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是个聪明的女人,更是知道进退,不该自己问的绝对不问。不过,有些事还是要问清楚的。
“皇上,对于镇北侯府的折子您打算怎么处置?要不要臣妾去找人?”
找人,去找自己安排在大周各处的有钱的‘商贾’拿出这笔钱财来填补这笔钱。显然,都不是蠢人,一下就想到了这样的办法。
昊武帝摇摇头,这个方法他刚才在大殿上的时候就想过了,漏洞太多,而且,不光是镇北侯府那边需要填补,东南西北,除了西边为了拉拢西昌侯府他这些年可是找了理由专给了西边的供需。
虽然受到了效果,可惜,西昌侯府那边表现出来的可不完全是自己想要看到的。西昌侯这是想要脚踏两条船的意味,哼,真要是这样的话,看来他首先要收拾的是西边了!
“咱们就是有能力也填不满这几年的亏空,所以,这件事不能动用咱们暗处的钱财。”
“那怎么办?这位侯夫人可是给皇上您出了个大难题了。”
唉,真是没想到,那位总是懒懒散散地侯夫人,她早就想到她不是个善茬,可是,没想到这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惊人,连皇上这边都被她给难住了。
皇帝想了下,叫来了曹公公让他去叫户部和兵部的人来商量。
皇帝心中已经有了想法,不过,这想法做出来可能会有些损失面子,不过,也顾不得了,总不能让天下的人都道自己这个皇帝寡恩薄情,不善待功臣良将的家眷,不归还女子嫁妆钱好吧!
所以,这件事必须要处理。
于是,在皇帝叫了两部的人来御书房商量,然后,兵部预算这几年欠下的全部战争花费,紧接着户部哭穷,抖了老底子都不够补上一个窟窿地。最后,被皇帝大发雷霆,撵了出去想法子,就是卖庄子,卖地也要补上镇北侯夫人的嫁妆。
这样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京城,京城的百姓本来在早上听说了镇北侯侯夫人要债就轩然大波后又一次顶上高峰。
说什么的都有,有说镇北军吃软饭的;有说朝廷不该花人家女人嫁妆的;还有说镇北侯夫人不该这么逼迫朝廷,都打完仗了,相信今后不会再那么需要大花销了,朝廷这几年不是这里闹旱灾,就是那里闹涝灾,朝廷拿不出钱来也是正常。反而是镇北侯夫人,明明自己做着生意,有那个能力不会让镇北军饿着,为何要这个时候逼皇帝还债,不能等几年,等朝廷缓过来了再来要这些欠债不好吗?
当然不好!
于是,在不一的流言传出来后,第二天,京城里就传出了昨天皇宫里皇帝吃了多少的饭菜,后宫的各位份娘娘们喝太后吃了多少的饭菜。然后,顺便还流出了在当时各处大灾时时期皇帝和后宫不但不因为天下百姓受难而缩减用度,还是一如往常般消耗。
最后,将皇宫中,皇帝,各位妃子,还有太后等的一天吃的、穿的、用的多少,一个月吃的、穿的、用的多少,反正只要跟钱挂上钩地全都算出来,总结成一笔账。
这样的数据一出来,整个京城都沸腾了,当然,那些大家大户的什么的看到这样的数据没有什么,毕竟,他们自己也是不少。但是,京城里不光是有当官的,做生意的,还有老百姓呢!
老百姓都是淳朴的,一听一天的花销就那么大,这些要是当时的皇帝、娘娘们剩下一些出来,捐到灾区,那得救了多少人啊!
就是不捐到灾区,省下来用到军队中,那也是能养活多少的士兵了啊!
所以,同情什么的,在这样的数据一出来后,全都是一边倒的觉得,朝廷是要拿出钱来还给人家嫁妆。
毕竟,人家在拿出嫁妆来时,你们正在大鱼大肉,一点都没有紧张感的快活着,所以,还给人家是应该的。
这样的事件是大事件,昨天一天就传出去了好远,京城的百姓见过大世面都是这么个反应,那当时处在灾难中的灾区百姓要是听到了这样的消息、、、
于是,很快的朝廷就做出了反应,称,镇北侯夫人献粮有功,一定不会亏待了镇北侯夫人,如今朝廷户部确实没能力偿还。但是,可以先封赏镇北侯夫人的功绩。
可是,很快,镇北侯府的老侯爷就出来了,称,镇北侯夫人已经是一品候夫人了,在封无可封,他这个做公公地就替儿媳谢过,他儿子才只是一品侯爷,儿媳妇总不能超了儿子吧!所以,这个不敢领了。
第五部分:嫁入侯府 第六百三十五章:
可是,很快,镇北侯府的老侯爷就出来了,称,镇北侯夫人已经是一品候夫人了,在封无可封,他这个做公公地就替儿媳谢过,他儿子才只是一品侯爷,儿媳妇总不能超了儿子吧!所以,这个不敢领。
众人也都回过味来,确实,妻子总不能超过了自家丈夫品位还高吧!除非是皇室中人,否则说不过去。
于是,这个办法封赏只上次一些东西下来,那么点东西就抵了人家花出去的那么多钱财、粮食,这不用别人说,皇帝自己都知道这么的糊涂事不能办,要不然他的被天下人骂死!
这不行,那也不行,这可还真是把皇帝给难住了!
于是,这时候,正好北边这次的伤亡也统计出来,上报了上来。由于这两次的征战,镇北军伤亡惨重,为了北边的安宁,镇北军必须要从新招募新兵。
大梁国虽然气焰被打下去了,三五年内不可能再犯边。但是,新兵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上战场的,还是要经过了训练才能在战场上更多的保下命来。所以,镇北军在战后重新补充招募新兵已成惯例,这是不能没问题的。
但是,有问题的是,今年已经招募过一次,还是在秋收后。而且,因为沉重的赋税,苛捐杂税,北边几乎已经是刮了一层地皮了。这次的再招能招收起来多少人?
不过,招收不起来正好,昊武帝正盼着呢!
只是,没想到镇北侯府紧接着来了一份请求折子。上书的意思是,北边人口稀疏,再难招到兵源,而这个时候朝廷也正为钱财之事而烦忧,不如这样,朝廷再多划归几处军田军户,就当是抵了侯夫人的粮草,也解决了镇北军兵源的问题,两全其美。
这样的奏折一上,明眼的人一看就知道了镇北侯府最初打算的是什么了!昊武帝更是气得连拍桌子,怒吼镇北侯府想的美。
要知道,为了遏制四大侯府,大周除了真的昏庸的皇帝,剩下的皇帝都在在位的时候努力消弱四侯府的势力,让他再送势力给镇北侯府,那真是痴人说梦。
最后,昊武帝直接打手一挥,不管李心悠这个妇人的瞎叨叨了,等什么时候朝廷有钱了就再还了侯夫人。至于侯夫人之前付出的,就当是朝廷借了侯夫人的,夸夸也就得了!
直接耍了无赖!
李心悠好不容易想出来的折子能让皇帝就这么刷了赖过去?
当然是不能。
于是,没用两天,关于镇北侯夫人要债,然后,再关于大灾时皇帝和妃子们天价花销,一顿饭摆上百道菜,吃不完浪费等等地消息就不光是在京城周围,北边、南边,特别是当年受灾几乎灭绝地几个地方传遍。
这下可是不得了,百姓即使再惧怕当权者,把当权者神话,可是,想起当时饿死、冻死的亲人,再对比当时的当权者的作为,这口气怎么忍得下去。于是,各种不堪入耳地流言蜚语甚嚣尘上,即使官府出面压制,都不能压下蠢蠢欲动地,正是躁动地百姓。
而且,流言还有越传越远,越演越烈地地步。坐在皇位上的昊帝终于不能再沉默,以往都是他想出各种的阴险招数对付别人,如今被人这样拿捏了短处对付他了,他头一次尝到了这种——憋屈!
可是,憋屈也要想办法解决,昊武帝抓破了脑袋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最后,还是太后想出了办法,在全国各地不论身份征召秀女进宫陪驾。以此言论压下流传出来的那些不好的言论。
而且这样做的最好的好处是,皇家接受平民女子进宫为妃,正好盖住了皇家不顾百姓生死的言论。
皇帝没考虑太久就答应了太后的这个提议。
他虽然外在表现的有些昏庸,但他还不想百年之后历史书上真的记下他是个只知享乐,酒池肉林地昏庸之君。所以,这样的言论是不能被流传地太深,太久的,必须要有其他事情引开人们的视线。有了更大的图谋,那些老百姓就会被引开注意力,心中的不忿也就被岔开了,所以,这件事情大有可为。
于是,没多久,皇帝正式下旨在民间选拔秀女,不论身份,只要是良家女子,即使是农家女子只要有姿色都可以进攻伴驾。
这样的圣旨一出,果然之前还因为天下大灾受难时皇帝带领着嫔妃依然大鱼大肉,完全不管受灾百姓死活的言论很快被这样的大好事所引开。特别是没多少见识的农家人,还有小户之家,一辈子都不敢想有一天自家的女儿会有机会进宫得见龙颜,如今这样的机会天将,都牟足了劲儿想自家女人有这天大的荣幸,还有谁记得之前的传言。
李心悠收到这样的消息的时候,她心里不得不说这皇帝还真有几分急智。当然,她这时候还不知道这是吴太后给出的主意。
皇帝出了这样的招,那她之前想的招数就要改一改了。
没错,李心悠可不会傻傻地就上那么一个奏折就算了,皇帝要是压下,或是耍赖她这也就是个水花,怎么能起到作用?
所以,随着奏折一起进入京城的还有李心悠应对各种的安排,不光是对常胜暗中的,老侯爷那里也是很重要,她专门写了信给老侯爷,就怕老侯爷又犯了直臣忠骨的病不能助攻她的计划。
而她没想到的是,要是之前老侯爷还真不可能转过这个轴来,但是,自从听说了她怀了身孕,镇北侯府下一代有望,李心悠这个怀着镇北侯府未来下一代的儿媳别说是让他说那么几句话,就是让他去死他都立即愿意去。要知道,老侯爷他盼望侯府嫡出可是盼望的眼珠子都快绿了!
更何况,这一次筹谋是为了镇北侯府今后跟更好,所以,老侯爷在接到了儿媳妇地信后就相当配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一点都没有觉得难为情什么的。
对于老侯爷的配合李心悠也是出乎意料,特别是老侯爷及时坚决地拒绝了皇帝的封赏,没有让皇帝钻了空子,李心悠是相当满意的!
第五部分:嫁入侯府 第六百三十六章:
对于老侯爷的配合李心悠也是出乎意料,特别是老侯爷及时坚决地拒绝了皇帝的封赏,没有让皇帝钻了空子,李心悠是相当满意的!
有了老侯爷的帮助,李心悠想干什么就更加的顺利了。
“怎么?想出办法来破了上面那位的局了吗?”正在李心悠陷入沉思的时候,宋修远的声音突然在后面想起。
对于屋子里随时会有一个声音出现,李心悠已经相当习惯了,转过头,叹气有些拿不定注意道,“还没想好用哪一个法子?太重了不好,毕竟还没到能明面上撕破脸的时候。可是,要是不重了的话,估计又会被这个脸皮厚的皇帝给想法子遮过去了。唉,所以说,玩政治的都是流氓,还是有文化的流氓。俗话说的好,就怕流氓有文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