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即使黎安歌骑的是挑选出来最强壮的马匹,据说能驮着两个大男人飞驰如常的好马,不过半天时间就被他压的四腿发颤,迈一步都异常艰难。
最后,国舅也是实在心疼马儿,干脆让人选了一辆宽大的马车,由两匹马拉着上路,好歹算是把巨型的黎安歌给送回了国都。
在国都,国舅爷就是个名人,虽然在别人眼中酒囊饭袋一样的人物,好在国舅为人随和,即使是百姓也有能与之说笑的,从进到国都开始,就有人一路上与国舅打着招呼,国舅也不急着回去复合,一边与行人搭话,一边把自己此去大衍国又运了多少多少王府家酿回来炫耀一遍。
平常也有不少商人打着游玩的旗号来往于江蒙与大衍的航路上,只是能一次运回这许多酒的也就是国舅。
如今这酒在江蒙卖得甚好,各大酒楼里常有花个十几两银子就为了买上一小盅酒慢慢地品的人,而这些酒楼里卖的酒,除了一部分是请人从渭城府代买回来的,大部分都是从江蒙国官方购入。
只是这价格就要比代买回来的贵上许多,毕竟官方也是要赚钱,而官方的酒就多半都是通过国舅这边从大衍买回的,只是官方能卖给各大酒楼的量也不大,除了皇宫里要留下供皇上和各宫主子享用,皇上也要不时拿这酒来打赏朝臣,以至于每一次国舅的人从海上运酒回来,一到京城都会受到莫大的欢迎。
当听国舅说了这次去渭城府买回的酒比以往都多,鼻子比猫还灵的商人们干脆就跟着国舅一行人奔皇宫而来。
虽然他们不能直接进皇宫,却可以在皇宫外面远远的等着,只要国舅回复了皇上,留下皇宫的用量,剩下的酒他们可得抓紧时间给瓜分了。
于是,一路上,众人与国舅嘻嘻哈哈地说着、唠着,便有意无意地提起马车里的人。
别看黎安歌在大衍国丢了这么大的人,但像这种丢人的事也就是在大衍国传一传,老百姓茶余饭后说说某某江蒙公子在庄子里欠了上百万两,还要皇上派人来赎。
但这种丢人的事,江蒙皇帝不会主动跟自己国家的百姓说,朝臣们因黎安歌的身份摆在那里,也不敢乱往外说,最多就是私下里跟夫人唠唠,要等传到百姓中还得些日子。
国舅虽然和黎安歌互看不顺眼,但这时候也不会厚着脸皮跟别人说他的是非,毕竟都是跟皇室有关的人,百姓不会说国舅跟黎安歌如何不和,甚至还会有不明真相的会觉得黎安歌跟国舅其实就是一家,黎安歌丢人也等于是国舅丢人。
被问起马车里坐的是谁,国舅也就打个哈哈,反正待会进宫也是直接把马车赶进宫门,再让黎安歌下马,也不会被外人看到他痴肥的样子。
终于到了宫门,国舅跟众人暂时道别,只说回复了皇上就出来让人分酒,众人给国舅道了谢,就在宫门外面等候。
国舅一路赶着马车进了宫门,若是往常除了皇上特准的几位老臣可以将车马轿子赶进宫门,其余人等都得在宫门外下马。但此时黎安歌的状态还真不好在宫门外下巴,国舅也早早地派人送了信,皇上也特准黎安歌所乘马车到内宫门再下车。
黎安歌倚在马车里,虽然满脑子里转的多是渭城府里吃过的猪油拌饭,还是能空出一些地方来想他该怎么跟皇上解释他在大衍国欠下的上百万两,以及如今这形象。
说的好了,或许还能得皇上的怜惜,说的不好即使他一直颇受皇上喜欢,往后也别想落得个好,一顿申斥免不了,在皇上面前失了宠,也就相当于他历经多年积累下的势力要土崩瓦解。
而且,这次没能顺利带回凤舞,那些看在凤舞师兄们能力而支持他的人也会倒戈。
正想着,马车一停,黎安歌心里就‘咯噔’‘咯噔’的,但愿他能巧舌如簧地说动皇上,把自己说成一个受害者。
马车被打开,黎安歌从马车里走下来,一抬头就看到脸色古怪地盯着他的皇帝和皇帝身后同样脸色古怪的群臣。
私下里他是管皇上叫父皇,但在外人面前,即使大家心中都有数,但皇上一天没对外宣旨证明他的皇子身份,他一天就是臣子。
急步向前赶了几步,倒头就拜,可胖重的身子又常时间没有运动,有些控制不好平衡,本来是想慢慢跪下,结果膝盖一弯,小腿支撑不住他身子的重量,整个人就重重地跪在地上。
也不知是真的,还是自己想多了,江蒙皇帝就觉得,随着黎安歌这一跪,地面‘轰’地晃了两晃,好大一座肉山就到了眼前。
江蒙皇帝有些不敢相信他的眼睛,原本多么英俊帅气,跟芝兰玉树一般的儿子怎么就成这样了?难怪去了这么久,又欠了宁远王上百万两的饭钱,这一身肉真是够贵的。
虽然觉得儿子不如原本漂亮好看了,但一直以来就因为他对黎安歌亲娘的喜爱,对黎安歌就比对宫妃所生的子女更多几分疼爱,即使是有些怒其不争,还是想要给他几分面子。
毕竟肉长得多了还可以瘦下来,这个儿子比起其他的几个儿子更得他的喜爱,心又够狠够毒,虽然有时手段卑鄙了些,但做为一个合格的皇帝,总好过太软弱的。
于是,江蒙皇帝问的第一句话就是:“黎爱卿,你在大衍国这些日子可是受苦了。”
黎安歌随着江蒙皇帝这一句话,感动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而群臣却都憋着乐,苦不苦没人知道,可这‘瘦’却从何谈起呢?若是这样回来了还是‘瘦’苦,那去大衍国旅游一趟回来,没长几两肉的可不是更苦了?
“臣不苦,只是想着皇上一直在为臣挂心,寝食难安。”
黎安歌话音刚落,就有大臣忍不住喷了,这一身肉若是寝食难安,那吃得好、睡得好得长成什么样?
只是碍于皇上的面子,虽然是笑喷的,还得装着是嗓子不舒服,喷出来后立马就变成一连声的咳嗽,边咳边解释道:“微臣……咳咳,这些日子伤了风……咳咳,还请皇上……恕失仪之罪……”
皇上能说什么?谁让他的儿子长成这样了,今日能来的都是朝中重臣,他也不能就把人治罪,只是瞪了那人一眼,“既是身子不适爱卿就在家中养养,朕又不是不知体恤臣下的昏君。”
那人连声谢恩,捂着嘴向后退了两步,可不敢再被皇上记恨了。
经过这件事,江蒙皇帝本来是要亲自扶黎安歌起来,以示对他的看重,但手搭上了扶了两下也没扶动,黎安歌倒是想借力起来,但这一身肥肉也真是坠的厉害,手搭在江蒙皇帝手上,不但自己没起来,还险些把江蒙皇帝给拉倒。
最后江蒙皇帝只能拿两个内侍上来费力地帮着黎安歌起身,再瞧黎安歌这一身壮观的肥肉,就是他想找些理由让群臣知道黎安歌此去大衍其实是受到迫害也说不出那话。
最后叹了口气,让人先送黎安歌回去歇着,有什么话还是等他养好身子再说。黎安歌也觉得丢人,既然皇上没有怪罪他的意思,他还是回去好好想想怎么说。
更何况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对猪油拌饭的怀疑,不把这事弄清楚了,他也没心思在这里泡蘑菇,至于说那个笑他的大臣和那些虽然没笑出来,却在心里笑的大臣,他都记在心里呢,真当他不知道这些人的小心思?
一直以来群臣对黎安歌的态度他和江蒙皇帝都知道,除了一些激进的大臣,觉得用福寿膏不但能赚来大笔大笔的银子,还能让别国人都失去战斗力,而把黎安歌当成江蒙国的功臣。
多数的大臣则是觉得福寿膏这种东西虽然是给江蒙国带来的利益,但这种害人的东西实在是有伤天和,黎安歌此人心术不正,若是让黎安歌得了势,往后还不定能弄出什么害人的东西,江蒙国将来势必要成为众矢之地,无论是于国于民,黎安歌此人都是害群之马。
朝中形成三派,一派是支持黎安歌,还有一派是反对黎安歌,自然还有一派就是隔山观火的中立派。
而百姓们并不知道福寿膏的危害,他们只知道福寿膏能为江蒙国赚来大把大把的银子,银子多了赋税也就少了,百姓的日子也就好过了,而让百姓日子好过的就是黎大公子黎安歌,所以百姓们不管福寿膏是什么东西,他们就是拥护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黎安歌。
至于说江蒙国会不会因为福寿膏而成为众矢之地……从前的仗打得还少吗?就算不是因为福寿膏也会因为别的,若是有人觉得江蒙国的福寿膏好,要来抢夺的话,打仗只要不增加百姓的负担,百姓其实也没多少想法。
祸害的又不是自己国家的人,只要吃得饱,穿得暖,他们才不管上面的人是怎么让国家富足。
☆、567 你慢些……跑
黎安歌回到黎府,黎夫人早早就等在府门里了,儿子这次事情闹的挺大,她在府里一直就不安,她一直就知道儿子能干,很有她当年的风范,但如今年纪大了,虽然还是很得皇上宠爱,但黎安歌是她唯一的儿子,谁知道什么时候皇恩不在了,她还得靠黎安歌来养老固宠呢。
要说当年,她还年轻的时候也是个胆子大的,商人家的小姐从小也是娇养长大,原本就定了婆家,临出嫁前却闹出未婚先孕的丑事,婆家自然是不肯答应,闹到娘家讨说法,娘家气她丢人现眼,本来是要让她七尺白绫吊死。
好在弄大她肚子的人还记得她,赶来把她救走,结果却没想到才见了两面就让她以身相许的男人就是江蒙皇上。
本来论出身她是没资格进宫的,就是皇上硬把她弄进宫里最多也就是封个贵人就到头了,而且她还是大着肚子进宫,就是进宫往后也得受挤兑。
她也硬气,与其在宫里跟众多宫妃争一个男人,还要整天被高位份的妃子压着,还不如就在宫外待着,就算皇上想起来时才能来看上一眼,至少日子还能过得很富足。
而且,她又是生长在商人之家,还可以自己做些生意,有皇上暗中照料着,可比宫里面的妃子自在多了。
黎夫人不肯进宫,皇上也明白她的身份进宫有点难,干脆也就应了她,反正他儿子多,像黎夫人这样的身份,黎安歌就是在宫里长大,往后也就是个闲散王爷,大不了将来找个什么理由直接封他的王也是一样。
于是,黎夫人就被皇上安排在皇宫外不远的一处院子里,只要皇上稍有些工夫,就会通过皇宫里挖的秘道过来看黎夫人和黎安歌,有好东西更是想着这娘俩。
黎夫人与宫妃们不同的爽利风格也让皇上很喜爱,那种不会时刻想着怎么给别人上眼药,也不会因为娘家的利益而在皇上面前各种演戏。
黎夫人只是关起门过自己的小日子,无论朝中出了怎样的大事,她都不会拿来烦皇上,最多就是在皇上过来时,跟他献宝一样说说她又开了几间铺子,赚了多少银子。儿子又多认了几个字,拜了谁为师。
皇上每次过来都身心舒畅,更是懒得去后宫,没事的时候就过来,以至于黎安歌一直长到八、九岁了,都没觉得自己跟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家中有父有母,他是唯一最受疼爱的孩子。
而黎夫人也没有跟他提过皇上的身份,直到他长大后,皇上安排他做官时,才跟他讲起身世,他才知道爹是亲爹,却不是他一个人的亲爹。
也难怪这些年爹一直没纳过妾,并不是爹对他娘疼爱异常而不愿纳