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从秋菜采收之后,贺楼远就派人从外地大量买来很多耐储存的菜,像大白菜就是最受欢迎,不但家家户户都按王府所教的方法腌了酸菜,还有一些人也做了辣白菜,到了冬天,酸酸辣辣的辣白菜可是很下饭的。
当然,因为今年冬建了不少暖房,渭城府冬天能吃的菜也不少,只可惜渭城府地少,能建暖房的地更少,即使百姓手上都有些积蓄,冬天想要家家都有鲜菜吃也不可能。
倒是从蓟城那边运来的各种菜干和肉干倒成了不错的选择,都知道这些菜干和肉干如今虽然是朝廷的买卖,但最初却是王妃亲自带头做起的,也是在宁远王的支持下才渐渐成了规模。
虽然干菜吃着比青菜差,但也比没菜要强很多,像蓟城周边那样地广人稀,又不像渭城府这样到了冬天地里什么都不长、从不缺菜的地方,是完全无法理解在白雪皑皑的时候没有菜吃的痛苦。
转眼又到了冬季,三个宝贝已经过了两岁的生辰,整天在府里上窜下跳没个老实劲,丫鬟们被累的整天都跟打仗似的。
凌小柔瞧着可乐,却也没拘束着孩子们,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拘束的太过了恐怕就会事得其反,她可不想教出三个规矩却没主见的乖娃娃。
老太妃也跟凌小柔的意思差不多,按她所说贺楼远和贺楼玉这兄弟俩小时候比这还淘呢,只不过是一个孩子好哄些,不像三个聚在一起就能翻天了。
明诚不读书的时候就带着三个孩子在王府里疯跑,天冷了,鸡留香的生意却没见差,不等凌小柔想办法,明诚已经弄了几个热饮出来,凌小柔尝过之后觉得还不错,又给改进了一下,倒是又让鸡留香更火了一把。
只是天气冷了,虽然还没下雪,但凌小柔怕孩子总在外面跑冻着,就不让明诚再总去鸡留香,反正账目在那里,有明诚派去的人看着,也不怕出错。
凌小柔就觉得明诚这孩子别看年纪小,这脑瓜子真不是白给的,真难相信他跟李旬会是父子,简直就无法想像那么个不靠谱的爹会生出这样优秀的儿子。
无意中跟贺楼远提了一句,贺楼远深思片刻道:“其实皇上儿时也挺聪慧的。”
凌小柔想想也是,若不聪慧又如何能笑到最后,坐上那个位置?就算贺楼远想要扶持吧,也不能挑个扶不起的,看来不是李旬脑子不够用,是这些年做皇帝做的太顺心了,人才越来越不靠谱,但愿明诚长大之后可别越来越像他那个爹。
即使是心情比从前好了,但凤舞的身子还是一日差过一日,虽然她没再提要找黎安歌的麻烦,但在她知道黎安歌自食恶果,如今对福寿膏的依赖越来越重时,眼中还是闪过一丝快意,想来她很满意这个结果。
一直拖到冬月,凤舞终是没有熬过去,若汐大哭一场,王府出面厚葬了凤舞,凤舞之前也说过,不想回到江蒙,那里也没有她可牵挂的,就把她葬在了渭城府外一处风光秀美的山上。
随着凤舞的故去,若汐伤心了几日,结果在发现她有了身孕后,心情才缓了过来,这个孩子来的时间太巧了,若汐就认为这是小姐的新生,对肚子里的孩子颇为期待。
有了这个念想,若汐伤心的差了,王府上下也总算是松了口气,虽然觉得这个想法有点不靠谱,却没人想要让若汐醒醒,只是担心若是生了男孩若汐会不会失望之下,再伤心了。
直到无意中听到若汐祭拜凤舞时说希望凤舞投个男胎,再不会让这辈子的不幸重来一次,这才真正的松了口气,到时若汐若真生个男孩,也好说凤舞这辈子就是投了男胎。
☆、569 异变
凤舞刚过去不几日,王府的气氛还有些压抑,京城李旬的圣旨就到了,圣旨上只说大皇子来渭城府一年多了,皇上甚是想念,想召大皇子回去过个年。
圣旨上也没说过完年是送回来还是怎样,不管宁远王府如何不舍,也不可能阻止人家父子团聚,更不要说还是下了圣旨的,凌小柔从接了圣旨开始心里就一直难过。
相处这么久了,凌小柔早就把明诚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了,甚至因为他没娘,爹又不负责,对他比对自家的三个孩子还更细心一些,如今瞧着养的白白嫩嫩的娃娃就要被抢走了,凌小柔对李旬是又气又恨,可谁让明诚是人家的儿子,她想抢回来都占不住理。
若不是渭城府这里事多,牵扯也大,凌小柔都想跟着明诚一同进京去,怎么把孩子送回去,再怎么接回来。
可贺楼远走不开,做为有封地的外姓王,不得宣召是不可以随意进京,不然就是李旬也不好在群臣面前替他说话,可李旬这次偏偏没宣贺楼远进京,单单派了人来接明诚回去,凌小柔就觉得里面有古怪。
去年若不是把明诚送来渭城府养,李旬也会下旨宣贺楼远进京,而今年宣了明诚回京,却完全没有让贺楼远进京的意思,这里面是否有什么?
可心里是这样想着,也不可能不让明诚回去,凌小柔给明诚收拾了一堆能带在路上吃的东西,如今天凉了,就是回了京城东西也能放上很久。
等到明诚回京的日子,家里的三个孩子都哭的嗓子沙哑,明诚也哭的眼睛肿的跟桃似的,可再不舍也知道圣旨下了,由不得他不回京。
原本老隐士还想着在王府里养老,可见明诚这样心下不忍,头脑一热,就让人也备了马车,同明诚一路进京,名义上自然是明诚的先生。
明诚感激老隐士,再不着调个人,学识摆在那里,能为了他抛下最爱的美食,明诚记着他的好,可惜老隐士一句话,什么气氛都没了。
“乖明诚,跟我老人家说说,宫里侍候的宫女儿是不是比王府的丫鬟漂亮?”
明诚望天,顺便吸了吸要流出来的鼻涕,他就不该对这个猥琐的先生抱多大希望,那么大年纪了,除了多看两眼他还能干吗?咋就一天到晚地惦记着漂亮女人?
贺楼远也是真心疼爱明诚,尤其是这种对于李旬的旨意有疑惑的时候,最后还是派了十个卫兵跟着明诚,这些都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人才,跟在明诚身边在关键时刻定能保他无虞。
等明诚一走,宁远王府的气氛就更压抑了,孩子们一想到明诚哥就哭,惹得凌小柔也泪水涟涟的,老太妃也喜欢明诚,提起时也长吁短叹。
好在过了不些日子就到了腊月,王府的事儿也多了,凌小柔一忙起来就不那么难过,孩子们也渐渐习惯了明诚哥哥不在的日子。
凌小柔想,孩子们忘性大,说不定过几个月就把明诚哥彻底忘了呢,只是不知明诚回京后日子过的好不好,对于明诚身边的宫女太监她倒不担心,一年多的时间,明诚可是把这些宫女太监都收服了,不好收服的就都打发远些,可以说留在身边侍候的个个都是忠心不二。
而且有贺楼远派给他的卫兵,安全上也不用担心,只是孩子一个人在皇宫里,凌小柔又经历过皇宫里的刀光血影,总是放心不下。
今年渭城府没有像去年那样下一场多年不遇的大雪,还如往年一般,即使下了雪,到地上也就化掉,孩子们出去跑一圈回来鞋子就又脏又湿,凌小柔就很少让孩子们出去玩,反正屋子里地方也够大,又有专门收拾出来给孩子们玩的大房间,里面各种玩具都是凌小柔亲自做的,或是画出来让人做的,比外面的游乐场还好玩,孩子们渐渐也就不提明诚哥了。
渭城府百姓的餐桌比往年都丰盛,除了宁远王从别处调来的青菜,城里的暖房收获也不错,虽然不能像应季时那样菜可劲地吃,隔些日子也能吃上一两道新鲜的菜,价钱也是能接受得起的。
在渭城府,只要不是太懒的人,日子过的都很好,过年的时候家家都挂起红灯,穿起新衣,满大街穿得喜气洋洋的孩子们在疯跑着玩。
凌小柔原本也想带孩子们到街上去走走,可刚下了一场雪,即使街面上都铺着青石,走一路回来鞋子还是会湿掉,脚也会拔的冰凉冰凉。
结果等莫红绸给送来一双有些丑的牛皮靴后,倒是不用担心了,只是牛皮靴穿在脚上虽然暖暖的,但实在是太丑了,凌小柔就不知自己哪身衣裳能配上牛皮靴了,在府里穿穿也就是了,若是穿着平时出门的衣服,配上这双靴子,绝对更会成为别人注目的焦点。
不过,对于靴子的丑陋,凌小柔还是表示了自己的鄙视,又建议莫红绸把靴子再好好琢磨琢磨,像这种穿上不会透水、又很保暖的好东西,若是做得好了,销量肯定会好。
莫红绸如今的生意也越做越好,俨然成了一副女强人的模样,被凌小柔一提就回去找她的得力手下去商议,几天就做出一双样品来给凌小柔试,很好看的软皮小靴,穿在脚上既保暖又美观,得到凌小柔的赞扬后,便真正的投入生产中,只是在这种纯手工的工艺限制下,小靴子虽然好看,产量却不高,自然价就高了,在年前莫红绸又赚了一笔好钱。
转过年,天气渐暖的时候,凌小柔掐着日子盼明诚什么时候或许就会回来时,从京城却传来消息,皇上驾崩了,大皇子在愉妃及娘家的扶持之下登基为帝。
凌小柔得到消息时第一个想法就是震惊,怎么也无法想像李旬年纪轻轻的就这样没了?
虽然从贺楼远那里得到肯定的答复,她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对于李旬的死,凌小柔也有那么几分难过,毕竟之前与李旬的相处虽然也有摩擦,但总体来说李旬这个皇帝还不错,对贺楼远也信任有嘉。
只是明诚做了皇帝让凌小柔担忧了些,明诚虽然是大皇子,但也不过才六岁的孩子,就算他表现的与年龄不符的睿智,但六岁的孩子在一众臣子面前还不就是个傀儡?
而做为明诚的养母,若不是愉妃连生两个都是公主,她也不会扶持明诚登基。
首先明诚没有亲娘在了,她就是真正的太后,而且,明诚在宁远王府养了这么久,跟宁远王府上下的感情都好,自然做了皇上也有宁远王府做靠山。
虽然宁远王远在渭城府,但手握兵权,又镇守一方,可以说是大衍国的支柱,有宁远王支持明诚的皇位也很稳,总比扶持一个有生母在,靠山又不够强大的皇子要划算。
何况以愉妃与凌小柔之前的交情,宁远王府也不会在这种事上与她为难,她这个太后还是坐的很稳的。
因皇上驾崩了,做为臣子贺楼远是要去奔丧的,接到圣旨后当日贺楼远就启程了,顺便也是不放心他那个徒弟,谁知道他登基了会不会是被人挟持的。
又或者有没有人不满他登基,想趁他立足未稳之时将他除去。
好在他身边那十个卫兵贺楼远还是信得过,就算有人想对明诚不利,想下手也不是那么容易。
待贺楼远走后,凌小柔就静心地在家中等着贺楼远的消息,这种时候京城形势未明,她也不好去给贺楼远增加负担。
这一等就等到春暖花开,虽然贺楼远隔些日子就会派人送一封家书回来,人却一直留在京城未归,凌小柔虽然知道他留下来是为了帮明诚肃清身边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但总是免不了要担心。
不过,想想当初贺楼远能帮着李旬坐稳皇位,想来扶持明诚也不会太难。
而随着李旬的驾崩,临国也开始蠢蠢遇动,就有人想趁着新皇年幼好欺,大衍国时局动荡之时进犯,结果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