文若蓉的声音飘来飘去的,只隐约听到她说的意思,不外乎是‘武定侯在江南一切安好,年前曾经送过几份禀报江南灾情的折子回来,皇上覆批时,还曾吩咐他年后尽快回京,想来应该很快就能回来’之类的话。

☆、第六十五章 效应

  二月初春之时,往京城方向的官道上,有一辆外表朴素的马车正缓缓而行,马车内坐着一名妇人、一名少女,还有两个看似贴身伺候的丫鬟。
  那名少女倚着车厢内唯一一扇小小的车窗,眉间愁绪深锁,似有许多想不透、看不清的迷惑。
  须臾,其中一名年纪小的丫鬟从角落的火炉上倒了一杯茶,递到那名少女跟前,温声地劝道:“姑娘喝点热水吧,福叔说天黑前应该能进得了城门,再到武定侯府也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
  “折腾了这么久,终于是到京城了,那会儿还在泉州的时候,琇姐儿不是天天吵着要进京瞧瞧?如今真到这地方,妳怎么反而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妇人接过另一名丫鬟递上来的热茶,轻轻啜饮一口,然后一脸怪异地看着自家女儿。
  “我、我哪有不高兴?只是想着父亲不是常说大堂哥颇得圣宠,为什么大堂姐却没有嫁进皇家,反而要嫁给那个什么宣国公世子的。”少女愣了一愣,随即故作天真单纯地说道。
  “谁知道?兴许是因为皇室里没有年纪与妳大堂姐相配的公子哥儿吧?”妇人不明白女儿的心思,只是用她自己想得到的答案来回答女儿的疑问。
  “谁说没有?!明明庄…五皇子和六皇子的年纪都大不了大堂姐多少呀!而且肯定都还没成亲吧?怎么会说没有适龄的对象?”少女貌似因为心急,有些说溜了嘴。
  “妳怎么知道五皇子和六皇子的年纪和妳大堂姐差不多?咱们随妳爹在外当官多少年了,这次如果不是因为妳大堂姐出嫁,妳又吵着非要进京一趟不可,我还未必愿意回来呢。”妇人有些不悦地瞪了女儿一眼。
  “我怎么能不进京呢?若不进京,我岂非要错过这辈子能晋身贵人的机会?明明去年就该回来的…为什么?为什么都不一样了呢?”少女貌似委屈地抱住自己的双腿,有好些事情让她怎么也想不明白。
  这对自远地回京的母女不是旁人,正是武定侯府二房的吴氏和姚淑琇,武定侯府二房一家,二老爷是老武定侯爷的庶子姚镇泰,姚泽清的二叔,十几年前就外放福建一带为官,从小小的知县一路爬到泉州府同知的位置,夫妻俩在外头可是逍遥自在极了,尤其是吴氏,她从没想过追求京城的荣华富贵,对她来说,不必伺候公婆才是最美好的日子,而这样的日子因为武定侯老夫人的不在意,一过就是将近二十年的光景。
  只是近几年来,姚镇泰大概也过腻了外头的日子,开始琢磨着要回京当差的事儿,而他和吴氏又仅有姚淑琇一个女儿,自然更盼着女儿能在京城找到一个好婆家,以前女儿不想回京的时候,他还觉得十分忧虑,但不知为何,前年的某一天,女儿开始有意无意地打听京城这里的消息,甚至一再向父亲打探有没有可能回京城谋个京官职务之类的事。
  有时惹得姚镇泰夫妇起了疑心而多追问两句之时,姚淑琇又一副她是为了父亲前途着想的语气,让夫妻俩摸不清女儿真正的想法。
  而姚淑琇…现在的这个姚淑琇其实也是重生回来的,前一世的她虽然很荣幸被皇帝封为四妃之一,但很可惜的是,皇帝偏宠皇后文氏,几乎不进后宫其他女子的宫殿,让那些女子的处境虽不在冷宫却更胜冷宫,所以当姚淑琇某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然回到还没被大堂姐姚淑琳点名做为陪縢,随大堂姐嫁进五皇子之前的那段时间,她心里既开心又彷徨,她不知道该不该走前生走过的那条路,但又舍不得前生曾享受过的富贵荣华。
  最后随着前世大堂姐将要捎来信息的日子越来越近…姚淑琇决定拚上一回,她觉得她好歹在皇宫里混过十几年的时间,未必会输给如今还是青涩小丫头的文氏,如果不搏上一回,岂非太对不起上天给她重来一次的机会?于是她耐心等待着京城的来信,同时很认真地学习琴棋书画之艺。
  然而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原本在姚淑琇的记忆里,她应该在她十四岁的这一年入京陪嫁的,没想到从年初等到端午,又从端午等到中秋,终于等到京城来信的时候,却是武定侯府的人告知二房的众人,大房的大姑娘将要在来年出嫁,对象是宣国公府的世子吕靖。
  姚淑琇一时间傻住了…大堂姐不是应该被赐婚给五皇子的吗?怎么变成宣国公世子?可是她也不敢明着问明白缘由,怕让父母又对她起什么疑心,只好换了另一个方式,说她从没出过远门,难得有这个好机会,她很想进京看看风景、长长见识,当然一开始的时候,姚镇泰夫妇绝对是不肯的,可惜没两天就被吵怕了,这个独生女又是他们一手娇宠大的,难免也想着能嫁个公侯世家、皇室宗亲之类的好对象,便也就勉勉强强地答应了女儿,不过姚镇泰身负官职,无召不得随意入京,所以才由吴氏带着女儿回武定侯府。
  宵禁来临的前一刻,吴氏母女坐的马车终于进了武定侯府的大门,吴氏母女下了马车之后,仍不敢松懈,问过老夫人还没睡下,连忙坐上软轿,又往怡和院来向老夫人请安。
  吴氏母女走进怡和院上房时,姚淑琳还没走,她也很好奇这个几乎没见过几面的二婶婶和那个印象中看到鼻孔比看到眼睛的时候还多的堂妹。
  老夫人对吴氏母女的态度,从她接到她们要回来的消息到现在,一直都是淡淡的,毕竟不是亲生儿子的妻女,又已经十多年不见的人,此时表现出任何的感情都显得十分虚假。
  因为做为长辈的老夫人还健在,所以二房在武定侯府的住处-梅园就一直封着而已,依老夫人和姚泽清为人,也不至于小气到连万一二房有人回京时连个睡觉地方都没有的地步。
  老夫人早早就命人把梅园的主院栖枫院给收拾妥当,吴氏母女向她行过礼之后,她只是按礼数说几句安慰打听的话,然后就让她们母女回院子休息。
  一旁的姚淑琳也只是与吴氏母女互相见了礼,却没能说上两句话,不过姚淑琳能感觉到那个堂妹看着她的目光充满打量和怒其不争的意味。
  怒其不争?姚淑琳丝毫想不明白这个跟她一点也不熟的堂妹为什么要这样看着她。
  姚淑琳不知道的是,姚淑琇是把她当成和自己一样,是个重活一辈子的人,因为现在的姚淑琳和姚淑琇印象里那个胆小如鼠、体弱多病,以致于年华早逝的姚淑琳没有任何地方是一样的,她以为除了也是重活一世的理由,没有其他理由能够解释姚淑琳的改变,因为重活一世,知道自己上一辈子活得有多悲惨,所以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是她又觉得姚淑琳明明已经让自己的身体变得那么健康了,又有个好大哥为其打点,怎么就放弃了嫁给五皇子,成为皇妃那样大好的机会?真真是一点都不知长进!害得她如今也失去了成为贵人的机会。
  姚淑琇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一种名词叫‘蝴蝶效应’…。
  到第二天早上,因为已经回来主家,吴氏再是不情不愿,也不敢忘了身为儿媳妇该尽的本份,何况离开泉州之前,丈夫还一再叮嘱她要用心讨好老夫人,等他日回京述职时,他才敢向大侄子求个情面,谋个京城里的职缺。
  所以吴氏一早在周嬷嬷的服侍下穿戴整齐,然后拉着还睡眼惺忪的姚淑琇来到怡和院,又正好看到前一晚据说已经睡下的大侄子姚承景,姚承景趴在老夫人腿上,嘴里吵着要老夫人让人再去接萍姨过来陪他。
  吴氏和姚淑琇都知道姚泽清先前已经娶过两任妻子的事,但还不知道姚泽清又与安远侯府文三姑娘订了亲的事,这会儿听到素未谋面的小侄子嘴里说的那个‘萍姨’,她们难免起了几许好奇心。
  “这是大侄子的哥儿吧?我记得先前家里的管事送礼回京之后,回去泉州曾向老爷和我提过几次,是叫景哥儿,对吧?”吴氏摆出自认最为和蔼可亲的笑容,伸手想要摸摸姚承景的头发。
  “……”姚承景虽然没有开口反驳,但是他用力把头甩开的态度已经显而易见地表示出他不喜欢被陌生人动手动脚的。
  吴氏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